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西点家训全书
2889300000010

第10章 明确人生方向,努力追求卓越 (2)

白手兴家的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希望能成为一位富有、成功的生意人,因而他向洛克菲勒学习;着名的电影人史匹柏在还没受雇于环球制片公司之前,便向里面的工作人员学习。事实上,每一位有重大成就的人,都有一位模范、都有一位老师在引导着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十,让孩子好好地计划每一天的生活

西点军校的学员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极为紧凑,几乎每小时都有规定的活动内容,这使得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做计划的习惯。这种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

作为家长,让孩子学会好好地计划每一天的生活也是非常必要的。

问问你的孩子:你希望和谁在一起呢?你要做什么?你要如何开始这一天?你要朝哪个方向?你要得到什么结果呢?

要提醒孩子,从起床开始,一直到上床,全天都有妥当的计划。告诉他,一个人所有的结果与行动,都来自于内心的构思。因此,我们要按照孩子所期望的方式,好好地计划他的每一天。

志向远大,但又不被荣誉所击昏

约翰·约瑟夫·潘兴有这样一句名言:“我想,我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最重要的是把自己该做的做好。”

潘兴1860年9月13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拉克利德市附近,1886年从西点军校毕业。早年他曾带领军队与印第安人作战,并且积极主张美国军队应该招募有色人种。

1897年,潘兴加入了西点军校的战术科,负责学员的教导。由于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学生们都很恨他,背地里叫他“黑鬼杰克”。这倒不是因为他是黑人,而是因为他曾经在第10骑兵师服役,这个骑兵师里大多是黑人。后来,潘兴在战场上屡屡建奇功,人们又称他“黑色的杰克”。

1898年,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殖民地,发动了美西战争。潘兴参与了很多战役,并于1899年进入菲律宾,帮助镇压当地人民的起义。此后,他任驻东京武官,并作为观察员看到了日俄战争的全过程。1909年,他又回到菲律宾,担任莫罗省的省长。

1916年,美国与墨西哥爆发冲突,潘兴参加战争,试图抓捕将美国工程师处决分尸的墨西哥将军维拉,可惜最后没能找到。在这场战争里,后来在“二战”中大放光彩的巴顿将军就在潘兴手下担任他的助手。

在墨西哥期间,潘兴的妻子和三个年纪很小的女儿在一场火灾中丧生,只有6岁的儿子侥幸活了下来。许多了解潘兴的人都知道,将军后来从未从这个打击中恢复过来。

“一战”爆发后,美国先是“坐山观虎斗”,当双方打得筋疲力尽时,它便准备出手了。1917年,总统威尔逊任命潘兴为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展现出惊人的才干,将200万从不知战争为何物的青年男子训练成战士。在他调教下,到1918年,美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

美国参加“一战”后,乔治·马歇尔成为潘兴的助手。潘兴对英法军队不思进取的状态很不满,责令手下军队积极进攻。在美国的打击下,德国军队一败涂地,1918年10月,潘兴任集团军群司令,所辖部队增至200余万人。11月初,他率军协同英法联军对德军发动总攻,突破兴登堡防线,迫使德军投降。潘兴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使他成为了“一战”中最着名的美国将军。

由于潘兴的贡献,美国议会授权总统将美国“三军总司令”的头衔授予了他。在这之前,美国历史上只有华盛顿在死后被福德总统授予过这个军衔,华盛顿也是唯一一个军阶和潘兴相同的美国人。

“一战”后,有人希望潘兴能够成为美国总统,但他却一再表示不会参加总统竞选。再加上身为共和党人的他,和民主党总统威尔逊走得太近,所以,最后共和党人没有选举他为总统候选人。

有趣的是,潘兴在战后曾经写过一本《我在世界大战中的经历》的书,这本书获得了1932年的普利策奖。

潘兴志向远大,通过自己的努力屡建奇功,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但又不被这种荣誉所击昏,这是难能可贵的——应该说,他不参加总统竞选,是一种值得肯定的人生智慧。

男孩要有远大的志向是对的。但是,家长要提醒孩子:一个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并且应该立志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但是,也要注意量力而行,尽量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努力方向明确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一个西点人总有这种信念:给我任务,指明方向,我一定按时完成。这就是所谓西点的“进攻箭头”。

西点军校的学员学习的刻苦精神是无可否认的,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工作取决于他们的学业,这给予他们较之其他院校的学生巨大的心理优势,而这种心理优势促使他们努力攻读学业。

与一般大学的机构设置不同,西点军校只有本科教育而没有研究生院。美国军队的研究生教育,是由陆海空三军各自的“战争学院”、美军的参谋后勤和指挥学院、政府的其他研修机构和地处华盛顿的美国国防大学来完成的。希望攻读研究生、得到进一步深造机会的西点学员,只能选择其他学校。

有学者指出,大多数西点军校所选拔的未来教官,尤其是毕业于西点的人员,在遍及全美国各地的各类研究生课程学习中,个个成绩优良。他们成功的原因不仅是学习态度端正,更因为他们具有“进攻箭头”式的学习方法。

