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寻逝去已久的远古世界
28498800000072

第72章 重见天日的埃伯拉城

1955年,一个叙利亚农民在其居住地附近的沙漠里偶然挖出了一件奇物——一个用灰色玄武岩雕成的狮子和一个盆子,盆上刻有行军的武士和宴会的情景。

1962年,22岁的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马蒂埃带领一支考古队到叙利亚考察,他们在阿勒颇以南的特尔——马蒂克村附近的一个地点进行发掘,这里正是7年前发现石狮和石盆的地方。马蒂埃注意到,这里有一个面积为56公顷、高出地面15米的大土包,他认为,在叙利亚平原上出现这种干燥多灰的大土包是罕见的现象,因此他推测,这个大土包下或许埋藏着某种人类遗址。

1964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4年后的一天,马蒂埃终于发现了一块用玄武石雕成的无头男人像,服饰高贵、仪态大方,约属公元前2000年代的遗物。雕像的两肩之间,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有26个字,译作现代文是:“埃伯拉国王伊贝特·利姆,把这尊像献给阿斯特尔神殿”。当看到埃伯拉这一词语时,马蒂埃突然意识到,他可能将发现一座像特洛伊一样的古代名城。

1973年,马蒂埃一行人果然发现了一个王宫遗址,王宫周围环绕了又高又厚的城墙,尚有15米长的城墙残存着。一年后,又发现了一个小房间,里面有42块散落在地上的石牌,上有楔形文字,它的内容证实了这里确是埃伯拉城,也就是消亡了的埃伯拉古王国的首都。

当然,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还是1975年9月的最后一天,考古队在一个房间里发现了约1.5万块泥版文书是,随着又在另外两间房里发现了约1.6万块泥版文书。这样大量的泥版文书的发现是史无前例的。

埃伯拉楔形文字是最古老的塞姆语,是苏美尔楔形文字演化为阿卡德楔形文字的过渡文种。专家们花费了很多精力,终于将其主要内容译编出来并陆续写成科学报告,在欧洲、美洲、阿拉伯国家的一些城市里相继出版。一个古老文明国家的奥秘初步展示在现代世界面前。

在埃伯拉遗迹发现以前,世界上任何人对它都一无所知。从埃伯拉大量的泥版文书中可以看出,在公元前3000年的一段时间里,埃伯拉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到公元前2300年前后达到鼎盛,当时它是一个拥有26万人口的大国,文化发达,商业繁荣,国势强盛。埃伯拉王国为了控制幼发拉底河流域,与当时另一大强国阿卡德进行过战争,结果被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所败,埃伯拉城一度被攻占。数十年后,萨尔贡之孙那拉姆·辛再度攻下埃伯拉城,并将包括王宫在内的整个城市付之一炬。值得庆幸的是:作为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放置在王宫里的楔形文字泥版却幸免于难。原因是十分偶然的,正是因为这把火熏烤了泥版,使它们烧成了经久不坏的陶土片,导致了它在几千年后出土时完好无损。此后埃伯拉王国又几经兴衰,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便在历史上完全消失了。

初步考释表明,大多数泥版记载了埃伯拉经济账目,有些泥版是有关外交关系、王族内部和国内事务、宗教和文化事务方面的内容。有一块泥版记载着某个国王有38个儿子,另一块泥版上刻着:********者判处死刑。还有一块泥版上开列了260座古代城市的名称,可惜大多数地名至今无法查明。其他一些泥版上刻着对几百个不同神灵的赞美诗和咒文,还有学生抄刻的一些作业。专家们还有一项惊人的收获,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的翻译词典,它把埃伯拉语的词汇译成对应的苏美尔语,这保证了研究者们能较正确地理解埃伯拉语这一新语言。

埃伯拉遗址和泥版文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早被人们遗忘的文明古国之粗貌。在埃伯拉泥版中,还提到的不少人名、地名、事件,这些与《圣经》中所写的相同或相似,这又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但是,由于泥版上的一些文字是用一种至今无人知晓的古老的塞姆语写的,所以关于埃伯拉王国的很多情况,如埃伯拉王国的政治、经济结构怎样,埃伯拉王国为什么几经兴衰,它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却一直还在困扰着我们,有待人们去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