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西方哲学简史
3117000000023

第23章 教父 (2)

《以诺书》是一本作品合集,其中最早的作品创作于马加比时代之前,最晚的大约是在公元前64年。书中主要描绘了长老以诺受到神的启示时见到的各种奇异景象。这本书对于后来的基督教非常重要,它影响了新约全书的创作者们,它被早期著名的基督教教父们当做经典;之后这本书便失传了,直至十九世纪初,人们陆续发现了它的埃塞俄比亚文、希腊文、拉丁文稿本。原书应该是用希伯来文与阿拉姆文写成的。它深深地影响了新约全书中的教义。

这本书中主要的内容是寓言,同新约全书相比,以诺书中的寓言更多地涉及到了宇宙。其中关于天堂、地狱,以及末日审判都有涉及。

这本书中在描写天堂和地狱的时候有很大的文学性。他描写了“公义的人”如何坐在华丽的宝座上执行最后的审判,以及哪些人会得到赦免,哪些人会被永远诅咒之类的事。

书中还涉及到了天文学,提到了太阳和月亮,一种用风作动力的战车,以及一年有364天,等等。还有一些明显的偏见和神话,比如只有善人才懂天文学,陨星是堕落的天使之类。

书中关于圣史的描写,最早的部分与圣经上描述的一致,后期则是依照历史所写。最后,作者还谈到了未来。

书中还有大篇幅的关于罪人与义人的描述。义人认为罪人也许生前是快乐的,甚至临死都是快乐的,但是他们一旦死后就会下到地狱,并在那里忍受煎熬;而义人死后将会和家人永远在一起。

犹太人同基督徒都喜欢讨论罪恶,但区别在于犹太人很少想到自己也是罪人,基督徒则相反。基督徒将把自己当做罪人看做是一种美德,以表现自己的谦虚。犹太人不会这样做。

《十二位先祖的遗书》成书于基督降临前不久,它是当时正统犹太人中的一个例外。书中在伦理方面的教训与福音书中的内容差不多,甚至出现了重复的语句。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利赛人,而福音书则教基督徒痛恨法利赛人。但是这本书中记述的许多话后来成为基督教格言,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当初的法利赛人将律法看做是唯一的真理,对律法的热衷导致了思想僵化,拒绝新事物。查理士博士曾经说过,法利赛派热衷于政治运动,拘泥于律法字眼,导致伦理体系发展没有了空间。这使得很多人从沉闷的犹太教中走出,投入了基督教的怀抱。

后来,安东尼任命希律当犹太人的王。希律为人放荡,喜欢冒险,与虔诚的犹太人相差甚远。最关键的是他是一个伊都米亚人,这一点就足够让犹太人耿耿于怀了。他后来还背叛了安东尼,投靠了屋大维。尽管品行恶劣,但是在他统治犹太期间,还是做了不少事情。比如重建圣殿,他修建的圣殿许多地方都是希腊式的。他还杀死了一些法利赛人,这样做是出于报复。

公元前4年,西塞去世。不久之后随着罗马废除国王制,犹太由一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地区,由地区总督统治。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叛变,但是惨遭失败,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攻陷,除了少数犹太人选择留下以外,大部分人逃离犹太。

到了这个时期,以前流亡在外的犹太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势力。当被掳的犹太人从巴比伦回国时,一部分犹太人选择留下,并学会了经商。还有一部分犹太人在亚历山大定居,为了不受外族人玷污,他们甚至有自己的生活专区。这些生活在亚历山大的犹太人希腊化严重,甚至忘记了母语。他们将旧约全书译为希腊文来阅读,这个译本被称为“旧约圣经七十人译本”。

这个译本据说是七十个人共同翻译的,因此得名。当初七十个人全部翻译了全本,之后发现每个人的译本都一模一样,这是因为他们全都受了神的启示。基督教兴起之后,犹太人放弃了这个译本,重新阅读希伯来文版的旧约。早期基督徒不懂希伯来文,只能读这个七十人译本,或者根据希腊文版本翻译的拉丁文译本。公元五世纪的时候,杰罗姆用拉丁语翻译了圣经,为拉丁语人群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译本。这个译本起初受到很多攻击,他们指责翻译过程中犹太人曾经参与其中,并故意误解有关基督降生的先知预言。但是这个版本最后还是被大多数人接受,至今它在天主教会中仍然享有盛誉。

