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看透牛皮经
3053600000007

第7章 开悟篇 (1)

断臂求法

(神光)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

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光悲泪曰:“唯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师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光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师曰:“诸佛法印,非从人得。”

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师曰:“将心来与汝安。”

曰:“觅心了不可得。”

师曰:“我与汝安心竟。”

《景德传灯录》卷三页四十七

【白话新唱】

达摩在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们莫测高深,称他为“壁观婆罗门”。

神光知道达摩是有道高人,从早到晚守在达摩身边,但是达摩什么法也没说。

神光心想:“古人为了求道愿意付出生命,我也可以!”有一天下大雪,神光坚定站立在雪中,积雪淹到膝盖,达摩同情他说:“你站在雪中这么久,想向我求什么?”

神光说:“请和尚慈悲,指示佛法大意。”

达摩说:“诸佛的无上妙道,都要经过漫长时间的艰苦修行,岂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传人!”

神光一听,知道达摩考验他的道心,他二话不说,取出利刃将左臂剁下,呈给达摩。达摩看了十分满意,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这么做,也算可以。”所以帮他取了法名“慧可”。

神光说:“诸佛证得的最高真理可以说给我听吗?”

达摩说:“最高真理不是我能给你的,要你自己去发现。”

神光说:“我的心不安宁,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说:“你把不安的心找出来,我就帮你安。”

神光说:“我找不到心。”

达摩说:“我帮你把心安了!”

神光当下大悟。

【分析与鉴赏】

中国禅宗能够开花结果,使无数后人得到开悟的好处,必须感谢那只被神光剁掉的手臂!

没有这只剁掉的手臂,达摩不会传法给神光,禅就与中国人无缘了!

大师考验弟子,严苛如暴君!禅门是这般孤高傲然,丝毫不讲人情,才能开出唐宋巍巍禅风!

达摩传法,果真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并未叫神光从持戒、修定下手,再广读般若、唯识,只是简单地说:“把心找出来!”

神光观察自己的心,发现妄念飘忽,像水中月不可把捉,原来心也是幻相,所能看见、所能观察的都是幻相,真正的心是拿不出来的。所以神光说:“觅心了不可得。”

最重要的手法就在达摩最后说:“我与汝安心竟。”这是一根大钉子,一锤把神光瞬间出现的悟境钉牢,使神光当下认定门路,勇敢跳下去,立刻大悟。

大师适时的一句肯定话,胜过千经万论。

觅罪不可得

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师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

师曰:“将罪来与汝忏。”

居士良久云:“觅罪不可得。”

师曰:“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

师曰:“是心是佛,足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

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大师深器之,即为剃发,云:“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景德传灯录》卷三页五十

风恙:肢体麻痹瘫痪的病,即中风。

【白话新唱】

有位年过四十的在家居士,没说自己的名字,向慧可礼拜,问说:“我得了中风的病,一定是罪业深重,请和尚为我忏悔业障。”

慧可说:“把罪找出来我帮你消除。”

居士说:“我怎么找也找不到罪。”

慧可说:“我已经帮你忏悔业障完毕了,你应当皈依佛法僧。”

居士说:“今天看到和尚,知道和尚就是僧,可是什么是佛?什么是法?”

慧可说:“这个心就是佛,这个心就是法,佛就是法,法就是佛。僧也是依此类推。”

居士说:“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罪跟心一样,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都不可执为实有。”

慧可非常器重这位居士,就为他剃发,并说:“你真是禅门之宝啊!应当取名为僧璨。”(璨是宝玉光华四射的意思。)

【分析与鉴赏】

三祖僧璨也是一句话就功德圆满,二祖问他把罪拿出来,他发现觅罪不可得,就开悟了!与二祖慧可如出一辙。

其实不只是觅心不可得、觅罪不可得,你所能想得出来的一切,都觅之不得。例如所有文字被人类使用最多的就是“我”这个字,同样是觅我不可得。眼前明明白白的一朵玫瑰花,虽有浓郁香气与美艳容颜,也仍然是觅玫瑰花了不可得。能这样去体察,开悟也可以很简单。

本来就解脱

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师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师曰:“谁缚汝?”

曰:“无人缚。”

师曰:“何更求解脱乎?”

信于言下大悟。

《景德传灯录》卷三页五十三

【白话新唱】

有位十四岁的小沙弥道信,来拜见僧璨说:“请和尚慈悲,指示解脱法门。”

僧璨说:“谁绑住你了?”

道信想了一想,说:“没人绑我。”

僧璨说:“那又何必求解脱呢?”

道信立刻言下大悟。

【分析与鉴赏】

人活在自己的想象里,把自己想象成烦恼的人,想象有佛法可修,有解脱可以追求。这就是造作,就是无明,就是执著。

停止想象,清楚地看清真相,一切本来都完美无缺,就不需要再多一番造作。

众生跟佛的差别在于,佛一无所有,众生却拥有很多。

众生有很多妄想,很多欲望,很多规范,很多知识,很多非如此不可的事情。

从凡夫修行到成佛,并非不断增添,反而是不断剥掉多余的垃圾。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乃是修行的铁律。

宁可做一无所有的佛,也不要做收集垃圾的众生。

本案中,三祖僧璨问:“谁缚汝?”四祖道信说:“无人缚。”问得高明,也答得高明,这番对话还可拆解成:

“请师父指示我解脱法门。”

“谁绑住你不得解脱呢?”

“是我自己。”

“绑住你的‘我’在哪里呢?”

“我找不到‘我’。”

“既然找不到绑住你的‘我’,还有被绑的‘我’吗?”

