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稻谷》 文\周建新
选自《芒种》2012年第9期
【作者简介】 周建新:满族,一级作家,1963年农历11月生。著有长篇小说《老滩》等八部,有多篇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现供职于辽宁省作家协会。
1
公元1945年8月15日,酷暑难挨。
我爷爷周安顶着草帽,拎着铁锹,赤着泥脚,踩着湿漉漉的水渠,冒着炎炎烈日,一畦接一畦地挖开田埂,耐心地给稻池灌水。
伏天里,龙王偷了懒,降水不勤。立秋后,老天敞开蓝瓦瓦的大脸,任太阳无遮无拦地烤。村外的水泡子瘦了,喜水的三棱草蔫了,庄稼的颜色也不翠绿。旱地作物还可以,穗粒饱满地渡向成熟,只欠白露前一场透雨。水田却不行,稻秧茂盛地抽穗,正需水满肥足,却眼瞅着埂干水枯,秧蔫头垂。
我爷爷坐不住了,生怕毒日头烤干稻池,烤黄稻秧,毁了收成,没等吩咐,自己跑向稻田,甩开膀子,引水入渠。
很早以前,稻田曾是我们家的荒甸子,我爷爷贪图那片苇子,买了下来。天寒地冻时,我爷爷踩在冰上,割下苇子。我奶奶在家,编成各种图案的席子,卖给城里讲究的人家,有模有样地铺在房子的檩木之上,既好看又干净。
后来,这里变成了稻田,就不归我们家了,水田为日本人专属,“满洲人”不许拥有,于是,田的主人成了犬冢一郎。十年前,他带着开拓团,扛着枪,来到辽西古城——兴城,到处寻找风水宝地。走到城西十几里远的羊安堡,打了个尖,又往村南踅了一圈儿,驻足在龙河北岸,望着长满芦苇的菏泽之地,眼里放出贼亮的光。
从此,我们家与芦苇的缘分就尽了。
本来,日本人的眼光和我爷爷没有关系,荒甸子出不了一升半斗的粮,卖苇席子的钱顶多换出半年的油盐酱醋,占就占去了吧,没有和日本人计较。我们是本分人家,不想惹麻烦,躲还来不及呢。更何况我们家的生活比较殷实,养着一挂三套马车,住着七间粗梁抱柱的房子,种着十几垧平川好地,不在乎每年少了几车苇子。可是,我爷爷还是让日本人盯上了,逼着给他们打头扛活。
农家院里的活儿,我爷爷是样样精通,本可以万事不求人,根本不需要给日本人扛活养家糊口。村里的保长曹振东一个劲儿地向犬冢一郎举荐我爷爷,称让周安当扛活的把头,在菏泽之地填沟清淤,铺泥修渠,挖出百亩良田,那是不二人选。
日本人选把头,精明极了,保长举荐了,也不完全相信。犬冢一郎亲自到我们家考察,眼睛隔着大门,只往我们家院子一扫,就圈定了我爷爷。我们家的院子,家什农具摆放得特别讲究,到处都是我爷爷心灵手巧的痕迹,哪怕挂在墙角的簸箕,悬在牲口棚里的马鞍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妥帖。这样的好把式,他们怎肯放过?
许多年过后,我爷爷九旬寿终,人们还在夸,打有村子起,三百多年了,没出过这么巧的庄稼把式,赶车扶犁,点种育秧,割地打场,舂米磨面,砌墙盖房,烤烟酿酒,喂猪养羊,周安老爷子无所不精,无所不长。即使是扎扫帚、锔大缸这等不常干的活计,也是手拿把掐。只要是庄稼活儿,让老爷子搭上一眼,准是行家里手。
可是,我爷爷却没给曹保长面子,拒绝给日本人开荒种稻。其实,我爷爷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民族气节,也不是对日本人恨之入骨,更不是丢了荒甸子心里难受,他很简单,干活吃饭,过与世无争的平常日子。他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没见过稻谷,更不懂稻田为何物,怕丢了手艺。
我爷爷越是不肯,日本人越是要我爷爷。曹保长本来就讨厌我爷爷一副死脑瓜骨,咋拍都不开窍,哪怕是给保长家杀猪宰羊,仍像到平常百姓家,斤是斤两是两地拎回顶工钱的肉份子,惹得保长好没面子。曹保长正愁没缝下蛆呢,趁此机会,借着日本人的手,让我爷爷“明白明白”,硬说我爷爷私藏枪支,给送进了县城的大牢,让我爷爷和日本人计较去。
日本人的牢房,可不是闹着玩的,过一次堂就是一次死里逃生。我爷爷从阎王爷的手缝里挤出来好几回,老虎凳、辣椒水尝了个够,愣是没明白,咋就成了反满抗日分子?当然,也不知道招供了就少挨打的道理。
倒是我爷爷的哥哥,我大爷爷周平,脑子灵活。大爷爷在城里开了间名为“德厚昌”的杂货铺,朋友多,见识也广,花钱找了个明白人,锯了两截钢管,权当枪管交了,还替我爷爷向日本人承诺,给开拓团当把头,别说是开一百亩水田,就是一千亩,也是理所当然,大东亚共荣嘛。
大爷爷貌似奴颜婢膝的谦卑,换回了我爷爷的命。我爷爷出来时,还挺着脖颈儿说,我没有反满抗日。大爷爷照着我爷爷的脖颈儿就是一巴掌,训着我爷爷,忘了咱妈是咋说的?
我曾祖父逝于第二次直奉大战,死前发过一笔战争财,据说是贩卖粮草,也卖情报。血淋淋地从水上长城九门口拉回家,只给曾祖母留下一句话,平安是福。我曾祖母谨遵这句话,把两个儿子改名为周平、周安。
那一天,我爷爷周安在我曾祖母的安慰下,安定了下来,垂着头,被保长曹振东牵到了犬冢一郎的尖顶房子里,聆听翻译官喋喋不休地传授如何开垦稻田,如何育秧,如何插秧,如何浇灌,如何施肥,直到如何收割脱粒。
也许,我爷爷天生就是禾苗的奴隶,庄稼的贱种,筑过拦截龙河的水坝,修了阡陌纵横的水渠,看到秧苗绿茵茵地长在了水里,就喜欢上了,不由自主地让犬冢一郎这个日本人套上了笼头,而且一套就是十年。甚至自己家的庄稼都耽搁了,日本人的稻田里,却找不到一棵稗子。日本县长放过狠话,稻子减产一斤,村里每户人家必须多交十斤出荷粮,否则就是经济犯。
精耕细作的稻子,稍有疏忽,就减产个百八十斤,每家每户就得多交千八百斤的出荷粮,田少地薄的人家就得卖儿卖女度饥荒。我爷爷害怕极了,尽心竭力地侍弄稻田,唯恐自己一时不慎,让村里饿死人,瞪圆了眼睛看稻苗,直至籽丰粒满,颗粒归仓,才松下一双劳累的腿。
我爷爷把自己变成了牛。
日头偏西,暑热不消,满世界的知了吵成一团。好在坝高渠宽,水流顺畅,一畦接一畦的稻田很快灌满,我爷爷这才感觉到,身子被日头晒得发烫,汗也快流干了。可他看到灌过水的稻秧,全都挺直了腰身,心里便一片清凉。眼瞅着稻穗越抽越大,越长越沉,再过四五十天,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村里人再也不用担心多交出荷粮了。这么一想,我爷爷甚是欢喜,也像这稻秧一样,伏在水里,洗了个透彻。
我爷爷总是这样,喂饱了猪,喂饱了羊,喂饱了牲口,侍弄完了庄稼,才猛然想起,自己已是口干舌燥,肚子饿身子乏了。
清爽过自己,我爷爷迈开步子,向犬冢一郎居住的尖顶房子走过去。那是座白墙红瓦的尖顶房,单独矗立在碧绿的原野中,格外醒目。房前,有一根高耸的旗杆,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犬冢一郎总是隆重地走出尖顶房,将一面太阳旗高高地升过房顶,直至太阳升至一竿子高,犬冢一郎还在凝视那块破布。天上的太阳和旗上的红圆圈重合了,我爷爷便会不由自主地打个冷战,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他觉得旗上的红圆圈渐渐地活了,飞扑下来,张开血盆大口,将我爷爷一口吞噬进去,骨头都不剩。
没有风,没有云,湛蓝的天上,孤独的白日正在西垂,还有那座尖顶房,也是在原野上孤独地立着。旗杆上的那面旗,不知啥时滑落下半截,无精打采地垂着。除了知了在无知地吵闹,世界静得要死。正向尖顶房走过去的我爷爷,丝毫没有意识到,此时的犬冢一郎,对稻田的丰收与否,已毫不关心。因为,世界正在天翻地覆。
我爷爷洗净泥脚,换上木屐,正准备迈进尖顶房子,忽然听到屋里的收音机传来沙哑迟滞而又忧郁的声音。我爷爷探头望过去,看到屋子的拉门大敞着,里面一片狼藉,碎纸片、碎布条、碎瓷片扬满了木地板和榻榻米。犬冢一郎全家老少六七口人跪在地上,抱在一起,哭成一团。唯有怀里的小婴孩,对哭声全然不顾,叼住犬冢一郎妻子的乳头不放,一口接一口地吸吮。
一家老少,不管我爷爷如何劝解,依旧悲痛欲绝,泪雨滂沱,悲伤程度,如遇天崩。
风和日丽,天清气爽,家人齐全,无灾无难,哭的是哪门子丧?我爷爷困惑不已。
收音机里沙哑的嗓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犬冢一郎全家冲着收音机,一遍又一遍地跪拜磕头。毕竟常年给日本人干活,耳濡目染知道些日语,渐渐地,我爷爷听出了些门道,原来,他们的天皇正在宣布投降。
我爷爷顿时释然,心也像外边的天空,一片晴朗。他终于明白,一直视稻田为心肝的犬冢一郎,为啥对快要干涸了的稻池不管不问。
对于犬冢一郎的悲伤,我爷爷的反应很淡,投降就投降了呗,干吗要死要活的,我都投降你十年了,日头不照样落,庄稼不照样长,人不是照样活吗?这么想着,我爷爷寻来手巾,给犬冢一郎擦眼泪。
犬冢一郎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连给我爷爷鞠大躬磕响头,吩咐孩子们端茶倒水剥糖果,恐怕一时礼数不周,我爷爷怪罪。
世界真的颠倒了,东家怕雇工了,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我爷爷一时难以适应。平时穿着高傲的和服,戴着浑圆的眼镜,用文明棍指点我爷爷那群泥腿子的犬冢一郎,全然不见了,变得格外谦恭与卑贱,眼神比落水狗还要可怜,我爷爷简直不认识了。
直至犬冢一郎掏出了心窝子,我爷爷才恍然大悟。这个小日本,哭昏了还怀着鬼胎呢,看到我爷爷憨厚质朴,趁着村里人还蒙在鼓里,即刻安顿后路,乞求我爷爷将他的孩子们藏起来,以防不测。我爷爷迟疑了一下,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谁能把你的孩子扔井里?犬冢一郎便把头磕成了鸡鹐米,眼泪和鼻涕涌成泉水,硬是泡软了我爷爷的心。
犬冢一郎将他们家三个懂事的孩子推过来,我爷爷在大马车上,用麻袋搭成了窝,把三个孩子藏在里边,和那些工具一并拉回了家。
我七岁的父亲有了玩伴,把打那三个孩子的嘴巴当成过年放炮仗,因为我父亲从记事起,印象最深的就是挨他们欺负。三个孩子连哭都不敢,害怕别人知道他们藏在我家。我父亲的暴力常常被我爷爷熊掌般的大手阻断,屁股上留下的红手印经久不褪。不过,这却阻挡不住我父亲听“炮仗”的热情。离开爷爷的视线,我父亲照打不误。
事实证明,犬冢一郎比我爷爷有先见之明。第二天一早,久违了的胡子,突然死灰复燃,闯进犬冢一郎的家,劫掠一空后,把尖顶房子烧得片瓦不留,落荒而逃的犬冢一郎夫妻下落不明。
接下来的几天,县城里抢劫成风,只要是日本人的东西,见啥拿啥,咋解恨就咋作践。没多久,街头行乞要饭的,就有了身着和服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娶不起媳妇的光棍汉,突然间扬眉吐气了,没出阁的日本姑娘,争着抢着往花轿里钻,恐怕天地拜晚了,丢掉了被人保护的机会。
伪县政府,人人自危,职员们扔下差事,远走他乡,树倒猢狲散了,全县陷入无政府状态。胡子头孙蜂子缴了警察署的械,装模作样地当了一天县长,大车小辆地拉走了一大溜东西,回到了山里的老窝。
虽说苏联红军直抵兴城,封锁了日本军营,可是,他们分不清街头上谁是中国人谁是日本人,弄不懂谁哄抢了谁,睁着空洞的眼睛,就是不管。直至八路军曾克林部抢先出关,接管了兴城,才恢复了秩序。
后来,另一伙八路也来抢兴城,他们从山东乘船,横跨渤海,在城东的钓鱼台登陆,两伙八路,还弄误会了,动了枪炮,打了好一会儿,才知道彼此是谁。
这些变故,我爷爷并不知晓,也不想知晓。我爷爷全部心思都放在高粱穗有多大,苞米棒子有多沉,黄豆株上挂了多少荚,大白菜能不能壮满芯,大萝卜会不会长到绊倒驴。再有,他窃窃自喜的事情,就是偌大的一片快要成熟的稻谷,没有了日本人,收获自然要归土地原有的主人和劳动者——我爷爷所有。
后来,我舅爷爷张冠武来了,一切都改变了。
舅爷爷不是孤身来的,带了个叫林梦舒的人,舅爷爷喊他林主任。林主任与我爷爷同龄,从海上来的,满嘴山东腔,年纪轻轻的就当了县里最大的官儿——八路军驻兴城办事处主任。舅爷爷云山雾罩地夸林主任,搞武装,抓俘虏,打日寇,比孙悟空都有本事。
林主任一副书生样,被舅爷爷夸得面红耳赤。我奶奶敲着茶碗,让她的弟弟说话有点谱儿,别扯八竿子远,把神仙夸蒙了,算你有本事啊?
