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被自己干掉
2881700000012

第12章 拖延等于放弃 (1)

职场自杀式5:做事拖延

“到时候再说吧。”

“好的,我再考虑考虑。”

“这件事我过几天就做。”

“再等等吧。”

“不急,早晚都会去做的。”

你是否觉得这些话似曾相识?

在这些话的背后,都传达出一个声音,那就是——我不会再做这件事!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到处充斥着拖延的行为。我们自己也深受其害——递交给客户的方案迟迟得不到实质性的答复;交代给下属的事情临近最后期限也没有执行;上司对于自己的提案迟迟不予答复;签字这样简单的事情,却因为领导的休假而不得不耽误很长时间……我们的宝贵时间浪费在由于拖延而不得不等待的过程中。

你是否也曾为自己的拖延行为感到后悔?因为拖延,不得不在最后期限到来的前一刻草率地完成任务;因为拖延,没有兑现承诺,当别人追问时无言以对;因为拖延,很重要的事情被耽搁,损失了大定单;因为拖延,遭到同事、上司、下属的冷眼……拖延,是你惨遭“滑铁卢”的重要原因,也是职场的一大禁忌。

拖延心理学

拖延当然不是好习惯,我相信你对此有所认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你一次又一次地纵容自己,终于成为了别人严重的“拖延大王”。人们提起你,几乎用一致的鄙夷口吻说:“这家伙,不靠谱,总是拖!”

这可不是好信号!一旦被人们贴上“拖延”的标签,你将因此遭受无形损失,而且不可计量。人们对“拖延大王”唯恐避之不及,更不希望与其共事或合作。

既然对拖延的害处谙熟于心,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

失败恐惧症

导致拖延的第一因素就是害怕失败。失败是每个人都不愿意得到的结果,然而,失败却在所难免。我们只能竭尽全力减少失败,降低失败的可能性,却无法阻止失败的发生。

不愿意接受失败,就会在潜意识中拒绝做出行动。你会因此丧失行动上的主动性,只有在别人的推动下才会向前进。一旦缺失了外在压力和督促,你就会止步不前,拖延也就接踵而至。

既然失败在所难免,何不以坦然的心态接受之?懂得接受失败的人,才会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最终走向成功。

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拖延,具体而言,应该做到:

第一,尽可能地完善行动方案,并制订备选方案;

第二,做好充分的资源准备,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第三,行动上做最好的准备,心态上做最坏的打算;

第四,做好应对失败的方案。

那只难吃的活青蛙

我们遭遇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会止步不前。有些问题之所以被搁置,就是因为我们总是本能地回避难题。在开会时,你是否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再商议。”“这个问题先不讨论。”由于一时难以解决,所以很自然地遭到延迟。

面对一只活的青蛙,你是否不敢想象将它吃下去?难题就好像那只活的青蛙,因为真的很难鼓起勇气将它吃下去,所以一再拖延。

人们发现,那些被拖延的事情,绝大部分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的问题,用得着再三拖延吗?

只是有些事,看似简单,而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那只难吃的青蛙,例如:找上司签字盖章这样的小事,却因为某些人患有“上司恐惧症”而变成了难题;还有人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成绩可以汇报,所以像月度总结报告这样并不需要很长时间的小事,却被一再拖延。

未设定完成期限

由于没有设定截止期限,所以我们总以为完成的时间还很宽裕,直到某一天截止时间突然到来,才猛然意识到大事不妙,可是,一切晚矣!

人们习惯于处理紧急的事情,所以那些没有完成期限压力的事情,理所当然成为被拖延的对象。所以,当你告诉别人“请尽快”“越快越好”“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时候,不要指望他们尽快完成。因为没有明确完成的时间,而不同的人对“快”的理解各有差异,所以你根本不可能控制他们的完成时间。

责任心在跳跃

领导同时对你和小刘说:“你们俩一起把这件事办一下。”这时,你会产生侥幸心理——小刘会去办这件事的。当这件事没有办好,追究责任的时候,你再次产生侥幸心理——小刘会对这件事负责的。而与此同时,小刘与你产生了同样的侥幸心理。于是,这件事被拖延下去。

一件本可以轻易完成的工作,却因为责任不明确,得不到及时执行。责任没有明确到个人,就会导致责任的跳动。如果领导只对你一个人说:“请你将这件事办一下。”你明确肩负了责任,也就不可能产生任何侥幸心理,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完成任务。

正是因为责任的真空,让你感觉到偷懒和逃避责任的可能,才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奖惩的空位

如果上司交代你办一件事,可是,上司却没有明确地告诉你为什么要办这件事,以及办了这件事你将得到的好处和不办这件事你将遭受的损失,那么,你就会认为这件事不重要,很容易忽视这件事。

你也许会反驳,上司交代的事情,我都会尽心尽力去完成——我完全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那是因为你对无法完成任务的后果有相当清醒的认识。你知道,如果你无法很好的完成任务,上司将认为你没有能力,自然不会对你有所器重,你也就得不到良好的晋升和满意的薪水。

当人们不明确做的好处和不做的坏处时,就不会有动力去完成某件事,拖延行为也就应运而生。

老罗退休后,为了锻炼身体,他决定每天早晨起来跑步。可是,跑了一段时间,他觉得很难坚持,自己常常给自己放假。

为了让自己坚持每天晨跑,他想出了这样的方法——晨跑的路线是绕小区两圈,起点是小区门口的早餐店,终点也是这里。他规定自己每天晨跑结束后来早餐店吃早饭,如果没有晨跑,就不允许自己吃早饭。从此,为了吃到早饭,老罗每天都坚持晨跑。

