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幸福是一场修行
28442000000012

第12章 活出更好的自己瑜伽修行(2)

如水善于总结做人做事失利的教训,善于梳理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做事的头绪,还有在精神与物质追求中那柔韧的毅力和不断突破向上的精神。她慢慢地践行着瑜伽生活带给自己、家人、身边人的正能量的体验。

如水庆幸自己内心渴望的那种需求已转化为更高层次的“不执着”的境界。如水让自己在浮躁的人流中修整为沉淀、平和、从容、淡定。更最要的是,她不再过力地做事,不会硬撑着、硬扛着。曾经苦苦地体验着身体与真我对抗,身体的外界与内心得不到统一、和谐的状态,如今得到改善,痛苦的感觉逐步消失。生活在当下,在当下认真地做事,做事时反而觉得轻松、愉悦。让自己享受专注做事的过程,只要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便自然会“水到渠成”。如水将以上感触总结为一句话:“无须沉溺过往,无须过多地希冀未 来,认真过好当下的生活,学会给自己的身心减负。”

如水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正有幸走在瑜伽行业的养生体验的旅途中,她开始感恩自己心中永存的纯真。

从社会现实追名逐利的角度来看,单纯善良的品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值钱,甚至被嘲笑。但人们在退去铅华、退去虚荣,感悟生活的时候,会明白:人不能遗弃最根本的善良。习练瑜伽便能帮人直接找寻心中善的方法。而习练体式、静坐冥想、社会践行都是瑜伽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明心智的修行方式会让浑浊着的“人心”在困惑、迷失人生方向时找到根基,是多变的心灵最好的“定海神针”,让人们找到真实的归属感。不徒于奔波、放慢脚步便能增强心智,提高洞察能力。分析对错、精准判断、解决难题、愉快生活,选择正确的方向去努力。专注做事,踏实地向前迈进。

多研读瑜伽文化,实践瑜伽生活方式,保持瑜伽淡然的心境还能解救在心海中苦苦挣扎的自己,成为一个活着的但已解脱的生命个体。

释然心中事

如水在日记中写道:“家庭成员也好,朋友也好,同事也好,上下属关系也好,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以树立更好的形象和口碑。在浮华的背后,人们还是渴望相处着的人给予自己的是真诚与快乐。面对复杂的社会,只有那些有勇气并愿意回归最本真、最质朴一面的人,才能感动彼此,滋润彼此干枯的心田。我很感性,渴望做最真实的自己,但生活教会了我必须有理性的思维,在为人着想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的情感。”

历经爱情磨难和婚姻考验的如水,心中的善与疑惑在痛苦地纠缠,善来自心灵,疑惑源于对婚姻与爱情的失望。现实与理想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试问自己是否还愿意做一个心灵纯净的人?如水寻找幸福的地方是对的,而相处的婚姻对象仿佛不适合她。如水在修心、静心之后,灵魂如涅槃重生,最终心中的纯真仍然不愿离开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所以,就如水身心而言,一定要释然心中事,放下一切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坚定而充满勇气地善言善行,做好自己。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揣测对方的思维,为人着想,得到的回报便是和谐相处。如水相信老天自有公道。试问自己是否会承认自 己的缺点?如水用自己的思维来衡量似火的言行,不一定完全正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为人处事风格,如果如水一再纠结于似火的缺点当中,就势必忽略了他的优点。他的优点得不到肯定和赞美,这对于追求婚姻的美满、和谐,显然是不利的。

