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孙权
28484300000034

第34章 迈入天骄的殿堂

吕蒙攻取荆州后,再一次表现出了他的睿智。他对荆州降军及百姓采取了怀柔政策,要求部下秋毫不犯,从而迅速笼络了荆州军民之心。吕蒙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掌控局面,主要还得“感谢”关羽。因为,关羽在镇守荆州的这十年中,御下严苛,很少施恩于人。吕蒙来个了反其道而行之后,在知觉对比效应的作用下,荆州军民更愿意归属于占领者吕蒙。这也许是关羽赫赫武功之下的最大败笔。

吕蒙安定了荆州军民之后,立即飞报孙权。

成功来得太容易了!孙权亲自赶到了荆州,简直不敢相信这朝思暮想的高墙深池已经为自己所有!孙权不由深深慨叹“********”的神奇效力。他随即又想起关羽几次三番对自己凌辱,心中更觉快意无比。

高兴之余,担忧却又涌上孙权心头。如果关羽知道荆州被袭,立即放弃围攻樊城,回师争夺荆州,又该怎么办?

孙权左思右想,觉得只有将关羽继续羁绊在樊城才是最保险的办法。他马上派出使者,将自己袭取荆州的消息报告给曹操,并请求曹操秘而不宣。他的理由是,趁着关羽不备,两面夹攻。

曹操得信后,又是高兴,又是嫉妒。孙权背后得手,关羽心神不定,曹仁守樊城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但孙权借着己方牵制关羽的机会大肆获利,又让曹操不甚开心。

曹操是一个行兵布阵的大行家,他当然知道,如果不让关羽得知荆州失守的消息,更有利于孙权从后面夹击关羽。但是,他也知道,樊城已经危在旦夕,如果不让荆州失守的消息搅乱关羽的心神,恐怕樊城指日被克。

曹操一时决断不下,于是召集谋臣商议。

董昭明确反对秘而不宣。董昭说:“对我们来说,樊城一旦失守,就是最大的损失。这样一来,孙权势力就会大增。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一消息写在信上,用箭射进樊城之内。曹仁看见后,必会坚定守城信念。同时,我们故意将信射落在城外,让关羽获悉后院起火,搅乱他的军心,以更利于樊城防守。随后,再让徐晃趁机攻击,关羽必败无疑!”

董昭的分析完全是站在曹操一方的利益立场的上的。可见联盟是很靠不住的。孙曹双方虽然联合,但从一开始就是各怀鬼胎,为各自的利益考量的。

曹操依董昭之计行事。一时间,曹仁心坚似铁,严防死守,而关羽所部,却开始议论纷纷,军心动摇。关平听见消息后,急忙报知关羽。

关羽大怒,说:“这是疑兵之计,绝对不能听!谁要是在散布传播假消息,立斩不饶!东吴吕蒙已经病危,陆逊小儿接替,怎么敢随便对荆州动兵?况且,我早已布置好了烽火台,至今未见报警,可见荆州稳如磐石!”

关羽是个很善于“自我欺骗”的人。当初,他被曹操包围,就是靠着所谓的“降汉不想曹”等三个条件营造出来的自我欺骗,才克服了内心的认知失调,让自己活着度过了他这一生最难熬的日子。同样,荆州之失也是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责。所以,他绝不会接受荆州已失的事实。但是,尽管关羽不相信,但他所部兵马,挂念身在荆州的父母家小,却信了个十之八九。

徐晃发起攻击,关羽因此前攻城所受的箭疮未愈,不敌徐晃。徐晃趁势掩杀,荆州兵马无心恋战,一路败退。樊城之围遂解。

一路上,探马不断来报,说荆州已经被吕蒙攻取,而且部将糜芳、傅士仁也已经向东吴投降。关羽急怒交加,箭疮迸裂,竟然昏绝于地!

众人急忙救醒关羽。关羽醒转后,详细了解了荆州被袭的前因后果,这才知道自己是中了吕蒙、陆逊的“示弱捧杀”之计了。

关羽不得不强自冷静下来,思考对策。如今他被魏吴两家前后夹攻,已是进退两难。但如果就这样将整个荆州丢了,关羽也就没脸去见刘备,也没脸活下去了。

思考再三,关羽决定派人去向刘备,以及镇守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部将赵累建议说:“君侯,当初吕蒙在陆口时,经常写信给您,说要两家结盟,共破曹操。现在他背信弃义,反倒与曹贼勾结,背盟偷袭。君侯为什么不派人去和他交涉,看看他到底如何对答?”

