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人的骄傲
28432100000043

第43章 海澄公求签

有一天,黄梧只带了一个随从,来到三平寺,随从将供品放在供桌上,黄梧亲自点燃一大把香火,首先向外面的天空拜了三拜,接着转身拜祖师公。

塔殿内除了供奉祖师公法相外,两旁还立有蛇、虎二侍者,同时还有石巩慧藏禅师、潘荣尚书、颜颐仲尚书的神像,黄梧把香火分别插在各个香炉里。

黄梧重新回到祖师公法相前,口中念念有词,然后静默了一会儿,拿起签筒开始摇签。

“扑——”一声,从签筒里跳出一支灵签。黄梧拾起一看,是第二十五首,于是,把灵签放在案前,然后拿起圣杯,双手捧着它,十分虔诚的样子,心中念念有词,欲请祖师公灵示,是否就是此签。接着,黄梧左手拿着圣杯在香炉上转了三圈,烟雾弥漫,黄梧将圣杯往地上一掷,圣杯在地面上跳了几跳,停了下来,只见一阴一阳,表示就是这支灵签,于是,黄梧拿着灵签去请解签师父解答。

解签师傅接过黄梧递来的灵签,一看是第二十五首,眉头一紧,又看了一眼黄梧,也没说什么,随手拿出桌面上的一大叠签诗,并从中抽出一张,递给黄梧,那是一张小四方形黄色签诗,黄梧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第二十五首诗偈:神通妙用广无穷应化多门入教中但能守静应时吉才到动处便生凶这个时候,解签师父对黄梧说:

“此签乃大凶之签,尤其不利于行军打仗,不知您所求何事?”

黄梧一听,心中一震,问道:

“请师父说详细一些。”

“此签说的是薛刚反唐的故事,你也知道,薛刚是初唐名将,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有一次,不小心一脚踢死太子,武则天一声令下,满门抄斩,因此,这支签为大凶,要隐忍,才能趋吉。故事中,樊梨花和薛强逃走,乃是凶中有吉之象,所以,走为上策。”黄梧一听,也不再多问,临走前又朝祖师公拜了拜。

不久之后,揭阳战役果然失败,郑成功认为皆因苏茂轻敌所致,黄梧、杜辉未及时应援,也当问斩。众将一听,纷纷跪下,替黄梧等人求情。郑成功这才斩了苏茂,而饶了黄梧和杜辉,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杜辉最后被捆打60军棍,黄梧被寄责,戴罪立功,以示惩戒。

其实,如此惩罚原是郑成功的本意。他早有杀苏茂之心,只为稳定军心才迟迟没有下手。

顺治八年(1651年),施琅叛变,被郑成功囚禁起来,后被郑成功十几位部将冒险救出,郑成功下令追捕,并下令凡有藏匿施琅者将杀其全家。眼看施琅走投无路,苏茂不仅将其藏匿于家中,还助其逃离厦门。此事后来被郑成功获悉,他强压住内心的怒火,没有对其进行军法从事,不仅如此,还让苏茂继续担任左先锋镇。郑成功之所以这么做,实在也并非出自本意,而是为了稳定军心,同时也是因为连郑成功的叔叔郑鸿逵、郑芝豹等人也参与了营救施琅的行动。郑成功若以放走施琅为由怒斩苏茂,势必引起参与营救施琅的十几位将领人人自危,甚至有可能铤而走险,举兵相抗,甚至投降清朝。因此,为避免因小失大,郑成功不得不强压怒火,但此事郑成功始终耿耿于怀,并怀恨于心,想杀之而后快,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而此番揭阳战败,正好给了郑成功杀苏茂的理由。但让郑成功始料未及的是,军中将士仍表示出强烈不满,认为郑成功小罪大罚,私怨大于战功,因此埋下祸根。

郑成功处死苏茂后,为了安抚黄梧等军中将士,包括苏茂的族弟苏明,派黄梧和苏茂的族弟苏明去镇守海澄县。郑成功因此犯下治军的又一大忌,就是在还没有完全消除黄梧等军中将士心中的不满之时,又将黄梧等怀有二心之人委以重任,在委以重任之时又将其支走,这样做毫无疑问等于养虎为患,或放虎归山。如果当时郑成功将黄梧等人继续留在身边,或许,黄梧等人纵使怀有二心,也不敢轻举妄动。更糟糕的是,郑成功将黄梧与苏茂的族弟苏明一起派去镇守军事要地和经济港口海澄县,这无异于放虎归山,还让老虎与毒蛇结为伙伴来对付自己。

果不其然,黄梧因想不通揭阳之役受责之事,又目睹郑成功反面无情,心怀怨恨,而副将苏明此时正为兄长苏茂被枉杀而怒气难平,见黄梧也想不通,便唆使他一同降清。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本来就对郑成功怀有二心的黄梧,岂不欣然应从?何况,根据当时的时局变化,黄梧认定朝代更替已不可逆转,因此,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二十四日晚上,黄梧、苏明就带领部下将官八十余员,兵丁一千七百余名归降大清,事实上等于拱手将海澄献与清廷。听到黄梧归降大清,顺治皇帝大为高兴,立即就封黄梧为海澄公作为奖赏。

当郑成功得知黄梧降清后,气血攻心,从将军坐椅上愤然而起,随即又颓然而坐,之后,十分痛心地叹息道:“吾意海澄城为关中河内,故诸凡尽积之。岂料黄梧如此悖负?后将如何用人?”可是,郑成功悔之晚矣。

黄梧被封为海澄公后,有史学家评价其最少使漳州免去了30年战乱之苦,是否果真如此,实在也是难以言说,让历史回归历史,可能是最公平也是最客观的一种评价。但有件事情值得一提,黄梧率众降清后,因功获赐爵海澄公,准予世袭12代,并赐予“勋高九锡”金匾,黄梧认为是祖师公在暗中保佑。因此,在此后一段时间里,黄梧发动捐资捐物,重修三平寺,历史上黄梧“倾银贷集厥成,由是四方学者,云集景从”,就是最有力的历史记载。

不仅如此,黄梧的曾孙黄仕简(袭海澄公爵位,官至福建水师提督统辖台澎水陆官兵事务)也在乾隆年间,捐俸重修三平寺。当时由于黄仕简的关系,军事部门的武官出力不少。可见,黄梧在历史上的名声虽因率部众降清而获得海澄公爵位留下许多争议,但其对家乡对三平祖师公的感情和信仰却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