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麦克阿瑟上将到西点军校接受塞耶勋章时,发表了以“责任、荣誉、国家”为核心内容的着名演讲,这是西点精神的真实概括。要让孩子懂得,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只有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建立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奉献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事业有成的人。
“不容忍”违反纪律,逃避责任
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西点人就十分强调学员责任感的培养。学员不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穿军服与否,无论在西点内还是外,不论是担任值勤或宿舍值班员,都有义务、有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而这一出发点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是出自内在的责任感。
一进西点,学员就宣誓要忠诚,并把自己和平民百姓区别开来。学员接受了与职务相符的所有特权,也必须承担应尽的义务。摆在学员面前最棘手的标准是“不容忍”条款。这一条款每天都提醒学员记住,要承担起神圣的职责,它远高于个人感情或友情。
学员必须有鲜明的整体荣誉感。他不能容忍或袖手旁观任何学员中的任何有损荣誉的行为。容忍某一学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与学员的标准不符合,也与社会对正直人的要求不符。“不容忍”是全体学员如何遵循军校座右铭“责任、荣誉、国家”的具体体现。对违反荣誉准则或军校规定,漫不经心,甚至找寻各种借口开脱,是西点军校所不能容忍的。不管是无意地还是有意地违反规定的行为,他人见到不报告,同样也违反了规定,处罚甚至更重,这就是西点奇特的军规。
在一定时间内,学员如果未向上级报告与荣誉有关的尚未解决的事情,那么,这个学员就是以容忍的方式违背了荣誉准则。合理的时间长度被认定为不超过24小时。每个学员都必须牢记,迅速解决问题对所有涉及的人都有最大益处。否则,他就很有可能受到牵连,一并受到处罚。
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么做是不近人情,但唯有“不容忍”违反纪律、玷污荣誉、逃避责任的行为发生,才是一个真正尽职尽责的军人。
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不容忍”原则绝对到什么样的程度。
如果某一个学员星期六晚外出,回营晚了一分钟,不得不于凌晨1∶01报到销假,这样他便会被记过7分。如果他的纪律记录本来很好,那么这个“过”对他来说没什么;或者,这7分也可能使他超过一年许可的过错定量,从而使他被学校开除。不管是什么情况,都可能使这一违纪以不同的惩罚标准来判断。但无论怎样,学员都必须如实地反映情况,并且逐步地总结出结论,即服从便是真理。
1966届有一名不幸的新学员成了这一套错综复杂、稀奇古怪、情况独特的制度的典型。这名新学员过不惯西点军校那种冷峻呆板的生活,心慌意乱,精神恍惚。他跑去参加一个学员的宗教团体卡迪纳尔—纽曼俱乐部的晚会,想在那里找出几小时的安慰。当时这名新学员并不知道按照学员队规章的规定,他是有权参加这样一个集会的,他终于忍不住偷偷地去了,并在自己的缺席卡上填上了“批准缺席”。
当晚回到寝室后,这名学员又回顾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左思右想总觉得自己的行为犯了罪,于是,他便按照上次同高年级学员谈话时学到的那套去做,向自己的学员荣誉代表坦白交代承认了错误。此时,他才知道自己是有权参加那个集会的;但这一点帮不了他的忙。虽然他的所作所为一点也没有违犯学校的章程,却在后来的行为中违犯了荣誉制度。学校荣誉委员会还是认为他犯了罪。第二天,他便被开除了,即使他错误地参加了一个集会,所带来的后果远远没有比隐瞒事实真相更严重。
荣誉制度对错误毫不姑息容忍,不论错误有多小。按照西点军校的道德观念,人是不能从所犯的错误中轻易吸取教训的,尤其是品德方面的错误。
一名1974届的新学员在某天回答一个突然提出的问题时,说那天他擦过鞋了,而事实上他并没有擦。后来,他因此被开除了。
事实上,在西点军校能够学满4年,而没有或多或少违犯一点荣誉准则的学员并不多,因此,许多学员都存有一种负罪感,而该制度正是利用这一点来支持它所宣扬的绝对忠诚的理论。
战士无论是在胜利还是失败时,都必须遵守纪律、坚守岗位。这是一名战士的职责所在,不容违反。
如果孩子也养成严格约束自己、时刻遵守纪律、恪尽职责的习惯,那么,他一定会逐渐告别平庸、步入杰出者的行列的。
敢于负责任是一个男子汉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966年,还是西点军校四年级学员的托尼森,利用第一次外地服役的机会,自愿申请到了越南,他当然也可以和他大多数的同学一样选择其他地方,以暂时避开那场正在进行之中的“灾难性”的战争。当时他和他未来的妻子的关系已经非常密切了,因此他作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很容易。但是,他却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我心里想:‘我在西点花了4年的时间学习领导,还有什么地方比战场更能让我学以致用呢?’”