舅爷爷是典型的落魄八旗子弟,浑身臭毛病,嗓门大,脾气大,过日子有一个花俩,成天东跑西颠,家里仅有的几亩地也折腾光了,常来我爷爷这里蹭饭吃。大奶奶瞧不起他,看他时,眼白比眼仁多,给他盛饭也是摔盆打碗的。毕竟哥俩没分家,即使是吃小灶,吃掉的也是两家的日子,奶奶不愿意看大奶奶的脸色。
舅爷爷不在乎,吃饱了还抻懒腰睡一觉。
当着林主任的面儿,舅爷爷又摆上了谱儿,一见面就让我奶奶杀鸡宰鹅赊羊肉,款待贵宾,我爷爷示意着奶奶一一照办。本来,我爷爷没这么大方,来的又不是至爱亲朋,没必要破费。他是担心家里藏着犬冢一郎的三个日本崽子,让八路搜出来,那就麻烦了,定个窝藏罪事小,兵荒马乱的,丢了三个孩子的性命,罪过可就大了,人命关天,孩子是无辜的,不该替杀人放火的日本鬼子承担责任。
眼见得就要无端地夺了花公鸡和大白鹅的命,我奶奶显得有些磨蹭,不是小气,而是在意大奶奶事后耍脾气。大奶奶能把针鼻大的小孔闹成斗大的风,到头来还得麻烦曾祖母动用家法才能平息,奶奶不想因为小事惹是非。幸好林主任谢绝了在我爷爷家吃饭,说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才避免了一场我们家有可能爆发的纷争。卸去了负担的奶奶立刻接话,张冠武也是八路,连拿带抢,快拆我们家房子了。
这次轮到我舅爷爷脸红了,舅爷爷带着的那伙武工队,缺枪少药,没吃没喝,又掉进了穷人堆里,不找我爷爷,还能找谁?
林主任正了正灰色的军装,从警卫员手里拎过一个沉甸甸的面袋子,“哗啦啦”地堆在炕上,单刀直入地切入正题,周家二哥,地里长的稻子,我们全要了,这二百块大洋,是订金,尽早打出稻谷,送到县城,队伍上的人,大多来自苏北水乡,高粱米吃坏了他们的胃。
我爷爷吃了一惊,这么多年了,当兵征粮,嗓门比腰都粗,少给一斤都会挨枪子。虽说地是自家的地,稻谷却是日本人的稻谷,被队伍收走了,也不见怪。奇怪的是,没见过这样的队伍,本来可以白拿,却扔下了大洋,足可以买下所有的稻谷,还说是订金。我爷爷无所适从了,紧张地搓着手,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才想明白,应该留下点啥。于是,他立刻抓过一支毛笔,让我父亲研墨,写下一张收条,两个月后,无论林主任来否,见到收条,支付稻谷。
林主任起身告辞,握我爷爷的手,藤缠树一样紧,看我爷爷的眼睛,比湖水还要蓝。
我爷爷的眼睛潮湿了,后悔没有坚决地让奶奶宰杀掉花公鸡和大白鹅。
后来的许多年,我爷爷一直在等,等着林梦舒的出现,等了一辈子。年近九旬时,还督促我父亲,去找林梦舒,补上欠下的那顿饭。
2
霜降割稻,节气恰好。
我爷爷提前开镰了,八路犯胃病的越来越多,等不得霜降。好在大田作物已地了场光,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闲暇了下来,人手不再是问题,都被我爷爷雇来割稻子。那一天,我爷爷特意将早熟的半麻袋稻谷舂成大米,提前杀了一头准备过年的猪,图的就是把大家的情绪鼓捣得高高的,快点割完稻谷。
多年来,我爷爷把眼光练成了秤,哪怕是一亩地,估产的误差都不会超过十斤,肯用大米饭招待雇工,那是有十足的把握,准能给八路打出满满的两百麻袋稻谷。
别看稻谷金灿灿地长在村南,村里人从来没敢奢望过,日本人不让吃,抓住了就是经济犯,轻则进大牢、服苦役,重则暴尸荒野。现在,能够毫无忌惮地吃大米饭,那是天降的福分,何况还有可够吃的猪肉呢,周家兄弟没薄待雇工,够意思。
无形中,割稻谷成了一场竞赛游戏。
然而,八路没能等米下锅,中央军打了过来,把八路撵出了县城。临撤退时,舅爷爷单独一人,骑着快马,急慌慌地跑到我们家,用匣子枪威胁我爷爷,稻谷弄丢了,我要你的脑袋。
我大爷爷不愿意了,不耐烦地对舅爷爷说,赶快找人,把稻谷都搬走,我们留着脑袋吃饭呢。
两百麻袋稻谷,就算舅爷爷生出三头六臂,也没有能力搬走,只好悻悻而去。
从此,这两百麻袋稻谷,成了我爷爷最头疼的事情。
我爷爷做梦也没想到,第一个惦记着那批稻谷的,会是犬冢一郎。
犬冢一郎卷土重来。
那天,一大家子人正在吃午饭,吃刚刚舂好的新高粱米,我的曾祖母,我大爷爷、大奶奶,我爷爷、奶奶,没出阁的小姑奶,还有我的父亲姑姑叔叔们,吃得特别香,新米毕竟比陈米有嚼头,滋味好。可是,犬冢一郎的三个孩子,却嫌高粱米饭粗,刮嗓子,死活不肯吃,一个劲儿地舀菜。庄户人家,菜是用来下饭的,只吃菜,不吃饭,谁家供得起?
前段日子,割稻谷剩下十几斤大米,我爷爷只给三个日本孩子吃,自家的孩子们却眼巴眼望,一个米粒也吃不到。现在,那点儿大米吃没了,我爷爷再也不能惯着他们了,剩下的稻谷,属于八路,只是暂存在家,不能动。日本孩子的胃再娇贵,也得适应粗粮了。
大奶奶对此很有意见,她很渴望吃大米饭的日子,更渴望孩子们能可够地吃大米饭,既然天翻地覆了,风水就得轮流转,该是日本小崽子吃苦了。可老哥俩已经把封存稻谷作为家规,不许有丝毫的觊觎,还把日本小孩当成座上宾。大奶奶对着日本孩子翻白眼,快要翻成白内障了,三个孩子却只顾菜盆,不看眼色。
大奶奶敲着碗边儿,权当敲打我爷爷了,老周家祖坟没埋对,养不出少爷,整几个野种装少爷来了,没大米就不吃饭,别忘了,小日本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有这个闲心,还不如养几条狗。
奶奶不爱听了,反驳道,狗再好也听不懂人话,积善行德,扶危济困,是老周家的家风。再说了,种稻谷的活儿都是你二弟干的,这点家还当不起吗?馋大米饭也得忍着点儿。
大奶奶的火被逗起来了,立眉立眼地要暴发。
曾祖母一蹾筷子,吃饭别说话。
我们家到底是讲规矩的,老太太一发威,就把火给按住了。饭桌上,除了吃饭的“刷刷”声,别的都静止了。
正在这时,汽车的引擎声打破了屋里的寂静,一辆吉普车停在我们家门外。
那时候,铺着褥子挂着彩绸的马车停在谁家门口,都是新鲜事儿。日本人到村里来,骑个高头大马,就够威风的了,冷不丁开进村里一辆吉普车,还是新媳妇上轿,头一遭。村里人好奇,我们家门口围了一圈儿人。
车上下来一位国军少将,跟随其后的,便是犬冢一郎了。只不过犬冢一郎不似第一次来村时狼一样昂着头,而是狗一样夹着尾巴,躲在少将的身后。虽然如此,我爷爷还是看到了犬冢一郎的眼神中透露着狼的本色。
望着大步迈进院里的少将与去而复归的犬冢一郎,我爷爷怔了一下,心“扑通扑通”地跳,不知道他们的到来是福还是祸,忙把犬冢一郎的三个孩子藏在柜子里,等弄明白了再说。
客套了几句,我爷爷终于知道少将此行的目的,原来,少将在葫芦岛港负责整个东北的日本侨俘遣返,上边只给他任务,钱粮却少得可怜,此次登门拜访,就是让我爷爷捐出稻谷,善待日本侨俘,因为他们不习惯吃高粱米,此项善举,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宽容。
我爷爷已经没有宽容的余地了,稻谷不是他的了,替林梦舒保管呢,捐也得林梦舒去捐,可我爷爷又不能说,你去找八路要,如果实话实说,就会被视为通匪。拙嘴笨腮的我爷爷,只会不断地重复两个字,不行。
少将的口气渐渐硬了,他说,这涉及国家形象,让你捐,说的是客气话,给你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地是你替犬冢一郎种的,留点儿稻谷,权当是酬劳,倒也无妨,想全部留下,那就另当别论了,别怪我把你当汉奸处理了。
我爷爷只会犟脑袋说,杀了我,也不行。
少将掏出了小手枪,啪的一声拍在八仙桌上,你以为我不敢吗?
