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西点家训全书
2889300000016

第16章 勇敢地面对挑战,大胆地采取行动 (3)

第三,当孩子在前进路上遇到挫折时,要给孩子以鼓励。对孩子来说,鼓励他去克服困难,比替他解决困难有益得多。

每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巴顿、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的父母总是能够尽量去鼓励孩子。父母的鼓励,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增强他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孩子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时,父母还应该与孩子一起总结克服困难的历程,让孩子在品味成功的喜悦时,回味前进路上的艰辛,把克服困难与取得成功联系起来,为自己的顽强作风和拼搏精神感到自豪。

第四,给孩子振奋的家庭气氛。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榜样,让孩子在奋发图强、全力拼搏的家庭气氛中成长,这对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西点的学子都非常喜欢这样一则关于“鹰”的寓言故事:

有人问老鹰,为何要在苍穹中培养自己的孩子。

老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他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为了孩子的勇气,老鹰做了良好的表率,为孩子创设了拼搏的气氛,这种老鹰精神,正是每位父母亲应该学习的。若父母亲一碰到困难就唉声叹气,畏惧退缩,那么,孩子在无形中会觉得困难太可怕了,以至不敢面对困难,那还有什么拼搏可谈呢?

正确面对恐惧,在重要关头保持理智

西点军校在其基本方针中这样写道:“由于军官将深深地卷入人类事务,因此,西点毕业生必须懂得人类的本质,必须对个体和团体的种种可能阻碍实现集约性目标的问题有敏感的洞察力,这是一名军官敢于负责的基础。”

为此,西点军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有专门一课,即训练学员要敢于直面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并借助体能课程来打破他们原有的自我形象,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从零开始,就像第一天的新生训练中,剥夺他们所有的自由和衣着服饰一样。在这个艰难却又异常重要的过程中,恐惧则充当了一个很好的导向,它可以使人不再矫揉造作,不再虚张声势自以为英勇;恐惧使人赤裸裸地面对自己最好和最坏的一面。打破学员对自己的勇敢假象之后,西点的领导者再利用各项体能训练,帮助这些未来的领袖建立起自己真正的勇气和毅力,而不是勇敢的假象或一时冲动的血气之勇。西点军校教给学员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自信心,以使他们能够在危机中指挥若定。

美国艾克森公司董事长克利夫顿·卡尔,在196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前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不明白这些训练对他会有什么帮助、帮助有多大,直到被派驻越南,他才对此有了充分的体会。

当时卡尔是个陆军中尉,在越南待了7个月,已经算是个战场上的老手了。他的连队刚刚换防到越南中部的一个偏远地区。

有一天傍晚,他端着晚餐正准备回到营帐里吃饭,突然一枚迫击炮弹在他前面9米外爆炸了。走在他前面的少尉排长大叫:“卡尔,我中弹了!”卡尔连忙跑过去一看,只见他全身是血。这时炮火更密集了,像阵雨一样连绵不断,显然,一场全面的地面攻击又开始了。

卡尔跑回营帐,抓起无线电话,立刻卧倒在地上。事隔几十年,卡尔今天仍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地上,心里在想着些什么。

“我好怕,我吓死了。”他回忆道,“我才22岁,以前从来没有人想置我于死地,现在我却面对着将近200个敌人,更糟糕的是,他们个个都想要我的命。”

然而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虽然他这么害怕,但是内心里另外一个力量却迅速取而代之,连他自己过去都不知道自己的头脑竟然能够在生平最恐惧的一刻,还能保持敏锐和理智,并能够设法做他要做的事——“管理”他的恐惧。

虽然面临这样紧张的环境,但卡尔并没有方寸大乱,他呼叫炮兵火力支持,下令军官动员部队还击,同时通知医护直升机撤出受伤人员,其中当然也包括那名排长。

卡尔就是在西点军校学会了如何面对危险的。

西点军校的所有学员都必须接受体能训练,参与相当危险的运动。男生要学习拳击和摔跤,而男、女生都要进行体操、游泳救生和肉搏自卫的训练。此外,运动竞赛也是必修课程,而且学生每季度至少要参加一次团队运动比赛,这些都是有可能受伤的激烈运动。这些必修课程非常重要,不仅是锻炼年轻学员的体能,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勇气和拼搏精神,使他们学会了勇敢地面对危险。

为了使孩子在重要关头能够保持理智,处理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让他远离胆怯。

培养孩子走向杰出的优秀品质

可以说,胆怯是男孩成为真正男子汉最大的障碍之一。胆怯的孩子其意志力大都较为脆弱,父母应放手让他们自己活动,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现在要你用几句话来描述你的儿子,你想到的是什么?是孩子的可爱,还是顽皮、不听话?相信每位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必然都有一番甘苦参半的深刻体会。那么你的儿子怎样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人呢?孩子具有定向成功的素质吗?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对150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以下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累积;三是自信,不自卑。这些性格正是孩子战胜胆怯的基础。那么,父母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这些优秀的品质呢?

