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一滴水上安住,每一段路上幸福
3054400000010

第10章 看日本:这个国度的人民生活如何 (8)

我是一个性格炙烈的女子,在那即将要来的大雨之中,在平成大学前的星巴克门口闲逛。此时还有台阶没上去,雨水已经淋湿了头发。只好匆忙调转回去取伞,浪漫淋雨看来也不是办法。

待打伞再次回来,我觉得自己跟这个城市更亲近了。这里的雨有一股酸酸的味道,犹如清酒中渗入了涩涩的果子。东京给人的感觉,就是清冷而淡定的,它不容易让人亲近,但也不会那么疏远。雨下,很多人都打着透明的白色雨伞,犹如一个个外星人,飘来飘去。

这里的人连打个伞都这么整齐,品味这么一致。想起在国内,绝对没有品位一致的两把伞,可见民族性的差异之深。而日本人,看似很西化,追求个性,骨子里却很集体主义,维护着比较一致的品位和信念。那么,到底哪个国家的人更给人安全感呢?

这里的Family Mart类似中国的24小时便利店,我居住的酒店周围竟然就开了三家。里面日用品、食品、书籍杂志样样齐全。那些刚加完班的寂寞男人正躲在角落翻看限制级杂志,而还有不少在读漫画书。

漫画,是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图文并茂,生动幽默,还能减轻压力,因此成为从小孩到成人的最爱。其实,任何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动漫事业一定会占据很大的市场,因为,人们内心终是有一个孩子,渴望轻松,渴望零压力,以及自在。像国内的漫画家,几米、朱德庸等,也一样地占领了不少市场就是这个原因,儿童化的表现方式可以挑战成人的僵化思维,带来创新性和开拓性。因此,这里的书店专门都设有漫画柜台,供人们挑选。

还有几类书也受到欢迎,那就是关于成人性学习以及旅行的书。我去了附近一家书店参观,发觉这里的图书种类特别繁多,而且很照顾读者阅读的需求,尽量做到图片化、科学化、生动化和多样化。我拿起一本成人性学习的书,发觉里面竟然有丰富的漫画图片,告诉人们怎么操作,脸有点被羞红,但是惊讶于日本人的诚实与精心。

在这样一个国度,你很少见到教条主义的书。一般都会在逻辑思维之外,配合形象思维的输入,像他们卖得很好的小说,也都配有一些插画,书也并不厚,给人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读着他们那种从右至左翻,形式古色古香的书籍,我仿佛在阅读一本中国古书,竟然有了郑重之感。

我在思索,商业化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大学到底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的生存。其实,商业化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也许是一种更为遵循人性本身,照顾到愉悦性、多媒体性、接受性、消费性的存在,它不允许死板、脱离生活、脱离人的需求。作为知识来说,也需要和实践紧密结合。那么,学校应该很早就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实的生活,如何谋生,如何提高生存技能。

学校不应该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而是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些活的项目,比如让他自编一本书籍,一部影片,甚至自己设计制作一个产品进行销售,或者自己创立一个生意,这样来提高他在真实生活中的能力,而不是从知识到知识。很开心国内的清华大学等学校已经在开这样的先河,那里的学生实践机会更多,不但创业意识浓厚,而且在学校里已经付诸实际。

从国家来说,也应该跟得上商业时代的需求,鼓励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如何融入,如何拼搏并取胜,加强他们对于人性需求的学习和把握,推动经济和精神等全方位的发展。

东京那夜,我在夜雨中徘徊,却在思索人与世界的关系。我要告诉我的后来者,你们一定要灵活,要融入到轰轰烈烈的生活中,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最后过于脱俗。

东京的雨有点冷,但却有点打醒我的意思。其实不论在哪儿,你都需要生存,也都需要奉献。不论压力大,还是压力小,你始终都是要做一份事业,并且做出成绩的,不可能太理想化。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并且符合市场规则,符合受众需要,就已经是成功了,你也就找到了幸福的源泉。

日本人,为何既幸福又悲伤

一路上碰到不少日本人,又一翻查资料,发现这个国家的人很极端,既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平均寿命在81岁,也是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最近的一项数据表明,日本的自杀率又名列前茅。

其实,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过劳问题一直折磨着他们。过劳死的人数也非常大,这一点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似。像去年普华永道过劳而死的25岁女硕士,让我们不得不叹息,工作的价值难道真有那么高?当我们工作,但是却没有一点点快乐,生活缺少了色彩,内心变得干涸,只有那一堆堆的报表,一个个的数据,每天干不完的活儿,超时加班的疲惫难忍,我们为何还不知道那是自己内心发出的警报?为何还要违背内心真意地疲于奔命,最后真地把命都赔上去了?

当我们无法让心灵真正感到充实、愉悦、圆融以及美好,又怎能会在工作中得到更幸福的收获呢?一切都在向外求,小时候,服从父母、老师的指令,好好学习,长大后按部就班,找到一份社会所认可的工作,然后在老板的安排下,辛勤耕耘,不辞劳苦。但我们有没有真正问过自己的心?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内心深处,自己的理想又是什么?做什么事情又是真正能够愉悦自己,有利于别人的?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又有没有总是忽略内心深处的召唤呢?我们总是害怕自己能力不济,害怕失去安全感。要走自己心灵爱走的道路,似乎并不容易。比如,我们会自我怀疑,自己真的是那样吗?能获得想要获得的成就吗?到底是按照父母、师长给我规划的方向走更好,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向呢?很多人都选择了向前一条路妥协,但他们大多数都不一定从内心深处真正快乐。

