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想不到
2979000000023

第23章 迅速下结论省时省力 (3)

如果你研究过专门帮助人们变成更好的评论思想家的书籍,就会发现作者提供了很多例子供读者研究。他们经常从真实生活中选取某些事例,比如用报纸和杂志的文章、演讲稿或广告中的事例等;他们也常常援引政治性材料,如选举广告、政府领导演讲稿、政治评论和文章。如此多的作者选取政治事件作为非逻辑思维的例证并不偶然。请考虑前面提到的四种逻辑谬论。一个候选人,无论什么党派,他有多少时候会采用情绪诉求的方式左右选举人的投票?候选人有多少时候会攻击竞争者的人格,而不是谈论他们的观点?有多少时候提案的反对者会基于提案的不完美来进行驳斥?有多少时候社论或时事评论的作者会提出非此即彼的观点?

除了使用上面这些方法,精明的政治家们还会利用民众潜在的易于被左右的信念来获得支持,他们利用隐藏的信念让他们的陈述变得像常识一样。尤其是在政治运动的广告或演讲中,由于有时间限制,他们的很多观点只能讲一些片段,政治家们就学会了有意地通过隐藏的信念、情绪诉求和非此即彼的选择来组织自己的表述。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认识到,相比于复杂的辩论来讲,这些方法能更有效地影响公众的观点。

我认识的一个研究者谈到过自己的经历,他曾经就一个特殊的阅读项目在校务委员会上作过报告。刚开始的报告中,他总是通过统计和研究结果来证明该项目的有效性。然而,几天过后,他就学会了“要讲一个有关小孩的故事,宁可用一张照片,并引用孩子父母的几句话,比十项研究的结果更有价值,更能打动评委会成员的心”。他越是减少支持阅读计划的研究结果,越是加强情感的诉求,就越是在运用谬论的论证方法。这并不意味着他所做的陈述是虚假的,他的项目没有他声称的那么好,只是,他选择了利用谬论的方法来使他人相信,而不仅仅利用逻辑和证据来说服委员会成员。就像政治家一样,他这么做是因为这个方法有效,能帮助他达成目的,说服委员会接受他的项目申请。

这种“谬论论证法”不只在政治领域有效,在商业领域,某个项目提案必须经过仔细考虑,并要求提供各种细节,或者会要求对项目的利益和风险进行详细辩论,人们往往会批判性地考虑。但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某一提案的命运基本上掌握在一些关键决策人手中,因此,这样的情境就和政治选举很像。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想通过提供更深入分析来获得支持的细心人往往会处于劣势,相反,那些使用谬论的论证方法,比如依靠情感诉求或对冲突信息不予理睬的人,往往会更具说服力。

当然,对于学校委员会、公司或一个国家来说,采用严格的推理方法时,他们最终能作出最明智的决定。但是,要建立起良好的思维环境——将细致考虑作为常规,怀疑仓促的决定——却并不那么容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种挑战,因为,当今社会中,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短的广告、三句话的总结、两分钟的新闻快讯会替代能提供事件全面分析的长篇大论的文章、书籍和报告。

干扰:逻辑不是冷漠的理由

曾经,有人介绍我认识一位非常聪明的女士,她叫玛丽安。得知我在讲授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后,她惊呼道:“哦,真不错——是的,我在某某大学(此处她说到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学)接受过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良好教育,它真的让我意识到人们是如何思考的!回家之后,每当听到妈妈作出那些非同寻常的评论时,我就会问:‘什么原因让你认为是这样?’这样的提问总是会让她发狂,因为她无法回答我,就像现在我的同事一样,他们也非常不喜欢我这么提问,因为他们也无法再维护自己提出来的观点!”说完,她扬扬得意地笑了。她没有再加一句:“我让他们也感到抓狂!”但是,很明显,从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也是她当时的感受。在这个简短的两分钟交谈中,玛丽安充分表现了她比别人优越的沾沾自喜之情、她对不能维护自己观点的人的粗鲁的不耐烦以及把别人当做笨蛋的鄙视之情。

有些人对批判性思维及逻辑推理并不感冒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遇到过玛丽安这样的情况。人们都有或多或少的经验,因为批判性辩论或推理的事实常常会让自己和他人之间产生鸿沟。有时,这样的人非常自以为是,他们属于福尔摩斯那类,出色地推理着什么事情必然发生,而对其余的人来说,顶多只是属于华生一族,他们努力地工作却十分平凡。像玛丽安一样,许多逻辑思维者往往会怀疑直觉,他们会很快地对人作出判断,而理由就是他们之所以如此确信,“仅仅是因为我是这么觉得”或“因为我有这种感觉”。但是,直觉是否就一定标志着我们相信的事物缺乏逻辑基础?

