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华盖殿内,文武大臣一齐跪拜皇帝。年轻的皇帝面容自信,好整以暇,正透过平天冠上垂下的旒珠俯瞰殿下参拜的众臣:“朕蒙先祖之庇佑、赖群臣之效忠,涤荡逆阉,还我大明清平景象。如今李瑾忠逆党已铲除,今日万寿大朝,朕要嘉奖诸位有功之臣。惠王世子朱辰钧,忠君体国,虽蒙冤遭陷却百折不回。现敕封朱辰钧继任惠王、按例袭爵,并在洪州为乃父朱枯基修建陵寝祠堂。护国神寺龙山华安,为抵抗阉党,险遭炮轰火石灭顶之祸,朕特拨内帑白银一万两,赐予龙山华安寺重修庙堂宇舍。南华安心湖大师及华安六虎,英勇抗敌,护国有功,朕赏赐五千两,权作回程盘缠。谢天顺、马千秋、杨恕,三人为保护惠王世子、并铲除逆党,历尽艰辛,出生人死,朕擢升谢天顺为兵部尚书,按领从一晶俸禄。马千秋升任锦衣卫都指挥使,新科武状元杨恕接任靖海将军一职,即刻赴任。”
谢天顺和马千秋下拜谢恩,杨恕撩起袍服出班下跪,抬头看向皇帝:“蒙皇上垂青,杨恕不胜感激,但家父仙逝,此刻重孝在身,不宜有夺情之举。恳请皇上另选贤良。杨恕自知阅历浅薄,不堪为大将之才。皇上您如今手握乾坤,欲效昔年太祖平定四方,更需遣良才名将于东南,杨恕斗胆向皇上保举谢天顺大人,他胸有涛壑、一心报国,正是胜任靖海将军之职的不二人选。请皇上准我山中替父守孝、全谢大人报国之雄心,岂不是两全其美?”
皇帝思忖半晌,点了点头:“既然杨爱卿一心要全孝道,朕便成全了你。谢爱卿,杨恕一力推举你出山,你可愿督师洪州,去为朕平定倭乱?”谢天顺看了杨恕一眼,躬身出班:“老臣愿往!”众臣散朝。
返朝后,谢天顺和杨恕回谢家花园对坐饮酒。谢天顺喝了一杯酒,长叹一声:“唉,贤侄啊,我打心底里不愿意让女儿去当什么王妃,我宁可她跟着你,粗茶淡饭,平安喜乐过此一生。”杨恕道:“谢伯伯,您明明已然知道落樱妹子心里只有我大哥朱辰钧,他俩倾心相爱,我能再横刀夺爱?我大哥已继惠王之位,皇上对他器重有加,正是前程无量。落樱妹子嫁给他,一定会幸福的。”
谢天顺见那亭外细雨,又喝了一杯酒:“唉,孩子啊……说句犯忌讳的话——无情便是帝王家。身为皇亲贵胄,富贵荣华那自不必说了,但只要稍有差池,便会引来天大祸端,轻则割爵削地,重则命丧旦夕。昔日老惠王的下场,你我可是亲眼所见。惠王城府太深,落樱用情太重。我只怕到头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或者,惠王并没有那般珍爱于她……她日后是要吃苦的。既然你已决定了,我也不便勉强。你做不成我的乘龙快婿,但我与你父亲半生相交,从今往后,我会把你视若己出。若不嫌弃,我收你做义子,你看可好?”杨恕惊喜,伏地便拜,谢天顺欣慰地扶起杨恕。说话间仆人前来禀报,惠王殿下驾到。
朱辰钧衣着朴素,撑着一把油纸伞走人花园内,脸上带着儒雅的笑容:“细雨蒙蒙,临亭对月,谢大人和三弟真是有雅兴,辰钧不揣冒昧,特来叨扰一杯薄酒啊。您与先父乃是多年老友,家中小聚,叫我辰钧便好了。”杨恕见义父和朱辰钧如此高兴,提议将落樱也请出来。
谢落樱心下欢喜,坐在一侧抚琴,朱辰钧停杯细听,杨恕道:“朱大哥是落樱妹子的知音。我自小习武,不通音律,什么曲子听到我耳朵里,就是好听,却说不出这般门道来。大哥精通音律,落樱妹子将来与大哥生活在一起,必定琴瑟和鸣。义父,今日就是个好日子,咱们不如就把他俩的亲事定下来吧。落樱妹子和大哥彼此倾心相爱,您老就成全了吧!大哥,你快说话呀!”杨恕充满希望地看向朱辰钧。谢落樱则满面娇羞。
朱辰钧说:“谢世伯……小王蒙落樱姑娘倾慕有加,实属三生有幸。我早对落樱姑娘明言,今生非她不娶。但是,如今东南洪州还有刀兵之难,倭乱未平,何以家为?小王与落樱姑娘的婚事,容世伯准许,待东南倭乱平息后,再做安排。”谢落樱马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谢天顺道:“惠王殿下忧虑战事,一心不二用,这是大明之幸。王爷,既然你已讲明与小女两情相悦、缘定今生,我这个做父亲的,也甚为欣慰。等杀灭了那倭寇,再风风光光地替你们操办婚事。来,干杯!”细雨纷纷,各有所怀。
华盖殿内,谢天顺向皇上汇报:“皇上,根据军情所报,如今洪州势态危急,大有被倭寇攻陷之虞,臣以为,眼下最紧要的,务必不惜代价守住东南要塞崖山城,只有保住这座城池,方能牵制住倭寇对洪州的攻击,也才能令东南不沦陷于倭寇之手。”皇帝及众臣纷纷点头。
