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西点家训全书
2889300000024

第24章 男子汉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

一个人的责任心往往就是看到自己行为与他人幸福安危有直接因果联系时才建立起来的。我们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是大错特错的事。当孩子从小被当做平等的人来对待的时候,家里的一些事和孩子商量,尽管孩子太多问题几乎不懂,但是他会感觉被尊重。他是家庭的一员,他的行为对家庭有影响。而这种感觉对孩子来说就太重要了!

第五,让孩子参与并适当分担一部分家务劳动

我们很多父母因为爱孩子,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目的,不在于减轻家务负担;而是从小让孩子知道,他属于这个家庭,自己对其他人负有责任,他不能无偿地接受别人的劳动,孩子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像打扫房间卫生、洗衣服、洗碗及浇花等。否则,他没有参与感,没有属于这个集体的意愿。好好学习,不用干活是绝对错误的。

很多家长怕孩子干家务活,耽误时间影响学习,宁肯自己咬牙将全部家务活都承担下来,尽管下班做完饭后已经非常疲倦了。家长必须让孩子认识到,他是家庭一员,他对别人也负有责任。他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大人的负担。而这样做,绝对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当孩子找到价值感、尊严感,那他会主动学习,效率会更高。而一个无责任感、无价值感的孩子,尽管坐在书桌旁,可他在无聊的闲谈中、在无病呻吟的流行歌曲中、在电视肥皂剧中浪费的时间远远大于他干家务的时间。

在孩子学习时间充裕时,可以让他照顾小动物;培养他照顾老人和小孩子的习惯;有客人来就让孩子做主人……这样,孩子看到通过他的行为给别人的影响,找到他自己的重要感。

谨小慎微,不可忽视任何细节

美国法学家奥立佛·霍姆斯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每一个细节背后的伟大力量》,而西点也深信细节的力量。西点前校长潘模将军说过:“细微末节最伤脑筋。”因此西点一再强调必须熟知每一个细节,从背诵一些守则、擦亮扣环到M16步枪的构造和使用,所有的细节都必须了然于心。或许这些小事都不起眼,但是西点却严格要求每一个学员都要做好,因为在战场上,这样的细节可能扭转乾坤,帮助你活下来或是取得最后的胜利。

乔治·福蒂在《乔治·巴顿的集团军》中写道:

“1943年3月6日,巴顿临危受命为第二军军长。他带着严格的铁的纪律驱赶第二军就像摩西从阿拉特山上下来一样。他开着汽车转到各个部队,深入营区。每到一个部队都要训话,诸如领带、护腿、钢盔和随身武器及每天刮胡须之类的细则都要严格执行。巴顿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指挥官。但是,第二军却的的确确发生了变化,它不由自主地变成了一支顽强、具有荣誉感和战斗力的部队……”

恺撒大帝有一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西点很重视对新学员的细节训练,要求新学员背诵新学员知识,除了记住会议厅有多少盏灯,蓄水库有多大蓄水量外,还包括大声当众背诵日行事历(今天几点将做什么事)。此外,学校很注重服装仪容的细节。

西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战场上,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误,一个细节的忽略都有可能导致流血牺牲,甚至整个战局的改变。战场上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在西点军校的课堂上,经常会提到这样一个案例:

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军与德军交战的前沿阵地上。一天中午,天气晴朗,太阳把大地烤得暖烘烘的。突然间,一声巨响,法军前沿阵地上一个隐蔽的秘密指挥所被德军的炮弹炸得粉碎。浓烟之中,残缺不全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散在地上。地图、图文在燃烧。发报机旁,法国陆军部队的一位将军浑身是血,早已断气……

