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松:哲学实际上研究的是一个假设,研究假设的前提和这个前提下的影响。我们在投资里面,特别是一般投资者,他对结论很感兴趣,对结论前面的假设不感兴趣,这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很大的原因。实际上任何一个结论,它前面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而这个假设实际上是未来可能发生,也可能是不发生的,只不过在你做这个结论的时候,认为它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可能要发生。但实际上事情的发生,最后往往也可能是大概率的事件却不发生,小概率事件却发生了,在这种情况就会产生一个严重的不适应。所以我们觉得,在思考方法方面,任何一个东西都需要研究它的假设。
主持人:您这个观察特别有意思。因为哲学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我想现在从监管机构到普通大众,大家都有一种心理上的不适应,可能学一学哲学对我们仔细去思考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前提条件,仔细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市场,会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主持人语
朱南松:避开市场的不确定性
访问朱南松是因为他是私募基金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证大的业绩在行业里一直不错。证大的全称是“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创办于1994年的老牌投资机构,它负责证大集团的员工内部基金的投资,据说年化收益率超过40%。这是一个奇迹。当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早年在法人股、转配股等方面的超额收益。但即使在二级市场,2007年,证大的业绩也是超越沪深300指数的,很不容易。
朱南松把“理性、规范、长期、组合”作为稳健投资的四大原则,而“时机、项目、价格、资金管理”则是决定投资成功的四大要素。他是灵活的,并不拘泥于价值投资;也是谨慎的,他曾经说,市场就像一个大海,深不可测,你只不过在中间划着一个小舢板,想着如何能幸免于难,而不是怎么征服大海,人很难征服大海。
证大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在上海浦东很有名气,朱南松也经常思考房市和股市的相互影响。在他看来,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可用来投资的资金总量是固定的,无非储蓄、国债、房地产、股票等,一旦哪个领域出现风险,资金就会撤离,相应地,另一个领域就会出现机会,资金就会涌入,这样相互循环,失血输血。他觉得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比例应该是4∶3∶2∶1,即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用于保险。即使投资机会不错,投资性资产也应该控制在家庭资产的50%。
对于2008年的市场,和我采访时有些变化的是,朱南松认为,2008年大牛市的概率非常小,全年看指数可能小阳,但如果估值水平降低更多,也可能小阴。他的理由是,第一,2008年股市要消化2006年、2007年两年大牛市的涨势,消化因为杠杆产生的泡沫;第二,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多深,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多大,美国甚至欧洲的经济会不会衰退,这些都需要考虑;第三,中国经济过热,国家如何调控,有待明确。同时,以外向出口制造为主的上市公司的增长会明显下降,而目前证券市场的自我循环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没有制造业业绩增长的支撑,市场的业绩基础是不牢固的。加上“大非小非”减持,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大。
朱南松还认为,一季度的业绩是全年的风向标。
而对证大2008年的投资策略,朱南松认为,要立足于不是大机会而是阶段性、局部的机会来考虑投资,以避开市场巨大的不确定性,要在不确定性的市场里寻求确定性;要降低预期,顺势而为。适当参考技术面,等值得关注的不确定性事件宣泄过后再进场,乐观时适当减轻仓位,积小胜为大胜,而太乐观会出问题。
朱南松相信市场不会有非理性疯狂,而如果有也要充分把握住机会,而不是“刻舟求剑”,不能用其他成熟市场的尺子来测量目前A股。“判断市场的方向很重要,对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远距离瞄准的准确性,结合市场情况,抓住一些局部性、阶段性的机会。”
远距离瞄准,是朱南松的一句口头禅。我听他说过不止一次。
领袖观点
三大动力推动中国股市
朱南松/文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已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观察这个变化:第一,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流动性过剩造成了流动资产泡沫化。人民币升值是前提,它导致了流动性过剩,而流动性过剩又造成流动资产泡沫化。流动性资产是指房地产和证券,人民币长期升值会造成这两项资产的泡沫化,而这两者之间又相互推动。房地产的泡沫化会推动证券的泡沫化,证券的泡沫化又会推动房地产的泡沫化。短期来讲,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实施宏观调控,导致大量资金涌入股市。2007年股市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很多人觉得股价涨得很高了,赶紧抛出去,结果再也不能用更好的价格买回来,这就是明证。需要注意的是,将来股票泡沫化会造成很多危害,现在谈当然为时过早。
不可否认,2001年A股市场大跌跟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有不小的关系。当老百姓有投资需求的时候,人们会去寻找自认为收益较有把握的投资品,当时找到的是租金收益率明显的房地产,因此,资金不断从股市上抽出来投入房地产市场。
房市和股市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可用来投资的资金总量是固定的,投资渠道无非储蓄、国债、房地产、股票等,一旦哪个领域出现风险,资金就会撤离,相应地,另一个领域出现机会,资金就会涌入,这样,彼此之间相互循环,演绎着失血和输血效应。
现在的老百姓会根据收益率对股市、房市进行选择,相比上海房地产平均出租回报率,股票市场的收益率要高出很多。而当股市泡沫使得老百姓拥有更多钱以后,其一定会拿出来消费,比如换大房子,可能那时候会有人觉得房价经过宏观调控相对股价又便宜了,就会投资房地产,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
把股市房市的互动推至极端的是日本,泡沫经济时,东京地价足够买下整个美国。出现这种情况,跟日本没有大泡沫崩溃经历及公司间交叉持股有关,而美国历史上有过类似的经验教训,没有出现像日本那样的非常离奇的现象。