也有一些人把梦想和现实比较好地兼顾了起来,一边从事一份世俗的工作,一边在业余时间干着自己喜欢的梦想工作。这类人给心灵一个比较好的出路,没有被他人的意见所淹没,他们因为兼顾了内心的需要而更加有弹性和韧性,也更容易获得快乐。

按照本性和真我去做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当你可以有一份感觉安全实在的职业之外,你完全也可以成为你自己,在业余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做让自己感觉幸福的事情。如果你能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找到真我,找到梦想和乐趣实现的快乐,那当然也是最好不过的了。最不好的是,你没有办法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但仍然坚持,那么长此以往,过劳就会找到你了。

还是反观日本,我发觉当下的日本人也有很多主动选择乐活环保的生活方式。因为乐活者提倡可持续、偏向心灵成长,爱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身心平衡,因此,他们从不会急功近利,他们喜欢享受工作中的点滴乐趣,哪怕有些是非功利的,他们仍然会很享受精神上的部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遵循自然规律来生活,很少超时加班,过度付出。

乐活工作者不对未来有过度的期待,他们活在当下,享受当下。“高、大、强”不是他们的追求,他们更加爱护自己,也从不向环境中过度攫取资源,心理、环境、身体三者平衡,才是他们的追求。

这一趟的日本乐活之旅,我也有幸接触到那些乐活工作者,他们的幸福指数很高。他们往往在京都或者箱根这些城市。在这里,人们闲适生活,和自然和平共处。也许他们只是郊外种菜来卖的农夫,只是普通的交通协管员、公交车司机,或者园艺工人、公园服务者、义工,也有可能是商品小贩、公司文员、教师等等,真正的幸福感在民间。当你把工作当成一门艺术一样地经营,你已经放弃了对于结果的执著,并在过程中就享受到了无比的乐趣,完全地活在当下。

幸福在平凡人身上,然而不幸福也可能在所谓的大人物身上。要消除极端的生活方式,把幸福找回来,那就要确保我们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来做事情,而且在点点滴滴的慢生活中享受到了美感与艺术的价值。让我们努力吧!

别再制造不幸福的“杯具”

旅行,是我体验幸福的一种方式。而我也在这本书的开端告诉你,上帝在细节中。行走在日本,我又开始搜索在中国时的生活片断。

我来自中国西南部,又工作在首都北京,也曾经游览过无数中国大好河山,比如上海、苏州、杭州、成都、重庆、云南、坝上、西藏等地,在我看来,中国给人的感觉,是并不缺少美景,并不缺少资源,更不缺少人才。但是,我们缺少什么?在我看来其实就是细节,然后就是发展上的均衡。

在我2005年冬天旅行坝上时,沉浸在坝上草原无比的辽阔美景之中,感叹中国大好河山。但晚上,我却不得不面临要去上最脏乱差厕所的“杯具”。还记得在寒风中,我起来上厕所,想起这一路的美景体验都牺牲在这里,心里忍不住在流泪。

在云南,我很喜欢大理的干净空气、淳朴民风以及自然风光,也为他们环保方面的建树深深赞叹。但没有办法,过度的商业化气息让这里多少少了一些人文的气息,显得会有些喧嚣。

我印象比较好的是成都与杭州。这两地在卫生设施上真的不错,尤其杭州的厕所非常干净。走在西湖边上,欣赏断桥残月,听着苏式评弹,再去“外婆家”饭店吃一顿东坡肉和西湖醋鱼,吴侬软语耳边听听,再看看普通人闲散而充实的生活,着实忘忧。

而在成都,他们享受生活的指数也是首屈一指。我们去西陵雪山泡温泉,又去武侯祠等地赏历史人物以及当地的奇石异草,几万枝梅花在冬天开放,让人享受。同时,古代道教文化等保存得都很完好。如果你徘徊在宽窄巷子,又会惊讶于这里的文人雅客的内心品位。

其实,比较好的地方都是那种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的人民一定得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而不会加以破坏。

在中国,越是接近边疆,越会呈现出一种粗朴厚重的气氛,一些细节方面缺少那么一点点味道。也许是因为南北方的文化差异巨大,地理环境也是千差万别。作为南方人的我,一开始并不习惯北方的大气与豪放。

从南方山清水秀的小镇一下子被扔到了北京西三环边的大学母校,成天听到的就是建筑工地的轰鸣声,沙尘暴的袭击也不少。绿色哪里去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道路交通,让我们置身于钢筋水泥,少了自然乐活的味道,也少了一点幸福感。于是,我喜欢留恋校园里的绿化区,欣赏各种季节的花草,来弥补都市丛林给我心灵上带来的缺失。

俗话说,入乡随俗,在北方十年,我也慢慢变成了北方人。不过我依旧不习惯的是,这边动不动就动工的建筑工地,成片的绿地和森林植被被毁。象征传统文化的四合院与胡同巷子被商业街代替。什刹海周边过于泛滥的商业氛围,破坏了其静谧的美感。

我们要对于自己的文化加以大力度的保护,而不是摧毁,盲目发展只会舍本逐末,破坏了原本应有的细节之美,也降低了人民心中的幸福感。

在北京,我很喜欢去时尚大厦看看,也喜欢坐在时尚廊听一场精品的讲座。城市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既上档次又有文化色彩,同时不乏现代时尚气息的地方。而且要更注重绿地建设。要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增强其文化的浑厚性、保留性,还给城市一种宁静祥和,又不乏积极向上的气质。

不要只知道建设了,西化了,却把幸福丢了,把民族传统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