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西点家训全书
2889300000034

第34章 培养合作精神,彰显个性魅力 (3)

男子汉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信心

1864年初,对美国北方来说,尽管有着巨大的人力物力的优势,可是就是无法击败南方。北方迟迟不能胜利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找不到一位能率领军队攻进里士满的将军。林肯走马灯一样地换将,可是北军主力军团波托马克军团无论谁担任统帅,都会患上一种“慢”病,像老牛一样地迟缓,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要求白宫增援,不停地增援。于是南方可以从容地修整,从容地备战,让战争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北方民众不堪承受。

造成这一切的唯一原因就是一个人,南军北维吉尼亚军团的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如果说到远见的话,毫无军事经验的林肯在内战中的第一个远见就是听从斯考特的建议,任命李为北军战区司令,可惜被李拒绝了。1864年初,林肯最后悔的就是在李挂印封金南下之时,没有采取非常手段将李留下。

李是那一代美国军人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无论多么狂妄,在李的面前都得俯首称臣。林肯手下的将军们,一旦和李交手,不是乱了分寸,就是丧失了勇气。连半年多前在葛底斯堡战胜李的梅德,也变得丝毫进攻的胆量都没有。林肯所需要的,就是一名敢于挑战李的将军。于是他从西部调来了他观察了很久的格兰特,并给予他前所未有的权限,而他对格兰特的要求非常简单。

“将军,你能不能进入里士满?”

格兰特低下头,看到了自己肮脏的皮鞋,15年前的一个场景出现在脑海中。那是墨西哥战争中,他奉命来到斯考特的司令部报告战况,在帐外被一名举止文雅、衣冠整洁、操着维吉尼亚口音的上校拦住了,上校非常有礼貌地建议他先去整理一下军容仪表。满脸羞愧的格兰特只得认真地整理了一遍服装,才得以进帐。现在,他要和这位被公任为这个国家最伟大的军人交手了。格兰特抬起头,眼光非常平静:“总统先生,如果我有军队,我能。”

林肯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他从格兰特的眼中看出了前面几任波托马克军团统帅所缺乏的东西——勇气!

结果,只一年多,格兰特就战败了南部联军。格兰特的胜利,不能说与自信没有关系!

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出决策、建立自己的事业。所以,从小树立自信心,可以说是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成才的必要准备。作为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协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第一,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

让孩子知道,不管他好看与否,健康与否,父母都会爱他,这将是孩子自信心滋长的最佳土壤。作为父母,应该慷慨地给孩子爱,更多地拥抱他、亲吻他。在帮他改正某个错误时,明白地告诉他,你不能接受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这样会让他感觉到来自父母的重视。陪孩子的时间不一定要很长,只要你在上网浏览时,停下来跟正想和你交谈的他聊上两句;或者关掉电视,回答他提出的一个问题;等等。保持与孩子眼睛平行的交流,这会清楚地告诉他,你是在认真关注他。

第二,教育孩子遇事要保持冷静

泠静的头脑。即使是复杂恼人的问题,也应该一步步去梳理解决,找到正确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自己首先应该遇事不慌张、不气急败坏,比如遇上老师提意见,先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而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提出参考建议。

第三,适时给予孩子支持和安慰

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首先应该肯定孩子已经做出的成绩。比如:“虽然你没有拿到冠军,可是你已经尽力比平时跑得更好了,不是吗?”支持安慰的语句能够让孩子情绪先稳定下来;然后你可以说:“如果起跑再快一点,摆臂的动作再标准一点,下次你能做得更好。”这样,孩子就会树立起再次拼搏的信心,而不是却步不前。

第四,关注心理胜于成绩

很多父母只在意孩子日常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课业成绩不理想,就非打即骂,给予严厉的指责和惩罚;有的父母甚至会用刻薄的语句对待孩子,比如:“我怎么养了你这样一个又笨、又不争气的孩子。”这些都会使孩子产生莫名的负罪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更会对学习不感兴趣,造成恶性循环。如果孩子在学业上有困难,父母应该帮助他,或者是与老师多联系或者请合适的家庭教师,并且多和孩子谈心,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而不要仅仅停留在关注孩子的分数上。

第五,支持孩子健康安全的冒险行为,允许错误发生

父母要支持孩子在安全状态下探索新鲜事物,尝试各种体验。尽管这些冒险行为会有多次失败,然而,不去尝试就永远也不会成功。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如果能在自己帮助和保护孩子的愿望与孩子完成冒险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会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鼓励孩子冒险,无疑会使孩子时不时犯些错误。事实上,这些犯错体验,也是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必修课。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横加指责,而应帮他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使他明白,接受和改正错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第六,教会孩子心理暗示

