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28498400000017

第17章 最昂贵的泡妞

杀,还是不杀?

曹操与邹氏的苟合,让张绣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尽管他刚刚和曹操握手言欢,但他此刻心中杀机弥漫!

实际上,无论是曹操还是邹氏,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之间的这一场风花雪月并不光彩。

邹氏一开始就对曹操说:“在城中久住,张绣必然生疑。其他人也会议论纷纷。”曹操当即决定,从第二天开始就移到城外营寨中居住,同时命令悍将典韦率领二百铁甲勇士在外护卫,如果没有曹操的召唤,任何人不得入内。曹操自此整日与邹氏在营寨内作乐,不思归期。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张绣很快就知道了这个令他备感屈辱的消息。张绣找来贾诩商议如何应对。

张绣说:“我以为曹操是一个仁义之人,没想到竟然做出这样的丑事,玷辱我张家门庭,我一定不能善罢甘休!”

贾诩说:“这件事决不能泄露。一旦走漏风声,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我们必须见机行事。”张绣言听计从,强压下了怒火。

次日,曹操升帐议事,张绣若无其事地对曹操说:“最近新降之兵纷纷逃亡,我想把我的中军大帐移屯,以便监控。”

曹操不疑有他,表示同意。张绣随即将中军移到城外,分为四个营寨,遥遥围住曹操的营寨。

张绣知道曹操的贴身护卫典韦手使两柄铁戟,重达八十斤,极为神勇,如果不预先除去,很难对曹操下手。张绣帐下也有一将,名叫胡车儿,能力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张绣令贾诩盛邀典韦前来赴宴,殷勤劝酒,再令胡车儿假扮典韦侍从,跟随典韦回寨,趁其大醉将典韦的双戟盗走。

曹操这个性情外露的家伙,这一段时间确实有点得意忘形了。而他的这种情绪也很快传染给了他身边的人,典韦因为跟他最紧,离他最近,其警惕性也大大下降了,否则,贾诩邀他赴宴喝酒,典韦断然不会前往。即便抹不开面子,勉强去了,也绝不会纵情饮酒,以致烂醉如泥。

这一夜,曹操和邹氏正在军帐中饮酒作乐。忽听得帐外人言马嘶,曹操派人去查看,回报说是张绣的兵马在夜巡。曹操想想张绣刚刚说过的要约束新兵叛逃,也就毫不起疑。到了二更时分,帐外喊声大振,军士来报说草车上起火了。曹操说:“这肯定是有人不小心所致,不要再来吵我。”

这是典型的一种“选择性知觉”。曹操没有细察帐外的真实情势到底如何,就按照自己的预想作了判断。

曹操正要与邹氏继续作乐,帐外已经四处火起,杀声震天。曹操这才发觉有点不妙,立即呼唤典韦。典韦正醉卧帐中,睡梦中听得金鼓喊杀之声,条件反射般跳将起来。

这种条件反射,是典韦多年来军旅生涯养成的一种“习得性应激反应”。

巴甫洛夫曾经在实验室用狗做过一个久负盛名的实验。巴甫洛夫注意到,当他与同一条狗多次打过交道后,仅仅是看到食物盘子或看到给它喂食的主人,甚至是主人由远而近的脚步声,都可以起到“食物”的作用,让狗分泌出进食之前的唾沫。实际上,这是因为狗将这些外部信号与进食联系起来了。

多米扬也曾经做过一个对日本雄鹌鹑性唤醒的实验。当提供给雄鹌鹑一只可接触的雌鹌鹑时,研究者首先会亮起红灯。一段时间以后,随着红灯持续不断地预示着雌鹌鹑的即将出现,雄鹌鹑就会因为红灯的亮起而变得兴奋高昂。从而,当雄鹌鹑身处四周遍布红灯的笼子时,它们会释放出更多的****和精子。显然,红灯区也被雄鹌鹑关联为与性相关。

事实上,将外部的刺激物关联为导致应激反应的条件是生物普遍拥有的学习技能,这种学习技能使得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的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

典韦正是在战乱中习得了将金鼓喊杀声作为昭示出事的信号与条件,所以,他才会在沉醉中突然惊醒,并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但是,典韦跳起来后,却发现自己的武器不见了,这正是胡车儿的杰作。如果张绣没有预先安排好这一步,以典韦之神威,双戟在手,几乎无人可迫近曹操的大帐。

敌兵逼近大帐,典韦抢过身边小兵腰间的刀,奋力冲出,接连砍死二十余人。张绣的马军竟然被典韦的神威迫退!但步军随即上前,枪如苇列,将身无片甲的典韦刺得遍体鳞伤。那把腰刀被典韦砍卷了刃,典韦弃刀,双手挟了两个敌兵,当做武器,大叫死战。步军亦被典韦的气势震慑而不敢上前。张绣命令部下远远射箭,箭飞如雨,将典韦射得犹如刺猬一般,典韦虽死而挺立不倒,余威迫人,一时无人敢近前。