当时希腊对犹太思想影响的最好证明体现在哲学家菲罗身上。他是正统的犹太教徒,但他同时是柏拉图主义者,并且深受斯多葛派与毕达哥拉斯派影响。他还曾经试图将希腊哲学与正统的犹太文化结合到一起。

在当时,犹太人的定居区遍布各大城市。他们影响了其他教派的教徒,以及罗马官方的宗教人士。他们的影响甚至深入到了俄罗斯南部,那里的许多人也改信犹太教。公元一世纪之后,随着耶路撒冷沦陷,犹太教变得狭隘起来。此时,兴起的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彻底对立。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中,犹太人没有任何地位。

中世纪期间,基督教徒对犹太人展开了疯狂的屠杀,尤其是在宗教骚乱期间,以及十字军战役中。与基督教国家的迫害相比,犹太人在回教国家中生活得很安逸,比如西班牙。当时在西班牙的犹太人为文化传承作了许多贡献,其中迈蒙尼德就被认为是对斯宾诺莎哲学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当西班牙被基督教徒侵占的时候,犹太人将自己知道的知识都传给了西班牙人。他们还将知识传给经院学者,其中包括占星术、炼金术之类的无用的东西。

当时的犹太学者既懂希伯来文、希腊文和阿拉伯文,又通晓希腊哲学。他们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在中世纪之后并没有间断,而是一直持续至今。但是,中世纪之后他们对文化的影响都只是个人影响。

基督教开端的四百年

基督教最初是革新后的犹太教,只在犹太人之间传播。最初圣雅各、圣彼得都是不希望外族人入教的,但是这一切都被圣保罗打破。他不仅允许外族人加入基督教,同时还允许他们不必遵守割礼和摩西律法。这样,基督教的信徒越来越多。当时基督教信徒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传统的犹太人,一类是探索新教的外国人。割礼和食物方面的禁忌成了犹太教推广的障碍,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中的精髓,同时避开了这些禁忌。

犹太人将自己看做是上帝的选民,这一点遭到了希腊人的鄙视。诺斯替教派也否认了这一点,他们认为感性世界是由亚勒达波斯创造的,他是智慧的儿子,一名下等的神。诺斯替教派认为亚勒达波斯便是犹太教中的亚威,他将自己的儿子安排潜伏在耶稣的身体内,为的是从摩西手下解放世界。诺斯替教的这个观点将基督教与犹太人分离开来,使人尊重基督的同时憎恨犹太人。后来的摩尼教将基督教与拜火教结合在一起,推导出了自己的一套教义。教义认为恶体现在物质中,善体现在精神上,因此贪食、性欲,以及婚姻都是罪恶的。这些将基督教和其他教派进行结合,创造出一种折衷教义的行为,希腊语人群很喜欢,但是新约全书中对此进行了谴责。

诺斯替教和摩尼教都曾经风靡一时,后来随着政府承认基督教,它们被迫转入地下潜伏起来。尽管潜伏在地下,但是它们的影响力还在。穆罕默德就曾经将诺斯替教的一个分支的教义吸收到伊斯兰教中。

基督徒与犹太人之间越来越敌视。基督徒认为犹太人不承认基督的降世,因此应该仇视犹太人。还有,犹太的摩西律法被基督废除,另立了两条戒律:爱上帝和爱邻舍。但是犹太人也未予承认。这些都成了基督教徒仇恨犹太人的理由。

基督教与希腊文化的结合,使得基督教愈发神学化。犹太教中,亚威是唯一的神,全能的神。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他并没有阻止地面上的灾难,于是将他的作用限于天国,推导出了灵魂不死的教义。可以发现,犹太教中的神学部分非常单纯,不复杂、不神秘,每个犹太人都能理解。

犹太人的这种单纯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中都有所体现,但是没有体现在约翰福音中。约翰福音中将基督与柏拉图,以及斯多葛学派的逻各斯相提并论。这一书中神化的基督形象比人形的耶稣形象更吸引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教父的著作中,关于约翰福音的著作比其他三书的总和还要多。

在俄利根之前,希腊哲学与犹太文化之间偶尔会有一丁点结合。俄利根生于各学派混杂的亚历山大里亚,他曾经与普罗提诺一起跟随阿摩尼阿斯·萨卡斯学习。因此,俄利根的著作《原理论》与普罗提诺的学说非常相近。《原理论》中的学说已经远远突破了正统教义的界限。

