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的第一本能力培养书
2889100000035

第35章 合作能力——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2)

史蒂夫·鲍尔默曾给微软经理这样一条忠告:“不要什么事都做。你的任务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关于史蒂夫·鲍尔默的授权艺术,微软公司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曾这样评价道:“史蒂夫·鲍尔默,微软的首席执行官,是近年来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几年前的鲍尔默就像个果断的老板,凡事喜欢一手抓,而且,总是在最前台鼓舞士气。做了首席执行官后,他放权给公司七大部门的负责人,不再做每件大事的最后决定人,而是加快七个部门负责人的成长。他不再是一个最有煽动力的拉拉队员,而是一个幕后的教练。他把自己对竞争对手的研究转换成对人才的培养。鲍尔默的行为对我很有启发。当我准备要对别人的要求说‘我做不到’之前,我总会想到鲍尔默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试试?他这个榜样帮助了我成长。”

对于普通人来说,“凡事自己来”也是不可取的。成功之路漫长遥远,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要想快速达到成功的彼岸,就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借力做事。学会与人合作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当一个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不可能马上组织一个大的公司或是大的团体,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一个人干不成的事儿。你可能有技术而没有好的项目,你也可能有好的项目而没有资金,你还可能懂经营会管理而没有资金、技术和项目,总之,一个人干不成的事就要与别人合作干。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学会与人合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韩国人尚学录是日本一家企业的业务员,他并没有什么学历和资金,但他有善于企划的能力。有一天,他接到从西德寄来的商品目录,其中有一种新开发上市的羊毛纺织机器。对于新机器他比别人内行,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良机。他立即详细调查了日本的羊毛纺织机器。他了解到应用这种新机器生产成本大约可降低三分之二,而且生产效益可成倍增长。但是,他并没有向日本人推销这种机器,而是带着这项新产品的目录和经营纺织工厂的新构想,去找住在日本的一位韩裔富翁林伯熊先生。林先生对纺织业一窍不通,但经尚学录的企划说明之后,也感到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他立即同意开一家纺织工厂,从西德进口四部机器,并请尚学录当总经理。尚学录从原来默默无闻的业务员,摇身一变成为大工厂的经营者。他的成功之道便是与成功者合作,借助成功者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与人搭档创业成功的例子很多。比尔·盖茨,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19岁时退学,与同伴保罗·艾伦创办电脑公司,直到后来创办了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致远和戴维·费罗同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研究,两个人邂逅并结交成了最佳搭档,创办了闻名于世的雅虎网络公司。乔布斯发明“苹果”电脑,也是与人合作,创造出辉煌业绩的。创业中至少两人是忠诚搭档,共创大业成为一种“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创业之初“踩着地雷”向前走时,有个知音患难相伴,共同分享成功的风险和利益是明智之举。

善于协商与合作既是一种精神和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修养。一个人考入大学主要靠的是分数,而一个人步入社会站住脚跟,并最终取得成功,靠的是能力。“与人合作”是人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中国有句俗语:“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善于协商与合作能够克服个人力量的不足,壮大集体的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从中获得进步,实现多赢。因此,加强团结合作是每个人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个集体成功的基石。

许多在工作中遭受挫折的人的最大问题,其实是他们不懂得与人合作,总是争强好胜,凡事都想自己来。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有才华的人,总是在想:噢,不!这个人没什么能力,我不想与他合作,这件事我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处理好。

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就像彩虹是由7种颜色组成的一样。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孤芳自赏”或“孤家寡人”的才子常常会有“怀才不遇”的郁闷。观察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可以发现,真正取得竞争优势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完全靠单枪匹马稳操胜券的人并不是经常出现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专业分工精细而又合作共处的时代。因而我们需要培养自己与他人协商与合作的能力,为将来拓展自己的人生舞台打基础。

与人合作是一门艺术,处理得好能够实现多赢,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也会产生烦恼甚至反目成仇。要想与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好合作伙伴。一定要选那些品德端正,操守高洁,又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人为合作伙伴;二是以诚相待,互相尊重。合作双方最忌讳的就是互相拿心眼。既然是合作伙伴,就是一条线上拴的两个蚂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要团结一致,以诚相待,互相尊重;三是要本着公平公正,利益均沾的原则,起草好合作协议条款,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大家共同信守;四是胸怀大度,求同存异。在经营管理上,在企业运作上,难免不出现一点分歧,在利益分配上不闹一点小矛盾,既然走到一起来了,就说明双方有缘分,要珍惜合作机会,互相谦让一步就过去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矛盾越闹越大,最后把企业毁了,受损失的是双方。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枯竭;一个人,只有融入到团队、融入到集体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孤军奋战只能导致失败,凡事自己来只能耗尽所有,最后导致一事无成。如果你想成就大事,就千万不要再被“凡事自己来”的思想所困扰了,要时刻牢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定要善于与人合作,才能实现多赢。相互尊重,合作才能愉快壳牌公司在中西部盖了一家新厂,自己生产汽车坐椅。由于新开工后的几个月内,这家新厂一直发生各种问题,包括质量、成本、延误与退货,于是总公司一位资深管理人员邦德暂时被调到新厂,以帮助新厂刚上任的厂长(从外面招聘的)解决问题,并使诸事上轨道。