赵累的这个想法真是太天真了。吕蒙当初完全是出于麻痹关羽的目的才写那些信,说那些话的。关羽在自己得势之时,一直是用拳头说话的,从来没有好好与人家善加交涉。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吕蒙得势了,你再想和人家好好谈,人家能搭理你吗?

但奇怪的是,一贯眼高于顶的关羽竟然同意了赵累的提议。可见,心高气傲的关羽在这猝不及防的重大打击下,也已经六神无主了。

谈判的结果可想而知。吕蒙用他惯常的手法,绵里藏针,礼貌而坚定地挡回了关羽的质问。而且,智谋过人的吕蒙再一次巧妙地利用了关羽的使者,让他将自己厚待关羽部属的家人亲属的消息传回了关羽军中。这一招,让关羽所部本已风雨飘摇的军心再无挽回的可能。

关羽见吕蒙如此狡诈,急怒攻心,失去了理智,决意与东吴拼死一战。但他部下早已斗志涣散,几番冲击后,关羽败走麦城,身边的士卒已经寥寥无几。

关羽热盼救兵,但因他一向冷对刘封,刘封心存芥蒂,并未出兵支援。关羽不想坐困愁城,率领残部突围,但却中了东吴埋伏,被东吴大将潘璋、马忠所擒。

孙权得知关羽被擒,大喜过望!孙权从来没想过自己畏之如虎的关羽会落到自己的手中。这一神迹般的成功极大地强化了孙权的胜利者心态。孙权决定要好好地问关羽几句话。

孙权传令将关羽押解到自己跟前,强行压制住内心的得意,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问关羽:“我一直十分仰慕您,想要和您结为秦晋之好,您怎么就不愿意呢?您一向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怎么今天就被我擒获了呢?您今天是不是服了我孙权了呢?”

这几句话,在孙权心中翻来覆去不知自言自语了多少遍!当孙权终于有机会当着关羽的面说出来后,内心郁积的块垒顿时一扫而空,浑身涌起一股强烈的舒畅感!

是啊,那颗被蔑视刺痛的灵魂,那些被凌辱伤害的自尊,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疗愈。人生最大的快意,莫过于将自己成功建立在凌辱者的失败之上。纵观历史,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而孙权就迈入了这少数派的殿堂。

孙权的话,语气和缓,却像尖针一样深深刺入关羽脆弱而高傲的心灵。在这一刻,关羽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挺起胸膛,破口痛骂道:“碧眼小儿,紫髯鼠辈!我今日误中奸计,有死而已。想要我服你,简直是做梦!”

关羽的怒骂,和往日如出一辙,但孙权听了,却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激愤。这是因为,此前的强者和弱者已经交叉换位了。关羽再怎么暴跳如雷,也只是一个失败者,而孙权则是可以主宰关羽命运的胜利者。当一个人足够强大,真正自信的时候,是不会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于过往恩怨和当面凌辱的。孙权摆出了足够的高姿态,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快与懊恼。其实,这才是对关羽最大的打击与伤害!以暴易暴,只会助长关羽的气势。

孙权不再看关羽,而是环顾左右,仿佛关羽不存在似的,说:“云长是当世之豪杰,我真的很欣赏他。我想赐之以厚礼,放了他,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孙权这是想起了当年关羽向曹操投降的旧事。如果自己也能让这员虎将归降东吴,岂不是天大的荣耀?

主簿左咸却说:“主公,此议不可!当初曹操得到此人,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还封他为汉寿亭侯,赐他美女十人。这样的恩遇,已经是天下无双了,但依然留他不住。后来,他过五关斩六将,丝毫不留情面。到了今天,你看他苦苦进逼,吓得曹操要迁都以避。这不是自讨其祸吗?狼子野心者,不可养也!主公切宜慎之!”

左咸的这段话,就差没将关羽比作吕布了。但正如当年刘备用类似的言辞打消了曹操留用吕布之心,左咸的话也冷淡了孙权赦免关羽,留予重用的想法。

孙权知道,自己确实不可能做得比曹操更好。况且,就算关羽答应投降了,日后刘备一召唤,他还是会拍屁股走人的。既然如此,还不如今天就一刀两段,永绝后患。

其实,关羽本人也是只求一死了。一方面,他辜负了刘备的重托,失了战略要地荆州,其罪难逃。另一方面,他中了他最看不起的鼠辈的奸计,对他造成了致命的自尊冲击。这两个因素,让关羽根本性地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孙权下令,将关羽以及他的儿子关平推出问斩。一代虎将,就此殒命。一代天骄,由此而生。整个天下的形势就此因着关羽的死以及荆州的易手而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心理感悟:人生最大的快意,莫过于将自己成功建立在凌辱者的失败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