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进退博弈
3067700000023

第23章 交换中的效益加减 (4)

看来,和珅是认准了这样一条:只要讨得皇帝欢心,其他什么都好办,哪怕是犯了什么过失或是顺便也给自己搂钱,皇帝也不会在意。那么,和珅既然已经把乾隆皇帝伺候得到了离不开他的程度,又怎么会丢了性命呢?

和珅之所以能够成为乾隆的宠臣,权倾朝野,不仅因为他给乾隆搞到了不少银子,更因为他在官场玩弄权术也十分高明。不过,聪明反被聪明误,所有这些,最终都未能挽救他的性命。

乾隆末年吏治腐败,贪官之首便是皇帝最宠信的和珅。但和珅持权拭大,忘记太上皇年事已高,他该为自己预备退路。早在乾隆帝有意选颙琰继位时,和珅早早打探到这一消息,在宣布此事的头一天送给颙琰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对此事劳苦功高。乾隆帝退居幕后,和珅专权更甚,嘉庆帝有什么事反而要托和珅转告父亲,嘉庆帝的老师朱圭由两广总督升任大学士,嘉庆皇帝写诗祝贺,没想到和珅向太上皇告一状,说嘉庆帝在向下属“市恩”,结果朱圭降为安徽巡抚,嘉庆帝也因此得罪了父亲。嘉庆帝隐忍不发,表面上更重视和珅。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弘历驾崩。次日,嘉庆帝命和珅与户部尚书福长安轮流看守殡殿,不得擅自出入,实施软禁。接着下了一道突兀的圣旨,命令着实查办围剿白莲教不力者及幕后庇护之人。当天就有大臣领会到皇帝的意图,于是弹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断送到嘉庆帝手中。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立即下令逮和珅入狱。嘉庆帝本要将和珅凌迟处死,但由于皇妹也是和珅媳妇的和孝公主的求情,并且参考了董诰、刘墉诸大臣的建议,改为赐和珅狱中自尽。为避免政坛风波,嘉庆帝宣布对能弃恶从善和珅余党一律免于追究。和珅二十年苦心孤诣地耍弄权术、搜刮财富,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真个是“枉劳神”矣!

和珅始终认为是被自己的才华给害了。和珅的确是个有才的人,但他最大的才华却是玩弄权术。他能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靠的是紧紧傍着皇帝、讨得皇帝欢心的本事,然而这种本事却不能让他永远享受富贵,最终还是皇帝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对个人来说,拥有信息越多,越有可能作出正确决策。对社会来说,信息越透明,越有助于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掌握影响未来的所有因素,这使得作确定性的决策变得困难重重。

信息本身的价值正在于此。博弈参与者一旦掌握了更多信息,其决策获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就增大。一个消费者买一部二手手机需要花1000元,而这部手机的真实价值也许只有500元,如果消费者购买了这部手机,就净损失500元,如果他和二手手机老板很熟,请老板吃顿饭支出100元,老板决定给这个消费者一部价值1200元的二手手机。

很自然,获取这部手机真实信息的价值或信息成本就是100元,但是不仅没有亏掉500元,反而赚了200元,一反一复投入100元的信息成本所得到的收益是500+200=700元。

因此,市场参与者的决策的准确性取决于信息的完整性。准确的决策需要更多信息的支持,所以信息的获取有减少风险的可能性。这就是说,信息的搜取有可能增加决策者的收益。信息的价值就可以用获取信息后可能增加的收益来衡量。

三、赵高的“铁算盘”

历史上的赵高以“指鹿为马”而出名,是个遗臭万年的大宦官。但是又有谁知道,赵高是一个真正的复仇之雄!为了灭掉秦王朝,他不惜身背万世恶名。他复仇时下的决心,以及复仇的手段,和最后得到的效果,就连素以卧薪尝胆而闻名的越王勾践也只能瞠乎其后,自叹不如。

当年秦赵长平一战,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身为赵国贵族的赵高从此沦为奴隶。他的父亲兄弟皆战死沙场,母亲被卖到秦国做奴婢后受尽屈辱而死。他则幸运地被送入秦宫做最低级的苦役。这对儿时享尽荣华富贵的赵高来说,刺激是何等巨大。在秦宫,他受尽了各种欺凌,遭受了很多非人的磨难。从这时起,他的心里,就已经暗暗植下了灭秦大志。

跟邯郸相比起来,咸阳在气势上要大得多了。街道也宽。房屋也高大许多。两旁的店面林立,买家卖家都大着噪门讨价还价。整体上似乎是铁匠铺要多一些。当时嬴政已经登基并开始东征西讨忙乎着统一中国了。但举全国的铁器毕竟有限,还得进行农作生产,所以嬴政就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出兵的时候,把所有的锄头,镰等都化了打成刀剑,打完仗再把刀剑化了打成锄镰,所以铁匠铺就多起来了。这样虽费事,不过无意中竟发明了一种好的炼铁方法。所谓百炼成钢,这样反反复复的炼。铁中的碳无素被炼得非常匀。真的成了好钢。后来秦军战无不胜,全依赖于这样的好刀剑,把把都削铁如泥。种地更没得说。因为锄头能碎石,地都种到了山上。咱们后来农业学大赛时在山上开了好多的梯田。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赵高就是在这时候跑到秦国的。他的父亲原本是赵国宫里的内侍,就是服务员。长期在磨难中长大,赵高很早就懂得怎样利用自己的聪明机灵去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很快,他就摆脱了杂役工作,转到文书部门处理文字事宜。他开始了解秦国历史,并读了很多关于秦王朝的书籍。尤其对于秦国的法律,几乎能背得滚瓜烂熟。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他将来的复仇做打算。

