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小说选刊(2012年第10期)
2977200000012

第12章 评论:一朵永不凋谢的上海玫瑰(张丽军)

一朵永不凋谢的上海玫瑰 文\张丽军

上海青年作家滕肖澜的新作《规则人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不仅延续了其以往关于上海市民精灵机智、进退有序、从容有度的日常生活审美书写,而且在艺术结构、叙述技巧、人物形象设置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表达出了作者对小说、时代和生命的新理解。

“朱玫接到姐姐朱慧那个电话时,就隐隐猜到了是什么事。”小说开头简洁明了,体现了中短篇小说的故事性特质,吸引读者自然阅读下去。当姐姐终于把“叮叮——要不就给我们吧”那句话说出口的时候,朱玫一颗提起来的心,突然感觉身体里有什么东西“嘣”的一声,断了。小说运用特写的方式,细致描绘了朱玫把儿子叮叮过继给不孕姐姐时的心理变化过程。紧接着小说向读者解密,是朱玫早就有预谋地一点点地要把儿子推进到双胞胎姐姐怀抱里。“她是想活出些滋味来的。若不是这样,当初也不会跟了老赵。”从这些极端行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寻常的、有着很大机心、很会“表演”的女主人公形象。

朱玫从很小的时候就驶进了一个“人生双向道”:一方面被父母无情地遗弃,另一方面是幸运地被善良的养父母、“外婆”养大,还有个双胞胎姐姐。遗弃与关爱,同时显现在朱玫的童年生命记忆中。大学与沈以海相恋三年,本可过上安静幸福生活的她,却被再次抛弃。命运再一次展现了“人生的双向道”悖论性存在。“那阵子真的很难熬,人像死了似的”,朱玫选择了比她大二十多岁的老赵,选择了一种出离正常规则的行为。在老赵被高利贷逼得走投无路时,朱玫与老赵合谋了一场假死亡事件,精心设计温柔陷阱,利用沈以海的权力进行不正当房地产交易,骗取了巨额财产。如果说,被沈以海抛弃之后,朱玫已经是被怨恨和痛苦占据了心灵的话,那么,这次合谋骗取财产的时候,朱玫意识到,自己也是老赵的玩物和棋子,心中似乎完全消解了对世界的真情。但在这个布满欺骗、虚伪和绝望的人生轨道的另一个方向上,朱玫依然感觉到来自姐姐的“自己人”情谊,依然为暂时不得不离开儿子而感到钻心的疼与痛。显然,朱玫就是这样不时承受人生双向道的心灵撕扯。

《规则人生》不仅从朱玫的独特个性出发,而且从复杂的人际关系出发展现人生命运,建构了多组人物关系和故事架构,借助生动洗练的对话描写和摇曳生姿的心理描写,呈现出一个“生活立交桥”的传奇景观。朱玫和初恋情人沈以海、朱玫和“丈夫”老赵、朱玫和“邻居”邵昕呈现多角情感关系,是一种显性的情感冲突;朱玫和姐姐因为儿子的过继,产生了时近时远的情感距离,乃至是隐隐约约的情感冲突;朱玫与沈以海妻子罗颖在小说文本中则是一种完全隐性的冲突。这三种冲突从不同维度和层次构成了故事发展的复杂结构、多种线索和推进动力。在“人生双向道”的路途中,朱玫遇到了众多的人物,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改变着朱玫,朱玫也在影响着和改变着他们,彼此构成了一个流动的、发展的“生活立体桥”。那里有朱玫的乖巧、机灵,有沈以海和老赵各自不同的贪婪和狡诈,有朱慧的安宁和情义,也有罗颖的“高贵”和精明……各有各的小算盘,活灵活现一个《金锁记》式的海派文化特质,只不过已经没有了曹七巧般的狠毒与刻薄,而多了一些滕肖澜式的轻盈和飘逸。尤其是朱玫和沈以海在一进一退的心灵攻防战中,拿捏得可谓是进退有序、分寸得当、趣味盎然。

朱玫以其特有的机灵和精明,从童年养父家,大学恋爱到合谋骗财,都力图做一个生活游戏的主导者,但是却不由自主地陷入“人生的双向道”和“生活立交桥”中,经受左右撕扯、层层缠绕的心灵炼狱,而且不知不觉掉进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陷阱”之中。这就是朱玫不规则的“规则人生”。在《红楼梦》中,那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然而,滕肖澜的《规则人生》却不是。尽管承受父母的遗弃,承受着恋人和“老公”的背叛,承受着可能失去儿子的痛苦,乃至掉进未知的陷阱,但朱玫依然不动声色,依然进退有序,依然活色活香,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上海玫瑰,尽管上面的刺有时会刺得你鲜血淋漓。

[ 作者系山东师大文学院副教授,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