邦德不久就使工厂的生产线活跃起来。当公司的总经理看到工厂下个月的月报表时,决定采取一项惊人的措施。他对新厂当初营运得乱七八糟感到非常愤怒,因此,决定解雇原来的新厂长,而让邦德来接任最高职位。

当公司的人正在和邦德讨论这惊人的决定时,公司另外有一位高级主管也从总公司来工厂视察。工厂里充沛的活力立刻就吸引了这位高级主管,因为他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来了。在邦德陪伴这位高级主管参观包装部门与装填部门时,他发现工厂里还没有以前那种混乱的景象。当他们走到另一条生产线时,有位女技术人员向邦德提到装填时会发生冒泡的问题,于是,邦德叫这位女监工打电话给某人,然后向她解释这项工序所需要的技巧。邦德对整套操作程序一清二楚。

参观完毕,邦德把这位高级主管带到他的小办公室去聊天。邦德对他说:“不错,我闭着眼睛都能带动工厂里的生产。可是谈到管理我却有点紧张,虽然你们说会支持,帮我处理成本会计及一些文书工作。可是我在总公司老厂里一直做的是车间管理员的工作。而在这里,我一直都是‘代理厂长’。现在可好了,总经理要我实际来管理整个厂的事。”

这位高级主管对邦德说他看来一点也不紧张:“你看来如此自信,而且能解答所有的问题。工厂的营运也非常好。”

“哦,”邦德说,“工厂里上上下下的人都不知道我很紧张。因为我必须让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下,不管我内心多么紧张。如果我让他们看出我很紧张,他们也会跟着紧张起来!”

“邦德确实是做厂长的适当人选。”这位高级主管回纽约向总经理报告时这么说。

你可以看到,在邦德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大局观思想,而这种思想是建立在为别人考虑的基础上。其实,如果我们真的能够为别人考虑的话,那么别人也会为我们考虑,这是一种公平的感情投资模式。

友谊在工作场合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应该把私人生活与工作截然分开,还是在工作中刻意地去追寻和培养友情呢?

一位管理专家指出:工作中的友谊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产生非常深厚的影响。一个和你一起工作的朋友会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运作,他的客观将会为你的工作表现提供回馈,或者在工作中扮演共振板的角色,与你共同进退。拥有一个工作中的朋友,会使你用享受的心情去完成每一项任务,甚至可以增强你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毫无疑问,过于“社会化”的办公环境将会阻碍你的工作,因为有的时候,你不得不在工作中兼顾私人感情。

在我刚进公司的管理层时,我曾经因为害怕工作中的友情会伤害到自己而本能地让自己在同事面前退缩不前,我很欣赏一个同事,但不敢轻易地和他建立友谊。

然后,突然有一天,他调离了原来的部门,我们的关系竟然发生了变化,不再压抑自己的感情,开始成为真正的朋友。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我们开始了良好的合作。

我不再顾虑重重,也不再避讳,工作伙伴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只要自己清楚公事与私事之间的界限。

后来,在公司内部的一次绩效评选中,我们二人都入围了。但是非常遗憾,在我们之间,只有一个名额。那些天,我们见面都避而不谈这个问题。我很看重我们之间精诚合作的友谊,我想如果有必要,我应该主动从这场利益之争中退出。于是,我向人事部递交了一份说明书。

但是,结果出来后,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们俩都榜上有名。我们俩同时递交了说明书,这件事惊动了总裁先生,于是我们俩都获得了嘉奖。

在美国的一些公司,过于密切的同事关系是被禁止的。而我所在的公司鼓励友谊,因为工作友谊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巩固。这已成为我们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在工作中,需要我们为别人考虑。懂得尊重别人的选择,也认同别人的工作方式。

真正地考虑别人的需要,能够消除对方的敌对情绪。艾米莉是一位纽约储蓄银行的出纳员。她碰到了一位有抵触情绪的客户。

“这人进来开立户头,”艾米莉说,“我把通常的格式给他填写,有些问题他情愿回答,但有些他简直拒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