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地处东欧中心地区,东与乌克兰接壤,南与匈牙利、奥地利为邻,是个文明的国度,更是酒的国度。捷克人喜欢喝啤酒,平均消耗量在世界名列前茅。而斯洛伐克人则欣赏葡萄酒,不少家庭都建有酒窑,储存不同类型的葡萄酒。但当他们品尝了中国的茅台酒,便对它念念不忘了。
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派团到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友好访问。一天,捷方安排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参观捷克斯洛伐克一个合作社,那儿盛产葡萄,酿的葡萄酒清香可口,相当有名。访问团行走在风景如画的庄园路上,两边是典型的欧式建筑的房子,尖尖的屋顶,五颜六色的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亮丽。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不时飘来各种水果清香,以及幽幽的酒香。
在一个社员家的地下室,摆满了大酒缸。主人是一位金发的中年妇女,围了一条漂亮的花头巾。她微笑着,眼角涌出了几丝皱纹,给人一种慈祥好客的感觉。她一边为客人斟酒,一边说地窑里所有的酒大家都要尝尝啊。她的热情感染着访问团的全体成员,浓浓的酒香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加深了中捷两国人民的情谊。陪同的捷克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普实克,是中国的老朋友了。他曾几次到过中国,对酒有着很深的研究,也会说一口不太熟练的“外国汉语”。他盛赞主人的美酒,说这家的酒相当地地道。接着,他面对大家晃了晃手中的杯子说道:“葡萄酒虽好,十杯也顶不上一杯茅台哟,再说味道也各有特点。大家尽情地喝吧,不会醉的。”他这一说,大家哈哈就乐,也就无拘无束尽情喝开了。他高举着杯,对访问团的成员说:“我在中国喝茅台,主人倒一杯又一杯,我是不推迟的。就算醉在他乡,也不会有相思之苦了。”他的风趣幽默,让在场的所有人发出了一阵开心的笑声。
更有趣的是,那次访问不仅是一次酒的聚会,更是一次诗的抒发。那是在伏尔塔瓦河边一个宾馆,是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双方的一次欢宴。
千年古城布拉格给人的神秘感,除了西方国家的建筑风格、教堂、皇宫外,这条伏尔塔瓦河的河流应该也给布拉格增添了不少迷人和神秘色彩。正是这伏尔塔瓦河给了布拉格神秘,给了捷克和捷克人生命和骄傲。捷克民族作曲家斯美塔纳的代表作——交响诗《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最为优美也最为著名。斯美塔那在解说中写到“伏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这两条溪水汇合成一道洪流,冲着卵石哗哗作响,映着阳光闪耀光芒。它在森林中梭巡,聆听猎号的回音;它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获。在它两岸,传出乡村婚礼的欢乐声,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浪尖上嬉戏。在近旁荒野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和功勋记忆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波浪喧哗……”
从宾馆向外看,下面是潺潺的伏尔塔瓦河水,温柔地拥在布拉格的怀抱。河上是一座飞跃的铁桥,对面则是树木环抱着的鳞次栉比的建筑。当时正是秋天,黄叶挂在枝头,纷纷下落的黄色洒了一地。入夜时分,月儿高照,座座高塔倒影河中。这次,中国代表团成员带去了茅台酒,带去了东方朋友的祝福与问候。茅台一上,酒香溢满大厅,宴会气氛更为热烈。捷克斯洛伐克的朋友喜形于色,许多人伸出大拇指,一致称赞酒的清香、甘冽、幽长。中国访问团一位成员即兴做诗一首:
白塔水中映,
黄叶天上飞。
他乡遇知己,
共举茅台杯。
大家热烈鼓掌,称赞:“好诗,好诗!”
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激情满杯,一位老者念起他们诗人的作品:
陈酒如好诗,
好诗亦陈酒……
老者吟诗的神态及语调,让在座所有人兴奋不已。普实克院士说,今天的宴会是赛诗会,赛酒会。特别是中国的茅台,让宴会增色不少,令宾主满面春风,应登冠军宝座!
酒会后大家迟迟不愿离去,捷克斯洛伐克朋友又邀中国客人一同零距离欣赏伏尔塔瓦河夜景。宾主徜徉在灯火的海洋里,吹着晚风,徐徐的酒香飘荡在异国的天空,让名酒茅台以及两国的酒文化像伏尔塔瓦河一样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