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抱怨地工作
2881900000015

第15章 一味抱怨而不能改变现状,可耻 (4)

抱怨者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类苦难和失败,有些人往往因为它们而心生畏惧,产生了逃避思想。正如人们所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做事情不可能永远一次成功。失败了,只要能够总结经验教训,摸清解决问题的路径,下次同一个错误就不会再次出现问题。

这类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难道不是智慧更增加了吗?由此,有了困难、多了失败,只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其实它更是一种我们提高能力、增进智慧的手段。

怀才不遇者之所以有才华,主要是在知识层面上有较高的水平。但是,知识包括理性知识,也就是书面知识和感性知识。感性知识也就是从生活锻炼中学到的各种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非常恰当地说明了知识的作用。但是,这种认识却并不全面。

知识本身不会产生力量,不懂得运用知识,就不会产生力量。那种不能被运用的知识,根本没有任何力量。没有力量的根本就在于抱怨者不能够、也不善于从生活中找到知识。

如果不会使用知识,不但会和不懂得这类知识的人一样无力,反而更会徒增烦恼。只知道自己有了知识就是有了力量,整天对着老天喊“天生我才必有用”,接着又说“为何到今不成真”!虽然,有一句话叫做“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亮的”,但它的前提是你首先是金子才成立。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失败,不要产生畏惧,有才华并不是一件特别值得炫耀的事情。才华的基础其实就是知识,不懂得运用知识与才华几乎等于毫无用处。由此,运用知识的关键就在于有目的的实践。否则,知识特别是理性知识就没有任何效果。

把精力放在寻求解决办法上

许多人总是抱怨时间不够,自己没有时间解决问题。却与此同时,经常向人家抱怨这种不公、那种不公,或者借酒浇愁,希望一醉解千愁。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这么多得闲情逸致呢?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寻求解决问题呢?与其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去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如何解决。

怀才不遇者之所以用抱怨来包裹自己,其原因恐怕不是问题很难解决,而是你没有用心去思考解决之道。那么,我们不妨品味一下怀才不遇者都会遇到哪些困难,并探究一下这些困难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告诉你应该如何解决它们。

不是冷落你是在观察你

许多抱怨者明明很认真的工作、人际关系也很好、工作业绩也不错。但是,老板似乎就是视而不见。由此,他们认为那是因为老板对自己不公。然而,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老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态度。

首先,这个老板正在观察你。一个企业,无论大小,提拔人才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是中小企业,某个关键岗位用错了一个人,可能这家企业就完了。比如中小外贸企业的业务员。如果这个业务员的品德、能力出现问题,签错了一个单子,可能就会造成企业巨大损失甚至危及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慎重。

其次便是在考验观察期间。尽管,你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和业绩,但与老板认为应该具备的能力和业绩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他在观察你,他会通过你的言谈举止来观察你的品德,他会给你其它一些工作来检验你是否具备一定的能力。

不是找茬而是在锻炼你

有些抱怨者经常认为老板和管理者,对于工作吹毛求疵,成心有意找茬修理你。并为此仔细思考、回忆,到底是哪个环节得罪了他们。其实,这根本没有必要。因为老板和管理者在赋予某人一件他认为是关键的任务和职位的时候,总会考验考验那个人是否靠得住。

靠得住的标准就在于:其一这个人人品的如何;其二这个人的抗压能力如何。如果这个人在“找茬”之后,立刻反唇相讥,那么这个人抗压能力不行;如果这个人在“找茬”之后,表面上遵从,暗地里却寻求报复,那么,这个人的人品不好。

老板和管理者在观察人才的时候,不但会用故意冷淡来观察,甚至会主动给你一些气受观察你的忍耐力。要知道,一个人能否成功是与自己是否能忍挂钩的,忍耐力越低的人成功的几率越小。韩信能够受胯下之辱,结果终成大事;糜竺、孔融等不能忍口舌之争,终于惹来杀身之祸,这就是能忍与否与成功的关键。