由于他的能干,不少人对他另眼想看。他在秦宫中名气渐响。这年,他十九岁。娶了一个同是来自赵国的女子,两人婚后恩爱非常,并于次年生下一女。然而,生活的快乐并不能减少赵高对秦朝的仇恨。报仇就是他的生命,他的一切。他时时刻刻小心而又执着地等待复仇的机会。

可是像他这么一个奴隶升上来的小文书,是根本没任何机会接近秦宫的最高权力机构。如果不能进入这个圈子直接和秦王打交道,复仇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赵高只能等待。然而他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更为积极。他在秦宫中的工作越发努力,获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机会女神必然青睐于有心人,也许是赵高能干之名确实很大,以至于上动天听。秦王嬴政开始注意到这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秦王此时尚未统一六国,对人才的聘用还是比较开明的。于是,便有用他之意。但听说他是来自长平战役的赵国幸存者,很有些放心不下。就放出风声,大意是除非赵高肯做宦官终身事秦,否则永不录用。在当时,只要做了宦官,那就表示和以前的关系全部断绝,等于重新做人一样。

这下,摆在赵高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如要进入秦宫最高机构,必先引刀自宫!二是珍惜身体,安享悠闲生活赵高思前想后。一切让他实在难以割舍。毕竟他此时才二十二岁,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锦绣人生在他面前平坦光明又充满了诱惑力。就在此时,天边炸起一道惊雷,把他从幻梦中惊醒!一刹那,他仿佛回到了杀声震天的长平战场上,看到自己的父兄,姐妹倒在血泊中哀号,辗转,被秦兵的大剑长戈疯狂的屠戮,宰杀。数十万赵国士兵被活埋,千里白骨,腥风血雨。家仇和国仇在瞬间让他清醒了!他一口气喝了三大杯烈酒,随后拔出解腕尖刀,一横心,手起刀落。就是这一刀,创造了历史!也注定了强横一世的秦王朝将毁在这个人的手里!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交换,在这种交换中,失去的和得到的不能够等于零,这永远是一个不等式,但是在复仇人的眼里,显然是值得的。

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赵高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对嬴政表面上的无限忠诚,坐上了宦官之首的位置。这段时间里,他曾数次想暗杀嬴政。但苦于无机会。后来,荆轲刺秦的失败让赵高顿悟,要复仇,要灭秦,杀嬴政一个人是不行的。要颠覆整个秦王朝,只有先抓住最高的权力。因此,他像一条暗藏杀机的毒蛇,暂时收起致命的毒牙,再次蛰伏起来。

有志者事竟成也!秦始皇三十六年,东郡落下一块陨石,上书“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大字。不久,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夜经华阴时,突然有人持玉璧拦住使者说:“秦始皇今年将死!”然后放下玉璧倏然而去。连续发生的不测之事,使秦始皇深感不安,急忙命人占卜,卦辞说只有外出巡游方可化凶为吉。秦始皇听信了术士之言,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出京巡游,次子胡亥及丞相李斯陪同左右,赵高以负责皇帝乘舆的中车府令身份随驾出行。当车驾行至平原津时,秦始皇突患重病。他自感时日无多,急令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让其把所属部队交由大将蒙恬掌管,然后迅速赶往咸阳办理后事并继承皇位。诏书尚未送出,时年五十岁的秦始皇即病亡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认为贸然宣布秦始皇的死讯恐怕会引发全国的混乱,决定秘不发丧,而命令车骑加快向咸阳进发。

“秘不发丧”为赵高实施偷梁换柱的冒险计划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他深知为人正直的长子扶苏一向对自己不屑一顾,手握兵权的大将蒙恬又与扶苏关系亲密,蒙恬的弟弟蒙毅更在言谈举止间时常流落出对自己的厌恶。相反,胡亥却跟随自己学过书法与法律,一旦胡亥能够继位,自己必将得到重用。赵高思来想去,决定冒险扣留秦始皇遗诏,进而谋划胡亥继位,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了达到目的,赵高首先鼓动如簧之舌争取到大权在握的丞相李斯的支持,然后与李斯、胡亥一道,诈称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恶毒地伪造了令扶苏与蒙恬自杀的遗诏。为人忠厚的扶苏与三代功臣蒙恬接到诏书后被迫自杀,稀里糊涂地成了赵高“沙丘之谋”的牺牲品。

偷梁换柱得逞后,赵高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咸阳,随后向天下宣布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胡亥宣布即皇帝位,称秦二世。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继扶苏、蒙恬之后,蒙毅、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大批功臣都纷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而且还有难以数计的人被株连。与此同时,赵高与秦二世对皇室诸公子、公主也不放过,十二位公子“戮死咸阳市”“十公主死于杜”,公子将闾在被逼自杀前仰天大呼“我无罪”,然后与其兄弟三人流着眼泪拔剑自杀。自此以后,大臣凡是进谏者均以诽谤罪论处,更有甚者,百姓面色不好也要治罪。整个国家,人人自危,天下处于一片恐怖之中。

每杀死一名大臣,赵高便安插自己的亲信补缺,很快许多要职都为赵高的亲信所把持。在赵高的愚弄下,本来安于享乐的秦二世更加纵情酒色、怠于政事,进而为赵高胡作非为、欺上瞒下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朝廷统治腐败,百姓的赋敛、徭役相当沉重,加上阿房宫之类庞大工程的修建更使民穷财尽,陈胜、吴广起义随之暴发。可秦二世在赵高的蒙蔽下对岌岌可危的局势一无所知,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