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设限:自己拯救自己
2942500000026

第26章 行动就是力量 (3)

许多传记记载了一些感人的事迹,偶尔翻一翻,也会激发我们的活力和灵感。阿尔富就是翻阅了《普特切斯的一生》这本书后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的。洛雅拉在当兵时腿部受了伤,只得卧床休息,他想找本书转移一下注意力。有人给了他一本《圣徒生活记》。洛雅拉津津有味地读着这本书并深受感染,从此,他决心献身于建立宗教秩序。同样,路德也是在读了《约翰黑斯的一生及其创作》之后才萌发了创建新宗教的念头。渥尔夫则是在读了《弗兰西斯中国之叶威尔的一生》之后,被叶威尔的热心和忠诚的事业心所震撼,才开始专注于传教事业的。威廉凯瑞也是在读了《库克上尉的航海生涯》后,才萌发了当传教士的念头。

弗兰西斯霍勒总是把那些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书记在日记或信件里。这些书包括考德瑟特的《叶落格黑尔》、爵华叶罗德的《迪斯考斯》和培根的著作《白奈特讲述马休兹黑尔》。读这些书——都记载着很感人的劳动创造奇迹的故事——总是使霍勒充满激情。在读到考德瑟特的《叶落格黑尔》一书时,霍勒说:“每当读这本书时,我总是被一种莫名激动包围着,我对于他们的事业充满无限的向往。”在谈到爵华叶罗德的《迪斯考斯》时,霍勒说:“这本书告诉我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收获。

”关于培根的书,霍勒说道,“培根的书比任何其他的书更催人修身养性,他是上帝派来的天才人物之一,他教我们如何获得成功,怎样造就伟大。他使人相信,天才不是天赐的而是勤奋得来的,劳动可以创造一些奇迹。其中的故事使这本书比任何其他的书更令人激动和鼓舞。”一本好书会给人启迪。里曼德说,他就是在读了理查逊的一本关于一位大画家的书后才产生钻研艺术冲动的。同样,海顿是在读了《里罗德一生》后才从事同样追求的。勇敢而激奋人心的故事就是成功与希望的星星之火,一旦被具有相同才华和追求的人拾到,就能在这个人身上燃起熊熊大火,进而得以成功。上一代人影响和鼓励下一代,下一代又以自己的业绩激发再下一代,如此一来,成功和希望之星火得以代代相传,事业绵延不绝!

对年轻人来说,榜样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能促使他们愉快地工作。精神的愉悦对人们从事工作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即使碰到困难也不会气馁。愉快的劳动心情总是和希望、成功结合在一起,并且伴随着激情和热情。在充满热情的劳动中,辛苦、困难、沮丧会变成快乐、动力和信心。而且,一个富有激情的人还能感染周围的许多人像他一样去工作、去创造。愉悦地去工作能使困难低头,使挫折让路,并使人心灵手巧,提高效率。休谟说,与其成为一个抑郁的富人,不如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格兰威尔夏普在为奴隶的利益坚持斗争的同时,也不忘记在他弟弟的家庭音乐会上吹奏长笛、单簧管和欧巴来放松自己。当海德尔在周六的清唱剧晚会上演奏时,夏普则在一旁敲铜鼓,他也偶尔从事漫画创作。福韦尔柏克斯顿也是一个愉快的人,很喜欢田园风光,常和孩子们在乡间骑车溜达,家里的各种娱乐活动也总少不了他。

安罗德博士是一个思想深邃、愉快工作的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培养年青一代的伟大事业之中。他的传记作者说:“莱里汉姆这个圈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气氛很愉悦。任何新来的朋友一来就能感觉到,这儿在从事一项伟大而又诚挚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一份工作要做,而他的义务、幸福就与他这份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一股难以描述的热情与同学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当同学们发现自己将来能堪大用,能为民众谋福利时,就会被一种激情所鼓舞,并在这种充满激情的生活中追求知识和理想。安罗德总是生活在同学们当中,关心帮助他们,并教他们如何珍爱自己,认清使命。他们一起探讨人生。他离不开学生,学生也对他充满了尊敬和依恋。

