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圆楼里的思念
30425500000013

第13章

站在黄村圆土楼的门前,远远望去,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蹙缩在高耸的大山脚下,显得毫无生气。那是我们收小鱼篮子的另外一个地方,叫田厝。黄村外沿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往上走,不出一里猛地往右一拐,再走上一小段镶在稻田间的小路,面前横着一条小溪,过小溪上了一截缓坡,就来到了一座小圆土楼的门前……帮我们收小鱼篮子的叫木水,就住在圆楼里。他有五十出头,是一个瘦瘦的高个子,背有点驼;头发凌乱,有灰的有白的灰白相间,额下长着一双圆圆的小眼睛;眼睛下面的颧骨高高地凸起,两颊稍稍往里陷进去;上唇、下巴挂着几根长胡子……他是乡下地地道道的种田人,但身子单薄瘦弱,似乎不胜任田间繁重的田间劳作。他小眼睛里的眼珠子一会儿往左转,一会儿往右转,眼皮一眨一眨的,在眼珠转动与眼皮的开合和中,闪耀着道道狡狯的光芒。

“现今,田里的园里的活太多了,流鼻涕都顾不得去擦,哪有闲工夫收小鱼篮子?可话说回来,你们看得起我把我当朋友找上我这里来,我能不管?再忙我也得帮你们收足货!”

他的女人更单薄更瘦弱,大女儿在家帮忙干农活,大儿子读中学,小儿子读小学。一家五口就挤在圆楼里一间狭小的屋子里,田里种出来的只够温饱,农闲时间就凭几只手编些小鱼篮子能编出家里的一切用度?明明是一个非常缺钱的主,明明急切需要我派给他收小鱼篮子这活儿多挣些钱,嘴里却说得一点也不在意!

又常常说:“哪用得着叫别人收?叔帮你收就好。你去问问看,叔的威信有多高。有叔给你收,你要多少货就有多少货,质量要多好就多好,用得着还叫别人?”

那意思我知道,收回派给如华的活,把原来摊在如华身上的一并归到他自己身上。那样一来,他每个月能多收多少个小鱼篮子呀?每个月能增加多少钱的收入啊?他心里的算盘拨弄得噼里啪啦直响,但我能照着他的话做吗?我和他做生意的时候,总要多留一个心眼。

他的女儿二十三四岁,梳着两根粗辫子,宽脸盘,面色黝黑,过早地刻下了道道细纹;身材不高,粗胳膊粗腿,短腰身也粗……她的样子不好看,却嗓音柔嘴巴甜,一见面就哥哥长、哥哥短叫个不停,笑得眼睛仅剩一道缝——

“哥,过来了?”

“哥,屋里坐。”

“哥,坐好了。我不陪了,我去割些肉。”

“哥,东西吃不和口味要说出来。”

……

明明比我年长三四岁,却这么“哥哥哥”叫个不停,我听着感到很不好意思,有些难为情,就勉勉强强支支吾吾应答着。木水看在眼里,微微笑着——那笑容叫人觉得意味深长、捉摸不透。手扶拖拉机司机挺好把眼前的都装进心里,心直口快,朗笑着高声说:“为什么老叫你‘哥’?因为你是贵客,人家敬你、看重你,就这么叫!”

“叫我名字就好,别那么客气。”

“那怎么行?那样子我们不就成了不讲礼貌的一家人?”木水说。

“叔,你去叫人把小鱼篮子都搬到楼外边装车,我们可以早点回去。”我说。

“哎,急什么?都交代好了,吃过饭才来。”

于是,他们家也像如华一样,弄出几盘翠绿的农家菜,上面铺了一层香甜的薯粉肉片。相似的饭菜,在如华家里我吃不下,但在这里我却吃得喷香喷香的,因为屋子虽然狭窄、家具陈旧,但收拾地齐整干净,看着心里舒服,能没胃口吗?吃完了饭,我急着要去叫人去搬小鱼篮子,木水脖子一梗,头一甩,眼睛一瞪,盯着我说:“你知道叫谁?你能干这活?家里坐,泡茶喝!”说完,他和他女儿一起出去,东家吆喝西家喊,声音渐渐远去。我和挺好一边等着壶里的水开,一边说:“他们怎么这么客气?”

“客气?”挺好接着我的话语说,“一家人编鱼篮子,忙个半死一天才挣几十块钱,你叫他收,一会儿工夫能收百八十筒,挣百八十块,一个月收十、二十趟,能挣上一两千块钱,做什么事有那么好?能对你不客气?”

挺好说的也是。我们喝两杯茶的工夫,木水就在外面喊,人家已经纷纷把小鱼篮子搬到拖拉机旁了,要我们出去帮忙装车。车一装好,一个壮实的中年人就出现在身旁,对我说:“来,交特产费,一车六十。”

我讪笑着说:“这位大哥,我们小本生意一趟挣不了几个钱,少收三二十块吧?”

“不行!”那人冷冰冰地说,“我给乡政府承包的,一年要上缴十几万,收少了要自己亏。谁来我们村收鱼篮子都一样,一车收六十块钱。”

我依旧想和那人计较一番,木水朝我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说:别和他说太多,说了也没用,钱早点还他可以早点赶路——人家挖空心思才揽下这差事指望它给自己挣钱愿意少收?我把钱如数给了那人,心里总有一些不愿意,总觉得那人下手太重,要得太多。钱,谁都喜欢,没人和钱结怨;每个人都在找门路挣钱,要是有钱挣,哪怕只有一条缝,他都在想着法子往里钻——既然钻进去了,就在里面精耕细作,尽可能多挖几个金元宝——挣钱的门路那么难找,现在摸着了能随随便便弄几个就丢下吗?啊,钱啊钱,你不会说话不会动,是多好的东西!人人瞪着双亮眼都在找寻你,在你面前张开狗一样灵敏的鼻孔,竖起猴子一样敏锐的耳朵,木水会那么客气,如华会那么热情,都是因为冲着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