开始的时候,大爷爷还能圆滑地哄着少将,看到少将不吃这一套,也恼了,大声吼着,还讲理不?地是我们家的苇子地,被日本人强占了,还强迫我弟弟种稻子,没日没夜,一干就是十年。前九年的收成全让日本人拿走了,最后一年就不允许留给我们自己吗?日本人统治时,吃大米是经济犯?现在,小鬼子投降了,还不让我们吃大米饭,还让我们把稻谷送给日本人,要论谁是汉奸,你比我们更是。
少将没想到小小百姓还能叼住理,愤怒地扯开衣服,袒露出累累伤痕的胸脯,咬牙切齿地说,老子是汉奸?八年抗战,老子天天枪林弹雨,月月死里逃生,为的就是拯救你们这群没有血性的亡国奴。
大爷爷并不示弱,我们是平头百姓,不当亡国奴,还能怎样?你伤在皮肉,我们伤在内心。我们种了满地的大豆高粱,却没有粮食吃,只能拿橡子面充饥,有多少人屙不下屎,被活活憋死了?有多少人出劳工,被活活累死?我弟弟没日夜地给犬冢一郎种稻子,都快累死了,为的就是村里人不多交出荷粮,不再挨饿,不去沿街乞讨。
少将惊愕了,不相信这是真的,眼光盯向了犬冢一郎,求证大爷爷说话的真实性。
犬冢一郎低下了头,也等于承认了这一切,随后,他拉了下我爷爷的胳膊,拉到了外屋,与我爷爷说起了悄悄话。他说,周安君,稻谷的我不要,接孩子的是真。
我爷爷闭上了眼睛,他想到了狐假虎威的故事。从前给犬冢一郎干活,我爷爷只感觉到无奈,不是特别讨厌,现在,我爷爷终于看清楚了犬冢一郎,憎恶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我爷爷忽然觉得,我大奶奶白眼狼的话并不是无中生有,便匆匆走进另一间堂屋,从柜子里拎出那三个孩子,推进犬冢一郎的怀里,大声说,滚吧,滚吧,滚回你们的小日本。
三个孩子抱着犬冢一郎号啕大哭,好像我爷爷给了他们多大的委屈。
少将被突如其来的三个孩子弄蒙了,直至大爷爷再三解释,少将才弄清楚来龙去脉。原来,犬冢一郎略施小计,把少将当成挡箭牌,给遣返的日本侨民弄稻谷是借口,安全地接回他三个孩子才是真。
我爷爷看到,少将仰起头,眼里噙着泪花。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流遍少将全身,比战场上打了败仗还要窝心。
少将整理下自己的帽子,片刻也不肯停留,可临走时仍丢下一句狠话,这一次就算了,不让小日本看笑话,把稻谷留住,年后我拿钱来取,慰劳我的弟兄们。
我爷爷的心里又一哆嗦。
吉普车走了,带着少将和犬冢一郎以及他的三个孩子,留给村里的,是一股夹着黑烟的黄尘。
转眼间快过年了,那是1946年的春节,也是第一个没有日本人管束,不担心吃好东西当经济犯,话说不慎当政治犯的春节。全家忙碌起来,清扫房子,挂红灯笼,门上贴福字,门框贴对联,淘米磨面做黏豆包,甚至猪圈鸡架牲口棚子马车辕子都贴上了红对联。院子里充满了喜庆,我没出阁的小姑奶带着父亲和他的兄弟姊妹们,吃糖葫芦,打雪仗,快活极了。
那天,我曾祖母被我两个出阁的姑奶奶接走了。辽西风俗,腊月里,爹妈要在姑娘家串上一圈儿门,过年才回来,进了正月,姑娘就可以回娘家了,待过元宵节,才哭天抹泪地回婆家。那天,我大爷爷也没在家,出去讨要欠款,城里店铺的规矩,债不过年,年前讨不回,账就烂了。我爷爷也在东奔西走,到处找地方,想把那两百麻袋稻谷藏起来,等到国军少将揣着钱来,那就麻烦了。在我们家的道德观中,一货卖二主与一女嫁二夫一样地可耻。
家里的事情,就由大奶奶张罗着。作为一大家子的内当家,过年的吃喝用度,自然全归她管。一进腊月门儿,她便筹划过年的一应事宜,先是让我大爷爷从城里扛回一匹布,和我奶奶一块儿给全家老少做了一身新衣服,接下来,杀了年猪,蒸了饽饽,烧了木炭。到了过年那天,热腾腾的火锅摆在中间,鸡鸭鱼肉点缀一圈儿,把囤了好几年的高粱烧倒进酒壶,在开水里烫得热乎乎的,倒进盅,呷一口,嘴和心里都熨帖着呢。
家里的年货都齐全了,最后若能端上一盆热腾腾的大米饭,便是老周家十全十美的年了。
别的都好办,大米饭却是件挠头的事儿。稻谷是个稀罕物,城里的粮店都没有,买是买不到的。可是,家里现成的稻谷,像舂高粱米那样,舂出十斤八斤的大米不成问题的,问题是我爷爷是死脑瓜骨,将两百袋稻谷斤是斤两是两地称完了,还用麻绳缝死,死活不肯开封。我大爷爷也和我爷爷一个鼻孔出气,眼睛一闭,烟袋锅往炕沿上一敲,意思是这事没商量。
既然哥俩都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就从孩子们身上寻找突破。我大奶奶不断地怂恿孩子们,大米饭又黏又软又香甜,抠出一簸箕,舂成大米,省得天天吃又硬又酸又噎嗓子的黏豆包。大米饭闻着都香,谁不想吃呀,大奶奶把孩子们的馋虫给勾了出来,趁着大爷爷和我爷爷不在家,就要抠开麻袋,抓出稻谷了。
我奶奶坚决地拦下了孩子们,尽管我奶奶对我爷爷的一根筋根本不赞成,可她坚守着夫唱妇随的原则,也坚守着答应下的事情,一丝一毫不能差的家规,不肯和大奶奶苟同。我奶奶没有立刻和大奶奶针锋相对,而是吓唬着孩子们,大米饭是曲曲弯弯白白亮亮的蛆变的,从茅坑里爬出来,钻进壳子里,就成了大米,吃了满肚子下崽生蛆,变成十足的坏人。
大奶奶很恼火,指责我奶奶红口白牙说瞎话,大米饭那么坏,咱们给雇工们吃了,不是比坏人还要坏吗?
奶奶谎话被戳穿了,脸涨得通红,可她又害怕我爷爷的承诺被大奶奶破坏了,力量都集中到拳头上,老周家人,答应人家的事情,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能改,改了,就是坏了家风。大奶奶明知麻袋里的稻谷就是周家的信誉,却怂恿着孩子们抠稻谷,这样的当家奶奶就是欠揍。我奶奶忍无可忍,忘了曾祖母长幼有序的教诲,反正曾祖母没在家,憋了多年的格格脾气,也该暴发一次了。我奶奶张开那张比大奶奶脚还大的大巴掌,就要一下子将小脚大奶奶扇趴下了。
这时候,大门突然响了,“乒乒乓乓”的,敲得既急促又猛烈。突如其来的敲门声阻止了我奶奶的巴掌,也阻止了孩子们抠稻谷的小手。拉开沉重的门栓,进来的是我们家族的近门,他神色慌张,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我家一个坏消息,孙蜂子来了,奔的就是你们家。
孙蜂子是方圆百里的活阎王,日本人刚一降,就拉起了百八十人的杆子,蝗虫一般啃食着城里乡下。大人们都拿他吓唬人,哪家的孩子闹,说一句孙蜂子来了,立刻鸦雀无声。民间传说,孙蜂子逮住小孩子,先抠瞎眼睛,再挖出心肝,拿开水烫一下,生着吃。
就像老鹰飞进了家雀群,我们家院里一片寂静,谁也不敢唧唧喳喳地吵,就连树上的麻雀,也知趣地飞走了。
没多久,马的銮铃声“哗铃铃”地传过来,陪伴铃声的还有落地有声的马蹄,不用看,我们家的前门后院都被孙蜂子带来的胡子堵住了。
除了来报信的人,家里没有成年男丁,我大奶奶的裤子湿了,却浑然不觉,木偶一样站着,再也不张罗抠稻谷了。小姑奶和我的父亲叔叔姑姑们都吓傻了,不知所措。我奶奶却一反常态,突然间恢复了旗人格格的野性,抄起一杆舅爷爷藏到我们家的枪,登着梯子就上了房,把枪架在了烟囱下。
奶奶正有气没处撒呢,孙蜂子等于撞到了枪口上。
孙蜂子已经站在我们家的大门外了,带来的胡子不过是七八个人。可这七八个人,对于我们这样的庄户人家,也是灭顶之灾呀。七八个胡子骑来的不是马,是骡子,骡子痛快,闹性,比马跑得快,虽然不如马通人性,却适合胡来胡去的胡子。
胡子们堵住了我们家的前门后院,堵得连一只耗子都逃不出去了。胡子们没敲门,也没喊话,更没放枪,嘻嘻哈哈地在外面笑。没过多久,又多了两个胡子,把全村十几辆马车和牛车都抢来了,赶到了我们家门外。这时,孙蜂子骑上了他那头最高最壮也最闹性的大骡子,大骡子不安分地捯动四条腿,好像要踢我们家的大门。
孙蜂子冲着我奶奶笑嘻嘻地喊,劫财不劫色,痛快地打开大门,让我们把稻谷拉走。
胡子们也在乱喊,拿下老周家,过年有钱花。
我奶奶忍无可忍了,冲着孙蜂子,发射出了唯一的一颗子弹。
尽管舅爷爷教过我奶奶打枪,我奶奶对枪也不算陌生,枪还是打偏了,没有击中孙蜂子,而是打穿了那头大骡子的耳朵。大骡子一惊,把孙蜂子甩了下来。
孙蜂子只顾护脸了,手摔伤了,滴滴答答直淌血。从没吃过亏的孙蜂子,哪里受得了这个屈,让一个女人给教训了,爬起来就让手下人往院里冲,见啥抢啥。
我奶奶在房上喊,别给脸不要脸,打你的骡子耳朵,那是客气,不想和你们结梁子,拼人命,真的进院来抢,姑奶奶就不客气了,一枪一个开脑瓢。
胡子们不知道我奶奶是虚张声势,真的以为枪打得准,把身子藏在墙下头,或者是骡子身后,不敢露脑袋了,气得孙蜂子不断地踢他们的屁股,给他们壮胆子。
趁着胡子们犹豫,我奶奶扯过房顶上的一只空笸箩,冲着房下喊,把子弹扔上房。我父亲小的时候,既顽皮又聪明,马上明白了奶奶的话,带着我的叔叔姑姑们往房顶扔“子弹”。所谓的子弹,并不是真的,舅爷爷子弹不多,却揣回了许多子弹壳,我爷爷把这些子弹壳留下,用枣木削成子弹头,严丝合缝地插在弹壳上,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这些假子弹真的派上用场了。
