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中医灵异经历
3108400000204

第204章 我帮前辈整理的中医学习资料

中医自学手册之内照图。

最近我一个做平面设计的朋友也在自学中医,前不久打电话来说遇到了疑问,要我解答。我听了他说半天后才知道,他得到了一本叫做《内照经》的书,却不知该如何看起。

我很无奈的对他解释说,内照经,又叫内照图。是华佗死后他的弟子将其理论整理后编辑而成的医学书籍,但是这本书,初学中医的人,不必去看。

朋友不解,我回答说,内照经是早期中医基础书籍之一,主要叙述了人体的脏腑骨骼构造,是华佗弟子们对当时中医理论的一次总结,但是这也只是当时中医的总结而已,就如黄帝内经一般,内照经,也有不足之处,而且较之黄帝内经,内照经则错误更多,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本解剖书籍,中医谈解剖,无异于自取其短。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有趣的神话,有些看了内照图的道士,喜欢以此来证明道教的内视术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说法,粗听来有些道理,但是转念一想,则又会发现其存在着极大的破绽。

试想一下,道教内视术,可以大概定义为可以看穿人体的一种法术,如果说内照图是这种法术下的产物,那么其中的错误又如何解释呢?呵呵,当然,我不是否定内视术,只是说明了《内照经》不能作为内视术存在之证据的理由而已。

所以诸位看到内照图内容时,研读即可,无需深究。后人还有更好的书籍可供继续学习,不可过分崇拜古人……

三国演义中,孙权的哥哥孙策受伤,华佗又不在江东,只好请了华佗的弟子来医治,华佗弟子医术不错,若不是孙策屡屡发怒,倒也是可以痊愈的。

历史记载,华佗的弟子不少,其中名声最著的恐怕就要算吴普了。吴普的医名几乎不下于华佗,吴普的名声,来源于他所写的那本《吴普本草》。

吴普的本草,集合了前辈医家对药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更有华佗对药物的评价解读。吴普在书中将药物的产地,炮制,都一一作了简述。

且融会百家,将几个医家的不同意见统一编在一起,以便后人参考,就当时药学书籍来讲,也算创举。可惜《吴普本草》已经没有流传了。

现存的《吴普本草》版本,是由后人将《太平御览》中所引用的《吴普本草》内容摘录下来,整理而成的,这点甚为可惜。如果有人对本草药学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不妨找来看看。

下面我引用一段其中的原文:贯众,一名贯来,一名贯中,一名渠母,一名贯钟,一名伯芹,一名药藻,一名扁符,一名黄钟。神农、岐伯∶苦,有毒。桐君、扁鹊∶苦。一经∶甘,有毒。黄帝∶咸、酸、微苦,无毒。叶青黄,两两相对,茎黑毛聚生,冬夏不死,四月华白,七月实黑,聚相连卷旁行生,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叶。

说到针灸,很多人就会想到一本学习针灸必看的医书,《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针灸甲乙经》。学针灸不看此书,不足以称会针灸。

晋朝名士皇甫谧长年受疾病所扰,无奈之下,决意学医,数年手不释卷,终于医道大成,医名冠绝一时。当时人因为滥用一种名为五石散的矿石类药物而患病者极多,旁人闻皇甫谧有医名,往往前去求解五石散之解药。

其实他们不知,皇甫谧奋力学医正是因为他自身也中了五石散之毒。也正是因为这种种的压力,令皇甫谧在其有生之年,遍读医书,长期与疾病斗争。

最终皇甫谧老师在他晚年,也成了中医针灸学上的巨著《针灸甲乙经》。如果你不想学习完《黄帝内经-素问部》的理论再去学习《黄帝内经-灵枢篇》的针灸术,而是想边学理论边学针灸术,那么《针灸甲乙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集合了《黄帝内经》的素问、灵枢两部,又将另一部已失传的针灸巨著《明堂孔穴》加入其中的综合性读物。

因为皇甫谧对三部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删除,所以它的内容并不是十分繁重。可谓精简而全面。特别是因为《明堂孔穴》已经消失,所以这本《针灸甲乙经》就成了《明堂孔穴》唯一的载体。

所以后世学医者,很难绕开《针灸甲乙经》来谈针灸。但是初学者读这本书时最好装备《中医辞海》之类的书籍一部,因为这本书内容繁多,术语几乎是一句一个,更有很多语句的意思并非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故此要读此书,必须有打硬仗的准备,我在下面引用一段书中的原文,大家先熟悉一下:

(黄帝问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对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可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存变谓之思,因思远慕谓之虑,因虑处物谓之智。故智以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生,长生久视。是故怵惕思虑者则神伤,神伤则恐惧*而不正;因悲哀动中者,则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荡惮而不收。)

淮南子:很喜欢传统文化,但是又不想读专业医书,想学的多点,无需专精,又能学到点医术,那么读什么书?

