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百弊放言
3113800000022

第22章 工业交通业里的重重弊端 (2)

而“捉黄鱼”者,乃是在乘客登船之时,先问其船票有无。有票者,便将其引入前舱,以待查验。无票者,便将其带入后舱,以避耳目。待查过票以后,再让乘客进入前舱,并收取这些人的船资,供大家分用。过去,在行驶苏杭、申杭、申湖、苏申等船线的内河小轮船上的船工,每班(以上下水各一次计)收入在十二元左右。后来,公司中人逐渐了解了这一弊端,于是除在码头查票以外,逐派出押载账房,随船同行,以便监督。任押载账房这一职务的人,不是经理的朋友,便是老板的亲戚,按理说,这些人应该为公司恪尽职守,使舵工、水手们的这种舞弊行为从此绝迹。却不知这些人在任职之初,倒也还能雷厉风行,杜绝私弊,但到了后来,便与舵工、水手们狼狈为奸了。这是因为押载账房之职的设立,于此辈大为不利,而生计所关,又不敢公然反抗,于是便舍其抵抗之策,而与舵工水手们互相串通了。

每当一位押载账房上船时,同船的舵工、水手等必要借同舟共济之义,表面上与其交好,而在暗地里却窥其实在的性情。几个星期后,这位押载账房的底牌就全被船上的人摸清了。于是,船上人便投其所好,该人若好赌,便引其共赌,若好嫖,则与其同嫖,在开始时且不令其破费一文,但到后来便要施展手段,使其倾囊倒箧,虽破家亦不足以偿还,最终则由船上的执事人等为之设法料理。此时,受害者虽然明知受骗,但是既入陷井,无论解脱,不得不答应与这些人联络一气,共同作弊。在一位押载账房上任之初,船上的舵工、水手们的“黄鱼生意”就要因此而停止三个月左右的交易。但是,这三个月的损失,将会在后来的时间中加倍补偿。而且由于有了押载账房的原因,这些人更可以大干特干,无所顾忌。公司的损失数目也就因而更大了,立法本为防弊,反而却使弊端更多,于是可见此辈舞弊手段的高超,而世道人心,江河日下,亦可由此而见一斑。

三、工厂,“久治不愈”的种种弊病

工厂,为实业之一端,从大处说,可以发展国家财力,从小处说,亦可以使个人生活宽裕,所以工厂越多,国势便越盛,人民的生活也就越好。近来,中国在各大城市陆续设立了许多工厂,随之也产生了许多弊端,使资本家与企业家因之受累不少。现将各工厂的弊病分述如下,供有志办厂者警戒。

1、丝厂

优美的丝织品,价格十分昂贵。所以在丝厂中,上自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女工,皆欲通过作弊而牟取私利。例如收茧之时多报重量:在每年的茧市上,大厂要收进数千担,小厂也要收进数百担,以每担茧多报一斤计算,一次茧市亦有百数十斤之多,这些丝厂中管理人员的作弊行为之一。也有些人在收茧时,与卖户串通,明明是中等质量的茧,却给其上等茧的价格,事后,卖主与买家再瓜分利润,这是丝厂中管理人员的作弊行为之二。凡资本雄厚的丝厂,在新茧上市时,往往派遣厂内的管理人员出发到各地去收茧。这些负责收茧的人员,在遇到茧价上涨时,便以昨日购进之货,报以今日之茧价。若遇到茧价下跌时,则以今日购进之货,报以昨日之茧价。此时的一切账目均握在这些人的手中,丝厂内也无从查起,这是丝厂中管理人员的作弊行为之三。

