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闹市观潮
28481100000014

第14章 听雨(5)

秦培元说:“给你举例说吧,2004年初一我们招了900多名学生,进来时有200多人成绩都不好,有的一门功课仅考十几分。一个月后,我们进行摸底,看看教学效果,结果一个班只有5个人不及格;还有一个班,48名学生,其中42人英语得了满分。这叫什么?这就是教好了呀。”

在洋思,我们听到了许许多多“教不好的学生”转变的故事。1997届一位姓凌的学生在原来的学校是公认的“三不两打”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接受老师教育、打游戏机、打架。转进洋思一个月后,“三不两打”的恶习全改了,他告诉爷爷,在洋思找不到不学习的学生,想打架找不到打架的人。毕业时,他以610分的高分考入了省重点中学。

多年来,学校不仅使本学区的学生人人合格,而且转化了不少从外地转入的后进生。或许,这并不是“应试教育”眼光看待的成功。但是,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却让学生家长非常满意。洋思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教好了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倡终身学习,在学校学习时能否获得成功体验,就可能影响一个人能否保持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毅力。

不少校长、主任住进洋思中学,进行数个月的实地考察,开始真正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激动地说:“学洋思就是要换脑子,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

洋思中学20多年来从一所薄弱学校成为模范学校的实践向我们证明,既没有不能成才、成人的学生,也没有不能办好的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学历水平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部因素,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付诸实践!

变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学习过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的实现,需要精细化管理。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的实践。

课堂教学的过程,到底是教师教的过程,还是学生学的过程?经过20来年的实践、探索,洋思中学老师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校长秦培元说:“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法宝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它使洋思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高效化。没有这种教学模式,洋思中学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一种良好局面。”

“先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知其不足,知不足而困顿,困顿而求解惑。“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学习。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由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一般不少于15分钟,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例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只作很少的必要的点拨,很快解决了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物理、化学、生物课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边看书,边按照课文中的说明做实验,再指名上讲台做汇报实验,然后,引导学生归纳结论。政治、历史、地理课,都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地看书、思考问题,展开讨论或争论,教师略加评定后,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复习课,也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时一课时一个循环,有时几课时一个循环。如复习每一单元,常这样安排:第一课时,让学生看书、质疑问难;第二课时,让学生综合练习,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错误,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

洋思人认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该都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架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的确,该校教师已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伩显示,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有倾带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最后,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内容上的能力培养,不搞死记硬背;更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集体授课制”变为“个体”和“集体”相结合,以“个体”为主的形式,课堂教学过程由过去老师满堂灌,变为如今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自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泰州市名教师、现任副校长刘金玉总结说: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至少有六大好处:①暴露的是学生的真问题,解决的是学生的真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②所有学生都认真、积极、努力,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③学生全员、全过程高度紧张、高度投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全面培养了学生素质;④对学生充满信任、期待,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⑤由于全过程放手,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包括学优生和学差生),有利于“水涨船高”、“培尖补差”;⑥由于课堂学习高效了,课后不布置预习,少布置或不布置复习性作业,这就减轻了学生课后学习负担。

刘副校长还向我们介绍了洋思中学对待基础差的学生有着独到的做法:

一是注重抓好起始年级。学校从初一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学习基础最差的学生抓起,从学生的起始学科抓起,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基础实了,水平齐了,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连续多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达100%。

二是合理编班、分组、排座。洋思中学不分快慢班,而是公平合理地进行编班、分组和排座。初一学年初,学校和班主任将本年级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到各班,以促进教师的公平竞争,便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同时,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个学习小组(前后两桌或三桌为一组),并按身高、视力情况和特定规律安排他的座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健康的竞争合作精神,便于任课教师在课内迅速准确地获得学情反馈。

三是重点辅导后进生。教师上课,起点是后进生,重点是后进生,落脚点也是后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不会的地方,就是教师要教的地方。有节初一代数课的“检查学生自学”环节,是通过“中等、后进生板演-优生更正-中等、后进生再修改-尖子生再更正”几个循环完成的。把检查的对象定位为中等、后进生,让其先尝试解决。当然,优生的“更正”也比单独做一个题目要求高了。另外,每天早晨英语教师辅导后进生记单词,中午理科教师帮助后进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下午自习教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周末进行验收。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有的学生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让学习质量形成于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已确立了这样的观念,要通过转变后进生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转变后进生来形成一个浓郁的学习气氛。这样,自然会形成尖子生成长的坚实基础,水涨船高,尖子生越来越多。

