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设限:自己拯救自己
2942500000025

第25章 行动就是力量 (2)

“我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纯属偶然,人的命运常常是不可预料的,有时偶然性会起决定作用,犹如大江大河有时会受一些细小因素决定一样。有时一个闪念改变人的命运。这似乎有些神奇,但生活中确实如此。我对孤儿学校感兴趣是由于一张图片。那是位于福斯海滨的一个古老、偏僻和破旧的自治市,托马斯凯尔姆先生的故乡。几年前我去那儿,当我走进一家小客栈坐下来喝茶休息时,我看到墙上挂着许多图片。图片上,一些身着盛装的漂亮牧羊姑娘手执牧羊用的弯柄杖,与海员们在一起嬉戏。但是,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的是挂在壁炉架的正上方一幅关于修鞋匠的房子的画。画中,戴眼镜的修鞋匠正忙着修补一只夹在两膝间的破鞋子。修鞋匠宽前额、厚嘴唇,坚毅而又慈祥地望着他身边许多衣衫褴褛的小孩。这些孩子们则好奇地望着这位修鞋匠。不知是修鞋匠慈祥的目光感动了我,还是可怜的孩子们在召唤我,我走了过去。

只见图画下方写着:约翰鲍德斯,朴次茅斯的一位修鞋匠,他怜爱那些被官员、被女士先生们抛弃的孩子,他不忍心看到这些失去父母——他们的父母大都过得很舒服——的孩子在街头流浪。于是,他把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收养起来,并把他们教养成一个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先后被他救助的小孩不少于500人。看到这些,我的心灵被震撼了。一个普通的修鞋匠凭着自己的爱心和毅力,为了这些被人遗弃的小孩默默地奉献而不求索取,真是令人钦佩。一刹那,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同时我为自己对社会一无所为而感到惭愧。此后,我激动了好几天,我曾对我的朋友说过:‘这位修鞋匠是仁慈、博爱的化身,应该在英国为他建一座最高的纪念碑。’而今我已冷静下来,但我认为我不应该收回这句话。我决心继续这位修鞋匠的事业。他那‘怜爱众生’的精神激励着我。约翰鲍德斯很聪明。像鲍尔一样,如果以其他方式无法赢得一个穷孩子,他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赢得他。

人们常常见他在码头上追着一个衣不蔽体的小孩,力图让他进他的特别学校,他不是像警察一样以武力征服,而是耐心地讲道理,直到这个小孩跟他来到孤儿学校。他知道爱尔兰人喜爱烤马铃薯,他会给另外一个小孩一个热乎乎的烤马铃薯,人们常看到这位穿着破旧的大衣修鞋匠,把烤马铃薯送到一样衣衫破烂的小孩手中。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修鞋匠的慈爱之心,但他本人从不在乎这些盛名与赞誉。他知道自己不过是尽一个修鞋匠之心之给这些无依无靠的小孩一点庇护和关爱罢了。他能改变几十、几百人的命运,但不能改变整个世界。看着这些幼小的生命被家庭抛弃,修鞋匠非常难过。这些事迹使修鞋匠的名声远扬。主对他说:‘你一辈子帮助那些可怜的人,这是给我帮了忙啊!’榜样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的品格、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对事物的看法都在影响我们,只是有时我们自己感觉不到而已。好的行为方式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好的榜样作用更大。好榜样的行动是一种现身说法的教育,这种教育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而一个坏榜样也能在顷刻间摧毁一座美丽的道德殿堂。”

环境决定人。对于品格正在形成的年轻人来说,慎重择友是十分重要的。年轻人吸收快、容易模仿别人的行为,朋友中只要一个染上了坏习惯,其他人就会竞相效仿,不知不觉染上恶习而难以改掉,这就是交友不慎所造成的。鸠格卫斯先生坚信,年轻人在一起,很容易被同化而趋于一致。经常在一起的人,连讲话的腔调都会变得很相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一个人只须看他的朋友就行了。一个好朋友可能成就自己,一个坏伙伴也可以毁掉自己。我的座右铭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路德格林伍德写信给年轻人说:“你们一定要记住,宁可独自一人,也不能与卑劣的人为伍。你的朋友最好是那些品格高尚的人。应该与你一样,当然他比你还优秀那就更好不过了。”有许多人,与好人相处会变好,与坏人相处则会变坏。在某种条件下,外因会起决定性作用,尽管这种作用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彼特李利先生说过,眼睛是心灵之窗,看淫秽的东西能乱人心,看了之后总想模仿,有了这种念头,就很有可能会去行动,有时就是一念之差而走上歧途。因此我不看邪物淫画,也尽我所能去帮助每一位年轻人。

