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西方哲学简史
3117000000022

第22章 教父 (1)

天主教哲学是指奥古斯丁至文艺复兴之间十个世纪内的宗教哲学。这段时间之前与之后也曾产生了一些伟大的天主教哲学家,但是天主教的思想体系是在这段时期内建立起来的,所以这段时间内的天主教哲学家也就显得更为伟大。

关于中世纪,我们要讲的不止是它的哲学方面,其他方面也要讲,尤其是教会的权力。公元400年至公元1400年之间的十个世纪内,教会使得哲学与社会生活、政治事务之间的关系更亲密。教会的基础是教义,教义则是由哲学与宗教历史两部分组成。统治者与教会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是这些统治者也是教徒。传统的罗马与野蛮的日耳曼最终都败给了教会,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传统与野蛮没有用哲学的方式体现出来。

我们对中世纪的了解都是片面的,除了极少的几个方面。中世纪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建设都相当缓慢,这也使得生活在当时的人们有些盲目。但丁是第一位了解哲学,并写书的世俗人。十四世纪之后的哲学已经被教士垄断,他们写的哲学著作都是站在教会立场写的,非常片面。我们要想了解中世纪的思想,就必须了解教会的发展历史。

中世纪与古代世界相比,最重要的特征是二元论。比如僧侣与俗人、天国与世间、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对比。所有这些对比都在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对比中有所体现。二元论历史悠久,比如其中灵魂与肉体的对比,柏拉图在自己的著作中就有所提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在基督教体系中也非常重要,后来基督教的禁欲思想便以此为依据。

在天主教哲学的最初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是奥古斯丁,异教徒则崇拜柏拉图。到了第二个阶段,圣托马斯·阿奎那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以及他的崇拜者相对于柏拉图更喜欢亚里士多德。当时罗马教会便代表着天国,哲学家一方面在政治上保护教会的利益,同时跟异教徒进行争辩。他们的一些行为现在看来是错误的,但在当时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到了十三世纪,当时基本完备的思想体系被逐渐打破。其中最主要的一股力量便是富商阶级。相对于愚蠢、野蛮的贵族,人民更倾向于教会。富商阶级智慧、亲民、民主、自由,受到了城市中下阶层的拥护。他们帮助教会击败国王,同时从教会手中解放了经济。

法兰西、英格兰、西班牙等民族的崛起也加速了中世纪的灭亡。他们的国王平定国内混乱,击败了贵族阶级。十五世纪中叶时,他们已经有实力与教会抗衡了。

当时的教皇也失去了以往的雄风,他们先是在与法兰西的争斗中失败,后来在西欧的影响力逐渐衰退。到了十五世纪,教皇卷入了意大利内部的政治乱局。此时的教皇已经沦落为意大利的一个诸侯。

给予中世纪最后一击的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他们彻底瓦解了中世纪的思想体系。本书第二卷讲的便是这种体系是如何成长与衰落的。

中世纪时期,人们一边忍受着深刻的苦难,一边期盼着美好的来世。这也是西欧国家当时的缩影。公元三世纪多灾多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在经过了公元四世纪短暂的平静之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人有的成为流亡者,有的依靠农村的地产过活,这种混乱一直持续到公元一千年。拜占庭人与伦巴底人之间的战争将意大利仅存的文明也摧毁了。阿拉伯人占领了东罗马帝国,北方野蛮人也不断威胁着西欧国家。当时的生活中充满了苦难与恐惧,没人能感受到活着的乐趣。人们只得从宗教中寻找安慰,寄希望于来世。随着局势的逐渐稳定,生活也逐渐平静下来。但是人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远不如以前温暖。

为了探究天主教哲学的起源与发展,我决定拿出很长的篇幅来介绍这段历史。天主教哲学是一个组织的哲学,这个组织便是天主教会。近代哲学与基督教的道德以及天主教的伦理、政治方面有着密切关系。基督教从一开始就对上帝和凯撒,也就是宗教与国家都尽忠,这是非常独特的。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是建立在之前的主教们打下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之后欧洲便陷入了混乱,从波伊提乌到圣安瑟伦的五个世纪中,基本上没有出过伟大的哲学家。只有爱尔兰的约翰·司各特。没有哲学家不代表没有思想。当时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据的是经院哲学中的一些制度和思想。直至今天,这些制度和思想依然十分重要。要想了解经院哲学,就需要了解希勒德布兰德,以及他所批判的一些罪恶。同时还要了解罗马的建立以及影响。