于是,托尼森被派往金兰湾北部,负责修筑沿海地区的公路。
修筑公路要和泥泞打交道,是一项又脏又苦的工作。以托尼森当时工兵团少尉的身份,他完全可以站在一边远远地监督工程的进度,但他却要求自己,时刻都要跟全排的弟兄一起同甘共苦“只要他们的双脚踩在泥水里,我就决不让自己的双脚干着。”他在心里这样暗下决心。
同时,他又对自己提出另外一个要求:要学会操作排里所有的各种车辆,其中包括很多建筑工程专用的特种车辆。
28年后,托尼森在其《西点军校领导魂》一书中这样写道:“我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而是西点教导我必须清楚手下能够做到什么,又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制定出对他们具有挑战性却又实际可行的目标。西点的训练让我相信,领导者必须跟部属一样地熟悉部属分内的工作,这一点极其重要。做到了这一点,我的部队对我也就会更加信任。”
有一天,排里的一个士兵在开着挖土机挖路时,挖土机突然滑进路边稻田的灌溉水渠里,被卡住了,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法把挖土机开上来,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而夜晚是非常危险的,随着夜幕的降临,敌人发起攻击的威胁也随之大增。
那天下午,当托尼森从另一个工地赶到现场的时候,大部分士兵和排里的两名中士都已经在那里忙活半天了,挖土机还是卡在渠里开不上来,托尼森把挖土机被卡住的情形仔细地观察了很久,最后他走了过去告诉那个挖土机驾驶员,叫他设法利用挖斗把挖土机从一个方向撑起来,然后再慢慢启动两边的车轮。驾驶员想了想托尼森的建议,决定碰碰运气,试试看,结果挖土机居然奇迹般地爬出了水渠,排里的人也在天黑之前全部回到了基地。
在西点军校广泛流传着的一个类似的故事是:
普列是美西战争中的一名普通的工程连的士兵,他在服役期间干过很多工作,其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做驾驶挂车的司机。这一工作并不好做,他驾驶的是用来搬运挖土机的挂车,挖土机重达40多吨,而且那时条件十分艰苦,他驾驶的挂车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而出现故障之后又没有专业的修理工,也没有可以更换的配件。
哈里中尉是普列的上司,他负责调度整个工程连的整体工作。一天,哈里中尉接到上级的命令,让他们放下正在进行的工作,把所有人员和设备转移到距现在工作地点50公里以外的一个偏僻小镇,去修建一座被损坏的大桥,以便能尽快地恢复高地的粮食和其他供应。
而就在要转移的时候,普列发现他的挂车又出现了故障,而且这次的故障还比较严重——挂车的刹车彻底坏了。于是,他迅速把这一情况报告了哈里中尉。得知这一情况的哈里中尉双眉紧锁。他知道,眼下根本没有修好挂车的可能,而且挂车还必须转移,否则的话,那辆重达40多吨的挖土机也没法转移,但没有刹车对于机动车来说十分危险,对于这个承载重物的挂车来说更是致命。普列对这些情况当然也心知肚明,作为一名专业司机,他还知道,越是泥泞的道路,对没有刹车的机动车来说就越危险,而他们要走的这50多公里路几乎全部都是泥泞不堪的山路。
“如果不把那个挖土机拉过去,在那边我们就根本没法工作,只有靠它才能把损坏的桥梁挪开,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哈里中尉像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普列。
普列知道,哈里中尉找不到其他办法,他看了看中尉说:“长官,我可以试一下用引擎减速,但如果这样的话,到了那里以后,这辆车就彻底报废了。”普列的话其实没有说完,但哈里中尉知道他的意思,如果真那样做的话,那就是要让普列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这次任务的成功。中尉拍了拍普列的肩膀,普列继续说道,“长官,让我试试吧!”
