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的第一本能力培养书
2889100000032

第32章 交际能力——获得完美人际关系 (3)

王东是一家西餐厅的经理,他说了感触较深的两件事。有一天,一位全身名牌的富豪级人物和他的几个合作伙伴来吃饭,本来气氛一直都不错,但偏巧有一位服务员忙乱间将一盘汤不小心洒在了这位“大人物”的衣服上。其实当时情况并不严重,只是衣服的肩膀部分有几点汤渍。但这个人马上就暴跳如雷,不仅大骂服务员,还把王东叫来,要求赔偿。面对如此失态的顾客,王东只好答应为他干洗衣服,并且为这顿饭打折,才算平息了这位“大人物”的愤怒。巧的是同一天的晚上,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不同的是对象是位衣着得体的女士。当时王东也赶到了,但那位女士却表示没关系,因为衣服并没有被弄得多脏,而且服务员也不是故意的。这位女士的大度让王东很感动,在买单的时候,王东主动为她打了一比较低的折扣。事后,王东感叹:“在奢华的衣着下,没有得体的举止,这个人不过是个没有教养的人。”

着名学者伯得惠斯·托尔曾指出:我们的姿态、动作节奏与我们面部的表情一样,会因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沉重的时候,步伐就变得迟缓,反之,心情轻松的时候,步伐就变得轻快矫健。通常来说,将双臂在胸前交叉放置,是一种自我保护防卫的状态,也表示出不愿意与人过分亲近的信息;双手在身后相握,表示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权威性,或者是试图自我控制;双腿交叠是常见的动作,表示拘谨、紧张,或者表示有竞争性;有一条腿不停地抖动,表示还有别的事情,或者是不耐烦;如果双腿交叠的同时双手也交叉在胸前,则是一种含有敌意或者防卫意味的姿势。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整体姿态的状况,与交往对方的关系有关。当一个人与他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人交往的时候,那么这个人的整体姿态就可能显得比较紧张,似乎在提防发生意外;或者显得极为淡漠,无精打采。如果面对的是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他的姿态就会毫不紧张,处于一种适度的放松状态,相当的自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扰,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学习培养得体的修养。因为得体的举止往往胜过任何语言,而优雅的举止,是一个人气质、修养等内在素质的外部体现,绝非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举止得体了,不仅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同时也能化解“敌意”。彬彬有礼、言行适当、仪态端庄都能给人以好感,为你的形象增加不少光彩,为你与别人沟通创造良好的基础。

如果举止不得体、姿态不端、仪表邋遢、做事拖拉、穿着不整,则会让人产生反感,对你敬而远之。在与人交往中请注意,与人握手时要注意力度,不要握住不放,尤其当对方是异性的时候更要注意这一点;站立时不要抖动腿,或者身体不时摇动,这是缺乏教养的表现;行走时要平稳有力,如果上身摇晃,就表示你不够庄重。因此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体态的庄重,自如和从容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确实地养成得体的习惯,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指日可待,就连原来见面都刻意不认识的对立人,也可以“化敌为友”。

在人际交往中,为提高个人形象,你只需要说一两句简单的话,作出一两个简单的动作:

与别人交谈,不妨高兴时就扬起眉毛,严肃时就瞪大眼睛,疑问处率直询问,必要时听完后还可简要地复述。这样会给人留下头脑敏锐、率直认真的好印象。反之,如果你无动于衷,则可能给人反应迟钝的感觉。在适当时机,大胆亮出你的“绝活”,就能大大提高你的声望,并且这“绝活”离你所从事的专业越远越好。

对小节都郑重其事的人不会不守约,在人际交往中,巧用逆向思维,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弱点或失误,别人会在意外之余,油然产生一种信任。

向对方叙述重要事宜,或回答对方提问时,如果做到目不斜视地盯着对方的眼睛,不但会增强语言的说服力,还给人留下精力充沛、光明磊落的印象。

与别人握手,如果你用劲很大,那么对方由于条件反射,也会相应的加大力气。通过两手紧握,两心也紧连起来。对方会强烈意识到:你是热情的、坚强的。

在单位里,有些人很喜欢做事。譬如别人的自行车倒了,他看见后就主动将其扶正。有些青年就瞧不起这种做法,说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殊不知,这些爱做事的人大都是人缘相当好的人,受人尊敬的人。

与别人约会时,如果你将时间定在“×点×分”,而不按通常的做法,定在“×点整”或“×点半”,别人就会以为你不但时间观念强,而且效率高。

对方刚刚说了个头,你就急切地道出下半句,这样做并不能显示你的聪明,相反会让对方不满。假如你即使知道事情的结果,也认真倾听对方所言,并不时地附和一两句,就会使对方高兴地感受到你的诚意。人难免遭遇失败。失败时,如果能向胜利者伸出友好之手,表示热情而诚挚的祝贺,别人就会被你宽广的胸怀所感动。黄金法则,懂得换位思考人际关系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常会告诉求助者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初听到这句话时,说真的,我是有些震撼的,震撼于我们往往认为的常识、真理其实是那样的不合理。就像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怎么对别人,别人就应该怎样对我”或是“我爱你,所以你必须爱我”。这其实是错误的,是违反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的。