四是优生带后进生。优生帮助后进生,实行“兵”教“兵”,对后进生有帮助,对优生也有促进。学校安排优生、后进生同桌,组成学习小组,要求优生随时随地关心后进生,帮助后进生,既密切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提高了自己,起到了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五是实施后进生验收制度。除经常性的周末学习验收外,学校坚持每两个星期验收一次后进生,验收组长为正、副教导主任,验收人为各班十五位优秀学生。验收前,由组长确定被验收对象、验收内容,任课老师带所教班级尖子生,到平行班验收;验收时,认真填写验收表,在课本上未过关的知识点旁做记号“?”,以便被验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掌握,以后复验收;验收后,组长及时和任课老师一起分析验收结果,给合格率最高的班级加分,对合格率低的班级分析原因,拿出改正措施,限期达标。验收利用自习课时间进行,对照课本落实内容,教师不出试卷,以免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也成为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

洋思中学的毕业生能不断进步、持续发展吗?这是一个众多探访者探寻的问题。我们也带着这样的疑惑走进洋思中学。

秦校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柜子里翻出一篇长篇通讯报道。我们从这篇登在《江苏教育》杂志上的文章里探寻到了答案:几年前,泰州市教育局在组织对某省重点高中进行视导时,特地就这个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从洋思中学考进该校的学生,行为习惯好,广播操做得好,学习成绩在该校学生中呈正态分布,部分学生还在班级担任班长或团支部书记。调查中还发现一件“怪事”,一位从洋思中学过来的学生,生病住院一个多月,康复返校参加月考,成绩不仅没有下滑,而且还有明显上升。各科老师感到奇怪,原来他在住院期间,把课本带进了医院,学习没有放松,凭着自学,赶上了学校的教学进度,效果还挺好。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得益于洋思中学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得益于洋思中学的那种“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理念的惯性运动。

洋思中学许多学生家长高度评价洋思中学,江苏信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素章说:“洋思,我没有选错。”因为,他女儿前几年从洋思毕业,现在就读于全球排名前50名的匈牙利赛歌特医学院。

南京某学校退休教师陈兰芳说:“洋思,是我最信服的学校。”

学生家长吴志兰语气肯定地说:“把孩子送到洋思读书,我们家长放心。”

马兰芳感慨道:“洋思教育,令我耳目一新。”

王玉琴充满感激:“在洋思,让我们做父母的看到了孩子的希望!”顾美娟评价道:“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孩子终身收益。”秦培元校长则强调:“先教后学,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它以培养学生内在素质为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感悟、实践,从而促进素质提高。这样的教学策略促成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成绩与其真心投入的程度形成了正比。因此,凡是从洋思中学出去的学生,其自学能力、交往能力、各种素质较之于其他学校,都是比较出众的。

有一支非常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洋思中学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质量创造了一流的业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原因在哪?除了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外,我以为最主要的是因为洋思中学拥有一支非常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

老校长蔡林森把“吃苦就是享福”作为座右铭,全身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

现任校长秦培元,那年阑尾动手术,竟然顾不上休息……

洋思中学的其他老师在领导们的感染下,个个爱岗敬业。敬业、奉献、团结、进取,这正是洋思的“无价之宝”,是洋思事业发达的“精神底子”,改写了一个个受教育者前途和命运。

在洋思中学,我耳濡目染,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一位老教师竟毅然放弃去香港继承巨额家产的机会,拖着病体留下来坚守三尺讲台。有一次,他不慎摔伤面部,缝了七针,仍没有离开讲台,没有缺一堂课。他虽年近花曱,仍用优异的成绩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初三毕业生。寒来暑往,他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情和爱都洒在了教育园地上。

一位来自外乡的代课教师月薪只有160元,然而,当老家以高出100元的待遇聘请她回乡执教时,却被她婉言谢绝。

三位家住外乡的女教师,产假未满就上班,宁可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挤出钱来请保姆,也不肯少上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