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5:商务礼仪
3061000000034

第34章 商务用餐之中餐 (1)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您不吃饭是不可能的。不管您从事什么行业,而对于商务人员来讲,商务用餐是在所难免的。但是用餐的种类非常多,比如说中餐、西餐、快餐、自助餐,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商务礼仪当中的中餐礼仪。

我们一般的商务活动,大多会选择中餐。其实任何人都要吃饭,而且,从请客吃饭这个角度来说,商务交往中我们吃饭有时不是自己喂自己的肚子,而是请客人吃饭,那肯定是要请自己在行的,中国人请人吃饭吃的是中餐,不管我请的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中餐。吃中餐它有一系列的讲究,陪的时候有陪的讲究。比如很多女孩子,或者是年轻人陪人吃饭,最担心一个问题,被人灌酒。请的时候有请的讲究。那么请客人吃什么呢?这有时是有说道的,请客的话,你要拿不准,有的时候很麻烦的。现问一个问题,如果你要请我吃饭,你觉得应该请我吃什么?你首先考虑的是什么事儿?很多人会说先考虑对方是什么民族?忌讳什么东西?这个就属于比较高端的水平了。

其实我们一般请客,一般人请客,第一点,实际上是吃东西。举个例子,我现在有一个开业剪彩仪式,或者一个庆典,假定时间比较长的话,我得给人家安排吃饭。一般来讲,我们已经讲了庆典、开业、剪彩,其实我有一句话,我没说,我留在这儿呢,实际上我们都要考虑时间,比如你要不准备请人吃饭,你别挨到吃饭的时间。如果互活动下午三点举行,到四点五点就要结束,否则四点半举行,六点半才结束,我又不管你吃饭,让你饿着肚子回去,是不是有点不够朋友呀,所以这事儿你得考虑吧。

我们一般要举行大型商业活动,商务庆典的话,首先是要注意,在节假日期间尽量别吵架,人家好不容易休息,你又在节假日搞这活动,人家可能不来,说实话,重大文娱活动,人家看球去了,不来。所以你要注意这种情况。

第二层是什么呢?吃特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老百姓有句话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实际上我们到任何地方,到外国去,未必爱吃当地的菜,但是得尝尝,因为没吃过。这时你也不要故作高雅,你肯定要吃东西,所以人到一个地方去,谈到当地的文化习俗,其实印象最深的就是吃。我搞商务礼仪、搞外事礼仪、讲国际礼仪,我就讲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衣,首先是穿着打扮,这是形象;第二就是食,穿了之后,这就是人和兽的区别,否则你要不穿衣服,这玩意就不合适了,赤裸裸的不能到街上去。然后就是吃了,自己吃不好不高兴,请客人吃不好也不高兴,所以第二个,我们一般要吃特色,第三是什么呢?吃环境。重要的客人、有身份的客人,其实吃的是一种环境。

我曾经在前面讲过,你邀请我到五星级酒店吃饭去,实际上我得谢谢你,我也知道那菜未必好吃而且很贵,但是这说明我身份高,我在你眼里有地位。请我到五星酒店吃饭,意味着我的身分是一流,你要把我弄到地下室吃饭,我也说了,那等于说我是盲流。所以这个差异要注意,当然更高的水平是吃文化。其实这个中餐礼仪有很多具体技巧,我们大体上讲这么几个问题。要注意规模和吃饭的方式,宴请的方式,要注意菜肴的安排。吃饭实际上是吃菜,中文有时候很模糊,比如饭店,其实不是吃饭,是住的。请你吃饭,实际上是吃菜,不可能说你到我家来吃饭吧,你真来了,给你吃一馒头,吃饭,你打发叫花子呢。再者你是不是要考虑那个就餐的具体形式,是自助、是宴会、是合餐还是分餐,最后你还要注意举止上的要求,比如你怎样用餐具,这都是有讲究的,那咱们一个一个来,先说这个场合和规模吧。

