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点滴
28497200000026

第26章 中美电视情景喜剧人物形象塑造差异研究(2)

同样应当看到,从人物性格矛盾更能透视人物的内心。人的性格不是静态的凝固物,而是在现实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活生生地呈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电视情景喜剧乃至电视剧中戏剧冲突的最主要部分。电视剧里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构成的。这个“人”,可能是一个人,一个群体,或是一种文化。甚至很多时候,虽然剧中表达的是个人与个人的矛盾冲突,实则透过人与人的矛盾展示出社会矛盾和时代矛盾,使剧本含有深刻的社会和时代意义。而人物自身的戏剧冲突多则表现为内心冲突,它是由个人与时代、与周围具体环境的矛盾冲突等多方面激起而形成的、现实生活中也客观存在的一种冲突形式。不管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还是人自身的矛盾,都能充分体现出人的内心世界。这是最能考验影视剧作者功力的地方,也是目前相对于美国电视情景喜剧而言,我国电视情景喜剧创作当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轻描淡写与真实刻画。由于是家庭情景剧的原因,其内容可以涉及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包括子女教育中早恋这样的敏感话题。《家有儿女》中涉及到早恋,却没有从正面谈及这个话题。第一部32集《如何面对》里,面对林凡的疯狂追求,夏雪开始完全不予理睬,最后更是仅凭她的“金齿银牙”就把追她的男孩打发了,还轻描淡写地说男女生之间的感情萌动只不过是一时冲动。这样故意地避免人与人的实际冲突,不过是打打“早恋问题”的擦边球,没法让人真的有所感悟。其根本原因,则是剧本根本没有为演员提供创造人物复杂内心生活的可能性。

相比而言,同样的问题在《成长的烦恼》中却有着更为真实可信的刻画。第11集《想入非非》中,从前的邻居Jeff暂住在Jason家。由于他英俊潇洒见识广博,Carol对他心生好感,甚至为了能和Jeff约会放弃和家人一起出游。定下约会后,Carol开心地在厨房里高歌跳舞。由于年龄差距太大,Jeff只当Carol是小妹妹,让Carol深受打击,甚至拉来送报纸的男孩充当自己的男朋友,以挽回自尊心。但她自己也明白这有多愚蠢,暗自伤心。在Jeff离开前,父母上楼来劝说,都说自己以前干过不少傻事,并转述Jeff的话,觉得她既漂亮又聪明。Carol终于勇敢面对Jeff,把这个心结解开了。多么复杂而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啊!少女如Carol情窦初开时的喜怒哀乐让人忍俊不禁。短短的25分钟,到了最后总是让人感动——一种无法说出来的感情的开始与终结,让这个少女成长了起来。而在动作和语言上那些思想感情和情绪的流动,正是观众最需要也是最感兴趣的部分。

缺乏深度与凸显成长。《家有儿女》从第三部开始,频繁提及孩子们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如刘星想去当大厨,夏雪高考失利后要独立、要创业、要当造型师等等。从题材上来讲,这是对一、二部的重大突破,难能可贵。但是相对《成长的烦恼》来说,确实又有它不足的地方。51、52集《造型师》:夏雪先是被妈妈“忽悠”去当造型师,但因为太投入,又制造了很多的麻烦。于是大家表面上支持夏雪的追求,其实是让夏雪忙得顾不上剪刀。父亲夏东海“告诫”夏雪,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造型师,不仅要有手艺,还要有文学修养,有绘画才能,懂得历史等等,说得夏雪心服口服,于是去读世界名著、学习绘画、研究历史等等,最终忙得忘了剪刀。然而,一直学习优秀、性格独立的夏雪是那么容易被“忽悠”来“忽悠”去的吗?难道她就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兴趣所在吗?这样的戏剧冲突处理导致人物形象顿时暗淡了很多。

另一方面,在《成长的烦恼》中,一心致力于演艺事业的Mike在父亲的反对下,一直未能如愿。但在第137集里,父亲为了最终粉碎他的梦想而支持他去剧组应聘,却没想到Mike真的被选为电视剧男主角。而讽刺的是,同去面试的一个Mike喜欢的男明星最终却只能演出一个小角色。渐渐的,Mike发现这个工作只能吃青春饭,太不稳定了,于是主动要求回归校园。这展示出了个人内心冲突的产生与化解,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人物在思考,在成长。家长在其中也只是催化剂,而没有占主导的作用。

