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山中岁月
30162600000011

第11章 走不完的珠江新城

2016年接近尾声,早晨熙和的阳光仿佛也为广州一年风雪雨晴的天气画上一个温暖的句号。

每天,广州这座城市是在车声中醒来的。道路清扫车和环卫洒水车悠悠驶过柏油路,揭开了这座城市淡蓝色的清晨序幕。然后,各种小汽车、BRT快线、公交车汇入交通干道,繁忙而充实的一天由此开始。

我们来到珠江新城,路上风声车声一唱一和浇熄了我们对塞车诉苦的兴头,反而想为它拍照,为它留回忆,也不管它是静止的、远处的还是流动的、近处的。闭上眼聆听一个城市,我们试图在声音中捕获对城市的认识。可以是粤曲歌声,也可以是各大银行ATM机发出来的声音,有一些每天都能听见,有一些却再也不会有,有一些是某个空间的独有。

在早晚高峰,在琐碎的生活小事,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青砖灰瓦的寻常巷陌中,珠江新城的剧情每天都在上演。

有人问我,你去珠江新城干什么呢?

我刹那时竟想回答说:“去治脊椎病啊!”

哦?是吗?

是的,珠江新城可以治病。

几十、几百米的高楼危举,刹那间有一种进入自由王国的错觉,对于农村青年的震撼不言而喻。时不时不自觉地仰首观望,似乎治好了多年长坐屏幕前辐射生发的“脊椎病”。这座新兴的广州CBD(中央商务区),蓝天之下张扬着经济的味道,丝毫不掩盖它的创意和浪漫。目光所及,宛若飞蛾扑火——来自农村大学生盲目热情的强烈的渴望,仿佛看见了未来,看见了一种不安分的焦灼的企图。

但路上掠过的车和空气又使我们非常地冷和静,毕竟梦是可量化的。欲望的满足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一边好奇地打量,一边又无奈的流浪。就如林夕所说的:“前景未明眼前一片黑的期待才痛苦漫长啊!”

恍惚间,似乎看到了十几年前荒草萋萋的土地上开始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尘埃和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数就业、创业的机会在这儿涓涓流淌,有的人意气风发、春风得意,有的人顷刻破败、黯然伤神……摩天大楼林立犹如浩瀚星辰,各行各业都能在这里找到,无论是做服务员还是做世界500强商务精英,CBD都能满足你的行业要求。然而,残酷的生存法则也在繁华的面具之下潜行着,毋庸置疑。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人类最伟大的成就集中于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150年的路程。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广州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最大的城市,也是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中唯一一个非直辖市。从秦末任嚣筑城算起,广州已经有2200多年历史,其间几经辉煌几经衰落,而城市探索的血脉却始终未曾中断。

如今,势如破竹的城镇化正在发展,广州的本土文化却逐步定格为老广记忆里若隐若现的刻痕。珠江新城里有大量的文体设施,无论是广州图书馆,还是广东省博物馆,抑或是广州大剧院、广州市少年宫,新鲜的建筑砖瓦里也埋藏着深远的广州文化,似乎一切都可以溶泻出来。广州图书馆,9楼之上有一处“广州文人馆”,里面古色古香的桌椅带着我们回溯到百年之前的广州,精致的古风书柜存放着珍贵的广州书目。在这里,它向我们昭示着这座城市难忘的沧桑,那些矜贵的“老广”记忆,记录着每一个时光的瞬息。

冼村路不起眼的拐角,老人们踱步蹒跚,渐行渐远的背影仿佛开展了一个仪式,一眼到底,无形中高楼大厦的轮廓转眼间模糊成朦胧的风沙,仿佛预见着席散的边缘。

如若放眼海外,四海之内的唐人街,无论是伦敦的,还是纽约的,大部分是羊城饭店、广州酒家,吃的是早茶,听的是粤剧,打的是咏春,看的是李小龙,我们的文化核心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森严等级,它是中华文化“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在大海之滨孕育的一颗新文化种子,在新旧风潮的吹拂下,落在了每一个大城小民身上。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珠江新城,同时也期待老广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与时俱进。据说一张掌纹就是每个人胡思乱想的纹路,花杂斑驳的网便代表这个人想得太多。从五号线地铁走出来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掌纹——仿佛就是珠江新城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