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优良传统
28495500000017

第17章 64字创业精神

一、64字创业精神的由来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乃至文明形态都在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64字创业精神。

二、64字创业精神的主要内容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1993年3月31日,江****主席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了64字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业,一无现成的本本可搬,二无现成的模式可套。要创这样的大业,没有大无畏的革命胆略不行,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不行。要有创业的胆、创业的识,从根本上来说,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这是由创业的开拓性所决定的。我们创业的目标是明确的,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道路、具体政策、具体方法,要我们依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要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开拓前进。“创业”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一个“创”字上。

“艰苦奋斗、知难而进”,这是创业者必须具有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曲折坎坷,需要我们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奋进。

“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讲的是独立自主和学习借鉴的关系。这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所必需的。我们不夜郎自大,敢于正视自己之短、他人之长,善于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是为了长知识,添本领,更好地发展自己。借鉴是为了保优势,扬特色,更好地创造前进。我们决不自卑自馁,更不仰人鼻息。我们坚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相结合,经过全民族的团结奋斗,我们的祖国一定能够繁荣富强。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这是创业者应有的风格。在创业中总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也会听到各种赞扬之声。在成绩面前我们要知不足,在赞扬声中我们要明差距,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可因胜利而冲昏头脑,草率从事。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注意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同心同德、顾全大局”,是讲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这对创业至关重要。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所能完成的,需要11亿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在创业过程中,各个局部情况不同、条件不同、发展速度不同,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要认真调节。要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在发生矛盾时,提倡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是讲创业者应有的节操。我们国家的底子还不算厚,人民群众的总体生活水平也不算高,更不可忘记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还相当困难,农村有,城市也有。要永远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贪图享乐、挥霍浪费,会销蚀创业精神、瓦解创业精神。要造成勤俭光荣、挥霍可耻的社会舆论。各级党政干部清正廉洁,才有威信,才有凝聚力,才能保持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带领群众前进。

“励精图治、无私奉献”,是说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要高标准地做好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这实质上也就是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为了伟大的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总之,64字创业精神既包容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既总结了几十年来我国人民创业的宝贵经验,又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鲜经验和时代要求,是对新时期精神动力的最好概括。

三、发扬创业精神的重要意义

(1)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巨大动力。

(2)艰苦创业精神是人们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和崇高的美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3)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推动现代化建设,我们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孔繁森

孔繁森(1944-1994年),山东聊城人。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这些鲜血蕴含着他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1992年底,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的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

1994年11月29日,他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6元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他牺牲后,江****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总理的****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2009年9月10日,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