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优良传统
28495500000018

第18章 抗洪精神

一、抗洪精神的由来

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水系,珠江、闽江和嫩江、松花江等江河相继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受灾人数之众、地域之广、历时之长,世所罕见。

在抗洪抢险最危急的时刻,党中央审时度势,正确判断,发出总******。江****、****亲赴现场视察,慰问作战军民,******、******亲临一线指挥。受灾省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和决策,全力以赴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奔赴现场,同广大军民一道顽强奋战。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出动30余万官兵投入抗洪抢险斗争。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哪里最危险,哪里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人民的子弟兵。从将军到士兵,人人奋勇争先,用血肉之躯铸起了冲不垮的坚强大堤。有的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人民群众是夺取抗洪抢险胜利的主力军和真正英雄。在受到洪水威胁和袭击的各个地区,人民群众在惊涛骇浪面前没有惊慌失措,在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时刻没有悲观消沉,他们忍着悲痛更加斗志昂扬地迎战洪水。儿子牺牲了,父亲冲上来;丈夫殉职了,妻子顶上去。他们舍小家保大家,舍局部保全局,表现出很高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情操。

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无私地大力支持第一线军民。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到各级干部,12亿人民团结得像一个人。中国大地上涌动起全民族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澎湃热潮,展现出全民族万众一心战胜洪涝灾害的壮丽画卷。

这场抗洪抢险斗争,规模大,气势壮,斗争严酷激烈,而更为重要的是,上下一心、干群一心、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前方后方一心。江****在评价九八抗洪抢险斗争时,强调指出,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抗洪精神的主要内容

江****在评价抗洪抢险斗争时指出,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是新中国为创建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艰苦奋斗近半个世纪而磨炼出的精神品质,它的形成绝非偶然。为了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36万多人,地方党委和政府组织调动了800多万干部群众参加抗洪抢险。加上为抗洪抢险提供直接服务的各地区、各部门和系统的力量,总数达上亿人口。以不同的方式关心支持抗洪抢险的人就更多。这场抗洪抢险斗争,规模之大,气势之壮,斗争之严酷激烈,历史罕见,世界罕见。重要的是,我们保持上下一心、干群一心、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前方后方一心,在抗洪救灾中真正做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这是由人水相搏,两相对峙的严酷格局所决定的。一方面是水势凶猛、南北为害,对千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严重威胁;一方面是抗洪军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英勇抗击。抗洪军民是一个英雄群体:他们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与洪水进行长时间的反复较量;许多人身先士卒,不畏生死,舍己救人。一个民族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艰险不能战胜?

3.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显示了抗洪军民的韧性和刚性。这次特大自然灾害也是对人的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的最大挑战。面对特大洪灾,党中央敢于胜利、善于胜利、果断决策、科学部署、指挥若定、决战决胜,将人民的信心和力量高度凝聚起来,集中成一个战无不胜的铁拳。

抗洪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是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是党魂、军魂和国魂的一种生动体现,是推动我们整个事业的精神动力。

三、抗洪精神的现实意义

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和伟大抗洪精神的形成,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了新阶段。抗洪精神铸就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壮丽丰碑,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洪抢险斗争,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在历史罕见特大洪水的严峻挑战面前,江河大堤在经受着严峻考验,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堤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精神文明的巨大力量,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效,证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有可为。

在艰苦卓绝的抗洪抢险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释放,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体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度升华,其间形成的伟大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它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财富。我们只有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才能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抗洪抢险斗争不仅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风雨同舟的经历还形成了党心、军心、民心的空前凝聚。党群、干群、军民、军政关系的空前密切,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再次体现,为精神文明建设昭示了前进方向;抗洪抢险中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形成了强烈的感召力量。

李向群

李向群,男,汉族,海南省琼山市人。****党员,新时期英雄战士。

1978年9月出生,1996年12月入伍,199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等兵军衔。李向群的家庭拥有百万资产,他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但受到父母、老师的良好教育和影响,从小爱学习,爱劳动,能吃苦,守纪律,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他家富不忘报国,立志献身国防事业。入伍后,他刻苦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写了近10万字的心得笔记;参加法律函授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他苦练军事技术,在20个训练课目考核中获得17个优秀,是公认的训练尖子。他“身为特区人,不当特殊兵”,艰苦朴素,克勤克俭,关心同志,乐于助人,把节省下来的上千元津贴费捐给了家庭生活困难的战友和群众。每当群众或战友遇到危险时,他都挺身而出,奋勇救护。入伍近2年,他先后从水中、火中和爆炸现场救出过5名老人、儿童和战友。因表现突出,李向群曾被评为优秀士兵,受过嘉奖,荣立三等功。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李向群所在部队奉命赶到湖北荆州长江大堤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李向群决心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为祖国和人民立功,早日加入党组织。8月10日凌晨4时许,李向群和战友在巡查中发现一处管涌,他一边发出紧急信号,一边抱起沙袋堵住管涌洞口,洞口冲出的泥沙喷得他像个泥人,他全然不顾,拼尽全力死死地压住沙袋,直到战友们赶来及时排除了险情。13日,太平口幸福闸出现3处管涌,李向群一个猛子扎到水里探管涌,一分钟后,他从下游10米处冒出来,向连长报告:“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说完,他抱起一个沙袋又扎入水中,在李向群带动下,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抱起沙袋跃入水中,很快制服了管涌。14日,根据李向群的强烈意愿和一贯表现,党组织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李向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次执行危急任务都冲在前面。

16日17时30分,他所在的9连奉命赶到南坪筑堤护坝。当时,洪水已经漫过大堤,他看到站在子堤上码沙袋很危险,就把一名新战士拉下来,自己跳上去干起来。17日凌晨4时50分,他发现距作业点300米处的内堤滑坡,立即和几名战友冒雨跳入水中,手挽手搭起一道人墙,挡住风浪的冲击,直到大部队上来奋战2个多小时,保住了大堤。连日来,李向群带病参加了8次抢险战斗,由于过度疲劳,4次晕倒在大堤上。17日上午,连长见他脸色不好,让他留下休息。可连队一上堤,李向群又跟上来。下午,排长硬是拽着他住进了南坪镇卫生院。21日,他听说洪水暴涨,大堤告急,立即跑出医院冲上大堤。连长发现后令他回去住院,他装作没听见,又背起2个沙袋冲上大堤。突然,他身子一晃,又晕倒在大堤上,被战友们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效,抗洪勇士李向群献出了还不满20岁的年轻生命。

李向群是继雷锋之后,我军涌现出的又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江****称赞李向群“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人生凯歌”,还签署中央军委命令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并亲笔题词:“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以李向群为光辉榜样,努力学习他家富不忘报效国家,舍生忘死为民献身的伟大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