如水想:“似火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疲于应对,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我对他回家太晚的疑问和质疑,让他痛苦不堪。他说他有家庭观念,也不是好玩之人,官场不适合他,他也想在我的建议之下,找找朋友,寻找机会,做些生意。他的理想是家中和谐,在外赚钱养家。他不想再大把大把地花钱,还不知钱花在什么地方了。我在思考,我应该学会冷静反省,将自己的感性与理性思维进行碰撞、融合、理顺,放下他仿佛对自己不关心、不体贴的模样的伤感,放下他酗酒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若一直沉浸在痛苦不堪的情绪中,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理清思路,多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让婚姻磨合,最终和谐呢?如何让细节滋润爱情呢?如何让彼此都能感觉到真诚呢?首先,我对他发脾气是行不通的,硬碰硬的对抗只会让他变得更糟!根据多年的观察,只有我对他说话轻柔,不责怪他,并顺应他的意思,照顾好他的生活起居,才能让他心情愉悦,接受建议。在生活中,他是位不注重细节的人,粗枝大叶,不会哄人,又有很强的大男人主义。那不如我对他柔情一些,全面接受他的生活方式,不去计较细枝末节的事情。赞美他的善良、 讲义气,真诚地对待他,有时适当哄哄他,他会被我的魅力所吸引,并会开心的,脾气也会变好。我用自己的成长感悟告诉他社会原本就很复杂,不要纠结,心要宽,语要柔,态度勿激动;告诉他女人是很好相处的,语气好些,老婆就不会唠叨;告诉他,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告诉他,他有可爱的地方,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幸福,只是方法欠妥;常回家晚,不如早点回家,多陪陪妻女,会很幸福;在交流中问他是否会抱怨妻子不听话,忙得太多;告诉他,酗酒伤身体,酒多不能自控,而且容易把一些负面情绪带回家,是不明智的,不利于家庭和睦,会把老婆推得很远;告诉他,不要抱怨老婆忙碌,我是为了让家富裕起来;告诉他,他的老婆向往百年好合的婚姻,让他无须担心我会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学坏;告诉他,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我们家境及平台一般,靠自己努力得来今天的生活就很不容易了,要知足常乐;告诉他,让他记住我对家庭所作的贡献,并放下我会受骗的恐惧,我会吃一堑长一智;告诉他,对我们有帮助的朋友,我们会一起尽全力回报、感恩;告诉他,我其实很温柔,也很大度,不喜欢吵吵闹闹的家庭氛围;告诉他,要珍惜当下的家庭生活,要懂得我,不要让我失落无助;告诉他,要释然过去的一切,在茫茫人海中遇上,应该幸福地生活,早早地回家休息;告诉他,男人需要社会的认同和价值,支持他去忙事业,赚钱共同养家。”

如水不再哀叹自己的命运,而是努力做好自己,她相信一切都 会好起来的。如水要活出自己的态度,尽量让夫妻相处和谐,多付出些,多呵护些家人,把重心移至自己女儿的成长和教育上。在兴趣方面,如水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用心经营瑜伽会所。释然心中事,过好每一天。如水努力践行着这一切,似火似乎也在一点点发生着改变。

记忆中的母亲

如水姊妹五个,她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和睦温馨的家庭中。如水姊妹五人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青涩的少年,还有那懵懂而又纯真的青春岁月。如今,姊妹五人都已人到中年,结婚生子。

母亲在如水的眼里是一个干练、美丽、脱俗的女人。母亲爱干净,家中的摆设永远整洁如新;母亲厨艺好,家中的饭菜总是香喷喷的,各种口味总能满足全家人的要求;家中姊妹们的衣服总被妈妈洗得干干净净,并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味;母亲买的床上用品都是那个年代最时髦的绸缎系列。儿时的如水就很喜欢母亲营造的这种家的感觉,还未上幼儿园的她总是乖巧地拿上一把椅子放在家门前,坐上去,托起下巴,认真地看着“变魔术”的妈妈把家打理得漂漂亮亮。成家后的如水特别恋家,也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如水的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工程师,他们为如水姊妹创设的家,算是十分富裕的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的人家并不多,孩提时期的如水还常常能穿上从上海大都市买来的小洋装。

母亲总爱表扬可爱、乖巧的如水。她说小如水爱在妈妈怀里撒娇、爱在家里围着她的脚前脚后跑,会看事做事,能做她的小助手,小小年纪就知道爱整洁、爱美。当然,妈妈也会同时表扬如水的其他姊妹。