那么我向您推荐这个书……《淮南子》。

《淮南子》是汉朝的王爷刘安和他的宾客们合力所著,内容融合了诸子百家的学说,不过刘安好道,故此他的书也偏向于道家。

但是他那时的道家,与今日之道教不同,他的道,追求的是覆天载地,磅礴宏伟之道。所以他的书杂,分别从天、地、人、术、道等多个角度论述了我们的世界。

读他的书时,你会慢慢的明白古人的人生观,明白他们的气化论、运气论、天文论等内容。其实你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对中医典籍进行熟悉了……

好了,不多说了,我引用一段淮南子的原文,让大家先熟悉一下:

(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其实古书不难度,一开始先通读一遍,无论理解与否,慢慢在读,就理解了。如果您不想买书看,又想了解一下这些书,那就看这个文章吧,至少您能了解些原文和内容。

中医自学手册之小品方、万物简史。

想必大家看的出来,我推荐书籍,是按照朝代发展来从前往后走的。这样做,是因为前辈的书简洁、容易读完。

而后世的书很多时候则由于派系,往往有些人喜欢在书中笔伐别的医家。看了这些笔伐的言语,我们难免会有些偏颇的成见,自然也就会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我从前往后介绍。

小品方:《伤寒杂病论》在现在被奉为医方之祖,影响极为重大,对后世中医的病理学和方剂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伤寒杂病论》出现后不久,还有一本书,也对后世影响极大,可惜的是,这本书在唐朝以后的某段时间里,消失了。直到近代才出现,关于它能再次出现,我们还要感谢日本友人,他们可能在唐朝将这个书作了抄录,带回了日本,这样才留下了小品方。否则咱们现在就很难去看到基本完整的《小品方》了。

《小品方》的作者,叫陈廷之。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一个四处行医的游方医生,因为游历的地方多,这也就促成了他高超的医术和独特的病理见解。他的方书,有几大特色,一个对古代方剂的修改和说明,他在小品方里写到,他认为古代的很多药方,存在一定的错误,严重的会起到毒副作用,所以他认为古方可以根据我们的不断研究,进行修改。

另外陈廷之还针对人的体质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一些家里穷的,不经常吃药的人,对药物反应快,抗药性弱,用药时需要注意这点。

而一些富裕的人,经常吃滋补的东西,食物方面味道也重,用药则常常会反映很慢,故此在诊治这些人时需要合理的调整药量。

当然,陈廷之老师不会坐而论道,只说一方面问题,陈廷之老师还强调,虽然出身会影响体质,但是病人的身体素质还是要多角度观察的,而且用药时要小心,不可以因为病人体质强,就用过猛的药物,也不可因为病人体质弱,就贸然用滋补类药物。

另外陈廷之老师还认为,我们要注意季节改变时的疾病预防,还要及时的发现气候的反常变化,以防备这种反常引起的传染病。(说的很多啊,这几年气候反常,结果传染病就很流行)

除了外感病,陈廷之老师还对杂病、妇科病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根据前人的经验,他列出了一些经典方剂,其中很多方剂被后世的医家引用,效果都非常好。比如小续命汤这个方子,一直到现在还在沿用,很多人以为它出自《千金方》,其实这是《千金方》的作者孙思邈老师引用的《小品方》内容,只是孙思邈老师添加了杏仁这味药……

这本书,经过数百年的波折,现在终于能重新和大家见面了,这个和后世医家的抄录、近代学者的编辑,日本友人爱学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下面引用其中一段文字,大家可以感受下其内容:

黄帝问金冶子曰∶惊为病,如奔豚,其病奈何?金冶子对曰∶惊为奔豚,心中踊踊,如车盖惊,人所恐,五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欲走,闭眼谬言,开眼妄语,或张面目,不相取与,众师不知,呼有所负,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

黄帝问金冶子曰∶忧思奔豚,何以别之?金治子对曰∶忧思奔豚者,气满支心,心下烦乱,不欲闻人入声,发作有时,乍差乍剧,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众师不知,呼有触忤,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

师曰∶病如奔豚者,气从少腹起,上冲喉咽,发作欲死,复还生,皆从惊恐得之,肾间有脓故也。

奔豚汤,治虚劳五脏气之损,游气归上,上走时若群豚相逐憧憧,时气来便自如坐惊梦,精光竭不泽,阴痿,上引少腹急痛,而乍热赤色,喜怒无常,耳聋,目视无精光方。葛根(八两,干者)生李根(切,一升)人参(三两)半夏(一升,洗)芍药(三两)当归(二两)桂心(五两)生姜(二片)甘草(炙,二两)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得五升,温服八合,日三,不知稍增至一升,日三。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等。

因为《小品方》这段讲的多了点,为了让大家便于消化,本草和临床两书留到明天讲。

一天和一道教的朋友聊天,这位朋友说:“你这么强调逻辑,不适合学习中医,该去学西医……”

我当时心里笑道:“我倒是想学,可惜晚了……”

这虽然是一段笑话,却揭示了很多人对中医的看法,很多朋友看待中医,只看到了它和西医的区别,却忘记了中医也很强调逻辑性,这个我们从《伤寒杂病论》,以及上面的《小品方》就可以看出,逻辑不清晰的话,如何推断这个人的身体素质,如果做不到,那么论治就更是空谈了

我今天跟大家推荐一本有趣的书,这个,就是《万物简史》,作者[美]比尔·布莱森.。这本书可以说是西方科技类书籍中的一个特例。

就我看来,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它的作者很特别,是个很懂得把书写活的人,书中没有中国科技书籍中的那些刻板式的话语,更多的是一种谈天式的幽默语调。这让人们读起来,不想去睡觉。很是强大啊……

其二是书中的内容很好,大多是一些西方科技的突出内容,而且也讲述了很多科学家的个人故事,以便于人们了解一个个活生生的科学家,而不是书本中的刻板人物。

这本书已经有中文译本了,如果您有兴趣了解西方科技,又怕被刻板式的文字催眠,可以考虑看看这本书。书的开头有一句话非常有趣,我给大家念一下,您可能会明白为什么我喜欢这本书。

某位物理学家一次对他的朋友说:“我准备写日记,不打算发表,而是留下给上帝参考。”

那朋友问道:“难道上帝不知道这些事实吗?”

“知道。”物理学家说:“上帝知道这些事实,但他不知道这样描述的事实。”

是不是有点意思?恩,的确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