他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对真理的追求埋在心底,为了理想勇往直前。在他的身上有一颗火热的、永不停止跳动的心。安罗德认为,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的成长的关照,只要有意义,自己就有义务尽力去干。事无大小,只要有益于社会,他都乐于去做。把自己奉献给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业中,这是他的精神寄托。他为人谦恭不居,对事业鞠躬尽瘁。天道酬勤,安罗德先生努力耕耘,砥砺自我,这使他声名远播,才华也越臻于至善。安罗德不是严师,而是一位仁慈的长者,他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培养了一批批社会的有用之材,其中有勇敢的哈德逊。多年以后,哈德逊在从印度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安罗德先生对我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今天远在印度我仍能感受到他的关怀和启迪。有恩师如此,我生足矣。”

一个正直、朝气、勤奋的人能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他周围的许多人,其成就也会鼓舞周围的人。约翰赛克莱就是这样,阿伯乔格尔称他是“欧洲最不屈不挠的人”。他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庞大的家业就在约翰欧格劳特家附近。这儿与北海相依,落后而荒凉。父亲的去世使16岁的赛克莱不得不开始管理家产。18岁时他开始对凯赛尼斯村进行大规模改造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时候农村的状况极为落后,还没有圈地,农夫不懂灌溉和开垦土地。凯赛尼斯村的农民生活非常贫困,养不起马,家里外头的艰苦劳动主要都由妇女承担。如果一个爱尔兰小农丢失了地主家的一匹马,普遍的情况就是他得跟一个女人结婚以示惩罚。当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更没有桥。那些买卖牲口的商人要到南边去,只得和牲口一起游过河。横在半山腰的一条羊肠小道是通向凯赛尼斯村的主要通路,进出村子十分不便,当地人讲,凯赛尼斯村的路鸟儿都难飞过,农民有一半的时间都被花在路上了。看到这些,赛克莱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心在本切尔特山上修建一条新路。

那些老业主们聚在一起嘲弄这位年轻人要在这高山上修路是异想天开。但赛克莱心意已决。他召集了大约2000名劳工,从夏日的清晨开始工作。他以身作则,认真监管并鼓舞大伙儿的劳动。经过艰苦的劳动,那些老业主认为不可思议的事终于完成了,以前那条6英里长、连马都走不过去的羊肠小道终于变成能通车的大路。其实,许多难事无法干成,主要是缺乏一个有正义感、有感召力的领头人。赛克莱当时年纪轻,但他一心为大家谋福利,振臂一呼,自然应者云集,终将羊肠小道变成通天大道。然后赛克莱开始更多地修路架桥,盖厂房,改良耕地。他还引进了改良的耕作技术,实行轮作制,鼓励开办实业。他大大加速了现存社会结构的改善,给农民注入了新观念。凯赛尼斯村原本是北方一个极为偏僻落后的村庄,人称天涯海角。而今,在赛克莱的影响和改造之下,此地的交通、农业和水产都出名了,成了著名的模范村。赛克莱年轻时,邮差一周送一次邮件,这位年轻的从男爵宣称,在他看到四轮大马车每天到托宿地区送邮以前,他决不罢休。周围的人都不相信他的话,还有人嘲笑他。但赛克莱说的并不是空话,在他有生之年,四轮马车每日去托宿送邮成为事实。

赛克莱的影响不断扩大,他为民众所干的事情也越来越大。他发现英国长期以来稳定的大宗出口商品——羊毛的质量已日益退化,身为小乡绅的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为此,他努力创立了英国羊毛协会。他很注重实践,自己花钱从各地进口了800只羊,著名的舍韦特羊种也输入了苏格兰。南部的牧羊人都讥笑赛克莱这一举动,认为南方的羊不可能在北方生长繁殖。但赛克莱不为所动。几年过去,就有不下30万只舍韦特羊散布在北部各乡村,土地的载蓄率大大提高。斯考特地区的土地原本一文不值,这下身价猛涨,收回的租金十分可观。

赛克莱先生在英国议会待了30年,他从不错过一次会议,他的地位使他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他也从不放过任何发挥作用的机会。皮特非常佩服赛克莱在为民众谋福利方面的非凡才华和勇气,于是他派人把赛克莱请到了道恩区,并答应给他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有人认为赛克莱只是为了名声和提升,但赛克莱明确表示他这样做只是为了感谢皮特先生对他创办国家农业协会的帮助而已。亚瑟杰恩认为赛克莱创办国家农业协会是不可能的,并与这位从男爵打赌说:“你的国家农业协会只会在月球上存在。”赛克莱果敢地开始行动了,他呼吁公众,并获得了大多数有远见的议员的赞同,终于成立了国家农业协会,并被任命为协会会长。这个协会的巨大作用就不用说了,仅仅该会对农业和畜牧业的激励作用就很快遍及整个英国,成千上万亩荒地一夜之间变成了良田和牧场,村庄一片欣欣向荣。同时,赛克莱又致力于创办水产业,著名的托宿和卫克水产业的创立无疑归功于他的努力。他四处奔波呼吁,争取支持,最后他成功了。一个海港被圈起来从事水产养殖,这也是世界上最大和最繁华的渔港。

