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孙权
28484300000035

第35章 将孙子装到底

孙权取了荆州,杀了关羽,心中快意无比。这一战的胜利,带给他的成就感、满足感甚至超过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其实是周瑜的杰作,孙权的快乐多少有隔靴搔痒之感。而袭取荆州,无论是谋划,还是实施,都是孙权自己一手掌控的。这样的快乐才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

但是,孙权并没有高兴多久。

扼杀他的好心情的人是老臣张昭。张昭好容易熬到周瑜鲁肃都死了,没想到吕蒙陆逊的表现比周瑜鲁肃还要生猛,而他本人依然被排除在核心决策圈之外。荆州得手,张昭心里多少有一些不爽。而冷眼旁观者往往比当局者更清醒,更能看到全方位的利弊关系。

张昭对孙权说:“主公,你杀了关羽父子,江东离大祸就不远了!”

孙权在兴头上听到这句丧门话,当即拉长了脸,但张昭随后的分析却真的让孙权担心起来。

张昭说:“刘备失了荆州,死了兄弟,怎么肯善罢甘休?关羽与刘备桃园结义,亲如手足,誓同生死。刘备不能置结义誓言于不顾。况且,现在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初的孤穷刘备了。现在他已经拥有两川之地,文有诸葛亮之谋,武有张赵马黄魏之勇,他必定会起倾国之兵来为关羽报仇,不知江东能不能抵挡得住?”

孙权这才醒觉,杀关羽实在是下下之选,远远不如囚禁关羽。这样,既折损了刘备的锐气,又可让刘备投鼠忌器,不敢对江东轻举妄动。

张昭对形势的判断屡屡失误,但这一次的事态发展却被他完全言中了。张昭的话,明着是在吓唬孙权,暗中也微妙地表达了不满。当初,我极力阻止诸葛亮的游说,但你们不听。现在,刘备羽翼已丰,江东有的是苦头要吃了。

张昭是眼看着孙权成长起来,对孙权的性格弱点最是了解,一下子就击中孙权的软肋了。孙权虽然早已不再胆小怕事,但如果刘备倾尽全力来找自己拼命,还是害怕的。孙权果然着急起来,跺着脚说:“啊呀,杀关羽确实是考虑不周。那该怎么办呢?”

张昭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刘备不来犯境,让荆州稳如磐石。”

孙权急忙问策。

张昭献了一个嫁祸于人的计策,说:“主公立即派人将关羽的首级给曹操送去,让天下人都以为主公袭杀关羽是奉了曹操之命。这样,刘备就会将报复之心对准曹操。我们江东就可保平安了。”

孙权一听,觉得此计大妙,立即依计而行。

曹操一收到关羽的首级,心情十分复杂。他这一生中,和关羽的纠葛最多。风风雨雨几十年后,没想到关羽竟然授首于孙权之手。曹操思绪万千之际,司马懿却识破了孙权的嫁祸之心,对曹操说:“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担心刘备报复,故而将首级送给王上,想让刘备误以为此乃王上所使,不去攻吴,反来攻魏。”

曹操立即醒悟过来,心想:“差一点上了孙权小儿的当了。”东吴借着关羽主力围攻樊城之机,才得以袭取荆州,本已大大沾了曹操的光。现在,又想让曹操为杀关羽顶缸担责。曹操怎么情愿呢?

司马懿再献计说:“王上,不如将计就计,令人找来上等香木,刻成身躯,与关羽的首级合体,按照大臣的礼节安葬。这样,天下人就会知道,王上一向厚待关羽,绝无指使孙权杀人之事。刘备必然深恨孙权,一旦他出兵讨伐,我方就可趁势而动。刘备若占上风,我们就攻击孙权。孙权若占上风,我们就攻打刘备。只要灭掉吴蜀两者之一,另一处必不长久。”

司马懿的计策确实巧妙,轻松破解了孙权的算计,并成功反制。曹操不由赞叹道:“仲达之见,真神算也。”当即下令,用王侯之礼,厚葬关羽。

刘备得知关羽的死讯后,果然痛彻心扉,咬牙切齿要讨伐东吴,将孙权碎尸万段。

孙权计谋破产后,另一件忧心事又向他袭来——吕蒙突然生病了,而且病势沉重!