不是同事排斥你,是你的行为让人反感

有些抱怨者总是认为,自己受到了同事的排斥。然而,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有才能的人谁都愿意亲近,因为亲近他们会使得自己的能力提高得更迅速。

正如上学的时候,每个学习不好的学生都希望与一个学习好的学生交朋友一样。然而,这种情况却很难出现。除了学生年代的家长劝导,使好学生不愿与学习差的学生交往这个因素外,抱怨者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和好学生、学习不好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几乎完全相同。

首先,既然是同事,就要交流。但在交流中,一位抱怨者往往认为自己才能高,容不得半点别人的批评,使得人们厌恶与你交往。

其次,在交流过程中,有些抱怨者的能力确实很高,他们以自己的标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法要求其他同事。他们忽略了人需要成长这一问题。为此,他们看不起其他同事,主动选择了远离同事,只与自己看得起的同事交流,久而久之,人家自然就会排斥你。

根据上面的分析,抱怨者就应该明白,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明白了这些,难道你还会认为困难是不可战胜的吗?你还会一味的抱怨吗?你肯定会赶快弥补不足,把问题解决好后,愉快的工作、生活。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与老板和同事去真诚的交流。探寻一件任务成功的经验,虚心的接受他人的批评,即使错了也要耐心的解释。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同事。积极地换位思考,站在老板、管理者的角度多考虑一下问题。如此,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带去好的营养。

跟凸透镜,学学专注

人在社会上生活很不易,既要工作,又有家务,还要有一些往来事务例如亲朋往来,更重要的是还有自我理想需要实现。因此,总有自顾不暇的感慨。这一点,抱怨者更明显了。因为他们的想法实在多得很。而且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同学。

“我的同学一个月赚多少多少,而我呢不及一半”。因为受到的影响多,不免想法就多。其实,在这里,不妨先请抱怨者们先学学凸透镜,你先把目前的事情做好再说,再去谈理想,否则一切都是奢谈。

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先干好目前的事情

小刘是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却在一家私营小企业上班。看着其他同学不是在外企就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心中不免总是不甘心。“你我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凭什么你就去那里呢,我就在这个破地方工作?唉!真是不公平!”由此,他便有些灰心丧气。再加上目前的工作单位比较小,分工就不会那么严格。一人身兼多种职位,一天到晚辛苦异常。即使如此,那位小老板还经常说自己是书呆子。

为此,小刘非常生气,尽管他也知道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的道理,但每次和同事外出和竞争对手谈到他们的待遇,小刘便心动不已。由此,小刘更加觉得目前这家单位实在不如其他单位好。最终,小刘跳槽了。

跳到一家竞争对手公司后,他又发现目前这个行业其实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而自己上学的时候,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他忽然发现某个行业市场发展很好,为此小刘便觉得:既然目前这个行业自己能干,那么那个行业自然也能干。为此,小刘再次跳槽。这次不仅仅是跳了一个公司,更是跳了一个行业。

从此,小刘便开始了他那漫长的跳槽生涯。从这个企业跳到那个企业,从这个行业跳到了那个行业。几年下来,小刘猛然间发现自己还是个“生人”。而以前比自己学历低、能力低的人现在混得都很不错,而自己却仍然在底层工作。

可见,对待工作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是先把目前的事情做好;目前的事情做好了,你就有了跳的基础。人家看简历,看你的能力,你没工作呢?人家怎么知道你有能力?当然要看看之前的工作业绩。而目前的事情没有做好就等于没有业绩。人家自然要把你看做新人,新人的工资薪酬自然是最低的。

锁定目标和注意力,才能实现理想

这时,不免会有人提起异议。难道我们就不能心有理想了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人肯定而且必须要有理想,否则和其它生物有什么区别?但是,实现理想要一步步地来,先打好基础。基础就是你的业绩。

写到这里,我们似乎都应该为自己汗颜。为什么少年时代我们对目标的锁定曾经非常明确,但年龄越大目标却锁定不住了。在以前,我们知道为了实现理想,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设定阶段性的目标。一个阶段完成后,再去根据这个基础设立新的目标。可现在,我们却忘记了。现在,我们就不妨回忆一下。