如果没有典韦,曹操就死定了。正是典韦的奋不顾身,为曹操争取到了最为宝贵的逃命时间。

曹操再也顾不得美色动人的邹氏,抢出帐外,跳上一匹大宛良马就逃,曹安民见机,孤身一人,也跟在曹操后面跑了出来。张绣之兵,疯狂追击,曹操右臂中箭,胯下之马也中了数箭。曹安民落在后头,被乱兵砍为肉泥。早知会有今日,曹安民一定后悔当日“拉皮条”。曹操只是想让他去寻一个妓女,而曹安民却给他找了一个有背景的良家妇女。不论在什么情势下,找错人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曹操继续逃跑,不料坐骑被一箭射死。正好此时长子曹昂跑将过来,将马匹让给曹操。曹操因此得以逃命,而曹昂却死于乱军之中。

诸将此时已反应过来,纷纷前来救援,曹操这才稳住阵脚。

此时,夏侯惇所部青州兵乘着乱势,烧杀抢掠。平虏校尉于禁看见这种情况,命令部下一路剿杀。青州兵急告曹操,说于禁与张绣勾结造反,对自己人大开杀戒。曹操大惊,命令诸将整肃部队,迎向于禁所部。却说于禁眼见曹操近前,竟不上前,而是命令军兵稳住阵脚,安营扎寨!这种做派,像极了造反。于禁的部下,也有见惯世面的,赶紧对于禁说:“将军剿杀乱兵,如果不赶快对曹丞相说明,恐怕会有恶人先告状。

现在将军先行立寨,更加会让丞相以为你举兵反叛了!”于禁不动声色,说:“张绣贼兵正在追击,如果不先立寨,稳住阵脚,如何迎敌?现在为自己辩白是小事,杀退张绣才是大事!”

张绣追至,于禁指挥部属,大败张绣。于禁一路追杀,将张绣赶出百余里外,确保了曹操的安全。

一个人要想出头,就得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曹操手下,猛将如云,于禁本非极为出色的人物,要赢得曹操的赏识绝非易事,所谓富贵险中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于禁发现夏侯惇所部趁乱抢劫,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在没有得到任何授权的情况下,让自己的部队当起了“宪兵队”。

这样做,要冒得罪夏侯惇的风险,却极有可能赢得曹操的青睐,曹操向来以严治军,于禁赌的正是这一点。

当曹操听说“于禁叛乱”,迎面而来时,于禁本该立即迎上前去,诉说情由。但这个时刻,于禁福至心灵,决定将冒险进行到底。他非但没有去向曹操汇报,而且摆出了一副十足的叛乱之象。因为他知道,趁势追杀的张绣是他此刻最大的敌人,也是他此刻最大的贵人。只要击败张绣,所有的前期铺垫都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于禁能做出这个匪夷所思的决策,是因为他在一片混乱之际,保持了极为清醒的头脑。这也表明,他的战略眼光是胜人一筹的。

曹操并没有追赶张绣,而是聚兵收将。于禁一看,知道诉说的时机已到,就入帐进见曹操。

曹操板着脸,一言不发。于禁心中暗自高兴,却不动声色地汇报说:“青州兵趁乱抢掠,大失民望,所以我将这些为非作歹之徒剿杀了。”

曹操向来是直抒胸臆的,不理他这个茬,直接问他最为关心的问题:“你刚才明明看到我已经来了,为什么先要自立营寨?”语气中透出一股杀机。

但曹操越是生气,于禁反而越是开心。

于禁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当时张绣追击甚急,当务之急是击退宛城的贼兵。如果不立寨稳住阵脚,势必不敌,所以情急之际,我来不及向丞相禀告,就先迎击张绣了。”

曹操没有想到于禁竟然会这样回答。于禁击退张绣的事实已经摆在面前,这几句话就像点睛之笔,顿时让“事实之龙”破壁而去,一飞冲天。

曹操听得心花怒放,高兴地说:“这一场劫难,我逃得十分狼狈。你能在乱军中,有如此心智,整肃内部军纪,迎击外部悍敌,真是不容易啊!即便是古代名将,恐怕也做不到这样。”当即赏赐于禁金器一副,封其为益寿亭侯。同时,曹操还严责夏侯惇治军不严。于禁的冒险果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这一场狼狈不堪的逃命,曹操显然没有放在心上,于禁的优异表现更是让他心情大好。以曹操超强的心理免疫能力,他本来是要放声大笑的。

但是,他想起了为了保护他而死于乱军中的典韦、曹昂和曹安民三人,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

心理感悟:敌人是一种包含了朋友成分在内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