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28498400000036

第36章 你杀我儿也不计较

刘晔先来见张绣的谋士贾诩,向他说明了曹操的殷勤招致之意。刘晔的来意让贾诩大为震惊,也让贾诩深深地折服。

贾诩足智多谋,阅人无数,先后为李 、张绣效力,屡出奇谋。曹操连续两次在张绣手上吃了苦头,最近一次,不但折损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猛将典韦,而且连曹操自己的性命也差点丢了。在贾诩看来,在这种情况下,心胸再宽广的人,也会对张绣恨之入骨,怎么肯主动派人前来劝降,申明自己的接纳之意呢?但曹操却这样做了。

曹操的举动,一瞬间就征服了恃才不羁的贾诩。贾诩敏锐地认识到,曹操,唯有曹操才是这乱世中值得追随的明主!仅凭他这一份气度,就无人可及。不论是张绣、刘表,还是袁绍,都将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贾诩当即做出了向曹操投降的决定。他留刘晔在家中歇息,次日一早就去见张绣,述说曹操派刘晔前来招安之事。

正在议论之间,袁绍也派使者来拉拢张绣,张绣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在曹操和袁绍这道二选一的选择题上,一般人都会选择袁绍而放弃曹操。理由在于:“袁绍的实力明显强过曹操,而张绣和曹操又有旧怨在先。但张绣却没有做出一般人的选择。因为贾诩不等他发话,就替他做出了选择。

贾诩对袁绍的使者说:“你还是赶快回去吧。你见了袁绍,就说你们亲兄弟俩都不能相容,哪里能够容得下天下的国士呢?”当下,毫不客气地将袁绍的书信扯碎,掷在地上,把袁绍的使者赶了出去。

张绣大惊道:“现在袁强曹弱,先生你毁书叱使,如果惹怒了袁绍,该怎么办呢?”

贾诩淡淡一笑道:“主公不如去投曹操。”

张绣心里懊恼不已。若不是贾诩一向有过人之智,且又积功累累,张绣早就对他大发雷霆了。张绣说:“我们不是和曹操结了大仇了吗?他怎么肯真心收留我们呢?”

贾诩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起了投奔曹操的三大好处。

“第一,曹操迎侍天子,手上有天子明诏,可以名正言顺号令天下,征讨四方。第二,袁绍兵强马壮,我们这点人马去投奔他,肯定得不到重视。而曹操处于弱势,得到我们必然喜出望外,十分看重。第三,曹操为了显示其称霸天下的胸怀气度,一定能够尽释前嫌,既往不咎。请将军不要再犹豫了。”

张绣一直对贾诩言听计从,说:“先生说得确实有道理,但我还是不知道曹操能否容我?”

贾诩哈哈一笑道:“曹公的使者早已到了。”当下请出刘晔相见。刘晔再度表明了曹操的赤诚之意,说:“曹公如果还对旧日恩怨耿耿于怀,又怎么会派我前来呢?”

张绣再无怀疑。收拾一番后,就与贾诩一道,跟着刘晔去许都面见曹****。

曹操亲自来迎。张绣在阶下跪倒,曹操亲自将其扶起,握着张绣的手说:“我以前的过失,你可不要记在心上啊。”

这句话,等于是曹操的道歉之语。纵观曹操这一生,从来没有公开道歉的先例。当年,他误杀吕伯奢全家,可谓是滔天大错,但也没有因此而愧疚致歉,而是用“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骇人听闻的话来为自己辩护。他在宛城所犯的勾搭张绣之婶的错误,在他所有的错误中并不算大,但他却当着张绣面直接道歉。这是为什么呢?