小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得到小伙伴们的赞赏。为此,可以使尽所有力量,去达到这一目标。

上学后,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考取更好的学校。为此,可以枯灯夜读,在厕所里抱着本书去看、去背、去思考。

而如今呢?我们忘记了目标应该是阶段性的,一个目标实现了再去寻找更新的目标。因此,目标应该是单元的。如果目标是多元的,那么,人们就不可能对目标实现尽力。你又想干好目前的这个工作,又想跳到更好的工作,在这两个目标间左右徘徊,结果就在这徘徊间,时间浪费了,能力、业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因此,我们必须要重新拾起那个童年曾经拥有过的,只是由于我们的贪婪——想要同时实现几个目标而丧失的能力——专一的目标。

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就会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排除干扰尽力地去实现。比如,小刘所在的这家企业。它是一家小企业,你想进入大企业的条件就只能是令人骄傲的业绩。这时,你不妨就把目标设定为在目前这个企业中创造骄人的业绩。因为,它可能会成为你的跳板。也许,就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个企业并不像以前那样想的,小企业发展前途更广阔。你的目标也许就会变成:把这个小企业变成大企业。

一切为了目标,才能最终成功

点开Ailsa的博客,你会发现,这个做了6年服装设计工作的北京姑娘几乎总在抱怨,她从没有升职和加薪的机会,似乎她的能力和才华根被没被老板和主管看在眼里。但是,在她一篇周日流水账的日志中,我们找到了她怀才不遇的答案。

“昨晚K歌时越好和晴去看展览。早上9点,昏昏沉沉,像被钉在床上一样。短信告诉她不去了,关机。11点起床,无所事事。去楼下超市买些吃的,在超市门口看到崇光百货的减价传单——还是去逛街吧。在商场里逛了一个多小时,不知道想买什么,心里很压抑。想起还有没完成的设计稿,回家吧。15点,坐在案头,听歌,赶设计稿,一直没思路。在网上看到了《海角七号》的最新视频。换个心情,看电影……”

我们在Ailsa的这个琐碎的周日中,看到了她性格上的缺陷——做事缺少目标。她的这个周日是松散的,却没有“慵倦周末”的轻松和惬意,有的只是“什么事都没干成”的浮躁感,这一点,她自己也能从生活中体会得到。性格决定命运,细节能观察一切。也许她在服装设计上很有才华,但正是她做事缺少目标,才造成了她的怀才不遇。

有了目标,人们才会为它倾尽所有能力。最好,再把阶段性的目标,再具体细分化。这样,你就不会因为人在生活中的多种角色搞得手忙脚乱,根本无法顾及到所要实现的目标。

生活中的朋友聚会、走亲访友、同事间的聚会、朋友危难纾困、家庭日常开销、某个赚钱机会等生活中的各类诱惑,如果没有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会使你手忙脚乱。既耽误了工作,又耽误了生活。

如果这时候,你有很多目标,或者全无目标,那就更麻烦了。因为,你会时常在想:不碍事儿的,这个目标实现不了,还有那个目标呢!反正没有目标,做成什么样都好!就这样,在生活、工作中种种事情的“稀释”下,你的目标会越来越淡,你离成功会越来越远。

具体到工作中,如果你接到老板交给你的任务,你就需要首先知道,你的目标是“磕”下哪一个具体的客户。你还要明白,对于这个客户,和你竞争的对手都有谁,这些对手和你都各自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他们的实力如何……进而,你最好能了解,“磕”下这个客户,对你的公司发展和你的个人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如果“磕”不下这个客户你将怎么办,在此之后应该做些什么等等。

有了这些,你就不会因为一些本可不去的聚会浪费时间,不会很“投缘”地听其他抱怨者的满腹牢骚,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与别人争吵,不会因为工作不充实、生活“没劲”而百无聊赖……

细化你的目标吧,把它们做成可以执行的小目标,你就会觉得生活更充实、更有奔头。

对自己狠一点,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