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的成功资本全书
2888800000006

第6章 知识技能: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提高竞争实力 (1)

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在于他是否具备完备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提高学习技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开始。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奢谈成功,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学校里也学不到,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知识越多越有利于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提起“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很多人都会想到培根,认为是他率先提出了这句名言。实际上,比培根早1500多年的我国东汉思想家、教育家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就提出了“知为力”的论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王充在文中进一步阐述“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并以刘邦、萧何等成功人士的事例来证明“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怎么说,“知识就是力量”这种观点是得到世界上多数有识之士广泛认同的。

当你面对困难时,当你遇到危险时,当你没有信心时,当你无法解决问题时,当你面对机遇却不能把握时,你会不会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呢?由于知识的不足而导致能力的不足,这常常会让我们丧失机会,甚至陷入困境。

翻开名人录,“尊重知识”几乎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性。是的,你可以鄙视一切,但你绝不能鄙视知识。任何不尊重知识的人,必定会被生活所抛弃。但是,衡量知识的标准并不是学历,而是学识。就像比尔·盖茨,年轻时没有任何大学的毕业证书,但又有哪个人敢说他没有知识呢?生活中也有不少高学历的人,但是他们做起事来却没有任何的创新,只是教条主义,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一说起理论来便长篇大论,比什么人都博学,但一做起事情来,却是最没有水平的。知识不是印在书本上的那些黑字,而是存储在我们头脑中的信息。知识也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

柯南·道尔对思考与知识的关系有一段经典的描述:“人的脑子本像一间空空的楼阁,应该有选择地搬一些家具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碎,一股脑儿装进去。”广博的知识可以激发人们的灵感与智慧,可以拓宽他们的认识视野,打开他们的分析思路,从而加速解决问题的进程,推动科学的发展。依赖于足够的知识前提,人们通过思维推动概念内部矛盾的展开,形成推理、论证,展示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有证据显示:杰出人物和成功者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吸纳知识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性更为人们所重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知识成为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一种手段,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上。往往,谁抢占了高科技领域,谁就取得了控制权,各种各样的竞争背后,掩盖的就是人才的竞争。就像第二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当时由于战乱,许多科技人才纷纷逃到了美国,其中就有着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因为当时美国远离战场,社会比较安定。战后,这些人才也大多数留在美国发展,为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出了不少的力量,于是美国很快便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对于个人来说,知识永远都是越多越有利于生存和发展。有多少知识,就会拥有多少力量;没有什么知识,就难有什么力量。一个人的力量越多,人生就越美好。不读书,就没有机会获得知识。没有知识,就会产生愚昧,甚至走向衰弱,就不能更好地生存,更谈不上去欣赏生活。学识浅薄的人求生存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没有知识,就会进入人生的死胡同。不知自己的无知,更是可悲的,缺乏知识的灵魂,只能算是僵死的灵魂。

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但是,很多年轻人往往是一踏入社会,真正地独立生活之后,才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而在学习的大好时光,也就是青少年时代,却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就有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慨。所以,我们要尊重知识,重视知识,尽早充分利用各种良好的条件多学有用的知识。

精通专业而又博学多才的人最容易取得卓着的成就

几年前,美国盖洛普组织从《今日美国名人录》中随机选择了1500个有杰出贡献的人。探究他们成功的奥秘。选择的标准既不是财富,也不是社会地位,而是他们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的现有成就。在这些成就卓着的人中,确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5种特点中有3种与知识有关:一是通晓常识;二是精通专业;三是博学多才。

据有关学者的调查,成功者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通晓常识的人。79%的人对自己的这种优良品质评了最高分。61%的人认为通晓常识对其成功的贡献非常重要。对大多数人而言,常识意味着对每日繁杂事务做出合乎逻辑的、客观的判断这样一种能力。要这么做,就必须排除枝节观念,得出事物正确的核心内容。得克萨斯州的油气大王把这种品质表达为:“成功的关键能力是简化。在决策会议和产业原则处理中,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化为最简,这是最重要的。”

