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3080200000044

第44章 iPhone的运输与走私(3)

苹果奈何不了东方面孔的扫货者

美国苹果商店外挤满了提着编织袋的中国面孔买家,他们彻夜排队并买走了许多iPhone。这些职业排队者每天能借此收入200美元以上。

当美国消费者们焦急地冲进苹果商店时,性格温和的苹果店员多半会双手一摊,iPhone已经卖完了,而且什么时候会到货,连他们也不知道。

刚在苹果店里体验完iPhone 4样机的美国消费者满脑子都是iPhone 4酷炫的功能:超薄机身、视频通话、高画质的显示屏……

于是,心急的美国人开始将这股怒火一股脑儿地发泄到中国人身上:就是这些“不怕排队的中国人”,买走了美国人急需的iPhone!这在后来甚至演变成一场涉及种族歧视的口水仗。

《纽约时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一位摄影记者拍到了一张意味深长的照片。在这张于纽约苏荷区一家苹果店外拍摄的照片中,出现的连续8名排队顾客全部是华人,他们耐心地倚靠在苹果店外的墙上。许多人的衣着打扮并不像大多数苹果粉丝一样时髦,相反他们中不少人面容憔悴,衣着不整,但潜在的利益让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这些华人一大早就出现在那里了,有男有女。他们在纽约苹果专卖店门口安静又有点不耐烦地等待。有时候,他们排的队能延伸到下一个街口……”《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道。

职业扫货客们好像经过严密组织,他们开着车往返奔波于各个iPhone销售网点之间,不惜体力地排队等待。

AT&T早早贴出通知,每位排队的顾客只能购买一部iPhone。这催生了一项职业排队的业务,一些没有工作的人开始变成职业排队客,每小时收费20美元——如果需要排队10小时才拿到一部iPhone的话,这位职业排队者能够收入200美元。

这些华人当然不是一般的苹果粉丝,他们是复杂的贸易链中的一环,而在这个贸易链背后的驱动力是中国消费者对苹果时尚产品的巨大需求。

“很多人在餐馆或工厂里干活,一小时只挣几美元。”一位在纽约工作的华人厨师说道,“如果他们在苹果专卖店排一个小时的队倒卖iPhone,他们一上午就能赚300美元。”他说,对许多人来说,这相当于一个星期的工资。

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中央公园旁边的苹果旗舰店,透明的玻璃房子前苹果的标志显得格外显眼。消费者们通过透明的玻璃旋转楼梯下到地下大厅店里,各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都在这里为苹果产品而疯狂。

不过,华裔面孔的消费者通常会受到苹果店员的“重点关照”。在销售过程中,有些华人要被检查证件(听说前后的其他族裔都没被查),有的甚至直接被拒绝。

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台湾青年邰威廉2010年4月21正午前往苹果在曼哈顿苏荷区(SoHo)分店,当他告诉店员要买两台64G的iPad,店员却说“等一下,我要请经理来”,他随后被带到一旁角落等候。20分钟后经理才出现,反问他“你为什么要买两台”、“要做什么用”,邰威廉深感不受尊重,回复“这不关你的事!”最后经理拒绝卖给他,当邰威廉不满意地问“为什么”时,经理不回答,也不愿意透露姓名,扬长而去。

邰威廉说,排在他前面的一对亚裔男女青年,英语不流畅,“店员马上开口说不能卖给他们”。邰威廉气愤表示,最后这对年轻人无可奈何地离开,“由于不懂英语,连基本的消费权利都无法获得尊重”。

此后,邰威廉发邮件给苹果公关说明事发情况。他表示,事发两天后苹果公关和他联系,之后苏荷区分店另一名经理致电向他道歉,并表示愿意提供折扣,“但我告诉他,我已经不想买了,对方随后仍寄了一张100元礼卡”。

陆续有像邰威廉一样的华裔消费者投诉苹果员工层层盘问、刁难,甚至不公平对待,以回拒他们想购买iPhone或者iPad的请求。华人们在各种论坛上发帖抗议苹果公司的种族歧视行为,并向美国政府投诉。

2010年6月,在纽约,苹果公司因为拒绝出售iPhone 4给几个亚裔顾客而惹上麻烦。纽约州司法部部长安德鲁·M.休莫(Andrew M.Cuomo)命令对此事进行调查,苹果公司很显然地让步了。此前,苹果公司尝试过阻止这些炒货的华人,但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办法。

此前,纽约著名的华裔女议员孟昭文也曾站出来,抗议苹果歧视华裔的行为。

孟昭文向纽约检察部门民事权利局抱怨说,当她和其他几名华裔在购买iPad时,被数次要求回答“不合适的问题”,以及出示护照,甚至被拒绝购买。

孟昭文表示,她对知名的苹果公司雇用有偏见的员工感到震惊,而顾客无论是什么族裔都应得到尊重,并且她希望苹果公司慎重处理这些投诉,给华人顾客一个及时、令人满意的回答。

苹果公司限制一个人只能买两部iPhone;它的识别方法是看信用卡的付款记录,但现金购买就没有记录了。苹果公司称,“这一限制(能防止大量购买),好让买手机自用或送礼的顾客能尽早买到手机。”

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这是十分无奈的一项举动,华人们疯狂地囤积iPhone和iPad已经让苹果产品在美国的销售秩序受到威胁。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电子产品在中国组装,之后被出口到美国,现在它们要掉头踏上回中国的漫漫长途。

在纽约和上海的苹果炒家们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流程:花600美元在美国的苹果专卖店买最新款的iPhone,为了免签AT&T的服务合约,还要缴一点儿罚款;把货卖给在唐人街开手机店的中间人,他们能拿回大约750美元。

那些在纽约苹果专卖店前排队的人不愿意多说话,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当被问到“你们在排队干什么”时,他们的回答千篇一律:“我要帮我朋友买个iPhone。”有人买了一部iPhone后,会把它藏在手袋里,回到队尾继续排队,好再买一部。当问及一个男人“为什么要买两部手机?”时,他回答说:“我有两个朋友都要。”

那么,这些华人辛辛苦苦扫来的iPhone都到哪里去了呢?或许人们可以在“未名论坛”(MIT BBS)这样的地方去找找答案。

这是全美最大、最具人气的海外华人论坛之一,同时在线人数通常在两万人左右。二手交易是它的几百个分类讨论版面中的一个,而其中最主要的交易类目,就是那些通过各种手段从零售渠道获得的电子产品。

这个版的规矩是这样的:分为“神医”和“小护士”两种职业。神医相当于一个中转站或者专业渠道商,他们的背后往往是各类外贸公司;而小护士则是职业扫货者,负责在各个网点排队购买iPhone和iPad。

iPhone的囤积数量相当惊人,每月都有数以万计的iPhone通过这样的形式被“小护士”扫走,并被集中到“神医”那里,集中发往世界各地,比如iPhone还未上市的中国。由于货源紧俏,因此囤积iPhone的利润相当可观。

这个交易没有太大风险,只要他们严格执行版上约定俗成的付款方式:“神医”通过PayPal或者银行转账付款给“小护士”,并提供邮寄单据。之后“小护士”叫来UPS或者FedEx,到自己家中取货。

iPhone被空运回了香港

这些在中国生产的iPhone,很快又坐上跨洋飞机,踏上返销中国的道路。在横跨太平洋的天空上,一整条灰色产业链早已形成,它的高效运转能让正规iPhone还未上市的中国能在一到两天后就见到iPhone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