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3060800000025

第25章 做客的你 (1)

各位好!以下,我们来谈谈有关做客的礼仪规范。

前往亲友居所拜访做客,是平时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所不可缺少的应酬。然而多少有些让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却不大懂得做客之道,因而他们对亲友所进行的访问,不仅未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友谊,反倒既妨碍了亲友,又损害了自己的名声。

在社交活动中,因拜访做客有助于宾主双方的交流、理解和信任,所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成为社交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对于做客要在宾主双方都方便的情况下进行这一点,许多人是不知道的。

所谓做客要在宾主双方都方便的情况下进行,主要是指当我们前往亲友居所拜访做客时,一定要努力做到有约在先,并选择好宾主双方都感到比较合适的会面地点和会面时间。一句话,就是不要只凭自己的一厢情愿冒昧行事,而应当把主人方便与否放在第一位来优先考虑。实际上,这一问题是与做客的效果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如欲拜访他人,务必有约在先。这是做客之道的首要原则。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时间表通常都会安排得满满的,并且忙不胜忙。如果不经事先约定,随随便便地顺便去看一看人家,或是为了聊聊天,或是为了歇歇脚,或是为了讨口水喝、“蹭”顿饭吃……在你也许觉得彼此之间交情很深,所以完全不必过于拘束;而对主人来说,则可能由于你的不约而至而完全打乱了自己的日程安排,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诸多的不便。

在对外交往中,我们更应当注意不要随便去外宾居所充当不速之客。在外国人看来,此举可谓失礼之至,而且也是绝对不受欢迎的。

对拜访者本人来讲,事先未曾约定的访问也有可能劳而无功。因为你事先没有通知被拜访者,人家不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家中,恭候你的大驾光临,所以你在其居所扑空、徒劳往返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要做一个合格的客人,并确保自己此次拜访的成功,就一定要在拜访做客之前与被拜访者取得联系。一般而言,当你决定有必要前去拜访某位人士的时候,应提前口头告知对方,写信或打电话与对方事先相商也是可以的。自己主动提出拜访他人的请求时,千万不要措辞强硬,逼着对方同意,而应当多使用一些商量的口气来提出问题,并有意识地把决定权让给被拜访者。

例如,对自己打算拜访的人士说:“我想在您方便的时候去看看您,不知道是否合适”,就比说:“明天你别出门,我要去你家里坐坐”“悦耳”得多。

若被拜访者首先表达了非常正式的欢迎我们前去做客的愿望,我们通常不宜拒绝。万一需要拒绝,也要摆出拒绝邀请的充分理由,使对方能够接受。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之下,顺访他人,即未经预约而前往亲友居所充当不速之客,是在所难免的。当我们万不得已顺访他人时,应见机行事。要是被拜访者打开房门之后,只是站在门口跟我们说话,而没有把我们往屋里头让,那就说明我们来的可能不是时候。这时我们绝不能大大咧咧地硬往屋里闯,让主人心烦;而应当多长一点眼色,三言两语将要说的话说完,随即告辞。若被拜访者家中已有其他客人在座,我们也应知趣地尽早告退,不要轻易介入他人的交谈,当“电灯泡”,令别人讨厌。

顺访时,如与被拜访者关系一般,则一见面就应当开门见山地把顺访的原因直接相告,不要东拉西扯,久久不入正题。倘若察觉被拜访者正要休息或将要出门,应立即将话头打住,马上作别,并为打搅对方而向其表示歉意。

拜访做客时,在具体地点的问题上一定要客随主便,不要随意由自己来指定地点。一般来说,被拜访者乐于在自己的家中接待关系较为密切的亲友,以示双方的亲情或友谊非比寻常。但这往往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被拜访者的家里比较宽敞,至少能给拜访者以充分的“立足之地”。

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里工作的人员,因受劳动纪律和有关规定的限制,往往不允许在上班期间接待来访的私交。若非有意为难他人,就不应当因为个人私事而前往对方的办公地点。

住宿于宾馆、饭店里的人,或是借宿于他人家中的人,为了免于招惹是非,大都不愿意在自己临时下榻之处会见异性客人。我们对此应表示理解。

有些外国朋友有时会主动提议,与我们在酒吧、咖啡屋等处会面,而不是邀请我们前往其家中做客。他们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不习惯在家中或单位里接待客人,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意思。

当我们与被拜访者一道共同商定拜访做客的具体问题时,少不了要同时约好具体的拜访时间。作为拜访者,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以被拜访者感到方便的时间,为我们首选的拜访时间。

如果被拜访者非常客气地请我们提出适宜的拜访时间,那么可以首先考虑被拜访者用完晚餐之后。由于节假日对于我们每个上班族而言,是难得的“轻松一刻”,有时候还可能会安排上街购物、观看影剧、郊外游览、家人团聚、处理家务等“活动项目”,故此不宜主动提出来占用被拜访者的这段宝贵时光。然而要是被拜访者真诚地表示这一时间是可用以接待我们的话,则可以选择在下午或晚上登门造访。

一天三餐的时间、午休时间、凌晨与深夜,都是不适宜拜访他人的时间。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多有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某些年轻人则喜欢晚睡晚起;还有一些人上班的时间通常是“三班倒”,不得不“混淆黑白”,白天睡觉,夜间上班;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在考虑拜访时间时都要加以考虑。

我们在他人居所拜访做客之时,若无要事相商,则停留的时间不要过长,大体上待一刻钟至半个小时,就可以“点到为止”了。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它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你就是不为自己,也要为别人珍惜、节省时间,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解与尊重。

一旦宾主双方约定了会面的具体时间,作为客人的我们就应谨记不忘,并如期而至。既不能随便变动双方约定的时间,打乱被拜访者的安排,也不能迟到或早到。有个别人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不管到什么地方去,不迟到一会儿似乎就过意不去。他们这样做,或许是有意要使被拜访者望眼欲穿,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其实这只不过表明他们缺乏自信心,而且不懂得应当怎样做人。

有人会说,既然前去拜访他人不宜姗姗来迟,那么我尽可能地早到一些总可以了吧?但是,从社交礼仪的角度来看,早到与迟到一样都是失礼的行为。因为约定的时间未到,被拜访者或许正在忙于准备,或许在做其他事情,此刻作一个“闯入者”,也是会妨碍别人的。

因此,我们惟有准时到达约定的地点,才是最为得体的表现。即使因害怕迟到而早到了几分钟,也不宜急于上前敲门。可以在门外找个地方稍事休息,或者整理一下自己的衣饰发型,等时间到了,再去登门拜访。

如果我们登门拜访他人的时间,“正负”不超过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两、三分钟,原则上是被允许的。假使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双方约定的时间“伸缩的余地”太大,则我们应当主动承担责任,认真地向主人道歉。没有必要拿“临出门时又来了客人”、“路上堵车”,或“没想到手表慢了”等似是而非的理由去搪塞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