那么通晓常识这种能力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可以增强的呢?油气大王的回答是后者。他认为他的这种能力得益于在学校期间的好争善问。另一种增加常识贮存量的方法是取自他人,以及从他人和自己的错误中吸取常识。

精通本行有了常识之后,第二重要成功因素的就是所从事的专业知识。75%的成功者认为自己是精通专业的人。地质学家菲利浦·奥克斯莱是着名的坦尼克石油勘探生产公司的创立者、当今欧洲坦尼克的主席。他认为他的成功是由于精通石油专业知识。他通过亲身参加探油采油工作,掌握第一手的专业知识。他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必须对他所从事的行业知识有实地经验过的了解。”今天,他的专业知识为他挣得了六位数的薪水。菲利浦认为“掌握专业工作必需的知识”是成功公式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他获得专业知识是通过自学,而不是通过正规学校。一位工业集团的代总经理说:“凭你自己的活!再没有能比精通自己正在干的活更能帮助你获得成功的了。就像你持有能力的保险单一样,它能减少风险和徒劳。”

一旦获得了专业知识,不要把它认为是想当然的东西。在险峰被征服之后,这种学习过程仍然要持续下去。这位代总经理说:“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精通专业知识。然后,你还必须继续深入下去。”

要想成为成就显赫者,就必备博学多才的品质。因为它包含了迅速领悟高深的观念并深刻透彻地分析它们这样一种天赋的能力。43%的成功者说它是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有52%的人说它是相当重要的。

现代研究证明,有许多种才智是无法用通常的方法(例如智商测验)来估断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名人们都具有相应高的智商数。根据调查,名人们的博学多才是由智商之外的至少三个因素促成,它们是广博的语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能。这些成就非凡的人平均每年读书19本,包括10本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

当说起智力因素时,这些拔尖人物们不是只谈天赋智能。一位财政总经理把它总结为:“好奇的头脑和广泛的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掌握丰富的知识

当前,世界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繁荣、富强,就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民文化知识水平。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即使一个国家暂时还不够富裕,但只要它有智慧的人民,有重视知识的传统,那就可以断言:这个国家是有前途的。这种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对于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于一个个人也是如此。为了获得真正的成功,首先要掌握丰富的知识。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智慧潜能。但是这些能量通常是静态的,想让它们为你所用,必须将它们转化为动态的。而发掘智慧潜能的有效途径,就是学习和思考。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今后一切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你今日对待学习的态度。”习惯把握身边的一切机会来提高自己,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中积累学识,是你将来成功的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人的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福特少年时,曾在一家机械商店里当店员,周薪只有两美元多一点。他自幼好学,尤其对机械方面的书籍更是着迷。因此,他每星期都用两美元来买书,孜孜不倦地研读,从未间断。当他结婚时,只有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机械杂志和书籍,其他值钱的东西则一无所有。但是,他已拥有了比金钱更宝贵、更有价值的机械知识。

几年后,父亲给了他200多平方米的土地和一栋房屋。如果他未研读机械方面的杂志书籍,终其一生,也许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夫而已。但“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已具有丰富机械知识、胸怀大志的福特,却朝向他向往已久的机械世界迈进。此时,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便助他开创出了一番大事业。

功成名就之后,福特曾说道:“积蓄金钱虽好,但对年轻人而言,学得将来经营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蓄财来得重要。”“年轻的朋友!先把钱投资于有益的书籍吧!从书上可学到更大的能力;至于储蓄,有了充分的能力致富后,开始蓄存还来得及。”

许多天赋很高的人,终生处在平庸的职位上。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读书、不学习,宁可把业余时间消磨在娱乐场所或闲聊中,也不愿意看书。

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须让自己积累足够的知识。托马斯·金曾面对一棵参天大树,深受启发,他说道:“在它的身体里蕴藏着积蓄力量的精神,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崇山峻岭赐予它丰富的养料,山丘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云朵给它带来充足的雨水,而无数次的四季轮回在它巨大的根系周围积累了丰富的养分,所有这些都为它的成长提供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