“子弹”在扬上房顶的时候,“叮叮当当”撞得山响,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黄灿灿的光芒,刺疼了胡子们的眼睛。他们张大嘴巴,心里头琢磨着,老周家不显山不露水,有真东西呀,子弹快有县里的保安队多了。还有周家老二那个旗人媳妇,枪法就是子弹喂出来的,房顶上一趴,指哪儿打哪儿。老娘们儿都这么横,院里再有几个爷们儿帮衬,真是碰到了碴口上,冒冒失失地干这一票,丢了脑袋可就不好玩了。
黄色的光芒依然在闪烁,金属的撞击声不绝于耳,笸箩装得满满的,还在往上扔。奶奶冲着下边喊,够了,够了,打这几个兔崽子,用不了那么多。
胡子们进不敢,退不甘,犹犹豫豫了好久。奶奶趴在房顶,也是一动不动,出了一身冷汗,一旦让胡子们识破那杆枪是吓唬人的,损失的就不仅仅是稻谷了,家里肯定会被洗劫一空,没准还要搭上人命。
我奶奶就这样和孙蜂子僵持着,谁也没有让步的意思。
突然间,村西头枪声大作,舅爷爷张冠武来了。虽说武工队没几个人,却个个精悍,钻惯了枪林弹雨,打这几个蟊贼,游刃有余。更何况胡子遭到的是突然袭击,没等动手,就乱了阵脚,惊惶失措地爬上骡子,唯恐跑慢了被阎王叫住了魂儿。
这时候,我奶奶才长舒了一口气,头趴了下去,腿软得都不会动弹了。
舅爷爷爬上房时,我奶奶的怀里还死死地抱着那杆枪,好像没有枪做倚仗,魂儿马上就会被叫走了一般。
那天夜里,舅爷爷带着他的武工队,理直气壮地留在了我们家,提前过年了。他把岗哨放出去了七八里路远,就想在我们家舒心地待上几个钟头。从秋到冬,舅爷爷被国军剿得满山跑,兜着圈子逃命,弄得小半年衣服都没敢离身。现在,国军去了主战场,县城里只剩下点儿杂牌军,还有保安队之类的花子队,舅爷爷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坐在我们家炕头上的舅爷爷,总算能喘口气了,先把脚解放了,甩开棉靰鞡,盘腿坐在炕上,脚的酸味儿奇臭无比地涨满了整个屋子。
武工队的弟兄们都把脚解放了,放在火炕上烙,熏得屋子里没法待人。
大奶奶惊魂未定,躺在他们住的上房养神。大爷爷是买卖人,很讲究,杂货店收拾得比脸还干净,一点儿都不杂,禁不住臭味儿熏,应酬一下,躲回上房。我奶奶不能推却屋子里的臭味,弟弟刚刚救下全家十几口人的命,臭也是香的,频繁出入,给弟兄们端菜温酒。我爷爷呢,天天马圈牛圈猪圈地干活,恨不得把臭不可闻的狗粪捧在手里,埋进自家的庄稼地里,根本不嫌臭,笑逐颜开地陪着舅爷爷和他的弟兄们胡吃海喝。
酒过三巡,舅爷爷拍着爷爷的肩头,开始索要这次出手相救的报酬。舅爷爷的理论是,打跑了孙蜂子,不能白忙活,子弹都是兄弟们拿命换来的,总该有些表示吧。舅爷爷索要的表示就是那两百麻袋稻谷,舅爷爷不想让弟兄们天天瘪着肚子打天下,即使稻谷吃不了,多余的可以换枪,换子弹,打下县城坐江山。
我爷爷头摇得像拨浪鼓,收下了林梦舒的钱,东西就是人家的,半路给了别人,那还怎么做人。
舅爷爷火了,我也是八路,不是别人,我给你打条子,将来林梦舒来要稻谷,就拿我的条子顶,给我给他,不都是一样吗?
我爷爷大声说,不一样,他是八路,你倒像是土匪。
舅爷爷满脸的无奈,姐夫就是死脑筋,打死了也不开窍,真要硬拉走稻谷,土匪的恶名就落实了。
既然谋不来稻谷,那就磨钱吧,磨林梦舒留下的钱。舅爷爷从一颗手榴弹,一发子弹,一双鞋子,一套军衣,一支三八大盖,一件皮裤带,一笔笔地算,没有千八百块大洋,啥都不是。可是,一家人怎能说钱的事儿呢,帮咱自家打胡子,理所应当,一分钱也不要。但借钱总归不过分吧,就当林梦舒没给过钱,二百块大洋先借我,等革命胜利了,加倍还。
我爷爷不吱声了,他把庄稼看得比银子重,家里的钱财,都由大爷爷大奶奶掌握,老大当家,也是祖传的家规。这一点,舅爷爷不是不知道。看到我爷爷蔫头耷脑,一脚踹不出屁的样子,舅爷爷索性下了炕,趿拉着棉靰鞡,去了我大爷爷的屋,拿着枪点着我大爷爷的脑壳,骂着大爷爷,不陪我喝酒,躲清静来了,弟兄们的命,还不如猪狗吗?亲戚是亲戚,理是理,我们流血出汗,你却一毛不拔,今天我不难为你,要么两百麻袋稻谷我拉走,要么二百块大洋借给我,说吧,给啥?
大爷爷眨巴着眼睛,他知道,舅爷爷再凶,也凶不过胡子。大奶奶早就换完了湿裤子,她对舅爷爷知根知底,顺毛驴子的脾气哄一哄就能过去,忙说,老太太不在家,我们晚辈的随便做主,那是不敬不孝,要遭天谴的,不差这几天,过完年,老太太咋说咱就咋办,好不?
舅爷爷果然气消了一大半,把我爷爷我奶奶都找了过去,教训着他们,留几亩地几间房够吃够住就行了,该卖就卖,该当就当,留在家,谁都眼红,都是祸害,别当守财奴了,等到我们坐了天下,共产了,啥都不是你的。
大爷爷点着头说,那是。
3
早晨醒来,变天了,北风把辽西走廊吹得鬼哭狼嚎。三九天的寒流,异常地冷酷,冷得石头都在瑟瑟发抖,连最耐寒的长毛狗都承受不了,哼哼唧唧地叫着,不停地用爪子挠门,想进屋里暖和暖和。
外面没有太阳,灰蒙蒙的,天地一片混沌,看不出几十米远。屋里呢,我奶奶点燃了羊油灯,拨开了灯芯,才亮堂起来,檩子椽子箱子柜子一是一二是二地显现在眼前。当然,最显眼的是炕上的饭桌,依然杯盘狼藉。昨夜,奶奶熬不过舅爷爷没完没了的大吃二喝,不再热菜温酒,任他们闹下去,和衣而睡了。
舅爷爷是四更天走的,走的时候是说走就走,连声招呼都不打,刚刚还是闹得鸡飞狗跳,一眨眼就悄无声息地走得干净,弄得神出鬼没的,像没来过一般。若不是饭桌上留下那么多痕迹,还有散不尽的臭脚味儿,谁也不会相信,舅爷爷在离县城不太远的地方,会胆大妄为地待了这么久。
不过,舅爷爷不是空手走的,家里过年的鸡鸭鱼肉,还有成筐成筐的黏豆包,被席卷一空。
大奶奶费尽心思备足的九碟十八盘,还有热腾腾的火锅,全被舅爷爷祸害了。操了半冬的心,置办了这么丰盛的年货,本来想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补回十几年的缺欠,没想到心血就这样白费了,大奶奶心灰意懒,不再张罗。
这注定又是一个清苦的年,好在我们不是小门小户,年总能过得去,只是还像从前那样,清汤寡水的,缺少一种气氛。
奶奶边收拾残羹剩饭,边对我爷爷说,这稻谷,横竖是保不住了,干脆让他们拉走吧。
我爷爷翻了一眼奶奶,胡说,见不到林梦舒,我一个粒儿都不舍。
晌午,天还是早上那副德行,不明不暗,朔风怒吼,又多了打在脸上疼得发麻的雪糁子。
就这么个坏天气,我大爷爷背着钱褡子,还是出门了。他用狗皮帽子、羊皮大袄、棉花手套,捂得严严的,只露出两只眼睛。
傍晚,大爷爷还没有回家,就有人跳过我们家高高的院墙,趴在窗口,悄悄地给我奶奶叫姐。那人是舅爷爷的换命兄弟,告诉了一件让我爷爷我奶奶惊讶不已的消息。大爷爷背着我爷爷,把稻谷卖了,明天一早人家来拉粮。
我爷爷吃了一惊,不相信这是真的,老周家人,向来忠厚传家,一诺千金,把脸面看得和命一样值钱,不至于轻易变卦吧?
来人将所有的细节一五一十地讲给了我爷爷,包括我大爷爷怎样去的县城里的茶馆,说了些啥话,和谁做的交易,卖了多少中央票子,甚至连脱下来的羊皮大袄里,有几个绵羊的黑眼圈儿都说得清清楚楚。
我爷爷不得不信了。
奶奶劝着爷爷,趁早给了冠武吧,咱得过个安稳的日子,别弄得鸡飞蛋打,两头不够人,兵荒马乱的,就算咱豁出命去保,该保不住还是保不住。
我爷爷瞅了一眼奶奶,又闷了好久,突然间抬起眼睛,同意了奶奶的建议。
奶奶乐了,认为我爷爷终于开了窍,不再是死脑瓜骨,她还不知道我爷爷心里的小九九。
舅爷爷的换命兄弟兴高采烈地走了。舅爷爷虽然被国军追得满山跑,对两百麻袋稻谷却念念不忘,总有一双眼睛监视着我们家。我爷爷用一生中唯一一次最诚实的谎言,骗跑了那双警惕的眼睛。
我爷爷掐着手指头算时辰,舅爷爷带着大车小辆,从西部山区赶来,起码得跑到天亮。他要在三个时辰内,把要做的事情,彻底做完。
憋了一天的大雪片,终于在天黑时飞旋而下。大爷爷叩响大门时,已伸手不见五指,若不是屋里的灯光透过窗户纸,漫射出去,根本看不清大门外还站着个人。也许那天我大爷爷敲了好一阵子门,因为呼啸的北风过于凶猛,才让所有人的耳朵失聪。是躲在灶膛前取暖的长毛狗,跳了起来,不断地向外挠门,才提醒了我爷爷。
大爷爷从呼啸的北风中钻进院里,笨拙地拍打着钻进脖领和袖口的雪。尽管天冷得唾沫没落地就冻成了冰,大爷爷的脸却堆满了笑容。他是醉意朦胧回来的,还得意地冲着为他开门的我爷爷哼了几句二人转。
我爷爷知道他哥为啥醉的,却不说。
大爷爷回房没多久,就熄了灯,我爷爷悄脚过去,在窗外细听,终于听到了和外面的北风相呼应的鼾声。
奶奶纳闷了,我爷爷向来中规中矩,从来不做听墙角这类下作的事情,今晚是怎么了?