用餐规模与场所——规模要小,环境要好。

场合和规模,一般而言,从用餐的角度来讲,和我们国内的其他场合的要求其实是一样的。我们要强调少而精,要反对铺张浪费。说实话,我们的时间很值钱,大家也都不是饿死鬼,吃饭其实是个形式,重在沟通和交际,那么你就要注意这个规模不要太大。有的时候我们去了一个客人,那边主人来了八个人陪我们吃饭,我们都不知道谁请谁,好像我要不吃,他就没机会吃似的,这不合适。让人家觉得不高兴,喧宾夺主了,或者是有那个本末倒置之嫌了,这不合适。

再者你要注意环境上有这么几个点,我一般讲三句话:第一,环境要卫生,这是最基本的,那地方饭菜再好吃,你要觉得不卫生,很麻烦了。不仅是餐桌上卫生,地上卫生,周边环境也要卫生,比如洗手间得干净点儿,停车场得干净点儿。人食五谷杂粮,有进有出,咱去方便去了,一进那地方,得踮着脚丫子,跳着芭蕾进去,你吃的饭,那个味儿就大打折扣了,第一个要注意的是卫生,卫生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什么呢?可能情况下,用餐环境要优雅一些,我们刚才讲了高层次的宴请是吃环境,那个地方要别具特色,比如到乡间吃个乡野菜,到船上吃个船菜,到民俗的傣家小楼里面去,或者闽南土楼里面吃顿当地菜,有风情,这个也是文化。我在陕北当过知青时,有时候你要请个客人盘腿坐在土炕上,背后挂着大豆,高粱,挺有意思。像我这种四五十岁的人,比较缅怀农家菜。在我家附近有个忆苦思甜的大杂院,我们常去,盘腿坐在土炕上,背后挂着大豆高粱,我们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嘴里吃着熬小鱼,贴饼子,往往心里缅怀往昔的时光,很可能想起过去的小芳,说白了,煽情去了。但是你让现在的孩子吃,没感觉,你问他吃的什么,“白薯,吃熬小鱼儿,”“好吃吗?”“一般。”他没感觉,其实人吃文化,有时候会有联想,有感觉,比如说在外地吃一些家乡菜,是这种感觉吧,这是很有讲究的。所以这个环境的优雅很重要。优雅倒不一定说要豪华,优雅实际上讲的就是有文化,有特色。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环境要安全,你别把我吃死了。还真别说,我那天被人家邀请去吃饭,之后我的嗓子肿了,把我吓一跳。我还有个朋友被人请去喝酒,喝的是假酒,眼睛都直了,成了对眼,半年才矫正过来,看不见,这很麻烦。不仅入口的东西要注意安全,另外你周围的环境也要安全。不能失火,不能过分拥挤,不能过分嘈杂,这个不要画虎不成,反类其犬。所以这个规模和环境一般讲这个。

那么用餐时还有什么方式吗?

用餐一般要讲方式,方式有不同的讲法。

第一个方式,从规模的角度来讲,什么宴会是大规模的?毕业宴、工作餐、家宴等等,有时候像国家交往、外交场合,还有国宴,国家领导人出面举行的那个正式场合的宴请。一般在我们国内,就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而这种宴会人数上有限制,不是谁想去就去。邀请客人,我国领导人出席,邀请驻外使节,奏国歌的。宴会上的菜都很有讲究,菜单上都印有国徽,不是一般人有机会去的,它是一个对客人尊重的一种接待规格和档次,这里我讲的是商务宴请的方式。

用餐方式——合餐制。

从餐具的角度来讲,餐具,以中餐而论我们请客人吃饭,大概有这么几个方式:

第一个方式我们叫做什么呢?第一个方式我们称为合餐制或者叫混餐制,混合的混。合餐制是个什么意思呀?合餐制实际上就类似我们吃的那个会议餐。我们去开会时,那个八菜一汤,一桌上坐那么十个人八个人,那么菜,一样菜比如那个猪肉炖粉条、揣白肉或者是什么熬小鱼儿、红烧带鱼、狮子头之类的,反正就那么一盘,量可能足够,但是你要吃的时候,就拿自己的筷子去夹了,喝汤的话你拿自己的勺子去舀,这个我们称为合餐制或者混餐制。从文明礼貌的角度来讲,我们不提倡商务客人吃这种饭,它有两个坏处:第一,不卫生,你不知道夹菜的那个人,他用自己的筷子夹,上面含的那个唾沫是不是有各种传染病细菌。有时候你还碰上不自觉的人,人还把筷子处理一下,再过去,我们前面讲的让菜不夹菜,是基本礼貌。让菜不夹菜是基本礼貌,为什么?其实也就是这个问题,我爱吃什么我吃,你又不是我肚里的虫,你怎么知道我爱不爱吃,还真有人给你,一会儿给你一个,我上次讲了,这东西你得打住。