年轻人应该有雄心壮志,有共求上进的朋友,对朋友的要求高也就是对自己要求高。古往今来,许多英雄豪杰都把择友看做大事,与德行高洁的人做朋友,则自己也会变得高洁;与小人为友,自己也会变成小人。弗朗西斯霍勒平生喜欢与德高才盛的人交友,与他们交往让他获益良多。他曾感慨地说:“我敢断言,我从我的朋友那学到的东西远比我从书本上得到的多。一位正直而富有才学的朋友就是一座圣洁的图书馆,只要你是他的好朋友,你就随时可以进入这座图书馆中。”洛德舍尔贝恩年轻时曾拜访过尊敬的马尔斯贝恩先生。这次拜访给洛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我曾拜访过很多名人,但没有人震撼我。但是当我见到马尔斯贝恩先生时,我的心被震撼了。他像一位世外高人,在无声之中净化着我的灵魂。凡至高至圣之人,他必须具有凡人所没有的感化人心的力量。”福韦尔柏克斯顿谈到格利一家对他性格、品质形成的巨大影响时常说:“他们一家改变了我的一生。”在谈及他在都柏林大学的成功时他又说:“我的成功可归结为一句话,即格利一家给我的巨大影响促使我不断追求上进。”

送人鲜花,手有余香。与德行高雅的人相处,自己也会高雅。凡是与约翰斯特林交往的人都会感受到他给他们的种种有益的影响。许多人由衷地说道:“正是在斯特林影响之下,我们才获得成功。”还有人说:“斯特林让我们明白我们是谁,应该干些什么。”特契先生在谈及斯特林时曾说:“凡是与斯特林先生交往过的人,没有不被他那崇高的品德所感动的。只要和他在一起,你的灵魂就会得到净化。每当我离开他时,我总感到我超脱了许多尘世的烦恼,充满前进的动力。”高尚的品德情操总能震撼并鼓舞人的心灵。与斯特林先生在一起,我们的精神在无形中升华,久而久之我们为人处世也能像他那样。这正是心与心之间的相互作用。精神需求是人类的一种内在本质的需求,高尚的精神是人类的指路明灯。

艺术家的彼此交往能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感染力,使自己得到升华和提高。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顿的灵感是英国著名作曲家韩德尔激发起来的。一听到韩德尔演奏,海顿的创作灵感就如万泉迸流。要是没有这一次意外的事件,“我绝不能创作出这一曲子。”海顿还说,“他演奏的曲子如金戈铁马之声不绝于耳,欣赏他的曲子,连血液都随会随之奔流。”近代歌剧之父、意大利作曲家史卡拉迪是韩德尔的另一崇拜者,跟随韩德尔走遍了整个意大利,每当谈及韩德尔,他总是在胸前画十字表示他崇拜他就像崇拜上帝一样。真正的大艺术家总是互相欣赏而不是相互嫉妒的。贝多芬对意大利大作曲家凯路比亚非常钦佩,对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更是赞不绝口:“舒伯特身上燃烧着一团天才之火。”诺斯克特年轻时十分崇拜大画家李罗德。有一次,李罗德在得文郡参加一个公开会议,诺斯克特冲到李罗德面前甚至挨着他,激动地说:“我由衷地佩服对您的天才!”这是一位年轻人对天才的情不自禁的佩服之情。同声相求,天才的灵感往往在互相砥砺中涌现出来。