被窝早已被奶奶铺好了,我爷爷却迟迟不肯睡,不时钻进风雪中,捧出高粱苞米和黑豆,给我们家大青骡子开小灶,没完没了地理顺大青骡子的毛,仔仔细细地拾掇那挂马车,还给车轱辘抹了油,马鞍子、马套包和马肚带也是挑选最好的。干这些活计时,不能出响动,也不能露光亮,我爷爷摸着黑干,他的手就是一双透亮的眼睛。
二更时,我爷爷拍醒了奶奶,将养精蓄锐足了的大青骡子套进马车。奶奶突然间明白了,趁着风凶雪猛,夜黑无人,我爷爷要把稻谷藏起来。
打开偏厦的门,扛起稻谷,一麻袋接一麻袋地往车上装。奶奶没把自己当女人,和爷爷一道扛着麻袋。旗人家没有娇惯孩子的习惯,奶奶从小都是在干活中长大,不像大奶奶,裹脚是她小时候的全部劳动。所以,奶奶干起体力活儿,一点儿也不比男人差,紧跟在我爷爷身后,一趟不落地扛稻谷。
暴风骤雪中,马车被彻底地掩藏在黑夜里。落下来的雪,让村里的路变得艰涩迟滞,车轱辘每转动一圈都很吃力,不管是我爷爷、我奶奶还是大青骡子,都不遗余力地让马车紧走快赶,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两百麻袋稻谷,从家里拉到三里外的烤烟楼子,得往返好几趟,每一趟都要躲开村人的眼睛,每一步都不能耽搁,都要拼命地往前赶,运得越快,秘密被人发现的几率就越低,否则,一切努力便前功尽弃了。
烤烟楼子,是我们家在村外的另一座私产,有三层楼那么高,一律是土坯垒,黄泥抹上去的,既能保暖保温,又能防潮防湿。烤烟用的火洞,宽阔得赶进一头牤牛,都能转回身。我爷爷就是将那两百麻袋稻谷藏进火洞里,再用泥封死,石头砌牢,待到风停雪住,一切痕迹都没有了,稻谷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只等林梦舒来启封。
唯一遗憾的是,等到开春以后,我们家再也不能种黄烟了。黄烟让我们家殷实了许多年,这个风雪夜过后,我爷爷只能将烤烟楼子当成废墟了。种了烟,必须要烤烟叶,那样,秘密就藏不住了。
扛稻谷运稻谷,从二更干到四更,片刻也不敢停歇,奶奶累得不行,身上的汗也流干了,强硬的北风蛮横地钻进奶奶的身体,奶奶的棉袄结成了冰。奶奶硬挺着,还是将最后一麻袋稻谷扛进了烤烟楼子。等到放下麻袋,让身体放松的时候,奶奶觉得嗓子发咸,忍了好几忍,没忍住,还是呕出了一口鲜血。她发现我爷爷没看到,装成没事儿的样子,和我爷爷一块儿往家走。
我爷爷天天干重体力活儿,没有多大的不适,赶着车,回到家,若无其事地整理好马车,放置好鞍辔,才将走路已经趔趄的大青骡子牵进牲口棚。他没有留意,奶奶走进屋里的步子,其实很踢踏、很无力了。心粗的我爷爷没有觉察出异样,还要忙碌,那就是铲雪,同时也铲掉了院里院外奔忙的痕迹。
天刚蒙蒙亮,奶奶便高烧不退,上面是三层厚厚的棉被,下面是火炭一样的炕头,奶奶依然瑟瑟发抖。我爷爷有些蒙,请来了大奶奶,大奶奶端来酒,蘸上棉球,前胸后背地给我奶奶搓,还吩咐我爷爷赶快熬姜汤,没完没了地给我奶奶灌。我大爷爷踏着雪野,一步一跋涉,好不容易把郎中背回家,开了几服药,给奶奶灌下去,总算保住了命。此后,奶奶的病根便落下了,肺气肿魔鬼一样缠在奶奶的身上,一直缠了三十年,直至骨瘦如柴,油干灯灭。
最不幸的是我们家的大青骡子,活生生地累死了。直到我奶奶的烧退了,我爷爷才想起犒劳大青骡子,又捧了几捧黑豆,发现它躺在牲口棚子的一角,已经僵硬。
天亮了,风住了,雪停了,天是蓝的,日是红的,地是白的,村庄是静的。茫茫雪野把整个世界完全覆盖,就连房屋都被大雪埋住,只露出曲曲折折的窗户和房顶的烟囱。几缕炊烟直上青天,透露出顽强的生命气息。同样顽强的,还有门前的两盏灯笼,被主人拍去积雪,耀眼地红在无际的雪野。
一切的一切,都被大雪遮掩得干干净净,包括昨夜的车辙。好像这世界本来就很平静,平静得似乎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可是,要发生的事情,终究还要发生。
本来,我爷爷已经策划好了,装了鼓鼓囊囊两百麻袋的谷草,趁着天色将明未明,让舅爷爷当成稻谷拉走,给全村人一个错觉,也能给大爷爷找来的客商一个交代。骗也好哄也罢,反正是自己的小舅子,目标也都是一致的,稻谷不能落到别人手里。张冠武再不懂事,也不敢张扬,还得替着瞒天过海。
可一夜过后,舅爷爷却音讯皆无,我爷爷如坐针毡了。
大雪没膝,道路无痕,从县城到羊安堡才十几里的路,客商赶着大马车摸摸索索地走了小半天。稻谷是稀缺物,全县城也没有几百斤,加工成大米,一出手就是小一半的利润,这等好事儿,怎能错过?尽管道路艰难,买稻谷的客商依然坚韧不拔地赶到我们家,而且是用麻袋扛着中央票子。
大爷爷出奇地热情,打开上锁的柜子,掏出了许多私房货。泡出的茶,飘着花香,花花绿绿的糖果,脆生生地甜,果盘里糕点松软的香味儿诱惑得人鼻孔发痒。哪怕是占嘴磨牙闲嗑零碎,也不是平常的葵花籽,换了罕见的松子和榛子。这些好东西,我父亲这些孩子们,见都没见过,馋得直淌涎水。
我爷爷明知来人是谁,也知道为啥来的,却故作不知,也不理会客人,闷头待在牲口棚里,拢上一堆火,一味地给大青骡子开膛破肚。这头大青骡子,我爷爷视为掌上明珠,比对儿子还亲。割大青骡子肉的时候,我爷爷心疼得像割了自己的心头肉。
大爷爷只顾招待客人了,没瞅几眼躺在牲口棚子里的大青骡子。大爷爷是商人,对用于周转的资金,比家里所有的物件都重要。大爷爷有个理论,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鸡鸭鹅是带毛的,闹了瘟灾,全军覆灭。大青骡子也是带毛的,尽管顶替家里一半的劳力,大爷爷依然不视为财产。大爷爷只把房子、土地、门市、大洋和钞票视为财产。
寒暄过后,大爷爷引领客商来到东西两座偏厦,准备装稻谷。可是,一摸麻袋,大爷爷傻了,轻飘飘的,两百只麻袋里,都是谷草,一粒稻谷都没有了。
客商见稻谷没了,脸红涨得像鸡冠,一大早就雇了马车,冰天雪地赶了小半天的路,好不容易来到老周家,竟然让人家耍了,都在街面上混,谁能忍下这口窝囊气。
大爷爷虽然听信了我爷爷关于张冠武拉走了稻谷的解释,满脑袋还是狐疑,小心翼翼地赔着不是,还把大青骡子的皮和肉都堆在了人家的马车上,算是赔偿人家的车马费。
客商依然不依不饶,临走放下狠话,周平,我告诉你,你不守诚信,城里的那些买卖人不会饶过你的,过完年,你城里的杂货铺等着关门吧。
客商走了,大爷爷蹲在地上,半天没有起来,大马车轧在雪地上的“吱吱”声,像是一圈儿接一圈儿旋动的刀子,没完没了地剐着大爷爷的心。
大爷爷脚都蹲麻了,还不愿意起来,我爷爷拉了好几次,才将他拉起来。他唉声叹气地拍着我爷爷的肩膀,老二啊,不是我不守信用,稻谷放在家,谁不惦记,卖了,省心,等到八路来了,咱再买回来呗,你可把哥坑苦了。
过年的前一天,大奶奶把对联扯了,灯笼都砸了,就差挂白灯笼了。家里没有一点儿过年的气息,每个人都忧郁地听别人家放爆竹。好歹我爷爷会杀猪,年前那些天,没间断地被人请去,当工钱的肉份子堆了好几摞。过年的菜只剩下一个了,就是酸菜猪肉炖粉条,一家人吃得饱,也吃得暖,就是没有年的喜庆。
大爷爷想了好几天,终于想明白了那件事情。他私下里对我爷爷说,张冠武办放屁那点事儿,都会闹得满城风雨,会没声没响地拉走稻谷?别以为大青骡子咋死的,我不知道,你媳妇咋闹的病,我不明白,都是累的。这种蔫巴事儿,只有你能做,说吧,稻谷藏在哪儿了?