平铺直叙与触及心灵。同样的,在典型的模仿情节——“鼻子”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问题。《成长的烦恼》41集中,Carol决定要整容鼻子,这自然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以不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迫使她放弃整容。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Carol通过广播节目答题自己筹到了钱。Carol要求Mike冒充家长陪同她去整容。兄妹俩在医院等待整容的时候,Carol真正想整容的原因隐晦地揭示出来——竟是因为哥哥Mike开玩笑地跟他同学说Carol的鼻子长得不好看。Mike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妹妹有那么深刻的影响后,艰难地对Carol坦白自己只是需要在朋友面前逞强,其实他觉得Carol长得很好看。最终让Carol释怀。父母赶到时Carol已经恢复成以往的样子,决定不做手术了。父亲奇怪地问Mike,这个转变是不是跟他有关系。Mike立刻又回到平时那满不在乎的表情,说:我?我还巴不得她把整张脸都给整了呢!就在这短短25分钟里,兄妹两人的性格刻画鲜明,人物形象丰满。这不光是人与人的冲突,也交织着人物内心的冲突。两个人的性格内在矛盾一层层地被揭示出来,使得观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情,又能感受到这两个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情感。

而在同题材的《家有儿女》里,夏雪道听途说,便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好看,又被姑姑“忽悠”去做免费的整容。父母一直劝到最后一刻也不成,索性来了段加背景音乐的直白说理,终于让小雪“若有所悟”,决定放弃整容,回归校园。不仅看不到夏雪的成长,甚至让人感觉她还不如从前乖巧了。

三、反思中国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塑造

中国电视情景喜剧虽说是模仿国外的模式,但一直以来还算有中国特色。尤其是和《家有儿女》同期推出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完全属于中国特有式的情景喜剧。这也是它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客观地讲,中国的情景喜剧几乎没有能够摆脱得了模仿的印记的。比如《家有儿女》很多剧情都来自于《成长的烦恼》,却只流于题材与形式,并没有得其要领,没有借鉴到精髓。

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在人物塑造上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要多塑造“圆形人物”。电视剧作品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文学作品同一源流的特征。其中心,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以人的性格和命运为核心去创作电视剧作品,乃是电视剧作品的文学价值最突出的表现。但我们对比中美两部剧,《家有儿女》一集集讲述发生在这个家庭的故事,而忽略了人物性格上的塑造,使得人物只是在做着不同的事,却没有成长;而在《成长的烦恼》中,虽然经历了成长过程中无数的必然存在的“烦恼”,我们却真实地随着主人公们长大,若有所悟。

诚如黑格尔所说,叙事艺术无一不是通过对不断变化的各种社会关系及寄寓其中的人物命运的描写,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特定现实的。可见,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在叙事艺术作品中都不是静止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情节时必须按照性格发展的逻辑,在细节的选择和处理上也必须以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为依据。同时,使剧本在情节戏剧冲突的设置上,充分给演员赋予人物丰富内心的可能性。如此塑造出“圆形人物”,才能使得剧本合情合理,丰富多彩,打动观众。

第二,要抓住性格内在矛盾。影视剧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而人物的形象塑造,则主要是通过处在矛盾冲突中的人物语言、行为、心理以及人物与“对立面”的斗争来完成的。紧紧抓住性格的内在矛盾开掘下去,就将使情景喜剧的心理描写达到新的深度。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涉及剧作的全局性艺术构思,而不限于局部性的艺术处理。

恩格斯曾说:“人物的性格不仅仅表现在它做什么,而且表现在它怎样做。”所谓“做什么”是指人物的行为现实;而所谓“怎么做”,包括了人物的思维方式、感情方式以及行为的特殊表现方式等,汇总起来就是人物的心理特征。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性格刻画,构成了人物的独特性格。中国情景喜剧里大多都表现了“做什么”,却缺乏“怎么做”的艺术。通过以上两片的对比,也正是说明了中国情景喜剧在塑造人物内心这方面的差距。

从生活素材到影视剧剧本中活生生的性格,其间必须经过一个艺术的提炼、转化的过程。不注重、不讲究影视剧本刻画性格的艺术方法,则往往事倍而功半,或有劳而无功。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应从剖析人物的内在矛盾入手,深入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将人物的真实内心活动转化为心理动作,转化为可见的银幕造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塑造人物内心的方式。

结语

近十几年来,电视情景喜剧在中国从落地到生根发芽,已经有了很多创作上的突破。这种突破是同电视制作技术的日趋完善、电视表现手段的日趋丰富紧密联系着的。就是说,电视情景喜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能揭示人物的内心生活,并激发观众对复杂生活作更多思考。

展示人物的内心不仅仅只有我们以上提到的两种方式,还必须要融合包括对白、戏剧冲突等剧本环节,导演、演员、舞台等后期创作,以及演绎等多个环节才能真正完整体现人物内心。事实上,人们对影视剧中的心理描写的认识和开发还是比较有限的,它所蕴藏的巨大艺术潜力还有待于艺术家去不断地进行挖掘,将它推向新的深度。

正如罗姆所说:“不仅有可能通过外部事件吸引观众共同感受,而且还有可能通过更复杂、更巧妙的手法来激发观众的内在感性联想,并诉诸观众的生活经验、思想意识和情绪结构,这是影响观众的最复杂,同时也是最强有力的方法。它使观众参与共同创作的程度大大增加了。”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倘若能在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上更上一个台阶,明天必然会更加辉煌。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