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的成功资本全书
2888800000007

第7章 知识技能: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提高竞争实力 (2)

一个聪明的男人,随时随地都会注意磨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对于一切接触到的事物,他都细心地观察、研究,对重要的东西都务必弄得一清二楚。因为对于任何事情,他都想比别人做得更好。他会珍惜与自己前途有关的一切学习机会,随时随地把握机会来学习。比如说,他会随时随地注意学习做事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技巧,就算是极小的事情,只要认为有学好的必要,他都会牢牢把握其中的方法与技巧。对他来说,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要紧。也许他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分外的事情,不会得到任何的额外的报酬;但是,通过做这些,他为自己赢得了不可计数的内在财富,为自己造就了光明的前途。

知识和经验并不仅仅通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或者课程补习得来的。如果一个人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决心充实自己,那么,无论何时、无论什么人,都可能增加他的知识和经验。比如说,你现在从事于出版业,那么,一名普通的印刷工,会帮助你提高书籍装帧的知识;哪怕你是一个高级机械工程师,那么,一名普通的修理工的经验也会对你有所启发。

要使自己的学识更加广博、深刻,使自己的胸襟更加开阔,你就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来汲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使自己获得知识和进步

古人讲:“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虚败由奢”;“骄傲自满必翻车”。什么时候骄傲自大,自满自足,那么他就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了获得成功,首先要培养谦虚谨慎的品格。

具有谦虚谨慎品格的人,不喜欢装模作样、摆架子、盛气凌人,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使自己获得知识和进步。

美国第3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提出:“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杰弗逊出身贵族,他的父亲曾经是军中的上将,母亲是名门之后。当时的贵族除了发号施令以外,很少与平民百姓交往,他们看不起平民百姓。然而,杰弗逊没有秉承贵族阶层的恶习,他主动与各阶层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当然不乏社会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园丁、仆人、农民或者是贫穷的工人。他善于向各种人学习,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有一次,他和法国伟人拉法叶特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民众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只要你这样做了的话,你就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

由于他作风扎实,深入实际,他虽高居总统宝座,却很清楚民众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样,他就在密切群众关系的基础上,进而造就他成为一代伟人。

在生活中,聪明的男人非常注重向身边的人学习。向其他人学习是生活的一个法则,很多杰出的人,还很年轻的时候,就经常观察自己所接触到的人以及自己的同学。从别人身上,他们学会哪些事情能导致成功、快乐和成果,哪些事情做不到。他们还学会应该努力做什么,应避免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们汲取了许多人的聪明才智。

你可以做同样的事情。只要你注意观察,你就能从你所遇到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东西,而且能避免错误。你应该将这些新学到的品德付诸实践。

成功者善于征求别人意见,而不是常常提意见。

坦普尔顿年轻时曾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为国内地球物理公司服务过,那是他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较重要的工作。他一心想获得成功,为此,他每周至少一次接近雇主,询问:“我应该做些什么来改进工作呢?”这一策略产生了两重效果。坦普尔顿既学到怎样做好工作,也让他的老板感觉到他是多么真心地希望改善工作。一年内,他成为该公司主管财务的副经理。他确信,始终如一的好问态度,是他晋升的关键。

“如果你是我,你会干什么?”这个问题是通向成功的垫脚石。通过询问这一问题,你不仅会得到创造性建议,而且人们会认为你是事业生涯注定会发迹的那种人。

为了更好地向身边的人学习,除了完善倾听的技巧外,还要学会提问。在你说话的时候,你不可能学得太多。要养成自省的习惯:“我能从这人身上学到什么吗?”寻找人们喜欢谈论的东西,然后就有兴趣的地方提问。这种习惯会使你从两方面获益:你提些聪明的问题会让人感到高兴,同时你自己也学到很多东西。

常言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生活中,工作中,我们身边能力强的人有很多,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我们所应该注意观察和学习的。香港着名富豪李嘉诚就非常注意培养他的儿子观察学习别人的说话艺术及做事技巧。每当有重要的会议,会见重要的客人,处理公司的一些重大问题时,他总是让他的儿子们在一旁观察,倾听,领会。也正是因为他对儿子的悉心培养,才使得他的两个儿子在今天的商界都大有成就。平常里,我们观察学习他人的机会有很多,亲自锻炼的机会也有很多。只要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学习,就能提高我们的各种能力。善从师,而不强为人师,这就需求我们在为人处世时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以提高和完善自己,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很多知识和技能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对知识的要求是无限的。可是,那许许多多的知识,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装到一个人的头脑里,变成他自己的东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古往今来的许多重要着作,都是其作者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后的结晶,这充分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资本论》这部伟大的着作是马克思40多年知识积累的心血,这本书中的许多资料,摄取于1500多种书籍。他在阅读这些书籍时写的笔记,包括手稿、摘录、提纲、札记等文,至少有100多本。他平时就十分注意积累和观察,致使他的头脑里装下了“多得令人难以相信的历史及自然科学的事实和科学理论”。

许多教育学家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会学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很有道理的。

为了追求卓越,现代人一定要认识到: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可以说,如果我们毕业成年后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有些人走出校门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似乎头脑里面装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学会胀破脑袋。

殊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数量也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坚持广泛地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至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学习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终身的任务。

学习不仅仅是学问家的事情。无论从事哪一种事业,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扩大视野,获取知识,得到智慧,提高生活技能。

大凡杰出的人,都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累再苦,他们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学习既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日新月异。

美国一位十分杰出的推销员埃德·格林,他的年收入能超过70万美元。格林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爸爸带他参观了他们家的菜园。他的爸爸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地区最好的园丁,他在园子里辛勤耕作,热爱它,并且以自己的成果为荣。当格林他们参观完之后,他的爸爸问格林从中学到了什么?

而格林当时只能看出来爸爸显然在这个园子里很下了番功夫。对这个回答,他的爸爸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对提醒格林:“儿子,我希望你能够观察到当这些蔬菜还绿着时,它们还在生长;而一旦它们成熟了,就会开始腐烂。”

格林回忆说,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并且一直努力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这使他深深受益。

在生活中,你应当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吸取能够使自己继续成长的东西,来充实你的头脑。这样,你才不会落伍,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可能不断获得成功,走向卓越。

要兼顾知识数量的丰富性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把一个人掌握知识的数量当做衡量知识水平高低的标准。比如,欧洲的亚里士多德就曾以知识丰富和全面而被尊为圣贤。这说明,知识数量的多寡,确实是不容忽视的事。一个缺少知识的人,当然谈不上有知识水平。然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一个人知识再多,如果不借助合理的结构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那么这些知识也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这一点,一些先哲也早就认识到了。古希腊的着名戏剧家埃斯库罗斯就说过:“聪明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了有用知识的人。”

由此可见,单纯的知识数量,并不能表明一个人真正的知识水平。只有把知识数量的丰富性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成为人们衡量知识水平的可靠的标准。

在成为社会各界的精英人群当中,有许多并不是成绩最优秀的A等生,但他们在学校里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那并不只是非常关键的基础课,自我约束与坚忍顽强也是学校经历中所学到的重要的东西。

很多人以为读工商管理硕士是做生意赚钱的捷径。很多没有大学文凭的经营者,也往往羡慕那些高学历的人,他们总觉得高学历等于财富;学历高的人赚钱自然会很容易,财源也会滚滚而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