我爷爷手往袖子里一褪,还是不吭声。
大爷爷没辙了,只好说,你心里有数就行,我不问了。
4
快到元宵节了,我们家依然没有节的气息,甚至连元宵都没吃成。奶奶的病是扎了根儿,气都喘不匀,没有精神头做元宵了。大奶奶一肚子怨气,嗔我爷爷太不懂事,家里的祸都是他惹的,连年都过不消停,更没心情做了。
大爷爷打点着礼物,成天跑县城,向客商赔不是,向街面的商铺解释,不是他不守诚信,是张冠武太混了,抢走了稻谷。大爷爷这么费尽心机,一是想挽回面子,“德厚昌”嘛,德为先,“德”字被人甩上了污点儿,开春的时候,杂货铺就没法开张了。第二呢,借此造造声势,把脏水都泼在舅爷爷身上,换得家里真正的平安。
我爷爷提心吊胆地过着每一天,葫芦岛港的国军少将扔下过话,年后拉稻谷。现在,年过完了,我爷爷便度日如年了,他做梦都梦见吉普车,梦见国军少将用小枪顶着脑袋,逼问稻谷哪儿去了。
回家过年的两个姑奶奶,看到家里这副样子,害怕一不留神引火烧身,住了两宿,没过初五都回婆家了,还把姑爷派过来,大包小包地送来好吃的。曾祖母大年三十才回来,不知道家里发生了这么多变故,一看气氛不对,马上缓解大家的情绪,不断地劝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咱家人口齐全着呢,平安是福,都快活点儿。
快活的只有孩子们,孩子们很容易忘记,只有大人们迈不过去火焰山,整个正月也就过得无精打采。
元宵节的圆月,白朗朗地挂在天上,大地上的雪,无边无际地铺着,折射着银色的光,满世界既清冷又明亮。我们家终于有了红灯笼,那是我曾祖母挂出去的,她费了好几天时间,才糊成了六只灯笼,企盼全家六六大顺。
有着灯笼的呼应,天上那轮孤独的圆月不再尴尬。
元宵节过后的第三天,是雨水,天渐渐地暖了,这时节,该做种地的准备了。我爷爷趁着冰冻有所松动,猪圈里的粪土不再坚硬如铁,便跳进空空如也的猪圈,挥动洋镐,起圈里的粪。等到开春抓进新猪羔时,清净过的猪圈,不再是泥泞和发臭。
自然,清出来的猪粪,还要送到我们家的大田里,这些都是难得的肥料,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嘛。
我爷爷正在挥汗如雨地劳作,村长曹振东来了。曹振东在村里消失了小半年,八路来了,他跑了,怕当汉奸给镇压了,国军来了,他又躲了,摸不准国军是啥风头。年前,他回来了,摇身一变,不当保长当村长了。
曹村长戴着礼帽,拄着文明棍,从前的那一身马褂变成了中山服,胸前还戴着一枚国民党党徽,大摇大摆地走进我们家。我爷爷并没在意,你穿了龙袍,该是曹振东还是曹振东,成不了皇上,也成不了别人。可是,曹村长身后跟着的那个人,着实让我爷爷吓了一大跳。
那人是孙蜂子。
孙蜂子被官家招安了,也是摇身一变,当上了县保安队的队长。
不是冤家不聚头,是祸终究躲不过。我爷爷丢下洋镐,他认了,这世道,杀人越货的强盗都能成为官家,黑白完全颠倒了,辩解和挣扎都没有用。我爷爷不想弄得全家哭声一片,更不想让孙蜂子看到我病歪歪的奶奶,不等人家发话,自己就走出了院子。
那天,我爷爷连手都没洗,脚上还踩着猪粪,就被孙蜂子和曹振东捆走了,捆进了县城,扔进了大牢。
大牢里的情形,我爷爷并不陌生。十年前,他就在这里蹲过,现在还是老样子,连狱卒都没换,不同的是十年前关我爷爷的是日本人。现在,日本人走了,给我爷爷上刑的人却没走,甚至连刑具都没变,只是被血染得更黑,更亮了。
审讯的手段和日本人没啥区别,坐老虎凳,勒手指头,灌辣椒水,皮鞭子蘸凉水可劲儿地抽,再狠一点儿的就是上烙铁。还像十年前那样,我爷爷一次又一次地挺了过来,所不同的是,上一次,我爷爷确实很糊涂,这一次,我爷爷揣着明白当糊涂。
我爷爷不是共产党员,也没有坚定的意志,更不是不怕疼,他心里清楚得很,越怕越没好果子吃,反正干活干得一身皮糙肉厚,骨壮筋强,比平常的人抗打,挺着吧,挺过去就好了。真的熬不住,承认了,那就是通共的铁证,到时候,稻谷没了,命也肯定保不住。我爷爷是个不会说谎的人,一旦说了谎,就要抗到底,把谎言变成真的,否则,落下撒谎的坏名声,没脸见人了,咋在人群里活?这就是我爷爷,一生恪守承诺大于命,诚信大于天。
从进来开始,我爷爷就没改过嘴,始终如一地说,稻谷被张冠武抢走了。
越是这样说,孙蜂子越是气急败坏。我爷爷或许不知道那个暴风骤雪之夜发生过什么,孙蜂子对那夜却是刻骨铭心。那天,孙蜂子刺探到了舅爷爷的行踪,拿舅爷爷当做招安的见面礼,带着胡子和县城里的警防大队合为一处,将舅爷爷的武工队团团围困在孤山上,是大风和阴霾成全了舅爷爷,让孙蜂子他们一时找不到攻击的目标。后来,大雪让双方的行动变得比狗熊还笨,舅爷爷再机敏也逃不掉,孙蜂子他们再凶猛也追不上。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七天七夜,孙蜂子不急着攻,山上没吃没喝,又没有取暖的地方,虽然占着有利地形,困也能把他们困死。没想到,舅爷爷占了地形熟的便宜,从山沟里掏出一条雪洞,一顿猝不及防的手榴弹,就扯开了包围圈儿,消失进热东丘陵,死里逃生地到了热河去休整。
许多年过后,舅爷爷仍旧念念不忘,没有那一筐筐抗饿的黏豆包,没有那一坛坛让冰冷的身体暖和过来的高粱烧,他的队伍真的熬不过去了。
孙蜂子清楚得很,张冠武不是孙悟空,没有那个分身术。稻谷肯定被周安藏起来了,只是这人一根筋,死活不肯说。摊上个不怕打也不怕死的人,孙蜂子没咒念了,向县长求援。
县长还是讲理的,县长没有当过胡子,县长是读书人出身,县长不会因为稻谷给我爷爷定罪。可是,我爷爷永远说不清的是和张冠武的关系,说不清连笸箩都装不下的子弹是哪里来的,通匪的罪名揭也揭不去了。
三天两头上一次刑,已经是家常便饭,尽管孙蜂子很清楚,从我们家搜出来的那些子弹是假的,可他不能承认,否则让一个老娘们用一颗子弹就吓住了,就成了笑柄,怎能在人群里吆三喝四,怎有资格雄霸一方?罪名定的是通匪,可目的还是那两百麻袋稻谷。只要我爷爷交出稻谷,所有的罪名都能取消,还能得到国民政府的奖励,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功名是扣缴了共匪的战略物资。
我爷爷最憎恨的就是胡子,不劳不作,平白无故地把人家辛辛苦苦干一辈子的全给掳走。尤其是孙蜂子这绺胡子,谁敢不愿意,就杀了谁,甚至让人家灭门。已经是恶贯满盈了,政府不去剿,反倒和他们搅在一起,只能让我爷爷心如死灰。更何况,在他们的眼里,稻谷比我爷爷的命值钱得多,只要挺住了酷刑,没人能够夺走他的命。
就这样,我爷爷从春一直挺到了秋,把自己挺成了铁嘴钢牙。
没有我爷爷的日子,家里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大奶奶要死要活地张罗分家,不把哥俩的日子掰开,她宁肯闹出人命来。我爷爷通匪,和通匪的人过一家日子,就是匪属了。分了家,你们是匪属,我们这边就是良民了,井水不犯河水,各过各的日子。就算张冠武闹翻了天,和他们也没有关系。
大爷爷拗不过大奶奶,想不分也不成。曾祖母也劝过几次,大奶奶却铁了心,不分家,就投河,上吊,撞南墙,或者是喝卤水,只要曾祖母点头,让她咋死,她就咋死。看到大奶奶要疯了,曾祖母不再勉强,分家就分家吧,家大了,早晚得分。于是,七间房,哥俩各三间,剩下的那间归我曾祖母,曾祖母跟谁过,那间房子就归谁。田地呢,也是各家一半。城里的“德厚昌”归大爷爷,家里车马牲畜和生产工具都归我爷爷。剩下的金银细软呢,大奶奶说花光了,没有几个子了。家里又没有账房,钱都归大奶奶管,奶奶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又没处求证,给几块大洋算几块吧,较不得真儿。
曾祖母把家分完了,一屁股坐在了奶奶这边儿,也就是说,西院我爷爷家分得了四间房。大奶奶不在乎少了一间房,房少,吃闲饭的人(包括我小姑奶)也少了,更重要的是少了个平素约束她的人,省心了。曾祖母之所以愿意归到我爷爷这边,是心疼奶奶,住在一起,能给奶奶煎药,也能干点零活儿,还可以和我奶奶说话解闷,免得奶奶天天为我爷爷的事儿上火。
从此,一家大院的中间垒上了界墙,东西两院,各讨生活。
事实上,大奶奶张罗分家,和通匪不通匪的没啥关系,那只是由头而已。关键是我爷爷在大牢里,大爷爷总是想办法往出捞。往出捞人,哪儿有不花钱的,上上下下都得打点,可摊上了孙蜂子,打点得起吗?人家是胡子,胡子哪会嫌钱咬手,那是个无底洞,给他一万麻袋稻谷也不知足,家底填光了,也喂不熟那个白眼狼。
分了家,捞人的事儿,就是西院自己的事儿了,祸是那边惹的,就让那边儿自己圆吧。分家的事儿,全家人都认为大奶奶矫情,自私,其实,大奶奶的苦衷没人能理解,分家是她的苦肉计。大奶奶是大户人家的闺女,从小就读三国,她留了个心眼儿,鸡蛋装进两个筐里,总比混在一个筐里安全,西院的筐被踩扁了,东院还有筐,还有鸡蛋,关键的时刻拿出来接济西院,两家都能活,总比一块儿死了强。
可是,大奶奶的心机过重了,直到“文革”时她死于癌症,憨直的老周家人还没能理解她。
分家的事儿,本来就是我们自己家的事儿,谁也没想到,曹村长却插了一杠子,非得给两家立文书,中证人就是他这个村长。但凡村里的事儿,不是由村长做主,都不合法,必须推倒重来。曹村长比曹保长当得有气魄,当保长时,得看日本人的眼色,现在,他谁的眼色也不用看,县党部授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力,村子可以自治,村长相当于村里的皇上,甚至可以养兵办团练,唯一条件是,剿灭共匪。
对于我们这样的匪属之家,曹村长当然不会客气,在替我们分家之前,没收了那片偌大的稻田,尽管那片地的地契是我们家的,曹村长却指定了那是伪产,我爷爷就是汉奸,替日本人种稻谷,让日本兵吃饱了杀中国人,是十恶不赦的汉奸,没收了都是轻的,更何况我爷爷还窝藏过三个日本人,尽管是小孩,那也是罪证。说到最后,曹村长又把话拉回来,看在一个村的面子,人不亲水还亲呢,就不没收你们的家产了,稻田必须充公。
于是,我们家的那片地没了,三绕两绕,归了曹村长。可惜的是,曹村长不会种水稻,方圆百里的庄稼人,也都不懂水稻怎么种,我爷爷又在大牢里,不可能给曹村长指点迷津。
曹村长不再求人,索性种了大田,反正地养肥了,又不怕旱,种啥都会籽粒饱满。
与我们家稻田一起失去的,还有另一垧良田,那是中证费,付给曹村长的操心钱。
大爷爷大奶奶心疼坏了,置一垧地,不省吃俭用个十年八年的,怎能买得到手?曹村长只用一顿唾沫就给拿走了,拿得还理直气壮。两口子上火了,牙床肿得老高,总是觉得对不起我的曾祖父,那片地是曾祖父拿命换来的。
我奶奶不敢生气,生气了,病就会重,还劝着曾祖母,张冠武说了,地就是孽,等共产党得了天下,地就是大家的,谁也揣不进兜里,地少了,也少操一份心,够吃够用就行了。
曾祖母忧心忡忡,地没了,拿啥赎我二儿子?