此时吕蒙在孙权心目中是江东的顶梁柱。吕蒙这一生病,孙权更加担忧刘备起兵复仇后,江东无人可当大任。

孙权左思右想,决定将孙子装到底,再次运用“********”,向曹操输诚。这一次,孙权极力揣摩曹操的心思,使出了非同一般的招数。

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劝进信。信上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遣大军,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

孙权见曹操僭越而称王,断定他必有篡位登基之念,所以写了这一封劝他当皇帝的信,以便给曹操搭好就势而上的台阶。

孙权预判这是曹操最想得到的礼物。在这个终极诱惑面前,曹操一定会利令智昏,欣然从命的。而只要曹操一当了皇帝,必会将扫平逆贼刘备作为第一要务。这样,不但可以阻止刘备进攻东吴,还可以让曹刘相争,损耗两家实力。

但是,孙权没想到,曹操的身体也已经垮了,雄心大减。而且,他也知道孙权的劝进不怀好意,无非是上一个嫁祸之计的延伸。所以,曹操看了此信,立即出示给群臣观看,哈哈大笑道:“孙权小儿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

曹操属下群臣,其实和孙权是一般的心思,见被孙权抢了劝进的头功,不由颇为懊恼。他们见曹操将孙权的信公之于众,认为曹操一定是在暗示什么。群臣立即行动,纷纷劝进。曹操却推辞说:“我事汉三十余年,虽有功德,位极人臣,已经足够了,哪里还敢再奢望什么呢?”

群臣还是将此视为曹操故作姿态的退让,继续劝进。曹操说了一句:“如果天命真的在我们曹家,我还是当周文王好了。”曹操的意思是,称号为帝这件事还是让我的儿子来做吧。群臣这才罢手。

曹操既已知道孙权的用意,当下又还了一招,下诏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领荆州牧。

曹操用天子名义,公开任命孙权为荆州牧,摆明了是挑斗刘备去找孙权拼命。孙权和曹操隔空过招两个回合,毕竟还是曹操棋高一招。

曹孙两家的“礼尚往来”都被刘备看在眼里,他对孙权的怒火更炽,开始积极筹备讨伐东吴。

孙权忧心忡忡,而吕蒙的病势却不合时机地更为沉重了。孙权将吕蒙接到自己居住的内殿,花重金征募能够治愈吕蒙的人。孙权还在内殿的墙上凿了一个小洞,以便随时观察吕蒙的病情,又不至于惊动他。孙权看到吕蒙病情稍有好转,能够多吃一点东西,就喜形于色。反之就暗暗叹息,夜不能寐。

孙权甚至还请来道士,在星空下作法,为吕蒙祈命延寿。

在这方面,孙权与他的长兄孙策截然不同。孙策从来不信天命与方术之士,所以才会对道士于吉斩尽杀绝,并因此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而孙权的经历与遭遇却让他走上了和孙策完全相反的道路。孙权一路走来,幸运满溢,总是能绝处逢生,总是有贵人相助,而且一步步验证了相术大师刘琬的预测。两相比较,孙权当然更容易走上尊奉天命的信仰之路。

孙权对吕蒙的超待遇呵护,固然有对吕蒙的偏爱之心、倚重之心在内。但更深层次地说,这也是孙权出于对天命的恐惧。他十分担心,吕蒙一旦病重离世,会导致他自己的幸运之链断裂。孙权今年刚刚三十八岁,但却已经接连丧失了两位股肱重臣——周瑜和鲁肃。周瑜只活了三十六岁,鲁肃也只活了四十六岁。吕蒙这一年则是四十二岁。孙权十分担心,如果吕蒙也以四十二岁的英年而早逝,那么,谁能来辅佐他接下来的漫漫长路呢?在刘琬的预测暗示下,孙权并不怀疑自己的长寿。但是,辅政重臣的三连丧,怎么说也不是一个吉祥之兆。这会不会预示着天命从此不再眷顾自己了呢?

孙权心思满怀,竭尽全力要挽救吕蒙的生命。但终究无力回天,吕蒙还是去世了。孙权万分沮丧,只好下令厚葬吕蒙。

好在没过多久,孙权又接到了曹操的死讯。曹操是一个极难对付的敌人,曹操之死,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又让孙权过了一段时间的安生日子。

曹操之子曹丕继位魏王后,很快完成了他父亲的夙愿,逼着汉献帝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曹魏政权。刘备也因此得到了他这一生中最好的机会。他利用谣传而来的汉献帝被弑杀的消息,打着继承汉祀的旗号,在诸葛亮等一众重臣的拥护下,也登基称帝。

转眼之间,天下出现了两个皇帝,再加上虽未称帝,但事实上早就割据一方的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就此正式确立。

心理感悟:装孙子的难度系数远远大于装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