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山中岁月
30162600000012

第12章 小城的春联

小年过后,年关在迩。

快过年了。今年小城春节的气氛似乎比往年热闹,只是城里的老榕树下已不见当年光影。

记忆中整个小城从除夕开始,鞭炮烟花就一直没有休止符,噼里啪啦的轰鸣响彻全城,潜伏在小城的喜庆、热闹慢慢也被勾引出来,一直到大年初一的清晨依旧停歇。满城火树,满街银花,“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图景就如大海一样没有边限。

刘绍棠说:“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诚然,同样的春节,不一样的过法。农历腊月二十七开始,小城里的人们陆陆续续在自家门前贴起了春联,以迎接新春佳节。小时候常常听到村里退休的老干部在榕树下聊侃,这小城的春联可大有来头。

先前,村民们家里每到年关,都会去城里的杂货店买春联正丹纸,再送到老秀才家里让老秀才写春联,一般的邻里乡亲,老秀才都会帮忙写写春联。听老干部说,这个老秀才是清朝的读书人,年老后以写书画为生,平时生活拮据,到年关时候,小城里的人也会多送些酒肉予他,算是写春联的报酬。

老干部说到这里眨了眨眉毛,眼神流出不可名状的色彩,说道:“老秀才写春联可有一套仪式。”

在除夕之前,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也就是“扫屋”。扫除完毕后,遂到庭前洗手,老秀才双手接过乡亲们送过来的玉扣纸,放在八仙桌上,这便是写春联的第一步“扫屋净手”。“扫屋净手”讲究去尘,除旧迎新。

众人耐心等候,老秀才蹒跚踱进厅内,只见老秀才将正厅神案摆开,放上小酒杯和筷子,随后放上闪着镂金银光的裁衣剪刀和剪纸刀,点上三支一尺六寸长的香,磕头跪拜,巡礼三回,名曰“祭刀”,听说目的是让裁纸刀在纸上游离的时候能够磨合出春联规整的尺寸。

民间自古传说春联由桃符演变而来,因此在写春联的时候老秀才还遗存着制作桃符的仪式,一派虔诚。桃符的符号意义全在于驱鬼辟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年俗的意识逐渐发生变化——不但求辟邪,还求纳祥。

老秀才细心裁剪完乡亲们送来的纸后,一幅幅干净利落,笔直顺畅的春联跃于众人之前。神秘的春联仪式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活人的庆典了。老秀才心中笔墨万千,不一会儿便将众人的春联写好,小孩们兴奋地捧着春联放在厅外晾晒,那黑字红纸在阳光下流转,寄挂着百姓祈福纳吉的心愿。

大人们在厅内一边感谢老秀才的春联,一边陪老人整理书案。调皮的小孩子们绕着晾晒中春联兜兜转转,相互追赶,厅内大人们闻声见状,惊忙制止,万一踩坏春联可就浪费了老秀才的一番心血了。老秀才借机也在厅内偷偷喝起了众人送来的酒,孩童们嘻嘻哈哈也不理大人们的叫喝,跳着闹着就跑远了。

老干部讲着讲着,咳了几声。

城里的孩童特别盼望过年,往往一过了腊八节,每隔一两天就追着爹娘问:“除夕什么时候来呀?”好像春节是遥不可及的玩伴。面对孩童们焦急的追问,大人们也总是说:“快了快了,贴春联的时候就是春节啦。”只言片语中仿佛夹杂着深深地感叹:“一年又过去了。”

于是孩子们就记住了——贴春联的时候就是过年了。所以孩子们也喜欢看老秀才写春联,因为老秀才写完春联贴在门前,就可以穿上新的衣裳,就可以长大一岁了……

如今,孩子大都长大了,社会的习俗依然顺水乘风,一如当年,也正如鲁迅笔下的《祝福》里所写的:“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鞭炮爆竹响彻云际,而老秀才的春联却再也见不到了。

今年过年返城,路过老榕树时,仿佛看到老干部还在树下讲着老秀才的故事,依稀感觉老秀才就是老干部,老干部就是老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