◎直觉:内隐知识的标志

常常,人们很难说出自己的观点是基于什么推导而来的。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观点没有理由。也许是因为人们拥有来源于个人经验的内隐知识,但是人们却难以有外显的意识。它们往往以直觉、自动化的方式呈现,“似乎缺乏根据”。

我曾经听过英语文学教授托利 哈里 史密斯的一次讲座,在讲座中,她描述了其执教生涯中最关键的一刻。她当时正在礼堂中给很多学生上课,讨论一首诗的意义,她指出那首诗非常滑稽,极具讽刺意味。她说:“我正讲得很顺利,所以当我看到前排有学生举手时,就打算不去理她,不想停下来回答任何问题。但是那个学生一直坚持,最后,我不得不停下来让那个学生提问。结果,她提出了在我的教书生涯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最重要的问题。她说:‘托利 哈里 史密斯教授,如果你不是一个英国文学教授,又怎会知道这首诗非常滑稽?’”

这个问题真是非常重要,因为托利 哈里 史密斯无法回答:“我意识到我就像是个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兔子,并展示出我自己的聪明。但是我丝毫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所以,我不能教会学生怎么去做这个过程。”

并不只有托利 哈里 史密斯一个人这样:虽然很擅长做某件事,却无法说出自己是怎么做到的。许多天才的专家都发现要表达出自己内在的知识很困难。记者、作家马尔科姆 格拉德威尔在其畅销书《瞬间》中就表明,我们在“眨眼之间”本能作出的决定,虽然不能清楚地解释原因,但是和经过深思熟虑地分析得出的结论一样,有时甚至更精确。

所以,如果和我们争论的人将自己的观点仅仅归于本能的情感或直觉,对这样的观点我们也应该小心谨慎,不要一概贬低。在《天才的火花》一书中,生理学教授罗伯特 鲁特 伯恩斯坦和他妻子米歇尔 伯恩斯坦(也是他的学术合作者)描写了芭芭拉 麦克林托克(由于其在遗传学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芭芭拉想出了一个困扰着她和同事们的遗传实验的结果。半小时后,她兴奋地大叫:“我有答案了!我知道是什么导致30%的实验没有结果了。 ”当同事们要她为自己的结论提供解释时,她当时却哑口无言,但是她仍然肯定自己能找到答案。正如她自己写道:“答案来得太快……但是后来,我一步一步地找出了答案——它实在是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并且,它和我开始想的一模一样。”在书中,作者还给出了其他创造性个体的类似例子,他们在提出观点的当时并没有证据支持。甚至著名的数学家高斯也承认,他经常会凭直觉提出一个观点,而在当下他也没法立即证明它们。

这些例子很好地提醒我们,只有当人们仓促得出的结论被证明错误时,他们才应该被认为愚蠢。当他们正确时,这种“快速得出结论”的能力就可以被认为是天才的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直觉总是比深思熟虑的分析要好。在《瞬间》这本书中,格拉德威尔也列举了直觉判断带来灾难性后果的例子,他指出,我们依据丰富的经验所作出的直觉性决策很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当人们争论说他们“就是知道”某些事情时,我们不但要避免神化他人的直觉思维,不应认为这种思维牢不可破,也应避免因为其完全毫无根据而无情地拒绝。直觉应该被尊重,但是也应该理性地要求人们去探索自己思维过程中看不见的线索。

◎冷漠的逻辑:情绪是逻辑思维的敌人吗

另一个让逻辑思维名声不佳的原因就是逻辑学家看待情绪的方式。情绪总是被看成推理的阻碍。例如,极度愤怒可能会导致我们无法清晰地思考。当这种观点被推向极端时,情绪就被认为是理性思维的敌人。依据这一观点,如果每个人都像《星球大战》中的斯波克先生那样没有情绪,完全根据逻辑来作出行为决定似乎会更好。这就导致了这样一幅画面:理性思维不仅客观,而且彻底冷漠。