第一,制定目标,树立榜样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制定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短期目标要具体明确,让他明白只要努力,一定能达到。而长期目标要定得高、远,最好有具体榜样,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更易理解接受,以促使他为之努力。当孩子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就会为实现目标去努力,表现得坚毅、顽强和勇敢。

第二,教会孩子勇敢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胆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很小的时候是不知道害怕的,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子女过于关注担心孩子受委屈、受伤害,当孩子面临小小的困难或考验时马上就把孩子置于“保护伞”下,剥夺了孩子锻炼勇敢品质的机会。长此以往,就造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个性,以致长大后都很难纠正。

为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家长应进行如下方面的努力:

①通过活动变勇敢。

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如爬山、跳跃、蒙眼前进等,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有意加入一些碰撞性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学会保护自己,又能争取胜利。

②用英雄的精神鼓舞孩子。

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学习勇敢精神是很有效的。当图书中或影视节目中出现勇敢人物时,家长就表示赞叹和钦佩,但这时不直接要求孩子向他们学习什么,让孩子从成人的赞叹和钦佩中领会积极的东西。

③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为了培养孩子的胆量,做父母的要言传身教。父母(主要是母亲)不要动不动将害怕挂在嘴上,特别是不要与某些特定的环境联系起来。如在黑暗中,在与孩子独处时,此时若表现出害怕心理,孩子就会认为这种环境是可怕的,是孤立无援的。受这种影响的孩子常常会在走向社会或求职或更换工作时产生恐惧心理,一个好机会就有可能从指缝中溜掉。

第三,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经历失败,因此他们需要父母给予他不断尝试的机会。所以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会遇到外部困难和障碍,让他自己去解决。当他最终达到目标,会觉得来之不易,从而获得一份与众不同的满足感。他会因此而骄傲,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第四,设置必要的障碍

坚强的意志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困难中磨炼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更要让孩子学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去战胜它。

第五,鼓励自我训练

自我禁止、自我命令、自我鼓励都是锻炼意志力的好形式。父母可以教给孩子在长跑的艰难时刻给自己下命令:“坚持到底”“再坚持一下”等。万事只要能够坚持一个“韧”字,就能够成功,应该让孩子早点明白这一点。

第六,适时鼓励表扬

赞扬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意志力的锻炼。父母要注意他们在活动中透过努力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温存的微笑,友好的合作,对于孩子都是鼓舞,都会使他们进步。

当然,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鼓励的办法也应该不同。一般来说,胆怯的孩子其意志力大都较为脆弱,父母就更应放手让他自己活动,积极鼓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而对于天性活泼、好表现自己的孩子,则要多指点,多约束,给他创造“逆境”,多设障碍,以磨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

研究发现:缺少了鼓励的孩子就会缺少前进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鼓励,通过适当的鼓励达到培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虽然应该适当地批评,但是更多的应该是正面肯定,让孩子能从这种正面的鼓励当中从错误走向成功。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使用具体描述式语句,而少用含糊不清的语句。例如:鼓励孩子“你好乖”,不如集中焦点,“你会自己整理被子,好棒!”另外,不要采用讨好式的鼓励,而应出自真正的关心,孩子才能当之无愧。

总之,即使懂得是鼓励多于批评的道理,但是具体到底怎么用、何时用最恰当的词语进行鼓励,分寸如何拿捏,对父母的确是一个值得长期琢磨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阳刚性格

一位幼儿教育专家指出:男孩教育应该提早。他说:“是现在阴性化环境将男孩子教育得不像男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男孩子接触的大多都是女教师,应试教育崇尚仔细、反复的训练,包括现在影视娱乐中,男孩子都是长发飘飘的女孩相,整个社会崇尚的都是种阴柔美。独生子女家庭最容易腐化男孩的斗志。这些男孩子不仅容易缺乏责任心和宽容心,反而容易走向自私和斤斤计较。最新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家庭里的男孩普遍受到母亲的宠爱,最容易倾向同性恋和娘娘腔。

现在的男孩子户外运动少,大多男孩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看卡通,这些都造成右脑开发过度,习惯了跳跃式、蒙太奇式的非逻辑思维方式,喜欢玩虚拟而不懂如何感受别人和周围的事物,容易变得自私冷漠。

很多男孩听话得像绵羊,但胆小怕事,做事情缺乏勇气和激情,不少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缺乏男子气。

因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对男孩的“阳刚教育”。几年前,浙江杭州成立了一家名为“西点男孩培训中心”的机构,专门招收6~11岁家长难以管教的顽童,宣称借助美国西点军校的理念去打造阳刚男子汉。我们且不去评判这家教育机构的教育方法如何,单是说他“打造阳刚男子汉”的教育理念就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可。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条件送到“西点男孩培训中心”去打造的。实际上,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原则,在家里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阳刚性格。

第一,不要压抑男孩的“刚”

男子汉如果失去了阳刚之气,对个体,对社会乃至对整个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当我们惊呼体育竞技场上的“阴盛阳衰”现象时,在小男孩的群体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不和谐”现象。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战争”观念和成人的“战争”观念不同,前者是一种游戏行为,而不是成年人心目中的道德行为。一位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之间的“战争”游戏应该说是正常的,有助于儿童建立社会正义感。

心理卫生工作者指出,儿童在早期男性观念与行为的获得,很关键的就是观察、模仿父亲的语言与行为,并接受家庭特别是父亲对其男性化角色的规范影响。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环境中,许多父亲将越来越多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力争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而对家庭里的事,特别是有关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事投入精力和时间太少,将此重任托给母亲,回到家里也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有的甚至认为“教孩子”是一件自找麻烦的事情。所以,在家庭里,母性的温柔性格和性别角色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男子汉”;“听话、不要太顽皮”的评价标准使小小男子汉应有的阳刚之气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