第二,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层股权激励等制度改革,上市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终于达成一致,当前大股东、中小股东和管理层的一致目标是使股票市值最大化。股改完成后,大股东开始用市值来衡量自己的利益,管理层也要以市值为经营目标,这样,大股东、小股东和管理层达成共识:只有市值最大化,各方才能得益,这和以前的三方博弈关系不一样。以前,管理层可能想搞MBO;小股东要不断投机与大股东博弈,而大股东则想输送利益,转移公司资产,现在这种博弈关系随着股改的完成逐渐消失。不过,要注意的是,由于股权激励刚开始推广,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会先将利润做低,激励的基数随之变小,这会影响股价短期暂时走低。
由于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大股东多是国有企业,股份掌握在国家手中,国有企业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市场经济实体,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将来如何管理,其价值取向是不是完全市场化,是不是在一段时间内偏向市场,另一段时间又出现偏离?从这个角度而言,国有企业的价值取向会对将来的证券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外,我们不能对大、小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暂时一致过于乐观,因为随着各方利益的释放,他们之间的博弈又会在新的平台上产生,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乃至作假又会出现,应观察现有监管制度的走向。
目前内地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还没有明朗化,部分公司因此会有些反常,一些公司管理层会放出假消息使股价跌下来,以便在董事会提出股权激励,激励得到满足后,再刺激股价向上。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内地股权激励计划与股价以及经营目标基数具有密切的关系,上市公司管理层必须在约定股价之上及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基数之上才能拿到激励,拿多少则取决于经营的超额部分。因此,内地上市公司只有在激励制度完善后,管理层才有动力把经营做好,把股价推上去,这和以前上市公司内部职工股上市前推高股价有类似之处。
激励制度真正建立之后,能量就会释放,但当能量逐渐释放完毕且企业面临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大股东、中小股东、管理层又会相互博弈,管理层会使用“折返跑”——操控利润等手段来为自己谋利,更恶劣的手段则是掏空上市公司和作假。要遏制这些现象,需要明确信托关系、诚信文化的建设和监管方面能不能提早预防。否则,这又将演变成股市的一个突出矛盾。
目前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是国有企业,股份掌握在国家手中。国有企业永远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实体,国有企业的价值取向,可能这段时间里偏向市场,另一段时间里则可能出现偏离。这种价值取向的漂移会对将来的证券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要彻底解决有很大的难度。
我们原先的判断是,未来市场的持股主体将是一些社团,比如共同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现在看来,事情没这么简单,未来中国股权制度组成模式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内地市场与境外市场相比,差异并不在于交易制度等,根子是股权制度模式。
第三,资产证券化是国家的一项整体战略,随之而来的是新兴资产进入市场、由新上市公司来代表股市的未来。它预示着在流动性资产出现泡沫和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中,新上市公司可能是最大的希望所在。
国家为什么要搞资产证券化?理由有三:一是目前直接融资占整个融资的比重太小;二是要化解银行的潜在风险;三是当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上的时候,投资就会成为居民生活中极其重要的活动。
相比十年前,目前老百姓的经济实力和投资需求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社会流行新三大件——汽车、房产和保险,后面两个都涉及投资。保险中很大部分是投资连接险,这是一种既能获得收益又能获得保障的投资模式,买房产更是一种投资行为。老百姓的其他直接投资渠道还有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等。
居民持续增长的投资需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和化解银行风险汇聚在一起,必然会走向资产证券化。旺盛的需求将支撑资产证券化比例不断提高,直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将来我国资产证券化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从西方的经验看,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
第一,将来的社会是市场化、货币化和资本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也就是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化),用货币计量的东西就越多(货币化)。既然都能以货币定价,进而就能实现频繁交易(资本化)。资本化将使国民经济的资产证券化水平提高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有的国家曾出现过相当于GDP150%或200%的资产证券化水平。目前,美国股市市值是GDP的1.38倍,英国市场为1.66倍,法国市场为1.33倍,即使韩国市值也是GDP的1倍。虽然市值达到50万亿元也不足为奇。第二,资产证券化会使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功能得到极大的增强。
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制度建设和资产证券化像三个发动机,源源不断地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保险和券商类资产,一方面现在证券市场上还比较缺少这两类资产;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大潮会有力地推动大金融行业的发展;另外,对它们如何定价是一个新问题,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