“也找不到被绑的‘我’。”

“那么你已经解脱了!”

道信言下大悟!

布毛侍者

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不蒙和尚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

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

曰:“如何是和尚佛法?”

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领悟玄旨。

《景德传灯录》卷四页六十八

侍者:跟在和尚身边侍奉的人。

【白话新唱】

鸟窠禅师的侍者会通有一天表示想离开了,鸟窠问:“你想去哪里?”会通说:“我出家是为了佛法,可是我服侍和尚这么久,你什么也没教我,所以我想到别的地方学佛法。”

鸟窠说:“如果说佛法,我这里也有一点点。”

会通一听,好奇地说:“和尚的佛法是怎么样呢?”因为这是鸟窠禅师第一次对他说佛法。

鸟窠禅师从身上的僧袍拈起一根布毛,吹了一下,剎那间会通竟开悟了!后来人们称会通为布毛侍者,纪念这个特别的开悟因缘。

【分析与鉴赏】

这是个精采的公案,既有高明的见地,也有精采的教学技巧。

会通说:“你什么也没教我,所以我想到别的地方学佛法。”佛法象征最高真理,也就是开悟的内容、解脱的心法,而鸟窠从来也没正面对会通说过。会通是有道心的人,既然鸟窠不告诉他,他只好另访明师。

没想到,在会通绝望的时候,鸟窠忽然说:“我这里也有一点点佛法。”一方面让会通突然感觉希望出现了,一方面也让会通非常好奇,佛法为什么是一点点?这句话让会通全神贯注,剎时专心得不得了!

出人意料,鸟窠什么也没说,只是拈起一根布毛,呼的一声吹了一下;在会通全神贯注之时,呼的一声,声音虽小,却像雷声轰隆,一下子撞在他的心上。原来佛法不远,就在身边,到处都是!古人说:“大道常在目前。”又说:“郁郁黄花,无非法身;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鸟窠禅师虽然从来不说佛法,可是生活中一景一物一言一行无非佛法啊!

这些领悟,全拜鸟窠禅师故作玄机地撩起会通的高度好奇心,才使他看见了平日视而不见的真理。

秘密作用

有坦然、怀让二人来参。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何不问自己意?”

曰:“如何是自己意?”

师曰:“当观密作用。”

曰:“如何是密作用?”

师以目开合示之。

然言下知归,更不他适。让机缘不逗,辞往曹溪。

《景德传灯录》卷四页七十一

【白话新唱】

坦然、怀让两人前来参访嵩岳慧安,问说:“达摩祖师从西天传什么意旨来?”

慧安:“不管达摩传什么,你自己的意旨是什么?”

“什么是自己的意旨?”

慧安:“你只要观察自己那个秘密作用的就是。”

“什么是那个秘密作用的?”

慧安一眨眼,表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佛性的秘密作用。

坦然立刻有所悟入,见到了自己的佛性。怀让的机缘尚未契合,辞行再造访曹溪,后来成为六祖门下大法将。

【分析与鉴赏】

佛性是人身心活动的秘密主人,人每天在使用,享受佛性的贡献,却从来不认识它。傅大士曾颂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佛性是实相无相,不落形迹的,无法让你用显微镜或超音波扫描让它现形的。但是你想知道佛性在哪里,就在你说话发声的时候,它的作用就出现了。

“佛性”二字只是一个名词,勉强来描述那不可描述的,若以为实有一个佛性,那又离佛性太远,所以这就是慧安不用言语向坦然说的原因。他宁可一眨眼,让坦然自己体会到,只要一体会到了,从此看佛性如观掌中珍,不再雾里看花。

坦然、怀让同时来参访慧安,一个言下开悟,一个茫然不会,这全是师生之间是否机缘契合的缘故。后来怀让初见六祖,只是一句“不污染”就豁然契入,马祖、大珠、南泉、百丈、赵州、黄檗、沩山、临济等历史上一流的大禅师,都从他的法脉开展出来。

密在汝边

(道明)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即率同意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行者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磐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

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栗,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

祖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数拜,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

祖曰:“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

《景德传灯录》卷四页七十二

【白话新唱】

道明听说五祖弘忍已经把衣钵传给六祖慧能了,立刻率领数十名道友追捕,要把衣钵夺回来。

一路追踪到大庾岭,道明最先赶上,其他人都落在后面。慧能一看见道明奔近了,就将衣钵扔在大石头上,说:“这袈裟是表示我已得心法的信物,岂是恶势力可以争夺的呢?你拿拿看!”

道明伸手去取,没想到衣钵像一座山似的,举不起来。他心下转过千百个念头:“难道慧能真的是得法的人?我出家的目的就是求法,为什么会卷入权力斗争的是非之中?”当下心里清明如雪,就对慧能说:“我为求法而来,对衣钵没兴趣,请你开示我禅门心法。”

慧能说:“当你不起善恶分别心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

道明当下大悟,原来人都活在分别心的幻相里,看不到实相:分别心一旦停止,自然就看见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时他遍身流汗,忍不住欢喜地哭泣,向慧能礼拜,并问:“禅门心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吗?”

慧能说:“没有了,一切尽在此矣,凡是能够用言语表达的都不是。你返观自己的心,一切的奥秘都在其中。”

【分析与鉴赏】

道明开悟之时,遍身流汗,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身与心是关系密切的一体两面,如果在心的方面产生像开悟这般惊天动地的转变,身体不可能不随之出现连带的反应。所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心的开悟,身体必然有连带反应;如果有人宣称开悟,却没有身体的反应,这样的开悟若非虚假诳人,就是心理意识层面的浮光掠影,应当倍加精进,不要得少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