在我看来,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遵循“黄金法则”,就首先要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你就会更加明确别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你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对待别人了,人际交往自然也会和谐很多,就不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了。

阿尔贝托和维多利亚女王夫妻相处和睦,但是也有不愉快的时候,原因就在于妻子是女王的缘故。

有一天晚上,皇宫举行盛大宴会,女王忙于接见贵族王公,却把她的丈夫冷落在一边。阿尔贝托很生气,就悄悄回到卧室。不久,有人敲门,房间里的人很冷静地问:“谁?”

敲门的人昂然答道:“女王。”

门没有开,房间里没有一点动静。女王只得再敲门。房里的人又问:“谁?”

女王和气地说:“维多利亚。”

可是,门依然紧闭。女王气极了,想不到以英国女王之尊,竟然还敲不开一扇房门。她带着愤愤的心情走开了。可是走了一半,想了想还是回去,于是又重新敲门,里面仍然冷静地问:“谁?”

敲门的人轻声地说:“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为什么三次敲门会有不同的结果?原因就在于维多利亚女王转变了角度,第三次不是以女王的身份而是以妻子的身份来敲门,更多地考虑了对方的感受,结果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会换位思考,做事违背黄金法则,最后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非洲某个国家曾经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唯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种女人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黄金法则”作为人际交往的原则,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它被称为一种原则,一种行为的原则,一种有指导意义的道德行为的原则,一种伦理原则,一种一般性的原则,一种人类关系的普遍性原则,理性伦理的最高法则,一种重要的道德真理。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违背了黄金法则,就会导致各种矛盾的发生。

朋友之间,如果没有黄金法则,我们就会更加注重利益交换的对等或索取。今天我为你办了事,你就欠了我一份人情,明天必须回报我,甚至比我给你的更多。这样所谓的友谊几乎成了成人世界的常态,我们忘记了孩童时的单纯,甚至不求回报的义气,现在,我们更注重的是究竟可以从对方身上索取什么、得到什么!可是,即便付出与回报是平等的,你没有付出,尤其是没有真心付出,又怎能得到回报?更不用说运用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于是,人与人之间实际成了物与物的交换关系,甚至是不依市场规则进行交换的关系。

恋人之间,如果没有“黄金法则”,当我们用尽全身力气、用尽心思去爱对方,付出了很多而没有得到所要的爱时,我们就变得歇斯底里。我们指责对方为什么我这样爱你,你却不爱我?我们指控对方的无情无义,看不到自己辛苦的付出和不被爱的痛苦。我们甚至开始报复,用尽一切办法折磨对方,想得到所谓的平等的爱……回头想想,对方爱不爱自己,是我们本身能左右的吗?他(她)又要求我们这样为她(他)付出了吗?试想想,你难道没有被人喜欢过而你无论如何也无法喜欢别人的经历吗?如果是按照我们要求对方的原则,难道要自己去喜欢一个并不喜欢的人吗?如果爱,用心就好了,爱本身就是付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权要求另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我们所想所愿去做,因为我们本身也是独立的,不是吗?

夫妻之间,如果没有“黄金法则”,就会有不断的抱怨,每个人都认为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却得不到对方体贴和赞扬。是的,一个家需要家里每一个成员的付出,甚至为对方的牺牲,而每一个人也都在付出着并为了不同个体的另一种生活作出了让步和牺牲。任何一方都希望得到认同、肯定、体贴甚至赞扬,可是,自己都从来没有赞扬过对方又凭何要求对方这样做呢?又或者,我们总是抱怨对方不够温柔,如果我们自己都是暴怒的老虎或狮子,又怎能让对方心平气和地温柔地对待自己。

太多的问题都出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会变得太自我,总是认为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应该体会到我的心情,应该明白我的心意。而事实上,在我们无法体会别人的心情、心意时,在我们无法做到与别人共情时,我们又凭什么去要求别人呢?

所以,学会换位思考吧,因为每个人都是希望别人真诚地对待自己,爱自己,体会自己的心情的,如果你能够理解别人的这种心理,并利用黄金法则——用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你的人际交往就会顺利很多,做起事来也会方便很多。迎来送往,舍小利为大谋一位老师曾给学生出过这样一道题目:“如果你有6个苹果,怎样用它们换来最大的回报?”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把苹果分了吃掉。立即就有人反对,认为该把它们作成罐头再去卖了。可马上又有人不同意,觉得不如把苹果吃了,子种在地里,几年后就会有新的苹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