时间过得很快,如水上了小学,她喜欢在户外采花、在河边捡拾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来装扮自己的家。

如今,如水和她的几个姐妹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而如水当年在河边捡拾的那些石头依然在父母家中,算来已有几十年了,满满的童年记忆。

如水是很念旧的人,她对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深深的感情。在如水的潜意识中:家就是爱的地方,家就是温暖的地方,家就是有妈妈的地方……然而,这一天永远停在了2013年7月28日。那天,如水带着她给妈妈做的菜正走在回娘家的路上,父亲突然给她打来电话,急促哽咽地说:“快,快,快回家!你妈快不行了!”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如水的泪水夺眶而出。

未入家门,便听到了哭声。如水提着妈妈爱吃的菜与水果一路狂奔到妈妈跟前,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快喊救护车!救护车!”如水狂喊着。

父亲急着说:“喊了,还没到!”

如水拉住妈妈的手,感觉妈妈的手是软的,身体是软的,不相 信妈妈就这样离开了。如水双手抚摸着妈妈的脸颊,看到妈妈张着嘴,舌头抵住牙根。如水的心不断地往下沉,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着急地对着妹妹和爸爸嚷起来:“救护车呢?”

“到哪儿了?”爸爸慌乱地又打了个电话。

“到楼下了。”救护人员说。

急救医生很快来到家里,作了一番急救后,摇了摇头说:“我们尽力了。”

“送医院啊!”如水无助地嚷着。

“送去也没用了。”救护人员很理智地说着。

“没用也试试!”如水坚定地说。

“到底有没有救的希望?”爸爸问到。

“真没抢救的必要了,已经过了抢救的时间了。死亡的状态我们一看就知道了,老爷子,节哀顺变吧!姑娘,接受现实吧!”

救护人员离开,如水蹲下来,脸贴在妈妈的肚皮上,妈妈的肚皮还很柔软,不像死去的模样。妈妈的手和脚却开始发青发紫了,面容像睡觉般,很慈祥,别人看了也不会害怕。如水端详了妈妈的脸,还是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她睡着了,一切来得太突然了,让人措手不及、不敢相信……

“妈妈没了,就这样没了……”如水心里一个声音重复着。

妈妈健在时,如水姊妹为了工作、生活,为了自己的儿女忙碌着, 只能抽空去看望父母。离父母近的还好,离得远的只有过年才能回一次家!父母当然希望儿女都在身边,能常回家看看,可是我们总是忙碌,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如今,妈妈不在了,我们才感到惋惜,真是后悔莫及!

如水每次回家探望二老,他们总是烧满一桌子菜在等候。妈妈得了眼疾,如水带她四处求医。以现在的医院技术,妈妈的病不算什么。只是妈妈不配合医治,如水每次带她求医都要连哄带骗,她总是说:“你们去忙吧,不碍事,我是医生,我懂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放心去忙吧!吃好、穿暖、睡好啊……”拖着惯有的长腔,带着母亲特有的温暖。

母亲的突然去世,让如水痛彻心扉、不知所措。如水的泪水不停地滑落着,心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忙完了母亲的后事,如水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对过往还有什么畏惧、担心、放不下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水总是沉默,不想多说话。

与生命相比,生活的苦难又算得了什么?活着就是幸福!

如水在失去母亲之后,在日记中写道:“我经历了人世间最痛彻心扉的一幕——母亲的离世。我是个凡人,我是娘亲的女儿,母亲的离世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亲爱的妈妈,凭您的善心、好人缘,在另一个世界,您一定继续善乐待人,别忘记修念佛经,它会让您更平和,更幸福!我们祈愿您开心、快乐!您的离去,我无力 改变,我只能接受您的长眠。我常在梦中见到您,醒来独自泪湿满襟。您说我们要坚强,您说我们要行善,您说我们要平静,我吻了您安详的脸……年轻人啊,请你放下手中的繁忙,尽可能多地陪护父母,趁一切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