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西点家训全书
2889300000015

第15章 勇敢地面对挑战,大胆地采取行动 (2)

第一,要鼓励和提倡竞争精神,强化竞争意识,使孩子适应竞争的环境。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各式各样的儿童集体之中,都要提倡和鼓励竞争的精神,开展各项活动要渗透竞争意识。要使孩子们从小学会在竞争中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个挑战,从小适应竞争的环境;家长要有意识地把不断进取的精神根植在下一代身上。如果孩子缺乏这种精神,缺乏竞争意识,他将很难立足于未来的世界。

第二,要让孩子看到差距,知道竞争的方向和目标。孩子的竞争意识不应当是盲目的,那种好勇斗狠、争风吃醋的做法是要不得的。不顾实际地处处抢先,到头来只能是出风头、争时髦。因此,在提倡孩子要勇于竞争的同时,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要告诫孩子,竞争的过程,就是弥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迎头赶上并且超过对方的过程。孩子之间可以开展比、学、赶、帮、超的活动。

此外,要让孩子认识到,竞争的方向和目标也非常重要。我们竞争的方向就是对方的长处或优势,目标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超过对方取得优胜。这些基本思想,应当成为竞争的规则,用以约束孩子们竞争的盲目性。应当看到,健康、正确的竞争意识是不会在孩子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必须仰仗于成人的教育和引导。

第三,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性和竞争意识的最好途径。应该让孩子懂得,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只有努力,才能成功。通过适当、适量的劳动(比如让3岁的孩子自己扣扣子、自己系鞋带、自己洗手、自己洗脸等),再加上及时的教育,使孩子在幼年时就形成一种劳动意识。这是孩子敢于竞争之本。

第四,为孩子创造竞争环境。家长可以把周围的独生子女组织起来,让孩子在伙伴中学习、游戏。这样既培养了他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也使他逐渐树立起竞争意识。

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竞争习惯

西点军校一直大力灌输、培养竞争意识、取胜精神和必胜态度。学校积极组织各种体育竞技比赛、辩论赛、模拟敌对状态、模拟联合国竞赛、申请各种奖学金等,使军校生们在一个紧张忙碌的环境里成长,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必胜态度。西点军校有这样一个传统,不管遇到什么事,什么任务时没有任何借口,只能有一个口号和一个态度,那就是:“我们能够完成任务!”

在西点军校一切为了排名,从一入学开始学校就以各种排名来对学员区别对待,以资鼓励。排名根据比较透明而固定的标准:按学习成绩、军训成绩、体育能力大小、守纪律听命令记录、违规的点子多少以及教官评语等。各种排名靠前的学生会拿到各种奖章和勋章;享受各种特权;可以选择高层次和多学分的课程乃至获得各种奖学金及挑选工作去向的权利等。

来到西点的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感,都有出人头地的欲望,西点的体制政策也处处体现了竞争,给能力优异者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但是西点的竞争是规范化的竞争,不是矮子里面找大个儿的竞争。不论在科学文化学习上,还是在体育运动上,西点都向学员提出一系列明确的目标,让他们接受这些目标的挑战,而不是让他们和自己的同学争高低。为了保证竞争公平合理,西点不仅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了明确的原则、标准和保障性措施,还以学员准则对竞争活动乃至整个学生生活进行限定。学员必须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竞争,竞争也必须符合荣誉准则的要求,竞争是向着规定的目标、标准努力,不是那种一个桃子你抢我夺。达到标准的优胜者,才是真正的优胜者;超过标准的优胜者,是杰出人才;而达不到标准的优胜者,不予奖励。

在现代社会里,竞争是处处存在的。所以,必须教你的孩子学会竞争,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竞争习惯。

第一,培养孩子的胆识

竞争需要胆识。胆,就是胆量,是一种精神状态。有胆,就是有敢为正义的事业奋不顾身,一往无前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孩子就敢于冒险,勇于探索,迎难而上,开拓前进。识,就是见识、知识,是一种理性思维能力。有识,具体表现在:有正确的方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退缩;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见多识广”;了解实际,并能驾驭实际。

第二,要引导孩子力戒嫉妒

要克服嫉妒心理,让孩子树立起“拼搏”的观念。就是要把机会看做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而不是封闭的泥潭,要有敢于竞争的勇气和信心。力戒嫉妒心,因为嫉妒既会扼杀别人,也会扼杀自己,两败俱伤,对己对人都是有害无益的。

第三,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

这是竞争取胜的保证。对孩子来说,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人的情绪情感是受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认识因素制约的。其中认识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以对自卑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所以,在竞争中遭受挫折或失败时,就要引导孩子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原因。认识愈深刻、愈全面,愈有利于情绪的良性调节和控制。让孩子懂得,在人的一生中,可能发生各种不愉快的事情,当竞争受挫不可避免或已经发生后,就应该为自己自卑的情绪寻找新的出路,决不要一直沉浸在过度的自卑中。重要的是,当因竞争受挫而产生自卑感时,要对受挫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或者调整自己的竞争标准,或者寻求更有效的竞争方法,从而继续保持可贵的竞争热情,去争取新的胜利。

第四,要引导孩子努力培养“努力达到最佳”的精神

要孩子懂得,拜倒在胜利者、强者、伟人的脚下无可非议;但对成功的羡慕,不应该转化成“高山仰止”般的自卑。应该相信自己同样能够在可能的范围内达到最佳,努力拼搏到最佳。当然这“可能的范围”一般来说,事先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只有在竞争中、奋斗中,才可能达到最佳。如果一个人无所追求,一切知足,那也无所谓什么“达到最佳”的奋斗了。

