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4:公关礼仪
3060700000026

第26章 安排宴会 (2)

第五个M,Music,音乐。在宴请客人的时候,如果可能,可以安排一些现场音乐的演奏。你想想,如果我们吃家乡菜,乡土菜,在南方水乡,我们到船上吃船菜去了,二三男女,着古装,吹笛,抚琴。那时候感觉如何?仙乐在耳,妙趣横生。令人入在图画之中,感觉是比较好的。我去吃西餐,现场有个钢琴演奏,弦乐四重奏,挺好。轻歌曼舞也可以。但别闹腾。选择音乐要注意,优雅,若有若无,而且主题应该是轻松明快。别给我放那个爵士乐,听爵士乐喝酒还行,吃饭的时候就不大合适了。尤其别放迪厅音乐、摇滚,那玩意儿令人心慌。宴请外国客人、少数民族的时候要注意别犯忌,所选曲目应该是对方喜欢的,或者跟对方有关联的。

周恩来总理在尼克松总统第一次来华访问的时候,就安排中国的军乐队在欢迎宴会上演奏过一支曲子《美丽的阿美利加》,这是尼克松本人最喜欢的一支曲子,他就任总统的时候现场就演奏过这支曲子。当这支曲子演奏的时候,尼克松总统热泪盈眶,非常地感激周恩来总理对他的体贴和关心。但是别弄拧了,说个不该说的话,我这儿请日本客人,放点有助于中日友好的曲子到还行,你给我弄个“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那个就不合适。人家恋人吃饭,你给人家放一个《魂断蓝桥》,也不合适。有时比如,国际惯例,舞会上结束的时候,结束音乐是什么呢?《友谊地久天长》。等于告诉你难忘今宵,记住此刻,大家挥手作别了。你要不注意还真麻烦,我有一次参加一个宴会,一进门人家就放这个,请我们走人,南辕北辙了。

第六个M,Manner,举止。在宴会上,个人的举止要注意。宴请客人的时候你也别胡练。吃西餐也好,喝洋酒也好,喝咖啡也好,你得在行。有人不在行,当然没有外人在场时我喝酒,我喝咖啡,我吃西餐,我愿意怎么吃就怎么吃;怎么喝,就怎么喝,我拿筷子吃,我拿着壶喝,也行。但是有人在场你别乱来。比如喝咖啡,调羹不能乱用。西餐的话,一般来讲,最后喝饮料的时候可以喝咖啡,化解油腻。讲究的人一般喝黑咖啡,即不放没有牛奶的咖啡。喝咖啡的话,一般调羹别乱用。

让它在碟子里躺着就行了,顶多加了糖块之后用它搅搅,加了牛奶之后用它搅搅。你象征性搅拌,搅完之后,调羹拿出来,别让它在杯里立正。它在杯子里面站着不合适,搭在杯沿商也不合适,还是要放在碟子里去。当然,我见过不在行的“猛人”:咖啡一喝,烫。喊服务生过来。干嘛?再拿个杯子,折一折。一看他就是喝大碗茶出生的,没文化。这个你一定要注意,这个举止不注意,有时候少调失教,搞不好还会得罪别人。比如,中餐那个筷子,你不能乱用。有的同志跟人说话,吃,吃,你也不知道要吃谁,乱动,乱夹。比如说,你跟别人吃饭的话,筷子别插在菜里面、饭里面,这个不吉利。用牙签来吃法式蜗牛的话,岂非贻笑大方?!

另外还要注意,你要请客人吃饭的话,那个筷子架上的筷子是竖放的。别横放,筷子横放在碟子上、碗上,有逐客之嫌。等于宣告:宴会到此结束,赶人走,下逐客令。

以上所讨论的主要是安排宴会的问题。在参加宴会时,则应关注个人在餐桌上的所作所为。从总体而言,餐桌礼仪一般要讲以下五个不准。

第一,不要在餐桌上吸烟。有教养的人不在公众场合吸烟。如果说20世纪40年代、50年代,美国好莱坞影片里,一个绅士,问一个小姐:我可以吸烟吗?得到允许之后再吸烟,还算所谓绅士风度的话,那么现代社会的文明人,包括中国和任何外国人,都是不在公众场合吸烟的。上述问题早已免谈。吸烟请去吸烟室,请去吸烟区。一般公众场合都是无烟区。吸烟有害健康。

第二,让菜不夹菜。在餐桌上,一定要坚持让菜不夹菜,不能互相地夹菜。西餐也好,中餐也好,最好采用分餐制,每个人一份。合餐制则尽量避免。一个碗里面大家互相去夹菜,有时候别扭。可能的情况下可准备公筷,用公筷夹到自己碗里、碟里,吃了以后再去夹。但是别给别人夹,你怎么知道别人爱不爱吃这个东西呢?我有一次倒霉了。到一个地方去了,碰上不爱吃的菜,他却一会儿给你一筷子。你吃还是不吃?差点儿把我搞成一个填鸭。还有人可能怕你觉得他的筷子脏,还把自己筷子事先在嘴里唆一下、处理一下再给你夹菜,等于派送给你一口唾沫。你感觉如何?非常不好。当然这是内外有别的。我们讲礼仪,反复强调看对象讲规矩。你也不能说谁夹的菜,咱都不吃。我娘给我夹的菜我能不吃吗?天大地大,父母至亲。你妈给你夹的菜你能不吃吗?我敢惹我娘吗?给我娘惹急了,找揍吧你。假定你和恋人约会,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给你夹一筷子菜,向对方来喂了过来了。这是儿女情长,卿卿我我,柔情蜜意。那时你什么感觉?你会恨不得把筷子都吃了,根本就不会在意它是否卫生了。但是外人不可以,外人没有那个义务吃你的唾沫。

