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论(全两册)
3116500000077

第77章 利息与货币的本质特点 (2)

我们前面说过货币利率可以限制产量这句话,现在看起来,并不完全正确。我们应该说:当各种资产的数量增加时,因为有一种资产的本身利率下降最慢,所以使得其他资产的生产最终都变得无利可图——除非在目前的和未来的生产成本之间存在刚才说过的特殊关系。所以当产量逐渐增加时,许多资产的本身利率都一个接一个地下降到一种使得该资产的生产不再有利可图的水平;最后只有一两个本身利率很高,超过其他任何资产的边际效率。

由此可知,如果所谓的货币只是价值标准,那么货币利率不一定是破坏者。我们不能仅仅只靠制定一条法令,同时废除黄金或英镑,而代之以麦子或房屋作为价值标准,就能把所有困难都解决了。因为如果有任何资产,当它的产量增加时它的本身利率不愿下降,那么困难仍同样继续存在。例如在一个不兑换纸币本位的国家中,黄金可能还是具有这种性质的资产。

所以当我们把特别的重复性赋予货币利率时,我们就在暗中假设:我们现在所习惯用的货币的确有许多特点,使其本身用货币本身计算利率。固然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其下降速度,不像其他按各资产本身计算的资产的本身利率来得快。这个假设能够成立吗?我认为,下面所述现代货币常有的几种特性,可以使这个假设成立。只要货币的确具有这几种特征,那么上面笼统的说法,即货币利率是唯一重要的利率就可以成立。

[一]第一种特征是,无论在长时期中或是短时期中,如果仅仅从私人企业着想,而不问金融当局的行动,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至少是很小。所谓生产弹性,是以劳动力计算的货币购买力的比例改变除以从事于生产货币的人数的比例。这就是说,货币不能很容易就生产;当其他的用工资单位计算的价格提高时,雇主们不能随意用它来雇劳动力,转而增加货币的生产。在一个不兑换纸币或者管理通货的国家,这个条件完全满足。但即使在金本位国家,除非把采金作为主要实业,否则可以用于生产货币的劳动力,其最大限度的比例增加仍是极其微小。

对于有生产弹性的资产,我们之所以可以假设它的本身利率会下降,是由于我们假设,在其目前产量增加时,它的现存总量也将增大。至于货币,它的供给却是固定的,这里暂且不论减少工资单位的影响,或者金融当局有意增加货币供给,货币不再容易用劳动力来生产,这一特点已经使我们有初步理由说明,为什么货币的本身利率比其他商品的本身利率更难下降。假如货币可以像农作物一样生长,或者像汽车一样制造,那么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萧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当用货币计算其他资产的价格下降时,劳动力可以转而生产货币。我们知道在采金的国家,的确有这种情形,但从整个世界来看,劳动力可以转而从事采金的,其最大量也是微不足道的。

[二]显然,以上这一条件,不仅是货币,一切有纯粹地租的因素都能满足,所以必须有第二个条件使得货币有别于其他地租因素(rent-factors)。

货币的第二个特点是,货币的替换弹性等于零,或者几乎等于零。这便是说,当货币的交换价值上涨时,人们没有要用其他因素来代替货币的倾向,如果有的话,那么除非货币这个商品,同时可做工艺之用,但即使是这样,范围也十分狭小。这一特征的由来,因为货币的功用是完全从它的交换价值得来,所以两者同时涨落,于是货币和其他地租因素不同,当货币的交换价值上涨时,人们没有要用别的因素来替换的动机或倾向。

因此,当用劳动力计算的货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不但无法增加劳动力来生产货币,而且,不管它的其价格怎样上涨,人们都不会像对其他地租因素那样,减少对货币的需求,转而需求其他商品。所以当货币的需求增加时,货币可以无限制地容纳购买力。

以上所述,只有一处需要修正,即当货币的劳动力价格提高到一种程度,使得人们对这种上涨程度在未来能否维持的感觉不确定时,a1和a2会增加;如果a1和a2增加;商品折成货币有效供给量固定到没有增减的余地,那也不尽正确;因为当工资单位减低时,一部分现金可以从其他用途中腾出来满足灵活偏好动机,并且,当物品的货币价值减低时,货币数量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也就增高。如此种种,是否会影响上面结论呢?

