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序言集
28495600000048

第48章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与蓝色经济发展》序言

(二〇一二年八月)

2011年1月4日,******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函〔2011〕1号),这是山东省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在这一规划中明确要求:“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工作”,这标志着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首次被纳入了国家战略。与此同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相继被列入山东省、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这个重要决策,距离1992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设想的最初提出,已经有20个年头。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20年前,我还在原国家计委任副秘书长,应课题组全体同志之邀,担任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组长。那时,没有几个人知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提出?它的目的何在?它的用途几何?而时至今日,这一工程赫然进入国家决策和地方发展规划,举国瞩目,人尽皆知。20年来,不知经过多少风风雨雨、世事变迁,许许多多事情渐行渐远、了无痕迹,但关于课题研究的起伏开阖却始终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不久前,课题组几个主要成员相聚一起,谈起一些往事,令人唏嘘不已。

最初接触这一研究课题时,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一旷世设想竟然是烟台市政府办公室的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提出的,在地方工作而能提出带有国家发展全局性的重大战略课题着实难能可贵。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几个人20年来不顾某些人的无端指责、一些人的飞短流长,甘坐冷板凳,苦心孤诣、埋头研究,从20多岁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年过半百、两鬓斑白的中老年,可谓矢志不渝、皓首穷经。正是他们的执着和投入精神深深影响了我。20年来,我的工作虽然几经变动,从国家计委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到******研究室,再到现在的国家行政学院,但始终对这一重大课题研究不离不弃,坚持与课题组一起不断推进研究工作。能够主持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课题,在我心里始终有一份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我欲罢不能,欲止难休。课题组的几位核心成员,20年来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变化。戴桂英同志从最初的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到******西部开发办公室、到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再到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工作;柳新华同志从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到高等院校工作;宋长虹同志由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到烟台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再到烟台市政协工作。这几位同志也都和我一样,工作单位改变了,信念没有变,而且越来越坚定了;工作岗位变动了,调研没有停,而且越来越深入。特别是柳新华同志到鲁东大学工作以后,尽管担任行政领导职务,但仍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千方百计挤出时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并在鲁东大学创立了环渤海发展研究院,为课题研究搭建起扎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依托平台,凝聚了一批倾注这一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诸如孙峰华、刘良忠、宋克志、李世秦、吴爱华、魏一、孙海燕、刘婧等人,近年不断推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的所作所为印证了两句话:只有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达到预想的目标;每走一步都迈向一个终究要达到的目标,每一步都有价值。

有一次特殊经历,使我终生难忘。那是2000年8月,为了考察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线路的设想方案,我和课题组的十几位同志商定先赴蓬莱市,再由蓬莱市经长岛县到大连市旅顺口区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旅顺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8月1日课题组成员在蓬莱集中后,考察了最先论证中的跨海通道入海口——蓬莱市抹直口,当时风和日丽、风平浪静,从蓬莱阁北望黄渤海交界处,但见海不扬波、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次日乘船顺利进入长岛县,考察了长岛县的主岛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之后中午用餐,再次登船准备向大连旅顺方向进发,登船时稍有风浪,大家毫不在意,不时欢歌笑语。随着船向深海驶去,风浪越来越大,开到长岛通往旅顺的必经海路大风口时,海风呼啸、大浪滔天,茫茫大海上,偌大的一艘船就像一片树叶在海中飘摇,开始个别人出现晕船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风浪的加大,绝大多数同志被颠簸得坐卧不宁、呕吐不止、面如土灰。考察无法继续进行,只好将船就近停泊位于渤海海峡中间的砣矶岛避风,盼望风停后再继续北上旅顺。哪知登上砣矶岛,大风一刮就是3天,十几个人面对大海真正是前进不得,后退无路。而当地干部群众对我们讲,这种情况在渤海海峡并非罕见,有时会被风浪困在岛上半个多月动弹不得,直至菜尽粮绝。我们只得将原本要到旅顺召开的课题组会议,临时改在砣矶岛举行了。此时北京来电,催我回京参加重要会议,这可如何是好?正在束手无策之际,老天开眼,大风在刮了3天后终于停了下来。但此时已经没有北上旅顺的时间了,我们一行只好乘船由砣矶岛返回蓬莱转乘飞机再返北京及各地,匆忙中结束了这次半途而废的“跨海之旅”。曾提出“伏贴式”隧道方案的海军工程设计研究院的何益寿同志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回去后一定加紧推进研究,早日建好跨海通道,下次再来就不怕大风大浪了。而今,11年过去了,何益寿同志却于2007年6月阖然长逝,留下未酬的壮志,令人痛心不已。这件事使大家认识到,做任何事情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必然有风浪、有曲折、有风险,就看能不能控制它、征服它、战胜它,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这样的跨世纪工程,从论证到实施只能是一条漫漫长路,没有一种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是走不到底的。

近几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成果引起中央领导及社会各方关注,相继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和有关省市发展规划,这一方面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二十年如一日持续不断研究的结果,也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国内外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结果。2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研究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在2008年底,******领导同志再次批示,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加强该项目的研究。根据******领导同志的意见,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等部委以及辽宁省、山东省、大连市、烟台市成立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协调小组,同时,由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所属规划设计单位以及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成立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小组,协调制订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方案。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山东省、辽宁省、山东省发改委、大连市委、青岛市政协、大连市政协、烟台市等各级领导或做出批示,或通过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提交议案或提案,积极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工作纵深展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公室、科技部、山东省政府、山东省发改委、烟台市政府等党政部门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立项为特别委托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和地方研究重大项目予以支持。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不仅积极参与研究工作,而且多方呼吁帮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大道、李坪、钱七虎、王梦恕等人不仅亲自动手研究有关重大问题,而且对课题研究给予精心指导,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进入国家决策。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这么多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没有这么多有识之士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帮助,很难想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能够走到今天,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果。

又是一年金秋至,又是一年硕果丰。当神州涌动蓝色经济大潮之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又一新的成果结集出版面世,为波澜壮阔的蓝色潮头助风增力。课题组将研究文集取名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与蓝色经济发展》,顾名思义,既是与研究蓝色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的新论证、新思路、新建议,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国内海洋经济地区发展探索道路、拓展领域,又是面向蓝色经济发展和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独特研究视角的结晶,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系列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这是课题组研究人员继《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世界跨海通道比较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经济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研究》等专著之后推出的第五部专著。可以相信,此书的问世,不仅可以为山东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决策提供新的依据,发挥很好的智力支持作用,而且必将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与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位哲人讲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面对国内外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有哪些关键领域应该进一步实现重点突破?有哪些重大问题没有涉及或必须引起重视?还有哪些宏观和微观层面仍需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些都是课题组成员以及各有关单位的重大责任和需要深入思考研究的诸多问题。我期待着课题组成员能够继续执着深入研究下去,期待国家以及山东、辽宁两省的相关研究机构全面展开工作,期待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继续关注支持这一研究,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其中,让我们戮力同心,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加快推进21世纪这一特别重大工程的研究,迎接它的早日实施和诞生,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