书城文学被诅咒的“石头”
28429800000033

第33章 扶贫

满载米、面、油的卡车,钻出楼群,驰过白茫茫的雪野,向一个牧业小队挺进。

春节前夕,雪还没有融化的意思,天也格外地冷,给我们这次送温暖一个无比充分的理由。

那是我们的一个扶贫点,有几十户人家,大都以放牧为主,横在草原的深处,买点东西都得走出几十里,沿着弯弯曲曲的土路,让贫穷拉扯得遥远而又陌生。

就在几年前,作为扶贫办负责人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禁不住有些吃惊。破破烂烂的土房东一个西一个的,仅有的几个院落也是七扭八歪的。散放的牛羊,慵懒地游荡,瘦骨嶙峋成可怕的风景。

这时认识了老包,他看上去有四十多岁吧,一个光长脸不长肉的草地老乡,身上瘦得干巴巴的。他很幽默地说:“你一看我,就知道世界上还有受苦人吧。”他是这里的书记,深有感触:“这里穷啊,主要原因还是基础太脆弱,要啥没啥啊!”

这以后,我向上提出了我的计划,从心里想帮他们尽快脱贫。第一年,我们本着“穷了谁也不能穷教育,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通过捐赠活动解决了学校的部分桌椅、黑板和学习书本等,让孩子们的脸上盛开起灿烂。第二年,我们又帮着建起了卫生所,派出医生轮流进行值诊。同时,还培训了一名本队的年轻大夫,改变了缺医少药的现象。第三年,我们又帮着贷款,建了一些房屋、圈舍,生活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此外,每到要过年了,我们都买上一些米面油之类,成卡车地送过来,分到各家各户,以解燃眉之需。算这一次,已经是第三次了。每每我都亲自压车督战,以示政府的重视。

坐在驾驶室里,我刚刚才看到房子时,远远地就有锣鼓声飘来。嗬,原来接到电话的老包,正组织人列队迎接呢。

握手,寒暄,其乐融融。老包这几年也开始长肉了,脸上一笑还有两酒窝:“可把你们盼来了,跟盼亲人解放军和毛主席似的。”大家哈哈大笑。

在卸车的当儿,老包陪着我转了队部、卫生所和两户牧民。真是变了,这里起来了一排红砖铁皮的平房,整洁一新,办公条件、医疗条件均有了较明显的改善。牧人的家里也亮堂了许多,通了电,家用的电视机、洗衣机、冰箱都有了。

老包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这都是政府的恩德,你的努力呀……”

“哪里哪里,”我急忙说:“没有国家的政策,也不会有今天,也不会有全社会的小康。”

望着白茫茫的雪野,老包说:“瑞雪兆丰年哪,今年的草不会孬了。嘿嘿,你瞧好吧。”

果然,这年春水足,夏季雨水也好,草自然长得茂盛,加上建了许多草库仑,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又再现了。

得知这一消息,我们为之高兴。夏秋之季,老包来电话,真诚地邀请我们去吃手扒肉,说:“**************,富了不能忘共产党啊。”由于要召开几个大的会议,即使我有那么点意思,也未能成行。

转眼进入冬季,就是要过年的时候,老包又来电话。又说让我们过去——说大伙想你们了!

我知道队上与我们的情谊,人心都是肉长的,也不好谢绝。就说:“这段时间单位太忙了,过了年再说吧。”

“这哪行!”老包的声音有些大了:“大伙都盼哪,年前你们能送点东西来……”

我摇了摇头说:“你们那已经不大困难了,今年没有这个计划的呀。”

老包在那边明显急了:“这不扯了么,马上要过年了,大伙什么都准备了,就差米面油没买了,单等你们送来哪!”

“……”我,一下无话可说了。

“说话啊。我还有个想法,明年学校也该翻修了,你们是不是计划一下啊?”

尽管老包的声音很大,但我几乎什么也没听见,脑袋里正想着比扶贫本身更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