婆媳俩便抱头大哭。
立秋过后,庄稼秆都长足了,遍地的高粱都成了舅爷爷的战友。
舅爷爷在高粱的掩护下,悄悄地从热东丘陵走下来,混进了县城。舅爷爷的队伍不叫武工队了,叫了区小队,人马刀枪也比以前好了。一路上没有进村入户地找给养,到了县城,也是神不知鬼不觉。在热河修整的日子里,舅爷爷挨的批评,像天上的冰雹砸在脑袋上,只不过砸出的大包藏在脑子里,露不出脑皮外。
这次进城,舅爷爷为的是救出我爷爷。
舅爷爷救爷爷的成本,只用一把水果糖,含着水果糖的县长小公子被舅爷爷哄上了轿子,大摇大摆地出了县城。直至到了安全地带,逼着小公子给县长写了封信,信的内容是,我参加了八路,张冠武是我的首长,希望父亲能让周安当警察局长,管住胡作非为的孙蜂子。
舅爷爷虽然受了八路的正规训练,还是改不掉老毛病,正经事儿也办得嘻嘻哈哈,不时地以县长公子的口气,向县长下战书,根本不提劫持了县长的儿子当人质,也不说你儿子在我手里很安全。
县长太害怕自己的儿子在张冠武的手里出现意外,在县长的眼里,现在的张冠武和从前的孙蜂子没啥区别,说翻脸就翻脸,杀个人像碾臭虫一样。
没等舅爷爷开条件,县长心知肚明,急三火四地释放了我爷爷,连连说孙蜂子真是疯子,不分好赖人,谁都敢抓。
县长本想给我爷爷梳洗打扮一番,再小心翼翼地送回家。我爷爷回家心切,片刻也不等,拖着关公一样长的胡子,披头散发地赶回了家。曾祖母和奶奶居然没认出来,以为家门口来了个要饭的,倒是长毛狗机灵些,扑进我爷爷的怀里,没完没了地撒欢。
曾祖母和奶奶这才猛醒,呆呆地望着,不相信这是真的。
也难怪,被抓走的时候,我爷爷是车轴汉子,回来时,已经瘦成了龙。
县长也得到了回报,有机会见了小公子一面。小公子没有受虐待,穿的还是公子服,没穿粗布衣,依然沉浸在和一个小八路一起逮蝈蝈的快乐中。看到他爹,居然没着急喊。
从表面上看,舅爷爷对县长公子控制得很宽松,事实上,区小队的人,每一双眼睛都是绳索,牵得紧紧的,不可能让小公子逃掉。小公子是舅爷爷的挡箭牌和撒手锏,谁批评他做得不对,他都不管,老子吃亏了,丢的是人命,才不管他对与错呢。
舅爷爷就是舅爷爷,就像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
5
我爷爷获释之日,也是大爷爷倒霉之时。雁过拔毛的孙蜂子,折腾到最后,居然让我爷爷一毛不拔地走了,怎肯吃下这个亏,高低要给找回来。可是,他又不能得罪县长,只好另找替罪羊。于是,他把手伸向了“德厚昌”大掌柜的,我大爷爷周平身上。
大牢里,我爷爷前脚刚走,大爷爷后脚就进来了。大爷爷是被孙蜂子骗来的,懵懵懂懂迈进大牢的门槛,就被捆住了。至于什么罪名,打几顿就出来了。孙蜂子有孙蜂子的逻辑,盗亦有道嘛,说他凶,说他狠,说他坏,他都不在乎,他最害怕别人说他没能耐,提他走麦城的事儿。本来,给孙蜂子难堪的是我奶奶,他却故意不理已经一碰就能碎了的我奶奶,总在奶奶周围人身上打转转。本来,他想要的就是稻谷,偏偏不说这事儿,挖空心思地问别的,逼得你主动把稻谷送出来,好显得他有本事。
孙蜂子最愿意给别人扣汉奸的帽子,戴上这顶帽子,他有资格把任何人折腾得半死。他已经是官面上的人了,咋能留下趁火打劫的话柄。
大爷爷是买卖人,细皮嫩肉,禁不起折腾。大爷爷招了,招的是胡说八道,他真的不知道稻谷在哪儿,只能瞎说。孙蜂子派人到我们家搜,没搜到,打得更凶了。其实,大爷爷完全有理由刨根问底,长兄为大嘛,他之所以不敢问,真的怕问出来,管不住自己的嘴。只好相信了我爷爷的说法,被张冠武抢走了。
拖回大牢,疼得大爷爷直打战,心里一个劲儿地嘀咕,老二呀老二,你到底把稻谷藏在哪儿了,咋就不翼而飞了呢,你快点交出来吧,你哥我抗不住了。
大爷爷越熊,孙蜂子越高兴。
不管孙蜂子穿上啥衣服,归根到底,还是胡子,胡子图的是啥,天下的财富全装进他的大马车才好呢。现在,他就要装大爷爷的财富了。
聪明一世的大奶奶,终于做出了最蠢的选择,我爷爷鬼一样走出大牢的样子,深深地刺激了大奶奶,她太害怕家里被折磨出第二个鬼,明知那是万丈深渊,仍然义无反顾地往里跳,没完没了地破财免灾。甚至用毛驴驮着光洋给孙蜂子送礼,把好不容易积攒下的私房钱送光了不算,还把城里的“德厚昌”折腾没了。
唯一的效果是,大爷爷不再挨打了,因为大奶奶送过去的钱,没断过捻。
大奶奶绝望了,她再也没钱可送了。
孙蜂子笑眯眯地看着大奶奶,说,你们家还有两百麻袋稻谷呢。
大奶奶当时就昏了。
昏了头的大奶奶,开始找我爷爷和奶奶的麻烦了,哪怕我爷爷花钱买,也要买出两百麻袋稻谷,送给了孙蜂子,大爷爷就真的出来了。
奶奶闭上了眼睛,孙蜂子疯了,大奶奶也疯了吗?事情的症结不在钱那儿,钱送多少都是打水漂,问题是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换人,拿县长的公子换回我大爷爷。
然而,舅爷爷是坚决不答应的,舅爷爷要把这张底牌打到底。舅爷爷意味深长地说,老大那边有钱,随便祸害吧,祸害光了,以后就省心了。
大奶奶真的疯了,大奶奶不能不疯,大奶奶有许多不是,可对大爷爷的感情天地可鉴。除了房子和地,这些老周家的祖产,大奶奶不敢卖,全部家财,她已经送光了,再送就要送自己了,这也是大奶奶的底线,死了也不能破。大奶奶把心结都记在了稻谷上,若不是爷爷死守着两百麻袋稻谷,周家怎能接二连三地惹来祸端?
大奶奶站在界墙外骂我爷爷,从早上骂到晌午,把界墙都骂倒了,我爷爷就是不接腔。气得大奶奶干瞪眼,一口痰没上来,就疯了,疯的时候,把全世界的脏话都泼给了我爷爷,甚至光着屁股让我爷爷瞅。
自己的亲哥哥被关进去了,村里人都说是周家老大换出了老二,这话好说不好听,我爷爷怎能不着急上火,巴不得自己重新进去,换回哥哥。可这种想法比孩子还可笑,孙蜂子怎肯让榨不出油来的我爷爷二进宫?何况还冒着被县长斥责,张冠武报复的双重风险。
我爷爷牵着剩下的那两匹牲口,套进马车,装上家里的木料、布匹,还有胆瓶、八仙桌等浮物,赶到了集上,把东西连同牲口和车全卖了,钱给了大奶奶。隔了几个集日,我爷爷又把家里的羊群赶走了,换回了光洋,又“叮当”乱响地丢进大奶奶的手里。哪怕是铧犁种子这些必须留的家用,我爷爷一咬牙,也卖了。换回来的钱,也是一股脑地交给大奶奶,作为大爷爷的赎资。
拿着这些钱,去买稻谷,何止是两百麻袋,可惜的是,日本人走了,稻田全毁了,满县城愣是没有稻谷,大奶奶也是干瞪眼,只会拿钱财填坑。
当然,周家还没到山穷水尽,还有土地呢,十几垧良田,换了钞票能飞满村子,换成光洋得雇个好力夫。我爷爷却说啥也不肯卖地,连嘴都不松,宁肯把大爷爷耗死也寸土不让。其实,我爷爷不是不想卖地,而是不敢卖地,曹村长瞪大眼睛盯着呢,不能卖呀。土地不像那些浮财,牵着就走,有主便卖,想卖,必须有中证人,有手续。这些都需要曹村长,曹村长白白刮走你一半都是轻的。
那时候,大奶奶还没有疯,因为我爷爷拿着自己这一筐鸡蛋,不停地供给大奶奶,让她随便地踩。骂过几声,拿到了让她心安的钱,大奶奶连停都不停,急着往县城赶,急三火四地送给孙蜂子。
我爷爷也天真地认为破财能免灾,自打大爷爷进了大牢,我爷爷就养成了个习惯,经常爬到自家的烤烟楼子上,向着县城的方向,久久地凝望,盼着哪一天奇迹会出现,送钱财去的大奶奶能牵着大爷爷的手,走回村里。
就这么望下去,我爷爷快把自己望成了雕像,村里人议论纷纷,称我爷爷为周二傻子。
日复一日地过去了,总是站在烤烟楼子上望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我爷爷常找些活计,比如给烤烟楼子顶上撒盐抹泥,防止上面长草、漏雨等借口,依然如故地往上爬。
有谁能解其中滋味,只有我爷爷、奶奶。翘首遥望大爷爷是真的,借机保护稻谷才是根本。他们怕烤烟楼子漏雨渗水,打湿了烟道,让稻谷受潮发芽;他们怕无处不在的耗子,嗑透了烧得坚硬的烟道;他们怕闲人掏开烤烟楼子,刨出里面的秘密;他们怕野孩子们捉迷藏时凿开烟道,当成匿身之地。
只有我爷爷天天站在烤烟楼顶,抻长鹅一般的脖子,向远方望成周二傻子时,我爷爷脚下的秘密才不会被怀疑。
大爷爷在大牢里关了整整两年。两年后的中秋节,东北野战军的四纵队突然围住了兴城,大炮一响,轰倒了城楼和魁星楼,却没轰走一个大牢里的狱卒,那是孙蜂子看得紧,不让狱卒离开,他家里已经金银成山了,还想从犯人身上揩油,不肯放走一个。
孙蜂子狂妄地认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都没打下兴城,这帮泥腿子来攻城,造势而已。
倒是县长识时务,骗走了孙蜂子,把大爷爷等一干要犯藏在了地窖里,四纵破城而入的时候,县长拿这些人做了投降的资本。
孙蜂子跑了,是从地道里跑的,跑回了山里。那里藏着他花不完的财宝,舅爷爷闻到腥味儿,摸到了孙蜂子的兔子尾巴,猫戏老鼠一般,把孙蜂子逼到了曾经围困过舅爷爷的那座山上。
舅爷爷对那座山熟透了,不慌不忙地耗着,反正金银当不了吃喝,反正不愁对孙蜂子恨之入骨的人群,把山围个水泄不通,只等着孙蜂子自投罗网。跟随孙蜂子的人,得到了舅爷爷保命的承诺,纷纷弃山而逃,心甘情愿当舅爷爷的俘虏。
整座山上,就剩下了孙蜂子一个人,舅爷爷不着急,他把孙蜂子装进望远镜里,如影随形地跟踪。舅爷爷说,打了这么多年仗,没少死人了,就因为最后一个畜牲,伤了我兄弟一根皮毛都不合适,还是关门打狗好。所有的下山路径,都被舅爷爷设了陷阱。这时节,高粱收了,草棵子黄了,想把身子藏住,那可是难了。孙蜂子明智一点儿,咬住枪管,勾一下扳机就能结束一切。可他却不肯,他惦着自己的金山银山,惦记着东山再起,惦记着能当国军的师长。