“皇上,臣以为,谢大人此举,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朱辰钧道,众臣哗然:“谢大人据崖山而退倭寇,若大军作战英勇,的确能将倭寇一举击退,但不能击溃。倭寇之所以屡犯我东南,就是以海上孤悬诸岛为基地,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战术灵活多变。与其同他们正面作战,不如出其不意由北面出击,依靠海战,截住倭寇后路,将其一举歼灭,臣以为更为妥当。”皇帝和众臣也点头。
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谢天顺认为,东南乱局非一日之寒,眼下应该先解洪州之困,巩固根本,再行商议海上击溃倭寇之策。而朱辰钧认为倭寇一旦在陆上受挫,必退于海上,待明军懈怠,便去而复来,倭寇不能根除,长此以往,东南百姓屡受骚扰,苦不堪言。
皇帝沉吟,随即决定就命谢天顺与朱辰钧同时为帅,各统领一支大军出战抗敌,谁取得胜利,便钦封其为靖海大将军,统领东南三军,皇帝说:“朕知道祖制!但如今边境疲敝外敌骁骁,正是急需用人之际,岂能一味泥古不化?!只要有才干,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将军。惠王朱辰钧忠心爱国,难道就因为他是藩王,便剥夺他施展才干、报国尽忠的机会吗?东南疲敝,民生多艰,此次大军出征,恐怕粮饷吃紧,朕命户部拨取白银五十万两,送往洪州前线充当军饷。谢将军、惠王,这批军饷事关重大,须派可靠之人押运。”朱辰钧推举府中幕僚张简正负责押运军饷,得到皇帝任命。
在京城西山的山路上,杨恕和马千秋恭送心湖大师父及华安六虎。众人上路,董西说:“我也随父亲去久延山了。马大哥,请你替我多多照顾这个呆瓜。”她再次望向杨恕:“呆瓜,若是你愿意让我留在你身边的话,我……我也可以不走。”杨恕看着充满期待的董西,缓缓摇了摇头。他从怀中摸出一只锦囊,交到董西手里:“董西,我也没什么好送你的,这个锦囊是老惠王给我的,可以解百毒,你拿着吧,就当个纪念。”董西接过锦囊,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转身去追铜虎等人。马千秋邀杨恕明日一起观看皇帝阅兵大典,替谢天顺和朱辰钧践行。
李印月躲到京城某小客栈内,她拿着一把尖利的匕首对着油灯左看右看。窗外传来住客的说笑声:“都听说了吗?明日辰时,皇上要在德胜门阅兵,大军出征,这城内都嚷嚷开了。明天咱们都到德胜门去瞧热闹去!”李印月听后满脸恨意。就在楼下,一副中国平民打扮的竹野英雄正盯着李印月的窗口。一忍者手下悄悄走来,竹野英雄吩咐,继续盯住了李印月,她手里有重要的东西。
德胜门内甬道上,御林军开道,后面是仪仗队和众多礼辇。大大华盖底下,众人簇拥的乃是端坐于四马玉辇之中的皇帝。众人行进在已净水泼街的甬道上,万盛屁颠屁颠跟在玉辇一侧:“皇上,德胜门那边都预备好了,文武大臣都到了,阵势可大了。皇上亲自阅兵,天朝上下可是群情振奋啊。皇上圣明。此次出征定当旗开得胜。”
皇帝瞥了万盛一眼:“从前抗倭不力,乃是我大明内部出了蛀虫,现在李瑾忠倒了,没人再能阻拦朕执掌乾坤、平定天下!万盛,你从前可是李瑾忠的人。不过,朕念在你有功,才把你留在身边。你可要知道分量。”
杨恕和马千秋跟在仪仗队后面,轻声说着话:“古来征战几人回?……唉,这次大军出征,不知东南战场上又要积多少尸骨。真愿天下从此再无刀兵,家家团圆欢笑。”官道一边的屋顶上,李印月戴着斗笠,半遮着面容,目光恨恨地盯着玉辇当中的皇帝,双手已向腰间摸去。皇帝乘坐的玉辇渐渐走近,突然,李印月从屋顶飞下,一手抽出软鞭,一手拔出匕首,冷喝一声:“狗皇帝,拿命来!”李印月跃身腾空,手中软鞭打翻驾车人。万盛挡在皇帝身前。李印月一脚踢倒万盛,踩上玉辇,匕首闪着寒光,直向皇帝刺来!马千秋眼疾手快,一个玉扳指哨的一声打在李印月的匕首上。李印月一愣,复又探身向皇帝刺去。众人大惊,马千秋拔出腰间的刀,腾身跃起,赶向玉辇,挡在皇帝身前。危急关头,李印月手中匕首划破马千秋的左肩。这时杨恕和众禁卫们已上来,长矛指向李印月。车下,她已被众禁卫包围,这时人群大乱,蒙面的竹野英雄等人杀到,猝然间将禁卫包围圈突破,出手将李印月救走。马千秋和杨恕一同追捕刺客,但李印月已然不见踪影。忍者撒出的烟粉渐渐消散,众禁卫继续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