约翰赛克莱先生从不甘于安逸的生活,而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公益事业之中,从事开创性的事业。在国家受到法国入侵威胁时,他又向皮特先生提出用他自己的家产组建一支军队,并立即行动,回到北方组织了一支600人的军队,后来增到1000人。这支军队深受赛克莱先生崇高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的鼓舞,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一支志愿军。赛克莱除了在阿伯丁担任这支军队的统帅之外,还兼任苏格兰银行董事长、英国羊毛协会主席、英国渔业协会总裁、国家财务署货币发行部专员、凯塞尼斯地区议会议员和国家农业协会会长等职。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他还积极从事写作,并且著述等身。有一次,美国大使亚当斯来到英国,他问考克大臣英国最好的农业基地是谁经营的,考克先生回答说是赛克莱先生的庄园;后来,亚当斯又问财政大臣韦瑟塔特英国金融领域最大的成就出于何人之手,这位财务大臣当即说,英国公共税务制的首创者是约翰赛克莱先生。赛克莱先生对整个国家的贡献可见一斑。

赛克莱先生不计名利,只是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忘我地工作。在不知不觉中,他为自己建立了另一块不朽的丰碑,编写了一部长达21卷的《英格兰账目统计》,耗时8年,先后收到和处理的有关信件达2万余封。这部很有科学和史料价值的著作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但这对赛克莱先生而言,不过是尽其爱国心而已,他早已把名利置之度外,面对声誉渐起的自己,他非常坦然。他明白,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就是能为他人做点什么,多做了点什么也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相反,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直至生命终结。赛克莱先生把该书的全部稿酬给了苏格兰牧师后裔协会。《英格兰账目统计》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改革:许多压迫性的封建特权被废除了,许多教区教师和牧师的工薪得到提高,苏格兰的农业也得到了更大的促进。赛克莱看到这本书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后非常高兴,便公开宣称要花更多精力,整理出版英国账目统计一书。不幸的是坎特伯雷主教担心这会干扰教会什一税的征收而不予批准,这一计划只好流产。

约翰赛克莱先生精力过人,办事果断,临危不乱。1793年,战争的影响使英国的制造业中心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经济萧条,企业破产,银行倒闭,情形十分危急。约翰在国会中反复督促议员们授权财政署立即向该地区投放500万英镑的贷款。这个建议被采纳后,他又建议由他与他提名的一些人协同执行这个计划,这一建议也被批准。在那天深夜,议会才通过这两个决议,第二天一大早,赛克莱就火速来到银行,以自己的名义作担保,一次性提取了700万英镑,并于当晚分发给那些急需援助的商人。赛克莱深知政府部门与银行的拖沓作风,于是速战速决完成了这一复杂任务。后来,皮特召见了约翰赛克莱说,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所需要的巨额援助实在无法如期筹措到手。“有关款项通过今晚的邮政将全数离开伦敦。”约翰不无高兴地回答道。后来约翰叙述这件事时高兴地补充道:“皮特先生听了我这句话,半晌没有说出话来。”这位好人一直为了公众利益而愉快地工作着。他为自己的家人和祖国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一生孜孜以求,但他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财富,而是公众的事业,并始终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他从为他人谋利益中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并以此为宗旨,几十年不变。

约翰赛克莱先生治家也很有方,对子女要求严格但不封建,他主张子女们到社会上去闯荡。赛克莱先生也望子成龙,但他从不压抑孩子们的个性与爱好,他对孩子们追求学业和事业总是鼎力相助。使他欣慰的是,他的儿女们都成了有益于社会的人。在他年届80高龄时,他乐哈哈地看到他的7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没有一个孩子学坏,没有一个孩子让他失望。每一个人总想看到自己的后代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赛克莱先生终于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