英勇的行为往往能鼓舞懦弱的人,并使他们振作前进。在英雄的感召之下,多少人爆发了无比的威力,创造了奇迹。有时只要想想那些英勇的事迹就能使人精神振奋,什么障碍都能克服。英雄的力量就像号角一样催人奋进。波希米亚英雄扎卡把自己的皮留给后人制成战鼓,以鼓舞波希米亚人的勇气。普鲁斯国王斯坎德贝格逝世后,土耳其人只要看到他的遗骸,就会想起他生前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雄业绩,顿感精神百倍。当英勇的杜格拉斯负责把普鲁斯的心脏运往圣地时,他看到他的一位武士被撒拉逊人重重包围并渐渐逼近,他毅然从脖子上取下装着英雄遗物的银盒子,并把它丢向敌人最密集处。他一边高呼着“英雄的国王普鲁斯,你的战士杜格拉斯一定要像你一样英勇不屈”,一边冲向敌军,在普鲁斯的圣物旁壮烈牺牲。

人物传记中有许多催人奋进的例子。先辈们艰难创业的英雄业绩永远激励着后人。我们的祖先依然活着,仍然陪伴着我们,他们的业绩永不磨灭,他们给我们提供榜样,我们仍能从他们身上获取无尽的力量。历史上那些真正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人,他们的精神和伟业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反而变得越来越清晰,成为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离开历史和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就变成无源之水,难以成功地开创新的生活。任何人为地斩断历史长河的企图都是愚蠢的。记载先辈英勇业绩的书犹如种子,一旦撒播人间,后人就会迸发出无尽的力量。这些书也是智慧和力量的珍藏之处,给予阅读他的后人以力量。英国诗人弥尔顿在谈及这样的书时曾说:“这些书中蕴藏了人类最宝贵的主人翁精神,时时给人以启示和鼓舞。这就是这些书的魅力所在,使许多人能从中获得动力。这样的书本中的每一个例子都感人肺腑,重温这些前人走过的足迹,会促使我们改变生活,创造生活。我们的成功离不开这种情感的依托和鼓舞,离不开对他们这种榜样的足迹的探寻。就像那些见不到阳光的幼苗和藤蔓一样,它们总渴望太阳的光辉。于是它们拼命地往上长,直至太阳的光辉照耀在它们身上。”

凡是读过阿诺德和柏克斯顿传记的人,没有不为之感动的。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它能提高人的境界,坚定人的意志。通过了解他们,我们懂得了人是什么,人应该追求什么,从而增强信心和对希望的憧憬,追求的目标更加高尚。这样,我们的心灵就不会空虚,我们的身和心就会溶化在美好的事业和崇高的精神之中。有时人们会在书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当葛热格罗凝思迈克尔安格鲁的作品时,他觉得就像在思考自己的作品,自己的经历与迈克尔非常相似,在这一瞬间他的灵感被激发,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他不禁大声叫道:“我也是一个画家!”塞缪尔罗米利在他的自传中承认他深受法国大法官戴格斯顿的影响。他说:“我得到了一本托马斯的书,当我读完戴格斯顿的故事,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地方法官的辉煌的事业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感到我的激情和理想燃烧了。从此,我孜孜以求,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富兰克林则认为他的成就在于读了《论行善》这本书——出自一位名叫柯顿的母亲之手。可见一个好榜样能对多少人产生影响啊,榜样就像是星星之火,他的影响就是燎原之势。塞缪尔杜威认为,他是在读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记后才形成他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商业习惯的。因此,我们不能说一个好的榜样,它自身的力量在某一点已经消失,或者说他的力量仅囿于书本,历史上那些开天辟地、勤奋创业的先人们,那些扶贫济困、德行高洁的先人们,他们作为榜样的力量又何曾消失呢?作为后人,我们的优势就在于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崇高精神,不断地开辟未来。我们应该读最好的书,依照最好的榜样,不断地完善自己。路德曾说过:“我只看我认为很不错的老的经典书籍,它们经过了我长期选择的。看这些书,我变得越来越崇高,创作的愿望也愈来愈强烈。我总能从它们那儿得到益处。朋友们不在的时候,我把以前读过的书温习一遍,甚至几遍,这样所得收获远比读一本新书要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