丝厂内的收茧人员对于卖主也会要些手段,如见卖主老实懦弱,便会用短斤秤口(例如明明是百斤茧,过秤后却说是九十八斤,但报账时仍然作百斤报,于是二斤茧价便入其私囊)、抑低货色(例如中等之货压作下等之货,而报账时仍作中等货价报)等手段相欺,这种做法,丝厂虽不曾吃亏,但卖茧的老百姓却吃了大亏。在收茧的时候,烘茧这道工序也很容易舞弊。这是因为蚕茧有干有湿,丝厂内对此在价格上定有折中的办法。收茧人员在遇到干多湿少的蚕茧时,便隐报其分量,遇到干少湿多的蚕茧时,便预先声明,难照预定的成色交货。如此一来,丝厂中白白地承受湿茧的亏耗,而收茧人员却能独享干茧的盈利。对于调丝,丝厂中也有定例,比如一担蚕茧,按规定可得净丝若干。但遇到壳厚的蚕茧时,出丝便比较多,有关人员则私自将其多出的丝隐匿,而只按定例向上报告。若遇到茧壳较薄,出丝较少时,有关人员对此也不负任何责任。更有甚者,将湿丝藏于内,将干丝裹于外,厂中秤重量,验成色,均无问题,便可顺利过关。但时间一长,湿丝变干,重量就会大大亏耗,甚至造成丝质霉败,丝厂便会因此而蒙受重大的损失。

2、纱厂

纱厂的盈亏,关系在于进货与出货。收买子花或花衣,为进货的重要事务,机锭出纱之多少及棉纱售价的涨落,为出货的重要事务。纱厂中员工的舞弊行为,也在于进货与出货之间。例如:负责进货职务的人员,全都与花行勾通,无论是买进子花还是花衣,均在内夹杂细沙或吸收水汽,使其每担的重量增加一二斤,外人也很难觉察。纱厂中每年进货约数万担,负责进货的人员也就因此而获得数万斤的私利。在机锭出纱时,用花衣若干斤,出纱若干磅,皆有规定的比例。但一些人或借口断头太多,而使出纱的分量减少;或托词杂质太多,而使出纱的数量不足。然而在实际上,却是几道工序相互勾结,私下已不知隐没多少了。至于在卖出棉纱时,有关人员作弊就更加容易了。他们在遇纱价看涨时,便串通亲朋好友,来厂订货,私下却将其所订之货乘机转售与别家,坐收盈余之利。在纱价跌落时,又串通订户来减少订数,并在暗中收取贴补费。其他如机锭之修换,断纱之销售,有关人员都会得到若干成回扣。此等弊端,已成定例,不足为奇了。

3、布厂

布厂的弊端,大致与纱厂相类似,其不同点,大约有下述三点:

偷纱:织布厂以棉纱为大宗用品,各厂必有存货,多则几千箱,少则亦有数百箱,每日发到各台机器上配用,并留在存根簿备查。一些有关人员便相互串通,合谋舞弊。例如按照规定,用纱十箱应成布十机。这些人便借口纱线太粗,为保全质量,在数量上便不免减少,而实际却将多出的布私自卖掉。也有些人偷偷地用一些霉坏的棉纱混入存货箱内,却将好纱偷换出来,售与其他布厂。更有甚者,竟将原箱偷出售卖。因为存货很多,不易检查,于是便导致了这些人的胆大妄为。

偷布:布厂内的偷布事件,屡有发生。其中,管理人员偷布的胆子为最大。他们整匹整匹地将布偷出来,然后售于店铺。因为工厂内的存货常常有成百上千匹,虽然有稽查检查,但若偷取一二匹,一时也很难发觉。至于工厂内的女工们,则往往寻找机会,偷取上一二尺布,有手段特别灵捷者,一次能偷取四五尺布,令监察人员防不胜防。

