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序言集
28495600000047

第47章 《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序言

(二〇一二年五月)

作为张茉楠博士的博士后导师,这是我欣然命笔为她的第二本书作序。2009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创业型经济论》,作为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创业型经济基础理论和发展模式的专著,在经济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这本书是张茉楠最近两年的心血之作,我相信它同样会在她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

2008年爆发,至今尚未结束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在经济理论、政策和实践上,很少有经验可以遵循,这就给世界经济,特别给处于大开放、大变革之中的中国经济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而这也恰恰为经济学者提供了一个研究理论、施展才华的舞台。

张茉楠在这次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初始,就准确、超前地预测、预判了危机的性质、演变、发展及未来走向,并被事实所印证。

《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一书,对国际金融体系、美国债务本位制和美欧中产阶级沉沦等诸多热点问题都作了深入分析,从而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本次全球性危机——无论是美国次贷危机,还是欧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财富分配失衡相关。事实上,谈到失衡,不仅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的失衡。财富分配失衡才是一切危机之根源。当前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过分强调全球储蓄与消费失衡,但却忽视了这一表象背后更深层的失衡问题——世界财富分配失衡。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管理财富比创造财富更为重要。

在对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和央行应对危机的政策梳理之后,张茉楠指出:用赤字财政和货币扩张来创造有效需求的方式并非完全有效,这种刺激之于全球失衡以及根植于各经济体内多年“顽疾”的帮助十分有限。当前全球开始步入“还债期”,发达国家要还“高福利债”,新兴经济体要付出“高投资”的代价(尽管目前金砖国家还能支撑较高水平增长,但已经难以持续),这是以往30年经济透支后的“大调整”。随着这个“大调整”时期的到来,全球经济会不断经历大大小小的“震荡”,有的甚至会演变为新的危机。解决危机从来就没有“速效药”,各国需要的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政策刺激,而是一场漫长且异常痛苦的经济结构重建。

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400多美元,正迈向“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谈到“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时,张茉楠认为,关键是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铸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价值链,才能摆脱低水平徘徊,只有推动社会转型才能更有成效地推动经济转型。

近些年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没有人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国际货币体系实质上是美元霸权主导下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利益格局的划分体系。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根本不在于自由化,而在于定价权和主导权问题。只有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和计价中的占比大大提高,才能保证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增长的需求,才能真正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稳固而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与中国高度发展的经济相匹配。

在创新思维的统领下,张茉楠跨学科、跨领域地融合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多元理论,通过数理统计和广泛调研,以独特的视角去剖析矛盾,揭示现实。很多研究报告及政策建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批示,并获得采纳。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丛书(1978—2008):理论篇》收录的“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中国资本开放的挑战和转型”一文中提出的“中国要从商品输出走向资本输出、从资本积聚到资本辐射”的战略构想;2009年提出的从“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2010年提出的要让“资本回归实体”、让“金融回归实体”的观点主张,都在国家后续宏观政策实践中得以体现,真正践行着一个经济学者“经世济民”的理想。

在整个全球危机的演变过程中,张茉楠密切跟踪研判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与难点问题。有些新观点都由其首次提出,并被媒体及受众聚焦,不少文章被海内外媒体广泛转载。她的论点和文章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了世界,增强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沟通和互动。其发出的“人民币应跳出被动应对模式”、“到底是谁在操纵汇率”、“必须全面看待中美经济失衡”等声音,也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关注。这本《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一书中,张茉楠用朴实的文字,对繁杂的经济问题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相信很多人愿意花时间去读它,也定会从中受益。

事实上,每次世界重大经济危机的来临都预示着经济学革命的展开。当前,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结构转型,也面临着经济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这是经济学家大有作为的时代,这是一个造就经济学大家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大程度发挥经济学家作用的时代。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既紧迫又任重道远。我希望张茉楠博士在探讨经济学理论的实践中不断耕耘,为创新和完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