原来,灾祸来自法军指挥所里的一只名贵的小花猫。这只小花猫就是那位被炸死的将军养的。每天中午,将军都要把小花猫放在伪装得十分严密的指挥所上面晒太阳。这一情况被对面德军阵地上的侦察参谋发现了,这个狡猾的德军参谋连续观察几天后认为,这是只家猫而不是野猫,并且是一只名贵的猫,这样名贵的花猫,一般下层军官是养不起的,所以,他断定,这里住着一些人,而且一定有大人物,这里很可能是法军的指挥所。于是,这个德军参谋向上级报告了自己的发现,法军指挥所便遭到了横祸。

作为一名指挥员,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应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如何指挥部队去战胜敌人上,养猫取乐虽无可厚非,但在战场上则太不应该了。

上面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是花猫害死了将军,但实际上,是将军自己害了自己。

西点军校的着名校训之一是:“细节决定成败。”

要让孩子懂得不管在战争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尽量谨小慎微,不可忽视了任何细节。否则,就容易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损失。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关注细节的习惯呢?

第一,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工夫

西点军校的学院都相信: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工夫。众多的例子都从正反两面说明了细节能够表现整体的完美,同样也会影响和破坏整体的完美。细节在创造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工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而只是当做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就能够为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留心才会注意细节

细节往往不易于被发现,需要留心观察,机会也往往隐藏在细节中。当我们把留心到的细节做好,也许就是我们成功的开始。

有些小事情去做了确实非常简单,但可贵处就在于要留心观察,发现细节。

1928年,英国着名细菌学家弗莱明研究葡萄球菌的变异。葡萄球菌是一种圆形小点样的细菌,常常聚集成串,像葡萄一般,因此得名。它是引起人类许多疾病的罪魁。

弗莱明每天用几十个培养皿接种上葡萄球菌,并配制各种养料,调节不同的温度,观察它们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以了解影响细菌变异的种种条件。

一个早晨,弗莱明照例进行观察实验,突然,一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惊异,原来是一种来自灰尘的绿色霉菌落到培养皿里,并且生长繁殖起来了。为了弄出个究竟,他对着亮光仔细观察起来,结果发现在这种绿色霉菌的周围,所有原先生长着的葡萄球菌全部溶化了。这引起了弗莱明极大的兴趣。他小心翼翼地把这种绿色霉菌培养繁殖起来,继续进行观察实验,终于发现了霉菌可以制伏凶恶异常的葡萄球菌的事实。他把这种由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叫“青霉素”。但遗憾的是,当时弗莱明没有办法把青霉素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直到以后,在弗洛里、钱恩及其他几位科学家的支持下,在1940年,终于首次制出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及研制成功,轰动了整个世界,使许多恶性病再不能肆虐。1945年,弗洛里、弗莱明和钱恩,获得了诺贝尔奖。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他在观察时没有放过异常现象的结果。如果在观察时不注意这一异常现象,那么,青霉素的发现可能会推迟若干年。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留心细节。比如:天气的变化,花草树木随季节的变化,周围人服饰的变化,商场物品摆设的变化……做生活中的留心人,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

被人遗忘时仍胸怀大志

尤利塞斯·格兰特是西点军校培养的众多伟大人物之一。但他一度几乎被人遗忘。

格兰特不像罗伯特·李那样循规蹈矩。当他有幸被一位国会议员推荐到西点学习时,乡亲们都大惑不解:这位议员为何不选一个更出色的人呢?不管怎样,格兰特还是来到了西点。

西点军校当时正在整饬纪律。新学员格兰特对服从命令一无所知,时间观念也不强,因此屡犯错误并遭到惩罚,不过也有例外。

一次,格兰特和一个好朋友从校长那里“借来”一只火鸡,正架在炉火上烤着。突然,值班军官走了进来。两位学员一跃而起,迅速在炉边立正,脸上流露出极为沮丧的表情。奇怪的是,这位军官只点了点头便走开了。格兰特后来开心地说:“我一直没搞懂,这位军官是心地善良,还是着了凉,竟闻不出火鸡的香味!”