偷浆:在织布上的经纱时,需要上浆。织多少布,用浆面多少,工厂中都是有定例的。但有些工人不顾影响布的质量,往往从中偷取若干,再转售出去,将钱尽入私囊。

4、袜厂

专门制作袜子的工厂,近年来开始兴盛。厂中员工的作弊行为,亦不外乎偷取货料等事。但自从“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一种特别的情形。这是因为织袜于所用的纱,国货甚少,而西洋货的价格又较昂贵,所以从前的织袜用全部购自于日本。在“五四”运动中,国人群起抵制日货,袜厂的厂主也激于一时的义愤,宣布今后再不用日本货。不料事过境迁,那些袜厂的厂主们忽然背弃了自己的宣言,暗中买进日本货,但在表面上却冒充是国货。他们的理由是:目前没有国货可以用,若不买进日本货,势必造成停业。但实际上,英国、美国及印度的纱的质量比日本货的质量更好,只不过价格稍贵一些罢了。虽然商人的营业以获利为目的,进货成本若高,所得的利润就要低些,对其经营似乎不利。但要知道,进货的成本高了,销售的成品价格亦可随之提高,对其所赚的利润丝毫无损。何况此事关系到国民的人格,袜厂厂主们如此贪利忘义,难道不怕国人唾骂、友邦讪笑吗?

5、铁厂

其他工厂的弊端,仅会累及少数人,但是铁厂的弊端,却足以危害到国家。这是因为铁厂生产的钢铁,大多数供给国家应用。如修铁路、造轮船、制作军用枪炮等,均与铁厂的生产密切相关。所以在东西方各国中,铁厂大多归国家经营,很少有授权于私人的事。在我国,过去视钢铁业如无足轻重,虽然山西为产铁最富之省,但却连一家铁厂都没有。直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才在上海开设了一家铁厂。此后,山东、湖北、广东等省也陆续开办了铁厂。但是,上海、山东、广东等省并非产铁之区,其名虽为铁厂,但在实际上却偏重于制造军用品。真正冶炼钢铁的工厂,只有湖北的汉冶萍一家。然而,汉冶萍工厂却被盛宣怀作为向日本借款的抵押品,不但该工厂所产之货有供给日本应用的义务,连该厂的主权也有一半归日本人掌握。此乃是全国工厂中最大的舞弊。至于在其他各省的兵工厂内,虽常常发生职员与工人偷盗生熟钢铁,私售营利的事,但若与盛宣怀所做之事相比较,无异于小巫见大巫也。

6、印刷厂

自戊戌变法以后,中国才开始设立印刷厂。目前,以上海的印刷厂为最多,其他各省会城市虽然也有,但却比不了上海厂的规模。员工偷纸料、偷油墨,是印刷厂内最小的弊端,较大者如冒充坏坯,偷取全份印书的事亦时有所闻。作弊胆量最大,危害也最大的是竟敢私印假钞票。前几年,上海某大印刷厂的工人朱某。与某外国人相勾通,代其私印中央银行的假钞票。并在市场上混用,数目有万余元。假钞票被发现以后,那个外国人逃回其本国,始终未能破获,而朱某竟因此发了大财。该印刷厂的经理和工人们却仍蒙在鼓中,毫无所知。

7、营造厂

营造厂,专门从事建筑工程。经营营造厂的人,大都是资财较为雄厚的工匠。营造厂中,土木工人俱备,各种应用材料亦存储颇多。于是厂中人便相互串通,窃取厂内的材料,制作私货待售出后大家均分。也有些人在外兜揽装修生意,而所用材料却从厂中窃取,虽然建筑材料都是笨重之物,这些人亦有其搬运之法。更有甚者,竟敢私刻印章,假冒牌名,私自包揽建筑工程。曾有某商会制造房屋,承揽工程者为上海的某营造厂。但实际上该厂厂主并不知道,都是其厂内工人私自所为。

8、电灯厂

电灯业近来颇为发达,在工商业比较兴盛的城市里,都设立了电灯厂。这些电灯厂,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都是中国商人所办,然而在实际上却全都是外国资本。电灯厂内的所谓总经理、董事等职务,不过皆是外国人的雇员罢了。很多中国商人专门为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推广电灯事业,引狼入室,此乃电灯厂中之大黑幕也。

四、矿务,有“弊”就无富强

中国的矿业之兴,由来已久。矿产中最有价值的金、银、铜、铁、煤等矿,中国全都有。开矿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东西方各国皆赖此以致富强,但中国却未见收到什么成效。此中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