我们在下面的章节中会提到非常多的关于教会和当时政治发展的历史,尽管它们与哲学的关系不是太密切。这段时期的历史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我们必须将其理顺,才能更好地了解当时哲学与哲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

犹太宗教的发展

野蛮民族入侵之后,他们从罗马帝国那里继承的基督教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柏拉图与新柏拉图主义为主的哲学,也包括部分斯多葛派学说;二是犹太人的道德观和历史观;三是关于救世之类的学说。

基督教中的犹太文化非常浓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上帝的历史,从上帝创世一直描述到未来世界,并将上帝描述成是公正的。

2.认定上帝特别喜欢某一类人,并称自己为上帝的选民。

3.将许多原本属于异教的风俗吸收进基督教中,并将其称为一种美德。比如施舍、洗礼。

4.律法方面,希伯来的律法得到了保存。基督教徒以犹太人敬重律法的标准对待使徒信条。这说明他们认为选择正确的信仰与是否道德是统一的。

5.弥赛亚。犹太人认为弥赛亚会在未来出现,他能带来财富和勇气。基督教徒则认为弥赛亚就是耶稣,他将出现在天上,而不是未来。

6.天国。犹太人、基督徒,还有晚期柏拉图主义者都相信有来世。但是他们对来世的理解有所差异。希腊学说认为感性世界是幻觉,精神与道德能将人带入永恒。犹太教与基督徒则认为来世不是单纯地与现世不同,不同人的来世也会不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要想理解上面的这些话,就需要对犹太人的历史有所了解。下面就是这方面的介绍。

以色列最早的历史除了传说以外,得不到任何验证。传说中的历史有多少是真的也无人知晓。我们在这里假设大卫王与所罗门王历史上确有其人。出现在旧约全书中最早的有名字的犹太人是亚哈,他是以色列的国王。公元前722年之后,犹太王国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与传统独立存在。公元前586年建立新巴比伦王国的迦勒底人攻破耶路撒冷城,并将犹太人押回巴比伦。公元前538年居鲁士王攻破巴比伦,允许以色列人回到巴勒斯坦。回到巴勒斯坦的他们重建圣殿,此时犹太正教开始成型。

被掳到巴比伦的经历让犹太教发生了许多变化。最初的时候犹太教信奉很多神,到了巴比伦之后便开始只崇拜一个神。十诫的第一条便说:“你只准崇拜我一个神。”这说明犹太教在巴比伦入侵之前不久进行过改革。当时的先知们警告犹太人,只崇拜一个神将得到赐福,崇拜多个神将撤销赐福。

在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当时不准信奉异教。主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做饼献给其他神,还看到了其他神的祭坛,于是大怒。

《耶利米书》中记载,先知耶利米到埃及的流浪犹太人中间,告诉他们天神亚威已经发怒了,因为他们的妻子敬奉别的神。但是这些犹太人坚持己见,认为敬奉别的神、自己的祖先、首领并不会带来灾祸,因为世代都是如此。耶利米进行了最后的劝说,还是没有说服他们。耶和华知道后,发誓要对埃及土地上的犹太人降下灾祸,让他们全部在战争和饥饿中死去。

将一种宗教之外的其他宗教看做是异教,同时认为主会惩罚异教徒的先知的人,基本都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他们期待着主将地球彻底毁灭。

犹太人将他们被掳到巴比伦看做是神在惩罚自己,就像父亲惩罚孩子一样。这说明他们身上有罪恶。带着这种心理,流亡期间的犹太人更加虔诚地信仰自己的宗教,严格排他。留在后方没有流亡的犹太人没有这种经历,所以当流亡结束后两拨犹太人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

犹太人拥有顽强的自尊心,这是与其他民族之间最大的区别。哪怕是在被俘之后,犹太人也没有觉得自己是战败者。他们认为这是上帝在对自己进行惩罚,惩罚他们的信仰不纯洁。他们眼中只有上帝能惩罚他们。

犹太教在犹太人被掳之后得到了一些发展。比如,以前祭奠都是在圣殿,但现在圣殿被毁了,所以创建了犹太人会堂,用来朗诵圣经。安息日和犹太人特有的割礼,还有禁止与外族人通婚也都是这时确立的。这段时期犹太人还制定了法律,有效地维护了民族的统一。