如果情绪不仅不是逻辑决策的敌人,相反却是朋友,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朋友,那又会怎样?神经学家安东尼奥 达马西欧指出,情绪在理性思维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大脑损伤影响到人类的情绪感受能力时,他们就没法进行理性思考。例如,下面是达马西欧博士描写的一个患者的情况:理性行为所要求的各种器官都完整无损。必要的知识、注意力、记忆力他都拥有;语言也毫无缺损;他能进行计算,能处理抽象问题的逻辑。但是神经损伤导致他体验情绪的能力发生巨大改变……结果就是决策制定能力的彻底丧失。

例如,上文中的脑损伤患者可能会在办公室坐几个小时,无助地筛选着不同的报告和材料,因为他体验不到任何情绪反应,比如有些特殊的事情需要立即关注,某个问题可能比其他问题更关键,或者某个行动过程明显会比别的过程更受欢迎。这些情绪反应会让正常人对这些不同因素保持警觉,而正因为他缺乏这种情绪体验,所以无法决定做什么。达马西欧并不否认强烈的情绪有时会干扰思维和推理,但是,他从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者得出结

论,情绪感受的能力对理性决策来说是和思维能力同等重要的。根据达马西欧的研究,斯波克先生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差的决策者。

◎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逻辑问题

斯波克先生的形象也能帮我们理解人们对逻辑思维很警惕的另一个原因。斯波克先生由于缺乏情绪,将所有生活中的问题都当逻辑难题来处理。但是,生活中的所有挑战都能简化成逻辑难题吗?在电影《美丽心灵》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 纳什被描述成一个非凡的人,但是在努力理解什么是爱的过程中却不断挣扎。约翰 纳什试图在逻辑运算的基础上来决定是否要结婚。这个电影提醒我们,一个简明、线性的论断,即使拥有完美无缺的逻辑,也绝不是了解事物的唯一方式,尤其是当了解某些特定事物时,如“我爱这个人吗”或“我应该娶这个人吗”。面临生活的挑战,我们选取怎样行动也不能总是根据逻辑推理来作决定。不但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不能这样,在遇到某些社会和政治问题,如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或在处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时,我们也都不能完全根据逻辑推理来决定。

现在,许多专家对纯逻辑问题和其他问题做了清晰的区分。他们指出,许多爱好逻辑的人作为休闲活动来玩的逻辑题就是封闭式逻辑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有简明、正确而又符合逻辑的答案,可由给定的信息推导而来。相反,真实生活中则充满了杂乱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充分的信息,也没有完美而简明正确的答案。虽然逻辑地思考有助于处理这些杂乱的问题,但是完全依靠逻辑却还不够。

◎搞清楚你抗拒的是什么

因为对一些逻辑思考者的表达态度感到不舒服,那些更经常采取直觉型思维方式的人们会无法自控地摒弃逻辑思维。然而,他们拒绝的并不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而是拒绝逻辑的冷漠,或某些逻辑思考者的傲慢态度,或拒绝对情绪和直觉的鄙视。他们几乎一刀切,摒弃了所有的东西。有可能某些逻辑思考者并不一定冷漠和没有情感,也有可能人们能既使用理性的推理,也尊重他人的直觉。

我们不应该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而唐突地去挑战他人,这样会导致他人匆忙退却,更好的做法是采取好奇的态度。不得不承认的是,所有人都会有一些固定的信念和观点,它们建立在自己意识不到的缘由之上,因此,我们可以问:“是什么原因会让你这么想呢?”当然,一定是以真正好奇的态度来提问,而不是嘲笑。还记得第一章中提到的那个 3岁小女孩吗?她姑姑开玩笑地威胁说要吃掉她,正是令人惊讶的逻辑思维能力让那个小女孩能够智取姑姑,因为她说要先吃掉姑姑的嘴。的确,在有些逻辑思考者身上,我们是看到逻辑和冷漠或傲慢并存,但是我也觉得很遗憾,因为有些依靠直觉思考的人拒绝了这种惊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