第三,祝酒不劝酒。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地方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灌酒。酗酒有害健康,喝酒要讲究两厢情愿。我要是能喝,咱们可以一醉方休,酒逢知己千杯少。如果对方不会喝、不愿意喝、不能喝、不方便喝,比如我是司机,我喝了酒要被处罚;我是警察,警察执行公务时按照公安部规定的五条禁令也是不准饮酒的。别害人家,但是有的同志不讲这个。他认为:不把你喝倒了,觉得对不起你。说个难听的,你把我喝倒了才对不起我呢,这是很重要的。

第四,不要在餐桌上整理服饰。有人说得好听点叫跟你不见外,说难听点叫没教养。他往人家对面一坐,顺手把两个裤腿往上一拉、一卷,露出两条飞毛腿。还有的同志,坐在人家对面宽衣解带,首先解开裤腰带,然后卷起袖子,接着把领子一撸,给别人的感觉就是土匪下山。更有甚者还把外套脱掉了,赤膊上阵,卷起袖子,摩拳擦掌了。这不合适,有教养的人不该这样。在中餐桌上,有人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乱吐。进了自己嘴的东西原则上是不能吐的,万不得已要吐,则要拿手或者餐巾挡一挡。千万千万注意不要当众剔牙。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当着客人的面剔牙等于搓脚丫子缝里面的泥儿,会让人作恶梦,让人恶心。有人不大自觉,一边和你说话一边剔牙。更有甚者,吃完了以后,还含着牙签要走出五十米,边剔牙边行进,好像意犹未尽。一定要谨记:在外人面前别这么干,别当众剔牙,别整理自己的服饰。

第五,用餐时不发出声音。在餐桌上,在外人面前,不要发出声响。餐桌上不要发出声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特别是在国际交往中,按照外国人开玩笑的说法,吃东西发出声音是猪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个事情内外有别。有时候我要是请外国客人吃饭的话,我一般还真的给他弄碗面条吃,老北京炸酱面。而且我告诉他们:趁热吃,赶快吃,使劲吃。明白我的意思吗?你说那炸酱面怎么进嘴呢?他们往往都会说“金教授,我们都变成了猪。”我说:“这不叫猪,这就是中国吃法,叫咂吧咂吧滋味。”有时候请客人还专门要吃得吧唧吧唧,说明好吃,这其实是一个文化的差异问题。

此外,一定要注意:请人吃饭时,千万别问人家爱吃什么。还记不记得我讲的开放式问题跟封闭式问题呀?爱吃什么是开放式问题。要问您不能吃什么?如果你是负责安排宴请的公关人员,请客之前一定要问一下对方:李经理,您不能吃什么?如果客人很多,要问其主角。主角地位很高,不方便问他本人,则可问他秘书或者随员:你们老板,你们董事长有什么禁忌?有民族禁忌、有宗教禁忌、有职业禁忌、还有个人禁忌。

比如拿我个人来说吧,我不爱吃香椿。春天的时候春暖花开呀,北京人喜欢吃香椿芽,即香椿树上的叶子。香椿炒鸡蛋,拌香椿、腌香椿,都可以。说个笑话吧,我妈喜欢吃香椿,我估计这个东西是我母亲怀我的时候吃多了。这玩意儿我一吃这个香椿我就吐,而且还能晕过去。有时候这个香椿上来了,和鸡蛋豆腐拌在一起,看不出来。我吃完了之后,你说吐不是,还是不吐不是呀。挺恶心,挺别扭。所以你要是请客人的话,一定要问一下您不吃什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人的偏好不一样。

又如,相当数量的外国人不爱吃味精,带味精的菜他不吃,尤其是西方人,特别是澳洲人。也怪,咱们吃菜,里面放味精,咱吃不出来,咱习惯了。日本人也喜欢的,叫味之素。它有滋味啊,有时候做汤做什么的,放点鸡精很棒。说实话,鸡精也是一种准味精之类的东西。澳洲人还真不吃这些东西。他们把味精叫做Chinese poison,“中国毒药”。认为那个东西不利于健康,而且绝对不吃。我还真见过,一吃就反应,就吐掉了。他能够吃出来里面有没有放味精,敏感得很。

中国人有时候讲究吃活鱼。你吃过南方的活杀鱼吗?把那个鱼给它杀了之后,拿那个湿抹布把鱼头裹住,在锅里一炸,上来之后浇汁。那鱼上桌之后,还扑腾呢,小眼瞪着,嘴巴还张着呢。可别这样招呼外国人,外国人要讲保护动物。你这么作,等于是在延缓动物的死亡过程,他认为你虐待动物。

最后还要注意什么呢?参加宴会必须注意准时,守时。一定要按点去,不要等到宴会结束了才去,那样肯定不合适。在宴会上,主人有主人的道道,客人有客人的道道。总而言之,宴会重在交际,所以要重视自己的临场表现,要有备而来,并且表现得彬彬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