当然这个礼仪需要看对象,我们前面讲了游戏规则,对象性是基本原则,你也不能说谁家的都不来,你说我回家去了,好不容易回一次家老妈看见了。我们在娘眼里就是瘦,老妈总觉得我们瘦,从来没觉得我肥过,我都一百五了,还觉得我瘦。我老婆最不爱听这句话,怎么就瘦了,其实越来越肥了嘛,但是妈眼里你就是瘦,她就给你夹,那我能给我妈讲道理吗?不卫生,那老太太不讲这个道理,她老给我讲一句话:“我生你容易吗?”我立刻交代了,“不容易。”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不容易。

再举个例子,我们都年轻过,我们都谈过恋爱,开玩笑地说,那谈恋爱属于阵发性精神错乱,那时候绝对情人眼里出西施,搞不好晕菜的,那我跟我女朋友约会去了,女孩子含情脉脉地夹着一筷子菜,向我嘴边喂过来,我什么感觉,我晕菜,我找不着北了,我恨不得把筷子都吃了,那时我是不谈论卫生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讲那个。但是你要换一个场合,你跟客人不熟,别玩这一套,很重要的。所以这个混餐首先是不卫生,再者不公平,你要是碰上哪个下手快的,就难说了。比如我当过知青,我当知青的时候比较积极,经常当什么先进代表,当过省一级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我十五岁下乡,有时候跟大哥大姐一块坐。我特别喜欢跟大姐在一块儿,大姐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含蓄的人,都互相推让,下不了筷子,我埋头苦干,比如炸小鱼儿,过去的东西都缺乏,一桌八个人就八条小鱼儿,我埋头苦干,她们还没让呢,我已经吃了三条了。这有时候不公平,人家未必想吃,但是你替人家吃了,人家不高兴。所以,从安排的角度来说,你最好别搞这种合餐制,我们提倡第二种方式,分餐制。

如果说合餐制适合于大规模宴请,就是那种会议餐之类的话。会议餐有时候没办法,我还要提倡那小规模的,高水准的宴请,搞分餐制。

用餐方式——分餐制。

分餐制按老百姓的叫法就是中餐西吃。比如这个吃烤羊肉串,那我们每个人就那么两串,你想多吃也没有,来一条鱼,来一条鱼端上去让你看一看,然后服务生替你分了,人各一份,这种分餐制它至少有这么几个好处:

第一,它档次上显得比较高;

第二,它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你爱吃就吃,你不吃就不吃,省得有时候别人给你,出于好意,给你夹过来菜,你说你吃还是不吃,一会儿给你一块螃蟹,一会儿给你一块鱼,然后再给你一块鸡,成了填鸭了你。从礼貌上来讲,别人给我夹东西,我不能不吃,来者不拒是不礼貌的,还是礼貌的?那是讲究,所以你得注意。

所以这种分餐制第一是比较高雅,第二个就是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第三个分餐制还卫生,相对来讲也比较节约。所以小规模、高水准的宴请,我们都提倡分餐制。但有时候有问题,人要太多,你就麻烦了。比如去年闹SARS,这个卫生系统和餐饮系统,提倡要搞分餐制,后来我发现也无疾而终,没有普及开来。我问过很多餐馆的老总,我说你们为什么不搞这种方式,不是挺高档的,他们告诉我,那得增加多少餐具,增加多少服务生啊。有时候这个也麻烦,例如亚运会,我参加过辅助性工作,有些餐厅里的客人有好几千人,这种情况你也分不了。所以这个大规模的活动,可以搞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这个事儿我们以后再说,自助餐我们专门有一讲,我这里也不说了。

用餐方式——分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