然而,年轻的格兰特却胸怀大志,决心报效祖国。毕业典礼上,在和其他学员接受斯科特将军的检阅,走过主席台时,他暗下决心:总有一天也站在斯科特的位置上。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后,已离开军队的格兰特四处求人,想在陆军找份工作。

可是,谁也记不起他来了。几经努力,他终于感动了伊利诺斯的司令官,得到了领导一个团的职位。

格兰特倾全力训练这支部队,特别强调士兵要服从命令和遵守时间,并一改以往散漫不羁的习惯,处处以身作则,因此受到士兵的尊敬和爱戴。不久,格兰特被林肯选中成为北军的将领,为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南北战争过后4年,格兰特参加总统竞选。成千上万美国公民对他为合众国作出的贡献记忆犹新,纷纷投他的票,终于使这位一度几乎被遗忘的西点军校普通学员,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美国总统。

对于命运的变化无常,我们感叹得太多了。发不了财的,升不了官的,都要埋怨命运不好。然而,仔细想想吧!过失还是在于你自己。如果缺乏努力和意志,如果不肯牺牲和劳动,你自己就会一事无成。

要让孩子树立这样的观念:在被人遗忘的时候,也不要放弃努力。应当发扬不屈不挠、始终不懈、坚忍不拔和一心一德的精神。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

时刻想着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联邦军事天才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是南方人的宠星。无情的战争最后以南方失败而告终,然而投降后的李将军却赢得了更多美国人的爱戴。

李生于南方弗吉尼亚州,他内心里并不拥护南联盟的黑奴制度,在致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

“尽管人们很少认识到黑奴制度在政治、道德上是邪恶的,但我认为它的存在将给白人带来比黑人更多的灾难。”为什么他辞去在美军中的显赫职务而为短命的南方奴隶主而战?理由是:他属于弗吉尼亚,当外乡人去入侵他的故土时,也必须毫不迟疑地去保卫她。也许人们很难对此表示赞同,但很少有人忍心责备他的“愚忠”。

战争结束了,在阿波马格斯,李将军代表南联邦签字投降,仪式完毕,将军心如铅灌,无言地离开了。战火蹂躏的南方,满目疮痍;残废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等着将军去供养;身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南方却再无部队可指挥。许多骄傲的南方人不甘受耻辱,举家出逃至埃及、墨西哥、南非,他们不愿意、更不忍心让儿女们看到他们的梦想被撕碎的家乡。沮丧与绝望包围了南联邦。

将军回了家,他穿着战场上磨破了的戎装,人和战马泥迹斑斑。他避开公共场合成千上万爱戴他的人群,默默接受了华盛顿学院院长的职务。当时学院鲜为人知,除了2000元联邦废币外,只有146名学生每人75元的学费可指望。处在绝境中的学院因将军的到来复活了,对它一无所知的富翁们慷慨赞助,两年后学生增加了1倍。而月薪125美元的将军在他的破房子里制定着新的战略,他突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加进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甚至还设了新闻课,这在当时是创举,比后来教育家终于想到设新闻课提前了40年。

李还是将军,他没把一分钟、一份力用于沮丧,却把南方人从羞辱中拉了出来,又投入了复兴家园的战役。许多不服气的南方兵要进山打游击和北方军队作对,向将军讨计。他说:“回家去,小子们,把毁灭的家园建起来。”他曾告诉惊奇不解的人们:“将军的使命不单在于把年轻人送上战场送命,更重要的是去教会他们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位着名的学者曾这样说:“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要让孩子懂得:真正的英雄始终是生活的强者。在厄运中不会沉沦、颓唐;在腾达中不恃才傲物,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进取心,时刻想着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

☆“责任—荣誉—国家”三个神圣的名词庄严地提醒你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们将使你精神振奋,在你似乎丧失勇气时鼓起勇气,似乎没有理由相信时重建信念,几乎绝望时产生希望。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非常情况下能否坚持原则,常常是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依据。

——着名西点学子、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

☆要做正确的、该做的事,而不是能够赢得别人赞赏的事。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