队伍开始出发了,普列一路上都心惊肉跳,因为他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葬身山涧。50多公里的泥泞山路终于走完了,那辆挂车确实报废了,但普列还活着,而且推土机也完好如初。来不及回顾这段路程的艰险,他们就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很快他们就修好了那座大桥,高地的粮食和其他供应也得到了及时的恢复。
要让孩子懂得,敢于负责任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和真正的男子汉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人不敢或不愿担负责任,就不可能取得杰出的成就,更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只要你敢于承担责任,不断学习,善于动脑,就能够逐渐步入杰出者的行列。
在生活中不能放弃自己的职责和责任
在半个世纪以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出了无数具有卓越才能和独特个性的风云人物。当时的盟军将领——美国的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将军就是这些人物的代表。但许多人不知道,这些叱咤风云的斗士,在走向辉煌的过程中,也曾面临过一次次职业危机,经历过一次次盛衰浮沉。但是,他们没有因此沉沦下去,也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因此,他们走向了辉煌。
麦克阿瑟一生说话无数,一生中最有号召力的话是:“我出来了,但是我将回来!”
为什么这句话是最有号召力的话呢?这还要回到他军事生涯最大的一次败仗说起。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当时麦克阿瑟正在菲律宾任美军总司令。他率领美军在那里顽强地抗击日本军队激烈的进攻,但是仍然抵御不住。麦克阿瑟拒绝罗斯福总统让他撤离菲律宾的建议,他找出父亲留给他的科尔特45型手枪,他准备在关键时刻自杀,决心与菲律宾共存亡。
1942年2月8日,罗斯福总统以国家的名义,再次命令麦克阿瑟和他的妻子、儿子立即撤离菲律宾。2月22日、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报,让他撤离,并答应麦克阿瑟撤到澳大利亚之后,组建新的战区让他担任总指挥,准备反攻。
在接到罗斯福总统和当时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电报之后,这位斗士哭了。他对自己的妻子说:“我生在陆军,长在陆军,一生习惯于服从命令,可是这个命令是真的难以服从啊!”最后,他请求总统允许他在必要的时候撤离,罗斯福这时候才答应。
1942年3月11日深夜,麦克阿瑟在陆军部的一再催促下,才携带妻子和儿子登上PT-41型渔雷快艇撤离了战火纷飞的菲律宾,去澳大利亚接管西南战区的指挥权。
4月9日,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作战的75000名美军官兵向日军投降。5月6日,在菲律宾哥黎希律岛作战的15000名美军投降,日军占领了菲律宾全境。
菲律宾战役是麦克阿瑟从军以来遭到的首次失败,而且败得是那么惨!所以,他非常悲伤地讲:“我没有想到,美军历史上最庞大的一次缴械投降会发生在我的手里!”他认为,这是自己的奇耻大辱!尽管他到澳大利亚之后接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毕竟他在菲律宾顽强抗击日军那么长时间,可是麦克阿瑟这个一向自负、高傲的将军,在欢迎他的人面前,他真的高兴不起来。他对新闻记者说:“总统命令我冲破日本人的防线,从菲律宾撤离到澳大利亚,目的是让我组织对日本人的反攻,主要目标是解放菲律宾。现在我出来了,但是我将会回来!”
“我出来了,但我将会回来!”当时,美军战时新闻局认为,这句话很好,因为美军当时是最黑暗的时候,连连败退。这个时候麦克阿瑟说了这么句话,美国战时新闻局准备用这句话作秀,鼓舞人们抗战的信心。可是,却建议麦克阿瑟将这句话改了,改成说“我们将会回来”。麦克阿瑟坚决不同意:“不,不是我们,而是我将回来。”他鲜明的个性跃然于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