这并不是因为张绣有多么特别之处,而是因为贾诩确实选对了投降的时机。

实际上,在曹操看来,张绣是不会向自己投降的。张绣曾经向自己投降过,但自己却因为贪恋其婶娘邹氏的美色,令张绣脸上无光,这才再度背反。而张绣的发难,又令曹操损失了至亲的子侄与大将。依据这两点,曹操认为张绣不能也不敢向自己投降。

但是现在,张绣却欣然而来,诚心投降,这等于给了曹操一个出乎意料的巨大恩惠。在“互惠原理”的作用下,曹操也就更加愧疚于当年的孟浪之举,也就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致歉之语。

但这个时机也是稍纵即逝的。如果贾诩不能替张绣果断决策,是不可能让曹操这个惯于自我辩护的家伙低头认错的,也不可能为张绣和自己赢得好的身价。

曹氏官职批发公司当即开门营业,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贾诩为执金吾使。双方皆大欢喜,只是那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可怜女子邹氏,却不知所终。

曹操同时派出的去招安刘表的使者却无功而返。

张绣此前和刘表结交,有几分交情。他新降曹操,又受了厚封,有心回报,就说:“待我写一封信,丞相再派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前去,一定能够劝说刘表归顺。”

孔融见状,连忙说:“我家里住了一个名士,姓祢名衡,极有才学,不过,这个人傲气十足,不能容物,经常出语伤人。我早先几次想推荐给丞相,只是担心这人冒犯丞相尊严。他以前曾经和刘表有很好的交情,如果派他前去,一定马到成功。”

孔融和祢衡两人相交甚厚,祢衡称孔融为“仲尼再世”,孔融则称祢衡为“颜回重生”。孔融早就想为祢衡谋个一官半职,但祢衡这个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孔融担心自己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后会引来麻烦,一直没敢轻举妄动。

眼下,曹操正是用人之际,孔融抓住了这个时机。他的这一次推荐,使用了一种被称之为“稀释效应”的心理策略。

所谓“稀释效应”,是指在针对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中有意加入一些无关的信息,以此来稀释、掩饰负面相关的信息,以减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亨利·朱奇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给出了两个学生的描述,蒂姆平均每周课外学习的时间大约是三十一小时。汤姆平均每周课外学习的时间大约是三十一小时。汤姆有一个兄弟和两个姐妹。他大约每三个月会去看一次他的祖父母。他曾经约会过一个女朋友。他大约每周打一次台球。那么,谁的学习成绩会更好呢?

参与实验的被试给出的答案是蒂姆的成绩会更高。但事实上,蒂姆和汤姆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一样的。被试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那些和汤姆学习无关的信息稀释了被试关于汤姆努力学习的印象。“稀释效应”的应用极广。比如一位在竞选中给选民留下不良印象的政客,会通过在竞选广告中加入一些诸如童年小故事、家庭装饰等方面的无关信息,来冲淡那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又比如,我们在为一件说不出口的事情向他人诉求时,也往往绕很大的弯,先扯上很多无关的信息。

孔融和祢衡私交很好,所以孔融推荐祢衡的动机很强烈。但是,孔融深知祢衡的个性有较大缺陷。如果贸然推荐,一旦祢衡目中无人,得罪了曹操,很可能会连累自己。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孔融有意识地采用了“稀释效应”。他的目的很简单,既要成功推荐祢衡,又要预先声明祢衡虽然才华出众,但个性太过突出。只有这样,即使祢衡激怒了曹操,孔融也可因为声明在先而免受追究。你看,孔融先是高度肯定了祢衡的才学。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这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否则,一开口就说这个人傲气十足,曹操就不会再听后半句话了。表扬之后就是批评,这个人虽然有才,但目中无人,态度倨傲。紧接着又加上一段祢衡与刘表有旧交情,这也是祢衡的砝码之一。

孔融的这段话,就像一个三明治。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相互交杂,互相起到了稀释作用。这样的说法,尽管曹操可能对祢衡正面才华的认知会有所削弱,但也足可保证将孔融举荐不当的风险降至最低。两相权衡,这才是孔融的精妙之处,或者说狡猾之处。

曹操听后,命人去叫祢衡。祢衡行礼已毕,曹操却没有赐座。这也是曹操听了孔融的举荐,故意要试探一下祢衡的做法。

祢衡仰天长叹道:“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这句话让曹操听了很不高兴。曹操说:“吾手下有数十人,皆当世英雄,何谓无人?”

祢衡说:“你倒说来听听。“曹操说:“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安得无人?”

正是这些人,帮助曹操成就了目前的事业,曹操当然对他们高看一眼。但是没想到,这些人在祢衡眼里却一钱不值。

心理感悟:气度决定一个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