很多父母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要树立信心,就一定要有过人之处,比如一种专长或者是特殊的经历。其实这些并不是主要的。孩子对自己毫无信心,主要是因为父母经常低估他们的能力,或者把他们的长处视作短处,让孩子在心理上矮化了自己。父母应该及早发现孩子信心不足的倾向,教会孩子学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培养孩子给予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的习惯,让孩子相信:“我能行”,主动地思考:“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心理暗示,就会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走出人际交往的误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今,对于学员的培训,西点军校强调的是智能、道德、军事、精神、体能和人际关系6个方面。引人思考的是,在现代社会,军校强调人际关系,反映了对沟通与协作的重视。

西点军校的学员都懂得,每一个人都需要周围的一些人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自己赢得更多珍贵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很多孩子都希望有很多好朋友,而实际上却常常感到“知音难觅”。对于如何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少孩子会感到迷茫。他们往往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周围生活圈子好人太少,无法进行满意的交往。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

实际上,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交往活动存在误区,只要家长帮助孩子认识并避开这些误区,掌握一些受人欢迎的要领,交往就会变得容易和轻松很多。如下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教孩子放弃自私,不要只为自己着想

有的人在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从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做自己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有的人在交往中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时,不顾场合,也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手舞足蹈;不高兴时,抑郁寡欢或乱发脾气。这种人在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他们多么精明,永远也不会与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只有那些心地善良,待人以诚,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可获得挚友。

第二,教孩子告别冷漠,不要把自我封闭

有些人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他们看来,人世一切是那么无聊,令人厌倦、平淡、无意义。他们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他们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沟通。因此,他们只有增加自我的“透明度”,敞开自己的心扉,用热情、坦诚去赢得别人的理解。这种合适的自我袒露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吸引力。

第三,教孩子摆脱自卑心理

在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往往对自己过于苛求,估计太低。如有些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能力欠缺,产生自卑心理。然而事实上,他们并不一定是没有魅力、能力差,或事业成就低下;反而是自己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对别人的话过于敏感,总是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其实,在他们深层的心理体验里,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他们害怕挫折、失败,特别是在权威、强者或一些强词夺理的人面前,总是感到手足无措,有时则表现出一种戒备和敌对情绪。这种人往往先在自己的思想里,设想别人对自己的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证据;有时则把一些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别人,甚至曲解别人的善意。长此下去,他们就人为地把自己的交往范围限制在父母、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中,有的则会产生厌世心理。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必须帮助他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接受自己。无论与任何人交往,都要做到不亢不卑,既不取悦别人,以博得好评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更不需要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炫耀自己,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价值正是在于自身,并不随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这样,就能渐渐消除多疑心理,从而获得多数人的好感和友谊。

第四,让孩子学会容忍与合作

在交往中,遇到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忍让,与同伴友好合作,暂时克制自己的愿望,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例如,几个孩子在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大家都说玩动物园,而自己却想玩娃娃家。此时,就要克制自己的愿望,和同伴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玩动物园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交往顺利进行。

第五,让孩子学习遵守集体规则

孩子们在交往时,会自己制定一些规则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谁破坏了这些规则,谁就会受到集体的排斥。只有自觉遵守集体规则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也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和他一起玩。

第六,教孩子乐于助人

人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尤其要十分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视帮助者为真正的朋友、最好的朋友。

马克思在创立政治经济学时,正是他在经济上最贫困的时候,恩格斯经常慷慨解囊帮助他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对此,马克思十分感激。当《资本论》出版后,马克思写了一封信表示他的衷心谢意:“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可能,我只有归功于你!没有你对我的牺牲精神,我绝对不能完成那三卷的巨着。”两人友好相处,患难与共长达40年之久。列宁曾盛赞这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超过了一切古老的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故事”。

帮助别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简单的举手之劳或关怀的话语,就能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激动。如果你能做到帮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不但能显示出你的博大胸怀,而且还有助于“化敌为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人际环境。

第七,教孩子学会宽容大度

人与人的频繁接触,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大度和宽容,就会使你赢得一个绿色的人际环境。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不要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生活的路,因为有了大度和宽容,才会越走越宽;而思想狭隘,则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愉快的生活、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孩子不能宽容同学、伙伴的过失,最终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只有让孩子学会宽容大度,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处处受到别人的拥戴。

☆不论再强大的士兵都无法战胜敌人的围剿,但我们联合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就像行军蚁(美洲的一种食人蚂蚁)一样,把阻挡在眼前的一切障碍消灭掉。

——西点军校毕业生、西尔斯公司第3代管理者罗伯特·伍德

☆今天,在友谊的运动场上播下种子;明天,在战场上我们将收获胜利果实。

——麦克阿瑟

☆我们学校有个说法叫“你得合作,才能毕业”……关于价值观的教育方面,其中有一个尝试手段就是我们教导学员必须要有忠诚度。对自己要忠诚,对自己的集体也要忠诚。

——美国西点军校第56任校长莱诺克斯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