没人去抓孙蜂子,别看大家闹腾得凶,却是瘸子打围——坐地喊,舅爷爷不让大家动手,人脏到了这种程度,碰一下,手就会臭一辈子。心惊肉跳的孙蜂子只能是没头的苍蝇,一脚踩翻了陷阱的跳板,被猎人用的网袋捆猪一样套死。
动手捆绑孙蜂子的,都是跟随他多年的人,舅爷爷喜欢看热闹,就让自己的老对手尝尝背叛的滋味。来自四邻八乡的人,恨得牙根痒,既然张队长不让好人拿手碰他,那就用棒子打,打死这个羔操的。
舅爷爷阻止了大家的冲动,舅爷爷说,他玩了那么多花样害别人,咱也玩一场大戏,别让他白死一回。
那场大戏就是点天灯,大家众口一词喊出来的。
八路是不许用酷刑的,可是给孙蜂子点天灯是群众自发的,八路不是讲让人民当家做主吗?主人没啥要求,就想看到给孙蜂子点天灯。
天灯是县长点的,这是大家出的主意,既然八路把处置孙蜂子的权力交给了人民,就让人民说得算。人民说,县长有生杀大权呀,这把火,就得县长去点。县长点火的时候,哆嗦成了一团,还得靠别人扶住他的胳膊。
大奶奶被渐渐烧出的人骨架惊呆了,突然亮开嗓子,尖叫了半截,一口痰没上来,卡得她瞪圆了眼睛,随后跌进大爷爷的怀里,晕了过去。等她醒来时,抱着大爷爷不肯撒手,恐怕手一松,大爷爷又从她手里溜走了。大奶奶的疯病,就在那一瞬间,一下子就好了。
尽管我爷爷受过的酷刑就差点天灯了,可他还是看不下去了,背起奶奶,离开了大集。我爷爷后半辈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别做坏事,要点天灯的。
同样受到刺激的,还有县长的媳妇。县长的媳妇毕竟没有民愤,没被关押起来,她找到了比舅爷爷更大的八路,拿出了好几张纸条,都是县长家的公子以八路的口吻写给父亲的信。首长找舅爷爷核实,信是真的,事儿也是真的,可县长家的公子不是八路也是真的,舅爷爷不敢说,那是我的人质。
舅爷爷没招儿了,只好让首长自己去问,县长家的公子愿意不愿意跟部队走,如果愿意走,只能算是真的了,那样的话,县长就是八路的家属了。没想到县长的公子说了一连串愿意,还说我早就是八路了。于是,县长虚惊一场,捡回了一条命。
舅爷爷的绑票,让县长的公子因祸得福,公子跟着部队一直走到了海南,又因为能写会算,十几年后,也当了县长,是共产党的县长。
提心吊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爷爷再也不当烤烟楼上的那个周二傻子,他很坦然地待在家里,等待着林梦舒,他有一肚子话说给林梦舒听。舅爷爷带着他的区小队驻扎进我们家,人模人样地担水劈柴扫院子,还别出心裁地爬上房顶,在屋门上方的房檐上钉出个插孔,将一面红得耀眼的旗帜插在了上面。于是,在村子里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们家成了全村第一个把红旗插上屋顶的人家。
舅爷爷欢欣鼓舞,本以为这样军民团结如一人,我爷爷会敞敞亮亮地交出稻谷,便悄悄地问我爷爷,姐夫,这回该妥了吧?没想到我爷爷没给他面子,照旧让他烧鸡大窝脖,见不到林梦舒,门都没有。
我爷爷固执地认为,冤有头,债有主,欠谁的就还谁,不能欠着东家的还西家,亲兄弟也不行。他唯一能做出的退步是,见到他打下的那张条子也行。我爷爷有个心结,既然八路打回来了,凭啥林梦舒不回来,死活也得有个信儿呀,还欠着人家一顿家鹅炖土豆,小鸡炖蘑菇呢。
除此之外,我爷爷又附加了个条件,即使林梦舒亲自来取稻谷,也不能说稻谷是他藏起来的。我爷爷早就张扬开了,稻谷被舅爷爷抢走的,这个谎得需要舅爷爷最终圆全了。否则,就会毁了我爷爷诚实厚道的名声了。
我爷爷的愚钝,让舅爷爷哭笑不得,马上就要解放全中国了,还怕个屌。然而,遇到我爷爷这样一根筋的人,他不能不妥协,只得允诺下来,连真带假地骂着我爷爷,不怪别人叫你周二傻子。
于是,第二天一早,舅爷爷带上“周二傻子”,踏上了寻找林梦舒的征程。部队正在休整,急需军粮补给,舅爷爷刻不容缓地想拿到稻谷,不得不屁颠屁颠地听从我爷爷的使唤。
寻找是从县城开始的,县城有电话,能打通四方。整整过去三年了,仗打得乱了盆,谁知道林梦舒去了哪儿?好在林梦舒职务不低,查起来不算太难,得到准确的消息是,留在了黑龙江,没跟部队回来。
得知林梦舒没死,我爷爷来了劲儿,既然电话能通到千里之外,就不能说上几句话吗?说上几句话,心里也能踏实。舅爷爷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和首长沟通好,可以通过军用电话联系林梦舒。尽管舅爷爷从来没承认过用二百麻袋稻谷说服了首长,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够让首长如此动心,掐断正常的军事联络,替一个普通农民去做说句话的事情?
电话接通了,听着林梦舒没完没了的“喂喂喂”,我爷爷呆呆地拿着听筒,一句话也说不出,好不容易开口,却哽咽住了,哭成了泪人,都是舅爷爷替我爷爷说话。电话撂下的时候,舅爷爷问,这回行了吧?
我爷爷拭泪点头。
从县城赶回羊安村的途中,下起了小清雪,初冬的雪很绵软,落身即化,雪水流进我爷爷的脖颈儿,我爷爷打了个冷战,突然间站住不动了。他的心里涌出另一种担心,和林梦舒一样口音的山东人多着呢,万一接电话的人不是林梦舒呢?
向来称自己男儿膝下有黄金的舅爷爷,“扑通”一声给我爷爷跪下了,就差声泪俱下了,他哀求着我爷爷,我的活祖宗,别再折磨我了。
我爷爷露出了孩子般的笑。
启封烤烟楼子那天,天空奇蓝,蓝得一尘不染,透彻的阳光驱走了初冬的寒气,给人一种初春的感觉。新政府锣鼓喧天地举行了送粮仪式,自然,功劳记在了舅爷爷的头上,我爷爷虽然满脸笑容,心里却是酸酸的。我大奶奶呢,为此愤愤不平,只是锣鼓声太大了,掩盖住了大奶奶的牢骚。
我爷爷扛着一柄大锤,跟随在舅爷爷的身后,向着烤烟楼子进发了。不言而喻,想取出藏在里面的稻谷,不砸碎一些东西,那是不可能的。藏稻谷那晚上,我爷爷仅仅用石头砌住了烟道的炉口,没过几天,我爷爷诞生出了另一种担心,活砌着的石头被人扒开,秘密就藏不住了,再有稻谷不知要藏到猴年马月,潮气水气顺着石头缝钻进来,稻谷发霉了怎么办?还有那耗崽子顺着石头缝钻进去,在里面一代又一代生崽子,也会毁了稻谷。于是,我爷爷在家里熬好了一担糯米汤,挑到烤烟楼子,掺和着白灰,重新砌好炉口,砌得炉口和整块石头一样牢固,除非用炸药才能轰开。
撬开生了锈的大锁,推开烤烟楼子厚重的门,一股尘埃随之而起,几道从透气孔射进来的阳光,黑白分明地把里边分割开来。烤烟楼子里,空空荡荡的,并无一物,定睛细瞅,一层又一层蜘蛛网横陈在眼前。
一股尘土味儿扑鼻而来。
空旷的烤烟楼子,一览无余,大家怔住了,以为郑重其事的事儿成了闹剧呢。就连舅爷爷也以为上当受骗了,还认为我爷爷没见到林梦舒反悔了呢。众目睽睽之下,舅爷爷只能把乞求的眼神丢给我爷爷。
我爷爷让人挑来一担水,泼在了烟道上,被火烤得坚硬而又干燥的烟道,瞬间吸干了那担水。我爷爷往掌心唾了两口唾沫,高高地举起了大锤,一下接一下砸下去,那空洞而又结实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地回荡在烤烟楼子里。
终于砸塌了烟道,露出了尘封在里面两年零九个月的麻袋,我爷爷用指尖顶开麻袋的经纬,挤出几粒稻谷,扔进嘴里,边咀嚼,边品味。渐渐地我爷爷笑逐颜开了,稻谷依然像刚收获时那样清香、坚韧而又脆生。
谢天谢地,烤烟楼子里与世隔绝的烟道,原汁原味地保存着稻谷原有的新鲜。我爷爷那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
大爷爷闭上了眼睛,在他关进大牢的一年以后,大奶奶探望他时,忽然提到了烤烟楼子,也提到勤劳惯了的老二,居然没有种黄烟。那时,大爷爷曾猜想过,老二可能把稻谷藏到了那里。所幸的是,大奶奶一次又一次地破财免灾,不让大爷爷挨打。否则,大爷爷兴许会挺不住,交代给了孙蜂子。
大家往出扛稻谷的时候,大爷爷蹲在地上,用树枝一遍又一遍在地上写着,平安是福。
看到拿命保住的稻谷被部队拉走了,我爷爷哭成了泪人,不是心疼,三年了,稻谷不再是稻谷,而是他深藏不露的儿子,儿子跟着部队走了,而且是一去不回,当爹的不掉几滴眼泪,还叫爹吗?
稻谷和部队一起消失那天,我爷爷的心里空落落的,像是丢了魂。他默默地走到烤烟楼子,和从前望我大爷爷一样,爬到顶上,向着部队行走的方向,把自己望成了雕像。
原刊责编 邹军 本刊责编 郭蓓
责编稿签:小说带着土地的馨香,从1940年代向我们走来。这是又一个 “我爷爷”式的故事,它是历史大风暴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微澜,却是家族不能忘怀的宏大事件,带着家族记忆的亲切,也给人朗阔的历史纵深感:日本投降,国共战争,胡子和苏联人你来我往……乱世之中,故事的焦点是两百袋稻谷,收获的稻谷是庄稼人的本份和骄傲,却也使“我爷爷”罹祸不已。
小说在动荡非凡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了一个“承诺是金”的故事,彰显着诚信的力量。中国老百姓最大的祈福就是平安。平安不是苟且,是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是诚实守信,是民间质朴的品德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