老罗只有晨跑才可以吃到早饭,否则就会挨饿,正是在奖励和惩罚的双重推力下,老罗做到了每天坚持晨跑。当你明确了行动后的奖励和不行动的惩罚,而且感觉到这样的奖惩会对你的利益产生较大影响,你就会迅速行动,不会拖延。

拖延意味着放弃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间如白驹过隙,逝去如飞。你是否在月末总结的时候觉得自己成绩寥寥?你是否在年终总结的时候觉得自己在虚度时光?一年又一年,转瞬即逝,等待岁月老去,恐怕只剩下无奈的嗟叹了。

拖延无疑是效率的一大杀手。你在前行的路上事事拖延,等于走走停停,而别人却一路向前,毫不停留,当然很容易就超越了你。他们采走了路边的果实,你只能望洋兴叹。

某公司的事业部经理离职了,公司决定通过竞聘的方式在该事业部选拔新的经理。人力资源部在三个月前将选拔新经理的事情通知给每一位事业部成员。俞凡接到通知后,首先感觉到非常兴奋,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竞聘成功,那么自己不仅会获得职位上的晋升,而且薪资待遇也会大幅提升。他决定好好准备,参与竞聘。

然而,没准备多少东西,他看了看日期表,离竞聘的时候还早着呢,过段时间再准备也完全来得及,于是他将这件事搁置在一旁。

一个月过去了,他几乎把这件事忘记了,偶尔想到,又看看日起表,再次对自己说:“还早,到时候再准备也来得及。”

三个月转眼就快到了,人事部将竞聘规则发到他手上的时候,他才猛然想起竞聘的事。时间太仓促了,他匆匆做了些准备,竞聘的日期就到了。

竞聘那天,俞凡走上台,由于准备不足,他心里完全没底,紧张得语无伦次,问题回答得也是漏洞百出。而他的同事们则精心准备,发挥良好。俞凡不仅因此失去了升职的机会,而且在同事面前丢了一次脸。

由于拖延,俞凡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错过了美好的时段,追悔也无济于事。

由于拖延,你错过了一次向大客户投标的机会;由于拖延,一次又一次地令上司对你失望;由于拖延,被竞争对手抢占了先机,你因此失去了很多的市场份额;由于拖延,下属和同事们不再信任你,你因此变得孤立无援,没有人响应和拥护你……这一切都将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你将因此逐步走向失败的深渊。

问题不会自动消失

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被搁置。这些搁置的难题越来越多,就形成了巨大的“问题黑洞”。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存在这样的“黑洞”,人们惧怕这个“黑洞”,甚至都不敢靠近一步。人们都害怕解决难题,所以这些问题就被无止境地拖延了下去。

“黑洞”里的问题多种多样,例如:薪资调整;人事调动;矛盾纠纷;股权分配;技术难题;设定人生目标;与上司沟通自我职业发展;确定项目提成;裁人;等。通常而言,涉及多人利益的事情是“问题黑洞”中最常见的一种。

如果不着手铲除“黑洞”,那么它只会越来越大,而不可能自动消失。“黑洞”将对相关人员造成巨大的无形压力,令他们坐立难安。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刻意回避的问题,反而会形成更大的压力。如果我们总是无法直面“黑洞”,那么它必然将成为前行路上巨大的负担。

“出来混,早晚会还的。”这是某部电影里耐人寻味的一句台词。在这里,我不追究这句话的深层涵义,只是想说,被拖延的事情犹如债务,早晚都得偿还。拖延的任务越聚越多,堆积在一起,让你如负沉坷。

为了填补问题“黑洞”,你必须做到:

第一,在条件充分的前提下,立刻着手解决问题。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就自己解决。即便无法立刻解决,也要写入待办事项清单中,及时处理。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那就找到责任人,充分沟通,明确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期限,及时监督完成情况。

第二,如果条件不具备,无法立即解决问题,那就规定时限,并且明确相关责任人。要求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并且设定奖惩规则,及时监督完成情况。

第三,对于已经积压的问题,全部罗列到清单上,按照解决的迫切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明确解决期限和相关责任人,设定奖惩错失,及时监督完成情况。

【自救法】

明确好处和坏处

我们可以将激励的方式分为正激励与负激励。正激励产生推力,如奖励;负激励产生压力,如惩罚。这两种力都可以促使人前行,从而减少拖延行为的产生。

樊杰经营着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有一个问题令他感觉非常痛苦,那就是员工的执行力。一个相当不错的想法、目标或计划,往往因为下属的执行不到位而夭折、流产。有时候,樊杰不得不亲自执行,结果往往都获得了成功。可是,他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事都由他亲自执行。

更令人苦恼的是,员工们毫无工作积极性,总在等待他交代任务,绝不可能自动自发地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他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将自己的苦恼告诉一位企业咨询师,并询问解决方法。咨询师这样对他说:“有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你可以尝试,那就是你每次交代完任务后,详细而明确地告诉他们做完这件事将得到的好处。”

樊杰听完咨询师说的话,深有领悟,并在工作中贯彻下来。他很快就发现员工们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执行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员工们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活力,会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

如果你并不知道做某件事的意义所在,那你为什么会去做呢?管理者的职权并不能代替做事的意义。很多管理者高估了职权的力量,结果遭到了下属的“软抵抗”,也就是执行不力,丧失主动性。

对于个人而言,在开展某项行动之前,必须先想清楚意义,也就是行动的好处和不行动的坏处,这样才能提高行动的效率,避免拖延的产生。

明确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