我们知道的《以赛亚书》其实有两位作者,一位是被掳之前的第一以赛亚,另一位是被掳后的第二以赛亚。第二以赛亚是最伟大的先知,他传达了主关于自己是唯一的神的声明;他可能受波斯人影响,认为人可以死后复活;他对弥赛亚的预言,后来成了先知预知耶稣降世的证据。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在历史书中见不到关于犹太人的描写。犹太人的国家没有消失,只是面积太小了,据说,只有耶路撒冷城周边十到十五英里大小。这是托勒密王朝与塞琉古王朝来回争夺的一个地方,不过战火没有烧到犹太人头上,他们得以安心地信奉自己的宗教。

有一本《智慧书》记录的便是他们这个时期的道德律,这本书可能写于公元前200年左右。书中记载着他们当时的道德,这些道德都非常世俗,都是一些要求人注重邻里名声,要乐于施舍之类的内容。

其中还有关于奴隶和女人的记载,书中认为奴隶是一笔花钱买来的财产,不能对他们太仁慈,必要时还可以给他们戴上枷锁;关于女人,书中认为女人是灾祸的根源。这可能与当时女人非常淫乱有关。

犹太人的这种平稳、宁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太久。塞琉古王朝的安条克四世曾想将各地都希腊化。他于公元前175年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体育场,并教青年各种运动,全方位学习希腊文化。这些行为遭到了犹太人的强烈反对。公元前170年,趁着安条克忙着与埃及作战,犹太人发动了叛变。安条克一气之下在圣殿中安放了神像,并宣布犹太教的神与宙斯合为一体。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根除犹太教,此外他还下令废除割礼。耶路撒冷城内的居民不得已屈服了,但是城外的犹太人发动了一次次的抵抗。

《马加比一书》描写的就是这段时期的历史。按照上面的描述,安条克下令废除犹太人的安息日、禁止用猪肉祭祀、割礼。凡是违抗的人都被判处死刑。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坚持犹太人自己的传统,这些人最后都被处死。

这个时期,犹太人广泛接受灵魂不死的说法,并且认为恶人今世就能得到报应。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对的。这样他们就要考虑是否该修改教义,相信人的报应应该是在来世。

犹太人的反抗是由犹大·马加比率领的,他收复了耶路撒冷,还攻占了撒马利亚的一部分,以及约帕和阿克拉。最终他同罗马进行谈判,取得了领土的自治权。最初他任命自己的兄弟约拿单为大祭司,后来他的家族世袭大祭司,他创立的王朝被称为哈希芒王朝。这段时期内,犹太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表现出了自己的英勇和顽强。

安条克四世希望将犹太希腊化的这段时期非常重要。这段时期内很多犹太人被希腊化,有的是强迫的,也有主动的。要不是很少一部分犹太人在反抗,犹太教很可能已经灭绝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教教义都是出自犹太教,这样说的话,马加比家族拯救了犹太教,同时也拯救了后世东西方的神教。

尽管如此,后来的犹太人却并不尊崇马加比家族。因为他们后来变得妥协、世俗,只有那些殉道者才被人们尊重。

《马加比第四书》描述了当时的一些事情。其中的第一个故事便是几个兄弟宁死不屈的事迹。最初安条克劝他们,只要他们吃猪肉,便给他们财富和权势;如果不吃,就面临着大刑。安条克又说,他们死后将受到惩罚,而自己则会得到祝福。看到年轻人不为所动,他恼羞成怒,下令将几个年轻人在他们的母亲面前挨个处死。他们的母亲并没有痛哭流涕,而是为自己的孩子加油,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这个故事虽然有杜撰的成分,但故事中统治者的残酷与反抗者的英勇在历史上经常见到。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本书也会发现很有意思。作者本人是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但他在书中用的语言是斯多葛派的哲学语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表明,犹太人是遵循斯多葛派的教训生活的。

犹太人愿意向希腊人学习哲学,但同时他们严格遵循自己的律法,这也导致他们变得墨守成规。自从律法被制定以来,犹太人对律法的重视日益加剧。墨守成规便导致了他们拒绝那些发现新事物的先知,因此先知写好书后不再说是自己写的,而是说发现了一卷古人的著作。犹太教将犹太人团结在一起,但同时让他们变得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