俄利根认为只有上帝没有形体。就连日月星辰都有生命、有灵魂。人可以犯罪,太阳也可以犯罪,有灵魂便可能犯罪。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在出生时便附在了人身上。俄利根承认柏拉图的这一观点。基督最后将掌握所有灵魂,包括魔鬼的,这些灵魂将在失去形体的同时得到宽恕。

后世对俄利根多有谴责,原因是他主张邪说。这些邪说主要有:

[1]受柏拉图影响,承认灵魂的现在性;

[2]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在肉体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

[3]复活后,身体将没有形体;

[4]所有人包括魔鬼,最后都会被宽恕。

圣杰罗姆最开始非常崇敬俄利根修订的旧约圣经,后来发现了俄利根的邪说,便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俄利根神学的批判上。

当时希尔萨斯写了一本反基督教的书,现在书已经失传了。俄利根逐条批判这本书中的观点,写成了一本《反希尔萨斯论》。这也是俄利根最大的一本著作。希尔萨斯认为基督教是一个非法社团,俄利根则认为他们就像反暴君的秘密组织一样,看似非法,实则有必要存在;希尔萨斯认为基督教源自野蛮的犹太人,只有文明的希腊人才能拯救世界。俄利根的回答是,任何人都信服福音书的真实性,同时它还能提供令希腊哲学家满意的论证。

在俄利根所说的论证中,体现了基督教哲学的特征,那就是双重论证。一方面用纯粹理性的观点树立起信徒的信仰,比如上帝不死、灵魂不死、自由意志之类的;另一方面,用圣经证明前面所说的观点,同时还证明,神降临人间之后通过一些奇事以及信徒因为信仰得到赐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种论证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从没受到过基督教哲学家的怀疑。

俄利根也有一些奇怪的言论,他认为魔法师用犹太语、埃及语、巴比伦语、希腊语和婆罗门语等不同的语言呼唤上帝,会得到不同的效果。一些符咒只在一种语言中起作用,一经翻译便会失效。

他还认为基督教徒不应该参政,只能在教会中任职。这条教义后来被君士坦丁修正。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当时的教士和僧侣便是根据这条教义回避社会上的灾难,将精力全部放在教会内部的事务上。至今这种观念还有残余,他们认为政治的世俗与教会的神圣不相宜。

君士坦丁改革宗教之后,教会的统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的主教是民众选举产生的,主教获得了领导辖区内基督徒的权利。当时的主教有管理捐款和决定是否施舍的权利,这大大扩大了主教的权限。当罗马帝国立基督教为国教时,主教被授予了司法权和行政权。君士坦丁为了解决宗教派别之间的争论召开了万国基督教会议。之后一直到因为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不再承认教皇权威为止,这期间所有教会内部的争论都通过万国基督教会议解决。

教皇虽然是教会中最重要的人物,但最开始他并没有决定教会一切事物的权利。教皇的权利是不断积累起来的,这个问题将会在以后章节中讲到。

君士坦丁之前,对基督教的历史有多种解释,几乎每位作家都能给出一个不同的说法。其中的原因,吉朋认为有五点:

1.基督教徒不宽容的性格继承自犹太教,当初犹太教封闭、狭隘,不接受外族人。

2.随着时间的发展,对于“来世”这一教义的定义也在变化。

3.原始的教会据说能行使奇迹。

4.基督徒的道德非常纯洁和正派。

5.基督教内部非常团结,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大了这种团结的范围。

大体上,这些原因是正确的。不过需要作一些解释。第一条中讲到基督徒的不宽容,现在比过去还要严重。大多数基督徒认为只有基督徒死后才能进天堂,其余人都要接受惩罚。公元三世纪的时候并没有这种类似的宣传。

第二点中关于“来世”这一教义的定义问题,这条教义源自俄耳甫斯教徒,后来被吸收进了希腊哲学。犹太人又从希腊人那里学来了灵魂复活的说法。这些说法广泛地影响了犹太人与基督徒,从而影响了基督教的神学。

奇迹并不是基督教特有的,但是基督教的奇迹宣传比其他宗教的奇迹宣传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一部圣经,也就是一部贯穿世界始末的历史。这也是基督教与其他教派相比的优势所在。

君士坦丁之前的历史中,基督徒的道德被公认是最高的。当时他们时常遭受迫害,但是他们相信有道德的人死后会进入天国,不道德的人死后将下地狱。就连专门以迫害基督徒为职责的普利尼奥也承认基督徒的道德高尚。虽然君士坦丁宗教改革之后,一些基督徒不再恪守道德,但是整体上还是道德的。