一位负责教育研究的学者指出:“就态度而言,西点军校毕业的学员学习目的明确,思想准备充分。他们对学业的认真给教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从不浪费时间……你布置他一项作业,他马上就动手埋头苦干。”这位学者认为,这种学习态度是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位着名的教授曾这样评价西点人:“啊,我记得他们在我班上的情景,他们并不十分聪慧,但学习刻苦,拼命攻读所学专业。”

这类评价在西点军校教授人文科学的文职教授中经常听到。因为他们并非西点毕业生,他们只是感叹西点学员的刻苦学习精神,却不能理解“进攻箭头”给学员带来的动力。

作为西点军校的学员,“进攻箭头”的学习方法,不仅是刻苦用功地学习。更主要的是有效利用时间,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进攻箭头”上,而决不浪费在其他不必要的事情上。这也正是由于西点军校满满的作息时间表,使学员没有时间去满足个人的消遣性阅读兴趣和爱好。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在自己的学习专业上。

一位1958届的西点毕业生解释说:“在西点使我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我不会贪多求全,而是学有目标。我的态度是:如果某书对我的近期目标没有帮助,我便不读;如果某书对我实现目标有用,我定要阅读。”——这就是西点人的方法,即紧随进攻箭头,决不偏离方向。结果怎样呢?行之有效!

西点军校学员的这种“进攻箭头”学习方法同样在其他地方院校也十分奏效,并使许多西点毕业生在其他地方院校的研究生课程学习中屡试不爽。

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的西点毕业生说:“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在西点军校学到的处理作业的方法——忘却不重要的东西,努力寻找到重要的东西……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们都表扬我的方法好。在普通地方大学的环境中,我们所有在此学习的西点军校的学生部感到不适应,尤其对所学专业感到吃力。但是,由于我们方法得当,会抓重点,成绩也并不坏。”

实际上,在普通大学的研究生院,教授们常常为地方上的学生不知如何抓重点、不按时完成所学之功课及学习不踏实而苦恼;而曾在西点军校就读过的研究生在这方面却要好得多,他们一般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位。这些大学的教授们对此都很满意。

由于西点军校的毕业生目的明确,他们都具有完成繁重功课的办法,这使得他们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明确的“进攻箭头”可使他们避免华而不实的追求而集中力量紧随目标。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西点军校毕业生亚历山大·黑格将军就是一个令人信服的例子。

1973年,黑格将军被任命为白宫的参谋长,成为尼克松总统最亲近的人之一。在此之前,他同肯尼迪一起工作;而在白宫,他同基辛格共事。

黑格成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就是:日以继夜的艰苦工作,出众的参谋技能,与主要上司亲密无间的配合,以及与政客们搞政治游戏的第六官能。而这种要素是许多西点军校毕业生所共有的。

黑格的成功机会就在于当初与基辛格一起共事,以及后来为尼克松效劳。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与黑格一起共事的一位文职官员总结了黑格的成功之路:

第一,他是个埋头工作的人,他一天工作长达14小时,一星期的7天里,他的工作热情总是高涨得很,从来也显不出有一点点松懈。

第二,他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这使他能在任何情况下随机应变,总能取得掌权人的欢心。

第三,他对社会非常敏锐,能及时了解人民的心声,并适时采取对策和行动。

而他之所以能从基辛格的副手而一跃成为尼克松的左膀右臂,主要是因为他掌握了“规避伎俩”。他懂得与总统单独在一起消磨时间的重要性。在他同总统单独在一起的过程中,他就成了直接和总统研究问题的人,用不着再通过基辛格了。

可以说,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之所以能够在商业界、政界和军队里掌权,身处要职,其中主要一点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明确“进攻箭头”的方法和技能。在对国家商业、政府工作和企业团体的一系列事务中,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很明确地分辨出做什么事更具有实用价值,而做什么事却徒劳无益。而正是西点军校特殊的训练使他们掌握了这些技能。

为了使孩子有所作为,家长也要督促他,首先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矢志不渝地去努力,去追求,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竭尽全力去突破,去克服。就像下面将要介绍的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34任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当年那样。

不怕困难、乐于吃苦的人才会有出息

你知道“操场上的小鸡”和“堪萨斯旋风”是指谁吗?这是艾森豪威尔在西点学习时的“美称”。

艾森豪威尔的父亲戴维·雅科布·艾森豪威尔半生艰难,后任一家煤气公司经理。他的母亲是个虔诚的教徒。

艾森豪威尔童年时,父母曾经因为受骗蒙受经济损失,家里经济情况很困顿。也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父母教会了小艾森豪威尔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可贵品质。

艾森豪威尔的父母从不会溺爱孩子,他们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做家务,即使是男孩子也不例外。在学习之余,家里的孩子还要做饭、打扫卫生等。他们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家规,用此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孩子们早晨6点必须准时起床,晚上9点就必须停止嬉戏,上床睡觉。

父母还创造出很多条件让他们参加劳动。艾森豪威尔家旁边有一块空地,春天的时候,父母带着孩子们在那儿种上了很多蔬菜。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几个孩子就负责把菜运到城里去卖,然后用卖的钱买他们需要的衣服和学习用品等。

有一年,艾森豪威尔的弟弟染上了猩红热,家里的事情更加忙乱起来。妈妈把艾森豪威尔叫到跟前,郑重地把家里的一件“大事”委托给了他。这件事就是给全家人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