要想培养孩子竞争心理,就必须使他们投身于竞争的熔炉之中。早一天具备了竞争心理,就能早一天成为强者,早一天达到自己的“最佳”。

勇敢地挑战自我,不让惧怕左右自己

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巴顿19岁进入西点军校。一年级时,因数学不好,留了一次级,但他对橄榄球、田径、剑术等都很擅长,尤其是剑术方面颇有造诣。巴顿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伟大人物,他奋发努力,从不懈怠。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只要今天我能伟大,则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

巴顿从步入军界起,就把杰克逊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基本格言:“不让惧怕左右自己。”他认为这是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巴顿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顾虑。于是他决心要进行锻炼,克服惧怕心理。骑术练习和比赛,他总是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几次狙击练习,他忽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之内,为这件事父亲责备了他,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

1909年夏,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被分配到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谢里登堡,任骑兵连少尉。此地位于芝加哥以北27英里的密执安湖畔,以美国内战中的杰出将领谢里登命名,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在此建立美国女子军事训练学校而闻名。但当时不过是一个荒凉的、名不见经传的军事哨所。

在谢里登堡期间,巴顿有一件事被传为佳话。那天他正在指挥训练。突然,他的坐骑受惊一跃而起,将他重重地摔倒在地,但他马上爬起来,敏捷地跃上马背。这匹狂怒的战马像发了疯似的再次跃起,后腿直立,前腿腾空,发出阵阵嘶鸣,但怎么也不能摔掉它的主人,于是它猛地滚倒在地,巴顿眼疾手快,迅速滚到一旁。当马站起时,巴顿又倏地跳上了马背。战马更加狂怒了,嘶叫着用头向后猛一击,正好击中巴顿的眼部。这一击非同小可,当场就把他打晕了,眼皮流出了血。但他清醒过来后继续指挥训练长达20分钟。训练结束后,他到办公室洗一洗脸上的血迹,然后准时为军士们授课,并参加了青年军官学习班学习。下课后,他才匆匆赶往医院,做了缝合手术。在场的人都对巴顿的胆量和勇气赞不绝口。

这件事在士兵中间引起轰动。一个军官在鲜血直流的情况下仍镇定自若地指挥训练,充分证明了他的勇气和冷静。部队就是信任和崇拜受伤不下火线的人。整个军营都为他而感到骄傲,巴顿在士兵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但他对自己的表现几乎不能满意。“对一个真正坚强的勇士来说,我的表现极为平常。”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力图将一副年轻、幼稚的孩子样的面孔改造成一个冷静沉默的青年军官的形象。

1912年,奥林匹克竞赛项目中增加了一项叫做现代五项全能运动的军事项目。1915年,巴顿自费到斯德哥尔摩去参加比赛,并在43名竞赛者中获得了第5名,成为美国正规军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随即,他到法国去旅行,按他夫人比阿特丽丝的说法是度第二次蜜月,而巴顿却以几个星期的时间在骑兵学校深造剑道。这种努力使他获得“剑道大师”的头衔。可以说,巴顿这种敢于“硬干”、挑战自己极限、不断发展自我的精神,正是西点学员所崇尚和追求的。

在课堂上,西点的学子经常互相讨论,交流彼此在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

一位西点军校的举重运动员讲过这样的故事:

身为一个举重者,我最大的障碍是如何突破当前的瓶颈,顺利地举起500磅的重量。

几乎每一位运动员在某一段时间都会遇到瓶颈,像是无法突破既有的分数、表演形式或演出水准;也可能是无法超越快速球的速度、射击的准确性、竞赛的时间、某一高度或距离。

我在举重训练中稳定地持续克服更高的重量限制:从400磅,450磅,475磅,490磅,495磅,一直到498磅。但我举不起500磅的重量。虽然我口口声声说我自己一定能够举起500磅的重量,但我心中并不以为然。

当你举重达到一定重量时,你通常不会自己抬着举重杆,否则在你举重开始前,你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一般而言,都由教练或看守员帮你抬着举重杆。

有一天我的教练对我说:“哎,吉姆,让我们再试一次,然后就可以洗个澡回家。来吧,再举一次400磅。”

我举起重量杆,然后我的教练宣布:“我的天!我想他们弄错了,我敢肯定这个杆子有506磅!”

从那刻起,对我而言要举起500磅不再有任何困难。

当时真正阻碍我的不在于我的训练不够或体能不足。单以我的体力来看,我很可能在几个星期前就可以举起500磅的重量。真正的原因在于我的意念。我知道我能举起500磅是因为我已经做到了。虽然事后为了确定起见,我数度尝试再举起500磅的杆子却举不起来,但我明白是因为体力的原因而非心理因素。

我不再怀疑我有能力举起500磅的重量!

要让孩子懂得,在很多时候,阻碍我们成功的主要障碍,不是我们能力的大小,而是我们的心态。要敢于“硬干”,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要怀疑自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的潜力。

卓越的男子汉一定要有拼搏的精神

拼搏精神,正是使很多西点学子走向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学员们都非常信奉这样一则人生信条:“卓越的男子汉一定要有拼搏的精神。”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呢?

第一,要帮助孩子确定明确的、可行的目标。西点学员之所以能够冲破重重筛选的阻力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支撑的结果。目标明确,就像一颗明亮的航行灯,给孩子的行动指引清晰的方向。目标可行,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在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善于激励他。对很多西点军校优秀学员的调查发现,在他们的早期生活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激励,可见激励对孩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取得的成绩,即使是“不起眼”的成功,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孩子取得的成绩,是与外界较量的结果,是展现自己能力的尝试,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适时得到赞许和激励,可以强化孩子为成功而努力拼搏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