我们不能从纯粹理论方面来证明这种反应不能使货币利率适度下降。但是我们可以

列举出几个原因,来说明为什么在我们熟悉的经济体系中,货币利率很难有适度的下降;而这几个原因联合起来时,力量非常大。

①第一,我们必须考虑,当工资单位下降时,资本的边际效率也随之起反应,而我们所关心的是后者和货币利率的差数。如果工资单位减低,引起人们预测今后会回涨的期望,那么结果完全良好;反过来,假如人们预测今后会再下降,那么资本的边际效率方面所起的反应,可以抵消利率的下降。

②货币工资往往有刚性(rigid or sticky)或粘性之分,比真实工资稳定,所以用货币计算的工资单位不容易下降。而且,如果不这样,那么情况不是好转而是更坏;如果货币工资很容易下降,那么一经下降,或许引起它会再下降的预测,以致资本的边际效率遭受不利影响。更有甚者,如果工资用其他商品(例如麦子)作计算单位,那么大概不会有刚性。正由于货币有其他特征,特别是货币有周转灵活方便的特性,致使工资一经用货币规定之后,往往不会轻易改变。

③这里我们谈到了最基本的原因。货币有若干特征使它可以满足灵活偏好,所以在某些可能发生的场合,特别是当利率已经降到某种水平的时候,即使货币数量比其他形式的财富增加量大,利率也不会产生敏感的反应。换言之,超过某一点之后,货币有周转灵活的方便特点,其心理的产物随货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其下降程度,决不像当其他资产的数量做同程度增加时,其产物的下降那样迅速。

在这里,货币的保藏费很低或者微不足道这一点,关系十分重大。因为如果保藏费很多,人们就不会由于对于货币的未来价值有一种预期,去增加他们的货币持有量。再略微换一种说法:人们之所以能对十分微弱的刺激,马上起反应,增加货币的持有量,就是因为货币有周转灵活的便利,却没有巨额保藏费的弊端。至于货币之外的其他商品,若持有少量,自然可以使其使用者有相当的便利,但如果数量增大,那么即使该财富的价值仍十分稳定,不失为保持财富的一种方法,但持有人必须负担保藏费、堆占费,损耗费;所以当达到某一点以后,如果再增加他们的持有量,就一定要遭受损失。

货币却不是这样,之所以不是这样,是因为有种种理由使得货币在一般人心目中成为最“灵活”的东西。有些改革家提出的补救方法,就是想替货币创造人为的保藏费,例如每隔相当的时期,人民必须缴纳若干费用,请当局在清偿通货上加盖印记,加盖印记之后,该通货才可作为货币之用。或者诸如此类的办法。这些人走的路线是对的,所以他们所提方案的实际价值值得考虑。

货币利率的重要性,是由三种特征联合产生的。第一,由于有灵活偏好动机,所以当货币数量比以货币计算的其他财富相对增加时,利率或许不怎么起反应;第二和第三,货币的生产弹性和替换弹性都等于零,或忽略不计。第一点表明:人们对资产的需求,可能绝大部分集中于货币;第二点表明: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劳动力不能用来增加货币;第三点表明:其他商品即使很低廉,也不能取代货币,所以没法减少货币的需求。所以如果资本的边际效率不变,灵活偏好不变,那唯一补救的办法,只有增加货币数量,或让货币的价值提高,使某一特定量货币所提供的货币劳动增加。这在理论上是相同的。

所以当货币利率提高时,所有具有生产弹性的商品的产量都受妨碍;而货币的产量却没有能够增加,按照假设,货币丝毫没有生产弹性。换言之,因为货币利率决定其他商品的本身利率所能下降的程度,所以从事生产其他商品的投资会受到阻挡;但依据假设,货币不可以生产,所以不能从事货币投资的扩充。同时,货币需要之于投机动机者弹性较大,所以当需求情况略为改变时,也许并不会使货币利率改变多大;同时由于货币生产(除了当局采取行动)没有弹性,所以也不能让自然力量从供给方面来降低利率。至于那些普通商品却不这样。人们对普通商品的持有量极少有伸缩性,所以在需求方面略有改变时,就可令其本身利率暴涨暴落;同时,此商品又有生产弹性,所以以本商品自身计算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差不会太大。因此其他商品,假如听其自然,(“自然力量”即通常市场力量)便可令其本身利率降低,一直达到充分就业为止。达到充分就业之后,则通常商品都具有货币平常具有的特征,即供给无弹性。所以设没有货币,又设没有具有货币的特征的其他商品,则各种利率只有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方可以达到平衡。

这就是说,失业问题之所以经常发生,就是由于人们要建造空中楼阁。人民所想要的东西,例如货币就不可以生产,而对这个东西的需求又不容易压制,劳动力便无法就业。唯一补救途径就是必须要让公众相信:纸币也是货币,并且是由政府来统制纸币工厂的,换言之,就是由政府来统制中央银行。

有一点很值得注意:认为黄金特别适合于作价值标准等价物,因为黄金的供给缺乏弹性;如今我们知道,正由于有这样的特征使得困难丛生。

我们的结论如下:假设消费倾向不改变,那么当所有各种资产的自身利率最大者,等于(所有用本身利率最大的资本作计算单位)各种资产之边际效率为最大值时,投资额便不能再增加。

在充分就业情形之下,这种条件必定满足。可在充分就业还未达到之前,这个条件也可以满足:只要有一种商品,其生产弹性和替换弹性都等于零或比较少,当其产量增加时,其自身利率的下降速度,比其他用该商品作计算单位的各种资本资产的边际效率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