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坐言起行录
28496200000024

第24章

福山的文章以及其后的同名著作,使得“终结”一词活络起来。以“终结”为名的中译本,就有《女性的终结》、《艺术的终结》、《农民的终结》、《科学的终结》、《帝国的终结》、《贫穷的终结》、《管理主义的终结》、《教育的终结》、《平等的终结》、《自然性的终结》、《石油的终结》、《西方文化的终结》、《幸福的终结》、《确定性的终结》、《政治的终结》、《哲学的终结》、《经济学的终结》,等等。国人的著作,也开始用上这个词了,如《西方近代哲学的终结》、《科举制的终结》、《终结于2005》、《单位社会的终结》、《苏南模式的终结》、《三农问题的终结》,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似乎一切都终结了。没有什么不能终结。

末日、末世和人类的毁灭都是老问题了。中国古时就有“杞人忧天”。犹太-基督教的神学末世论有《旧约》犹太教末世学和《新约》基督教的末世论之分。前者把末世论视作历史神学的问题,把历史的终结视作进入永恒天堂的时刻,其具体表现是弥赛亚论和千禧年说;后者把末世视作随时随地都可出现或降临的个体信仰时刻,把末世论视作个人生存与信仰的问题。恩格斯说:“正如康德在自然科学中提出了地球将来要归于灭亡的思想一样,傅立叶在历史研究中提出了人类将来要归于灭亡的思想。”施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对布洛赫自然思想的评述,间接触及了基督教末世论的批判。施密特还注意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也有人从千禧年说和末世论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施密特没有明确思考末世论的概念,不过,他提出的非本体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中介、社会存在的自然退化、非同一性等问题都与末世论相关,足以把这个问题从历史领域引入自然概念的研究中去。在哲学上系统研究末世论问题的是俄国的别尔嘉耶夫,著有《末世论形而上学》。此外,还有科学末世论、史学末世论,等等。

就我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而言,所谓终结,意味着早年培养的政治意识的彻底颠覆。读高中时,政治课老师有这样一句口头禅: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他说的是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有位网友惊讶地写到:资本主义咋拎着皮包又回来了?!以前我们以为是对的,现在看来是错的,以前的批判对象,现在成为学习的榜样。资本、资本家、股票、市场一类的词汇,现在成为新的时尚,人们趋之若鹜。我有时就想,就中国而言,目前在重写1945年以来的中国史,就世界而言,正在将“二战”之后的历史重新写过。

最后一天

每年都会有最后一天,2007年也不例外。每年的最后一天你都会想点什么,写点什么。想当然是胡思乱想那种,写当然是随心所欲那种,心情自然是有点忧伤有点落寞有点不忍不舍那种。这一天究竟和别的任何一天有什么不同呢?其实也没有什么,无非是一年中的一天而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是谁的创意?创意的人想要怎样呢?是不是希望人们在最后一天躬身反思,在随之而来的一天活蹦乱跳呢?

若是没有年,若是一生就是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若是时间的计数方式以那个最伟大的第一天为第一天,其后出生的人们,有的是第八百天出生,有的是第一千五百一十二天出生,岂不运算起来更简单点?有年有月有日,这样的计数的确是复杂了点,不过,所谓复杂,还是它的思想内涵吧。上帝可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那种人。耶稣,又称基督,意为“救世主”,于公元元年12月25日(圣诞日)出生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公元纪年法就是从耶稣出生那年开始的。

华夏帝国自然也有一套计时的方法。中国的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按照中国历史上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于是乎,春节被称为“新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是由虞舜兴起的。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公历1月1日为“新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

采用了公历,黄帝纪年怎么换算呢?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在1905年采用了这种纪元,纪为4603年,民国元年遂为黄帝纪元4610年。依据《黄帝魂》一刊的推算,民国元年为黄帝纪元4623年。依据1903年创刊的《江苏》等报刊,民国元年为黄帝纪元4403年。众说纷纭,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这样,黄帝纪元就终止了,华夏被纳入耶稣基督的时间概念,一以贯之的历史被割裂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说,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历史必须从中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黑格尔又说了,中国缺少“客观的存在和主观运动”的对峙,无从发生任何变化,还处于“世界历史”之外。黑格尔的责难成为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心结。梁启超最早用启蒙的叙述结构来书写中国历史,宣称没有线性历史的人民无法成为“民族”。他彻底抛弃了中国古典史学,原因就在于它无力赋予中华民族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从梁启超开始,中国历史开始划分为三个时期:古代、中世纪和现代。

******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说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绝大的变化,这是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伟人的话总是富于修辞,像******年少时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50年代后期的“赶英超美”,简言之,就是促使中国迅速地进入世界历史,并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

三十年前,******推动改革开放,为了动员全党和全国,发出这样的呼声:“中国不发展,就会被开除球籍!”这就是说,中国不但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处于非常边缘的地带,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打发到“世界历史”之外去,回到梁启超当年起步的地方。恢复高考后的青年大学生们开始寻找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如饥似渴地阅读《丑陋的中国人》,挑剔传统文化中的腐朽和糟粕,为“黄河”两岸的贫困和落后而悲伤,揪心地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究竟何在。

先是自卑,后是自大,再是惶恐,而后划地为牢,孤芳自赏。近年来,有一些人考虑恢复黄帝纪年,认为这样做可以彰显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让国人都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人论证说,中国古代历法采用阴阳合历,比起其他国家所采用的纯阳历或纯阴历都要精准,它包括日、月、五星的运动,位置的计算,昏、旦中星和时刻的测定,日食和月食的预报等,而在日、月、星的运动中,蕴藏着万物消长的规律,寓含着深奥的物候原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离不开日月星的运行,中国古代的历法为这种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时空背景。

“我挨过饿,知道什么是人权,你挨饿过吗?"2007年7月8日《新京报》报道,这天李肇星受聘为北大教授,他对学生们说,当他和外国人辩论人权问题时,如此这般质问老外。看到李外长慷慨激昂、独立决绝的言辞,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究竟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们不难揣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